403.妥協(感謝涼シ薄的打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這種事嗎?我還真沒聽說。”

顧城聽到這種訊息的第一時間,本來是十分詫異的,不過想起前幾天跟言老打電話的過程中,對方可是一點兒都沒往這方面聊過,應該只是一個虛假訊息吧,想到這裡原本有些震驚的心情又變得平復了下來。

不過有這方面的訊息擴散出來,說明自己還是有機會的,現在唯一限制這種事情做成的主要阻力無疑是在顧城本身的年齡上面。

任何圈子都少不了,排資論輩,文化圈也是如此,而且這種情況尤為的嚴重。

本來顧城的作品,按理說選入中小學生教材中是肯定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無論是前世還是在這個世界,這些散文都受到了人們以及所有稍微有些文學鑑賞能力的讀者們的一致認同。

但是之所以遲遲定不下來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顧城的年齡上小,在文學圈的資歷比較淺薄,時至今日進入到文學圈的時間也不超過一年,而且現在的年齡才20多歲,如果這麼一個小年輕以及新人的作品都能達到這種高度,讓那些在文學圈裡混跡了大半輩子,甚至終身的老前輩們該怎麼想呢?

不過如果真的能夠做成的話,對於顧城這個人的名氣提升,以及在社會上地位的認可和讀者的認同方面還是比較有利的。

目前所有中小學生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作家無一都是獲得了文豪稱號認可的老前輩們,而且有80%都已經駕鶴西去了,獨留下來的幾位雖然還尚存於世,但是年齡也已經到了花甲,大多數人早就已經封筆,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了。

目前華國的中小學生教材大概是15年一換,主要原因是為了保證學生們接受到的資訊以及知識,全是最新的。

而且也是為了剔除出那些之前沒有嚴加稽核,有些劣跡緋聞的作家們的作品。畢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下一代的培養了,只有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各種人才,才能支撐住這個國家不斷向上爬升的力量和支柱。

能夠入選進中小學生教材裡面的作家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無論是文章也好以及作家本人也好,稍微有些劣跡的都會毫不猶豫的剔除出去,主要原因還是為了不向那些祖國的花朵傳播一些不太健康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只要作品進入了這些教材中,無論是學生,家長,老師以及學生本身,都會在心裡暗自的把這位作家的地位提升到了當世文豪的地步,甚至能夠把自己的名聲擴散到整個國家中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面對這種誘惑也不怪作家們比較羨慕嫉妒了,而且這種成就也是每個作家希望能夠奮鬥終身一直追求的最終目標。

武將喜歡擴大功勳,攻城拔地,而文臣自然想要名垂千古,換算到現代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這些文人最想要的就是希望自己死了以後,名字以及作品依舊帶著他獨特的思想,在整個世界傳播擴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15年更換一次的學生教材就是最重要的一個途徑,但凡只要上了教材,都代表著你會被編寫進國家的當代歷史中去。

這對文人們的誘惑簡直是無可替代的,有數不清的作家朝著這個目標,前仆後繼,死而後已。

因為這件事情還沒有徹底的塵埃落定,俞齊也只是簡單的聽了一耳朵,所以只是稍微議論了一下,就暫時撇到一邊不再提起,畢竟如果到時候沒有入選上,那豈不是平白空歡喜了一場,所以暫時把這個期待留在心中,等待最後謎底的揭曉。

這邊的張黎拿著自己的電話來到了電梯的旁邊,這裡是一個安靜且沒有人打擾的空間,也適合她跟自己的頂頭上司溝通。

電話撥通了以後很快就被人接起了,一個男性的聲音從話筒裡傳了出來,這個人正是四海集團派過來負責整合文化產業的直接負責人,而且也是四海集團中姜氏家族的直系子弟。

“談判的怎麼樣?是出了什麼問題麼?”

張黎還沒來得及說話,對面就直接開口詢問了起來,由此可見,他可是一直把今天的合同簽署和談判放在所有重要事務中的第1位的,而且始終關注著這邊的情況。

“目前情況還算比較良好,談判氛圍也比較溫和,只不過顧城作家有一個自己的建議,他不希望能拿到翻譯作家的千字稿酬,更希望把這種報酬轉化為銷量分成。”

張黎如實的報道著目前的談判進度,本來按理來說她的地位是達不到這種級別,可以跟幕後的直接負責人通話的,但是因為顧城這個人的分量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也算是破例的得到了授權。

“分成?我們給的報酬已經是業界熟手的標準了,對方的態度很是堅決麼?”

負責人在電話對面的位置,頭痛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本來給顧城開出這種條件,已經是他力排眾議咬牙加入的結果了,畢竟現在的文化公司比較需要顧城這個頭號作家的文筆。

如果把顧城現在所處的位置換成別人,以及也沒有那麼輝煌的成績和過往,負責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拒絕對方的提議,畢竟對於出版社來說他們是資方,有數不清的手段去拿捏一個不聽話的小作家。

但眼下不是那種情況,如果文化公司稍微露出一點苛待顧城的跡象,對方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轉投別家公司的懷抱,這跟四海集團下一步的大戰略計劃是起了衝突的。

如果一個文化公司沒有自己手下的力捧物件和頭號作家的力量,那他永遠也追趕不上那些大出版社的腳步,更重要的是一個頭號作家的力量帶給出版社的提升,那可不是簡簡單單光用錢財就能計算得出來的,有這個珠玉在前會吸引很多市面上的散人作家,給自己的報社投稿,提升整個出版社的全部力量和名聲。

想到這裡負責人咬了咬牙關,同時手指不斷的在桌子上敲擊著,心理和腦海裡也在不斷的進行著謀劃。

“給他,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