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琉璃廠撿漏行(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老闆這古董店鋪都開了有十多年了,送往迎來的接待過不少形形色色的客人,這顧客是不是有身價?他只要一打眼就能估摸得出來一個大概。

因此,李老爺子的話音才剛落,關老闆便不再繞彎子的直接笑顏邀請道:“那諸位就請跟我一起上樓去參觀一番吧!”

接下來,在關老闆的弓手邀請下,李老爺子打頭先跨上了樓梯口的第一層臺階。

彭老爺子、李承華和老奧利弗三人則緊隨他其後、一行人魚貫的邁上了樓梯臺階。

這時——

珮珮卻駐足站在樓梯口的下方,朝著走在樓梯半道口的家人們喊了一聲:“你們幾個先上樓去,我在底樓這裡隨便看看!一會兒再上去找你們!”

珮珮的話音剛落,關老闆立刻從樓梯扶手處探出個腦袋,拋了一個眼色給一直站在店鋪一樓櫃檯後的某名夥計,示意對方負責招呼好這名女客。隨後,他又縮回了半個身子,笑容滿面的引著眾人來到了二樓——

話分兩頭——

珮珮不想跟著一起去二樓的原因,是因為她很清楚——人家店鋪老闆都擺明說了二樓上面擺放的都是高檔貨,開價都是七位數起板的!

撿漏撿漏,那就是以小博大去撿便宜!樓上都是七位數起板叫價了,那還怎麼讓她去“撿漏”啊!

所以,也只有在這家店鋪的一樓這裡,珮珮說不定還能滿足一下她的“撿漏”念想。

珮珮打定了“撿漏”的主意以後,首先就是想要先瞭解一下這些貨品的來源出處。因此,她笑眯眯的轉身朝著那名夥計招了招手:“夥計,能幫我介紹一下這一樓所呈列的這些東西的來源嗎?”

夥計笑容滿面的走上前後,開口介紹道:“咱這一樓店裡的大部分寶貝,都是老闆以前從鄉下地方收貨收上來的。據老闆說,早十幾年前,收貨還比較容易,但是因為近些年電視裡一直都在播放一些鑑寶類的節目,所以搞得現在這些貨源都不怎麼穩定,入手的價格也是一直節節攀高。當然,最有價值的那批貨色全都擺放到了二樓,剩下的那些、估價在百萬以下的,才會放在一樓的展示區。”

聽完小夥計的介紹後,珮珮微笑頷首,朝夥計擺了擺手,然後負手踱步走回到了進門處,開始一個展櫃一個展櫃的慢悠悠的參觀了起來......

小夥計倒是非常殷勤,珮珮走到哪個玻璃展櫃的前面駐足,小夥計立刻就會開啟這個展櫃的玻璃櫃門,只要珮珮的手指向哪件器物,他就小心翼翼的拿出來交到珮珮的手裡,任由顧客上手檢驗——當然,在珮珮上手檢驗前,夥計還特地遞給了她一副乾淨手套。

“姑娘,咱們這店裡還提供專用的檢驗小工具,比如放大鏡和小探射燈之類的,您需不需要?”夥計殷勤的詢問道。

“行啊,那就拿一套工具給我吧!”珮珮這時候手裡正捧著一個約有半臂長的單色白瓷瓶,聽到夥計的建議後,她笑眯眯的點了點頭。

珮珮手裡這單色白瓷瓶,是她隨手一指下,小夥計拿出來給珮珮的。這瓶子按照珮珮的品鑑眼光來估測,最多也就值個千而萬把塊罷了。

因此,當小夥計把小工具拿到了珮珮的面前後,珮珮便順手把手裡的這個白瓷瓶遞還給了夥計。

“姑娘,這件白瓷交耳瓶是清末民初的民窯產物,咱店裡還有專門的鑑定書,因為是民窯,所以開價也不貴,才只要八萬八!您買回去當禮物送人也好,自己把玩也好,都很有收藏價值!”夥計看到顧客把白瓷瓶還了回來,很是想促成這筆生意的成交,於是絮絮叨叨的介紹起了這件白瓷瓶的來歷和價值。

珮珮聞言後,笑著搖了搖頭後,目光掃過架子上的那一片瓷器呈列,開口問道:“夥計,這一樓瓷器架子上的所有瓷器應該都是民國時期的民窯產物吧?”

夥計點了點頭:“您眼光夠利,這一片擺放的大都是清末時期、民國初期和民國末期的民窯瓷器,只有三件瓷器是清末時期的官窯出產,您如果感興趣的話,我把那三件清末官窯瓷器給您拿出來評鑑一下?”

——看樣子,這老闆生意做得挺精的,瓷器這一塊肯定是全都做過鑑定了,想撿漏可沒那麼容易,還是看看其他的東西吧。

珮珮有點失望,朝著夥計擺了擺手道:“算了,這一樓的瓷器就不用看了!我倒是想看看那些舊書區域!”

