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7.選擇投資機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索性李逵只是稍微的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意見,看到顧城堅持原本的選擇,雖然沒有聽明白對方為什麼堅持不懈的選擇國內的資本,對於這個問題也是比較疑惑的,但是看到對方那比較明顯的偏向態度,再加上對方一直以來做出的選擇,都十分清楚地說明了對方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所以他也倒沒有繼續堅持,在這方面下意識的讓步了一下,三個人的意見再一次的完成了統一。

而顧城有些含湖不清的解釋,確實也讓商言覺得十分的疑惑,但是看到對方已經能夠說服了李逵,那麼自己這一票自然一如既往的,投在了自己認為對的方向。

關於資本的選擇,大家已經有了一個比較雷同的認可程度,那麼關於具體選擇哪些資本又成了大家所需要商議的事情,民間的資本目前已經擁有了很大的能量,甚至某些程度上免發展的趨勢也比國企的要更加的優越一些,甚至在網際網路萌發之初的時候,這些國內的資本就踴躍的出現在市場上,同時也拉攏了相當多的人脈,做出了各種各樣正確的投資。

但是對於這些民間的資本顧城並不是太過於認可,他前世見識了太多這些投資者的手段了,比如說當公司發展的一如既往的好的時候,大家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當公司遇到困境的時候,這些資本會透過各種各樣的金融手段來慢慢的架空屬於創始人的權利。

剛把創始人排擠出這些公司管理階層的勢力範圍內的時候,他們又會透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儘可能的壓榨著屬於這家公司的潛力,至於公司發展的前景如何,並不在他們考慮範圍之內,他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儘可能用一些利好的訊息拉高公司的市值,然後在一個價格比較合適的區域出手自己的股票,讓自己的利益達到最大化的程度。

等到出手了股票之後,再放出一些比較糟糕的訊息,透過市場的反饋讓這家公司的股票呈直線下降的方式,然後在股票最低點的時候繼續掃貨,輕輕鬆鬆一進一出的就完成了自己對於公司的掌控權,同時還依靠這套現賺取了一筆豐厚的收益,這就是金融的魔力。

如果說搶劫犯手裡拿著武器,可以透過逼迫的方式讓你掏空自己的腰包,而金融則像是一個殺人不見血的利刃,在談笑風生之間就摧毀了很多家庭的繁榮,但是人們只看到了這種手段之下所帶來的巨大利潤,至於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又或者是帶有什麼樣的危機,似乎全部都選擇性的忽視。

也正是因為如此,顧城覺得自己對於這種類似的民間投資資本還是抱有一定的警戒之心的,不管對方目前擁有的名氣如何,自己都天然的抱,有一份戒備的心理。這些民間投資資本本身存在的意義就是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當利益到達了一個可以足夠讓他們作出選擇的地步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的立刻行使著各種各樣骯髒的手段來完成自己的目的。

相比較來說,他還是更加信任有國家的國有投資,基金所拋過來的橄欖枝,雖然在能力名氣上而言,跟那些民間的資本以及各種各樣無處不在的宣傳相比無疑是落了下風。但是最起碼對方割手著一些行業運轉的基本道德,你永遠不會相信國家會跳出來與民爭利,也不太會相信這些國有資本會做出各種各樣侵佔企業權利和利益的事情。

對於這種事情顧城保持著深信不疑的態度,而國家投資基金所建立之初的原因就是希望透過投資來扶持國內各行各業的繁榮,同時透過這種手段刺激整個國家經濟的市場。跟那些民間資本相比,這些類似的群體和機構存在,本身就帶有一些使命感,希望自己的存在和這種投資的方式,能夠慢慢的擴大整個國家和民眾生活的幸福指數,扶持越來越多的企業,當做對方的催化劑,為整個市場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讓整個國家的國情更加的穩定。

也正是因為如此啊,所以顧城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傾向於國有投資資金的這些基金的存在,既不用擔憂對方會在某種程度上使用一些金融的手段來侵佔自己的資本。又不用擔心對方會對自己掌控公司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畢竟類似的新聞如果已經爆出,相信在整個國際上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醜聞。跟某些國家相比,我們的國家還是比較在乎臉面和手段的,也是真正的是站在民眾的角度出發和考慮問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同時有了這些國有投資資金的存在,在國內上市的事情自然也能夠迎刃而解,對方同屬於國有機構的部門,在上市的環節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的彎路,同時也能夠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拉高自己公司的,是指給予相應尊重的水準,畢竟自己的公司發展的越是卓越,對於這些負責投資基金的負責人來說,才是自己明晃晃的資歷和政治本錢,雙方站在同樣的立場上去考量問題,很難會出現一些分歧。

聽完了顧城的解釋之後,另外兩個人都陷入到了深思熟慮的過程中,不得不說,雖然國有投資基金的名氣沒有那些民間資本的名氣大,畢竟一個國有投資基金總不能花出一大部分的資金拿去為自己提高知名度,但是有了對方的加入之後,確實省去了很多勾心鬥角和那些陰暗面事情的存在。

同時也能夠省卻很多的心思,能夠讓所有人都能夠齊心協力的把更多的想法加入到發展公司的事情上來,幾個人都不是某些程度上面商業的天才,對於各種各樣的商業競爭手段也不是那麼的瞭解。一直以來公司在面對這些類似手段和競爭的時候,都是採取應對的方式來進行抵禦,主動突擊的事情可是從來沒有出現過。

而正如顧城所說,如果想在國內上市的話,有了對方的加入,確實能夠為自己的上市環節起到很多幫助的作用,一些民間資本固然可能擁有很大的人脈關系,但是國有資本可是正正規規的把這些事情當做是自己工作範圍內的一部分,雙方對待的態度完全屬於不一樣的標準,自然能夠起到的幫助也是不盡相同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