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鎮國神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2021年暑假到來的時候,成飛和D**研製的第一款無人攻擊機技術終於再度獲得了突破,杜克出手將無人機的攻擊智慧運算架構進行了重構,讓其具備了分散式運算的特點,這個全新的分散式智慧運算架構,讓無人攻擊機具有了使用任何連線的計算裝置進行智慧分散式運算的能力。

也就是說,現在只要是無人攻擊機連線到一個網路之上,就可以使用該網路中的任何計算裝置,只要這個計算裝置上安裝了同樣的攻擊智慧分析應用程序,那麼就可以將海量的運算任務分配給這些計算裝置一起協同運算。

這不是一個新想法,早在幾十年前,地球上就有人開發出來一種尋找外星生命的計算程式,只要地球上任何一臺連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都可以透過下載一個特殊的應用軟件,安裝後連線進去,就能夠分擔尋找外星生命的巨大資料運算任務中的一部分,利用地球上現在獲得的一些來自星空的電磁訊號資訊進行模擬推導。

儘管迄今為止這個工作都沒有什麼突破xìng的進展,系統證明大部分來自星空的電磁訊號都是星體本身各種運動發出來的,真正具有智慧生命有意識傳輸過來的還沒有找到過,其實在這幾十年中,並非沒有外星智慧生命傳輸的資訊,而是以目前地球人所使用的接收裝置和訊號分析方法,還根本無法接收和分析出來。

就像比萊姆能夠接收到他的同伴從遙遠的星域透過一個多維空間傳輸過來的訊號,這部分訊號雖然有些被地球上這個尋找外星生命的組織接收下來一部分,但是由於並不知道怎麼組合和解碼,這部分資訊很快就淹沒在海量的無意識星空自然電磁波中。

不過這話就有些扯遠了,回過頭來看,當D**為無人攻擊機研究智慧系統遇到麻煩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案也是這個分散式的思路,在無人機上我們不可能安裝具有足夠運算能力的計算機設備,那麼我們就將運算任務透過無線網絡分佈到外界的計算裝置上。

這個想法當然沒有問題,原型系統也很快就開發出來,但是很快大家就發現了新問題,由於實時xìng要求很高,同尋找外星生命軟件應用那種沒有時間要求的運算相比,這個實時xìng要求讓分散式運算一開始就遇到極其苛刻的網路傳輸要求,因為分佈到其它計算裝置上的應用必須同無人機保持一種實時的數據交換,以S-Wi這種新式的無線寬頻傳輸技術來說,儘管比起其它無線傳輸技術已經有了革命xìng的進步,但是在無人攻擊超音速高機動的情況下,要保持100M的傳輸速度都相當困難,更別說在傳輸距離上還要求在200公里範圍內有中繼傳輸節點配合。

對於超音速作戰模式來說,這個極其苛刻的無線傳輸配套環境,除了在大陸上架設密集的S-Wi基站進行支援外,幾乎沒有什麼別的新方法,這就對無人機的使用有了一個非常大的侷限xìng,讓無人攻擊機的使用環境必須基於陸基無線傳輸系統。

而實際上,無人攻擊機的使用環境,最有用的是海外海洋上空或者陌生的地域,在這些幾乎無法增加戰機數量來彌補攻擊強度的作戰環境中,透過無人攻擊機保持幾乎24小時不間斷出擊,使得同樣數量的無人攻擊機,比起有人攻擊機來說,出擊作戰次數多出幾倍,等於是將空中打擊力量進行了數倍增強。

對於承擔海洋作戰的航空母艦來說,在艦載機數量有限的情況下,透過將艦載攻擊機無人化,可以將一個航母編隊的空中攻擊力量進行極大的增強,等於平添數倍戰力。

因此,D**研究小組的工作雖然有很大的突破,但是離軍方要求還是有些距離,所以當他們無計可施的時候,將這個棘手的問題上升到了杜克手裡。

這是一個無人攻擊機當前最重要的技術障礙,杜克仔細分析了當前系統的問題後,發現關鍵的瓶頸問題是無線網絡傳輸速度無法跟上現有應用程序數據交換量,因此杜克的將焦點集中到了盡量減少中間的數據交換上。

一方面要保持幾乎實時xìng反饋的要求,一方面要減少中間數據交換量,對於這個類似超級計算機分散式運算架構的應用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所以D**的科學家們絞盡腦汁都只能夠實現區域性xìng的改進,而無法取得根本xìng的改變。這個平行式的分佈運算,每一臺接入的節點必須保持一定的數據通訊量才能配合完成整個運算任務。

所以杜克重構了這個分散式運算架構,將平行式分佈運算改造成為了一種分級平行分佈運算,也就是說,無人攻擊機同有限幾臺代理分散式節點機器保持網絡連接,將運算任務不斷分配下來,同時將分散式節點的運算結果收集回來,而絕大部分運算任務由這些代理分散式節點重新分配到更多的分散式運算節點中,形成了一個類似總代理同分包商的網路關係,使得無人攻擊機對外通訊頻寬要求立刻減少了N倍,等於原來的平行式分佈運算要同成千上萬個分散式節點通訊,現在只是同有限的幾個就可以了。