說著,她便抬腳離開了進門處的這兩排瓷器展櫃,走到了最裡面的舊書架子前,慢步巡視了起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舊書區域的書籍收藏數量很多,有民國版的四書五經、民國版的國小、國中課本、還有建國後的小人畫圖書、舊報紙之類......等等,珮珮用神識只花了四、五分鐘,就掃過了所有的書架,也確認過了這些舊書裡面連一本古籍都沒有。

嘆了一口氣後,珮珮又繼續把注意力放到了書架前面的那個放各類玉器、文房四寶、古錢幣和小把件的玻璃展櫃,細心的搜尋了起來......

她首先看的是放置各類玉器的那一面展櫃。

和唐朝時期的審美不同的是,從清朝慈禧年間開始風靡起來翡翠一直被追捧到了至今,因此,這面展櫃上大多擺放的都是各類精巧的翡翠雕器。

女孩子都挺喜歡珠玉首飾這類的精巧物件,而這面展櫃裡的翡翠用料還都算挺高檔的,甚至,還有好幾支手鐲都是青紫福祿雙色的。

珮珮當然也被這些漂亮溫潤的玉器吸引住了目光:“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這個也要!”珮珮一連挑了六副玻璃種的高檔手鐲,準備送給奶奶、媽咪、婆婆、好閨蜜薇拉和她那兩個女助理。

夥計一看到這名女顧客如此大的手筆,樂得都眉開眼笑了起來。

這六副手鐲雖然都是擺放在一樓的展櫃裡,最貴的手鐲的開價也都不會超過三十萬,但這位女貴客居然一口氣買下了六副,這總價值一加,就是將近一百好幾十萬的成交額了!

“我這邊的權利可以給您打個九折,不過,您既然一口氣買下了這麼多,我幫您問一聲老闆,看能不能再給您繼續折個優惠價!”——小夥計一邊說著、一邊拿起櫃檯上的內線電話,給樓上的關老闆彙報起了情況。

三言兩語的給老闆交待了一番樓下的這筆成交額情況之後,夥計結束通話了內線電話,轉頭笑眯眯的對珮珮表示道:“我們老闆說了,姑娘您這麼捧場,就當是以後交個朋友,這次給您打個八折再抹去零頭!所以一百三十九萬的原價,八折後的價格是一百一十一萬兩千塊,零頭抹去後,您就給個整數一百一十萬就行了!請問,您是刷卡呢?還是一會兒去銀行取現交易?”

珮珮在夥計打內線電話的時候,她的注意力就已經放到了櫃檯一邊那個大缸子裡的字畫卷軸上面去了。聞言後,她隨口答覆道:“你先幫我包起來,我再看看還有沒有別的看中眼的,到時候再統一刷卡!”

“沒問題,姑娘您慢慢看、慢慢選!”夥計一聽這貴客有可能還會繼續給自己帶來高額的抽成,當下,立刻眉開眼笑的答應了一聲後,屁顛屁顛的彎下腰,翻出了六個精美的包裝盒,開始包裝起來。

十幾分鍾——

珮珮在這個放字畫卷軸的大缸子裡,一連過濾了八幅畫作之後,才終於翻找出了一幅可能屬於“撿漏”的民國水墨畫!

這是一幅水墨牡丹圖!

字畫攤開之後,乍一眼看上去,筆墨濃淡、紙色泛黃,屬於一幅上層佳作!

畫作的右上角,印有一個鈐印(通俗意即“蓋印章”),署名為“懷香居士”。

“懷香居士”的這枚鈐印的下方,畫家還附加了這麼一句“於民國二十九年作於姑蘇山塘舊居”。

字一看就是好字,用成語來形容絕對是“筆走龍蛇”、“筆力千鈞”和“力透字背”!

而貓膩——恰恰就是出在了這個“力透字背”上面!

按理說,如此濃墨的筆力,用小探射燈去透光照射這幅畫作背面的話,應該會隱約透現出畫作正面的水墨痕跡和筆鋒出來,但珮珮用手裡的小探射燈在背面反覆的照射了好幾遍,卻發現到了跟正面畫作圖稿截然相反的另一層隱約的水墨痕跡。

另外,這副畫作的紙張厚薄度,也隱隱有些不對勁,細心感受一下畫作的四周邊緣處,珮珮甚至還感覺出了該幅畫作紙張有一種發硬的感覺。

當下,珮珮就心裡有所猜測了!

——這很有可能是一幅“畫覆畫”!

“畫覆畫”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繪畫技藝,畫家最早的本意,是在同一幅畫作上、再重新修飾或者創作一幅新畫疊在舊畫的上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