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無能為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杜克打發走了南方核能的人,同聞訊而來的朱雲謙教授交流了一下這次來訪的事情,朱教授對於眼前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現在體制就這樣,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夠扭轉的。

就算是軍方副主席級別的大佬出面都被頂回來的事情,怎麼可能從南方核能這個副部級國企打破。

“有些東西,壟斷是好事,是對於國計民生的一種保護,比如糧食,這種東西不能任由個人去炒作,導致市場起伏過大,必須在國家控制下有序浮動。”朱雲謙教授提到這個事情,很有感觸地說道。

“但是對於新技術,新科技發展,卻不能夠實現國家壟斷,這完全不利於科技的發展,在這個方面,國家應該適當進行放開和扶持”他是體制內科研人員,對於國內這些限制實在是體會太多。

“通訊行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初通訊行業什麼東西都在國家嚴格控制的時候,國內通訊設備引進七國八制亂七八糟不算,價格還貴得驚人,在這個情況下群眾要安裝一部電話,不但需要交納極其高昂的裝機費,還得等很長時間才能夠輪上。”

“結果後來放開讓民營進入通訊設備製造業,很快就透過引進吸收國外技術,用二十來年的時間就趕上世界水平,這下國內通訊設備價格幾乎淪為白菜價,現在誰裝電話買手機還需要求人?都是移動、電信求著你用。這就是開放的威力。”

“能源這塊我看也應該這樣,雖然現在對於風電、太陽能一類邊緣能源行業放開了,但是對於核能這個研究還是管理太死了,除了華夏理工大學有團隊在做完整研究,其他幾乎全部是國有研究機構,但是很多研究機構人浮於事,幾乎就是混日子。

而有能力有想法的研究機構想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但是資金方面有很難支撐,民營資金想進來的倒是很多,但是沒有合適的投資回報和政策支撐,誰都進不來。

蓮花堆我個人覺得是我國能源行業的一個重大突破,這樣的成果,按理說國家應該出臺政策進行扶持,但是我的報告打上去很久了,現在上面還沒有什麼風聲,唯一的動靜就是暫停了新引進核電站的談判。”

杜克聽朱雲謙教授這麼說,才知道背後朱教授已經為自己不聲不響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在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朱教授卻一個字都沒有提過,不禁心裡大為感動,這才是老派科學家的做法一一做的永遠比說的多得多。

“朱教授,要不是今天您這麼說,我還不知道您為蓮花堆的推廣做了這麼多工作,實在是太感謝了。”杜克感激的說道,“不客氣的說,現在錢財對於我來說其實也就是一個數字,按理說這項成果交給國家也是無所謂的,可是這不是可以持續發展的道路。”

“說實話,第一代蓮花堆我個人是很不滿意的,同我模擬試驗的預期差距甚遠,最大輸出功率方面,經過我計算預測應該600MW到800MW之間,設計保守一點,能夠確保穩定輸出600MW,因此第一代蓮花堆大概將有300MW、600MW倆種型號的商業堆型問世。

要研發第二代的蓮花堆,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援,所以我不得不謀求一些收益來繼續研究下去,相信在我手裡,比在其他任何人手裡都要更好地完成第四代先進商業堆的研發工作。”

別看杜克現在收入不錯,但是對於一個新堆型核電站的研究來說,那確實是耗費資金非常恐怖的一件事,第一代蓮花堆有比萊姆金手指支撐,杜克幾乎沒花什麼功夫便偽託麻省理工的研究推出來。

但是現在比萊姆的金手指已經沒有了,要研製出來新堆型,得靠杜克在第一代基礎上重新研究,這樣投入的人力物力根本難以計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別的不說,只是進行模擬研究要用的超級計算機系統就要投入上億美元一一為了加快研究步伐,杜克已經決定在蓮花堆基地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擴建,建立起一個核能研究中心。

“是啊,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朱教授感嘆道,“十號工程也是依靠你的財力支援,才能有如此優雅而高效蓮花堆基地可以使用。這個蓮花堆的高智能和幾乎無懈可擊的監測系統,說起來也是靠資金堆砌起來的。”

蓮花堆的建設,使用了很多昂貴的監測儀器儀表,這些東西很大一部分在定型後的商業堆中是不可能用到的,因為大部分出於研究目的,對於精度要求同商業執行差別很大。

所以即便實現同樣的監控功能的儀器儀表,由於精度不同,蓮花堆中採用的東西也可能是未來商業堆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杜克要研製第二代蓮花堆,顯然在功率等各個方面都要有所提升,說不定起步就是100MW、200MW。這樣,對於很多東西的要求都會上一個新臺階,投入的資金比起第一代來說只可能是倍增以上。

即便杜克能夠呼叫SAL或者杜氏重工的資金來完成,但是沒有巨大的收益支援,這個研究就是一個無底洞,誰能夠一直支援下去呢。

所以無償或者用很少費用拿走杜克的成果,對於這個蓮花堆的進一步研究來說,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一種災難性的後果。

或許有人說,有關部門拿到了這個成果,自然可以組織人手進一步研發改進,這麼想的人可以去參考國內核電發展歷史,第二代堆我們引進了世界上基本所有主流堆型,但是直到現在,這些堆型都還沒有完全實現國產化。

連棒子們的核電站都開始商業化出口了,我們國內的核電站建設都還不得不繼續依靠國外技術。

就像linux開源了很多年,國內很多所謂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還是停留在對介面和安裝方面的改善一樣,國內引進吸收改進核電站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

連國內都不敢大規模商用推廣,提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就純粹是一句很扯淡的事情。

只是面對國內相當僵化的核能這種情況,連朱教授這種老派科學家都只能夠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能為力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