這個新架構無疑是革命xìng的突破,當初D**的科學家也並非沒有想過這種方式,但是他們無法像杜克那樣,將無人攻擊機的運算任務經過克里的海量模擬運算分類彙總後總結成為有限的幾類運算任務,然後大幅度提升每項分解運算任務在不同運算裝置上的預測時間準確度,讓分解到這個分散式網路中的運算任務,可以有效地按照預測分配時間準確返回結果。

這樣就能夠確保整個運算任務具有最快完成的可能xìng。

雖然從理論上看,這種方式並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但是這種需要對整個作戰網路計算裝置運算能力進行事先評估,然後在無人機任務劃分時候就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使得任務的分配同分散式節點具有極其高的匹配度,這個演算法絕非一般人能夠完成的。

幸好在這種運算方式上,克里具有天然的優勢,讓杜克可以依靠克里完成這個極其智能化的獨特分配演算法。

經過這個問題的折騰,杜克知道,憑藉地球上現有的計算機理論研究基礎和機載計算機系統的運算能力,美軍的無人攻擊機應該不會比自己開發的這套系統更加智慧了,因此在智慧作戰方面,自己開發的這套系統肯定會勝過美軍研發的。

這樣看來,美軍的無人攻擊機在先天上的智慧水平不足,同有人戰機相比還存在明顯的缺陷,因此美軍方面在運用上,應該是偏重於執行對地對海攻擊,而不是用來進行空中格鬥取得空中優勢,也就是說美軍的F/U-47“惡魔”無人戰機不太可能替代美軍的有人戰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杜克將這個推測結論告訴了秦泰然,秦泰然將杜克的這個推測結果上報給總參情報部門後,經過總參情報局和國安秘密機構的情報挖掘,基本核實美軍的F/U-47“惡魔”無人戰機部署計劃,主要是放在航母艦載機聯隊上,按照美軍內部的絕密計劃,每一艘航母的艦載機聯隊將會配備一個中隊的F/U-47“惡魔”無人戰機。

這個情報間接地為杜克的推測提供了有力的佐證,這讓軍委一幹大佬們總算是稍微放心了一些,因為面對美軍的這種全新戰機,總參情報局獲得的情報都很難判斷其戰力究竟如何,畢竟這個新式戰機還從來沒有出現在戰場上,只是在過去十來年中頻頻出現在試飛場合。

只是鑑於美軍過去幾十年來推出的主力戰機都具有很強的戰力,從F-15/F-16/F-22/F-35陸基戰機到F-18/F-35B系列艦載機,其戰力比起同時代研製的世界其它國家戰機明顯勝出一籌,讓軍方人員將美軍的這款F/U-47新式戰機的戰力高看一籌。

不過現在既然基本判斷這是一款對海對地攻擊機,那大家的心理壓力就小了很多,畢竟沒有一名飛行員願意同一個冷冰冰的機器去拼命,就像沒有飛行員願意同對方的導彈硬碰硬一樣。

但是經過杜克改造過的新型智慧攻擊系統,卻完全不一樣,利用空中預jǐng機、翼龍無人機和航母編隊組成一個上千公裡半徑的作戰空域,利用航母和編隊大型驅逐艦、護衛艦上的超級小型機叢集,完全可以讓成飛合同D**現在開發的X-1型無人攻擊機具有爭奪空優的能力,使得X-1無人攻擊機功能更加全面。

換句話說,在第五代無人攻擊機上,X-1無人戰機將會超越美軍的F/U-47,成為世界的領先者。

當X-1無人戰機在安裝好了新型超級智慧分散式攻擊系統後,經過實際驗證,證實杜克改進後的這個新系統果然能夠在地面超級小型機叢集配合下,將智慧作戰水平提升一個數量級,雖然現在空中作戰的戰術創造xìng比起有人駕駛要弱一些,不過藉助遠超有人戰機的超強機動xìng,讓X-1在同J-20對抗中明顯佔據了上風。

當戈壁深處的秘密基地完成了這個實驗xìng的對抗後,聽到這個訊息的劉副主席親筆為這款新機型揮毫寫下了“鎮國神器”四個大字。的確,儘管傲世雙龍的J-10D/J-11D基本上算得是三代半機型的巔峰之作,甚至超越了美軍F-15最新型號的沉默鷹水準,但是那已經是美軍發展了幾十年後都停止開發的機型,根本算不上什麼。

但是X-1無人戰機就不一樣了,美軍的同類機型F/U-47也才剛剛定型還沒有加入現役,現在我們的原型機就超越了他們,說明在第五代戰機上,我們已經傲然登上了世界巔峰。這才是真正的歷史xìng突破。

雖然X-1無人戰機的使用具有很強的侷限xìng,需要在作戰空域有著足夠運算能力的支撐和網路支援,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夠升空作戰,但是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對於原本處於弱勢的解放軍航母編隊來說,X-1無人戰機幾乎是一款完美的戰機,因為航母編隊本身就具有極其強大的運算能力,巨大的艦體和核動力驅動的航母和大型驅逐艦,都可以加裝運算能力很強的超級小型機叢集來支撐X-1無人戰機作戰需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