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18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蘇葉依葫蘆畫瓢扮成?老嫗, 指點村民到上溝村要種子。

馬根生大清早被學生吵醒,發現村子外面來了一群村長?和生產隊長?。各個村長?都表示想要上溝村“借”點糧種。他?納悶地問:“咋回事?”

這幫人怎麼會知道?糧種的事情?馬根生還以為?他?們村評上了全國?模範村,四?面八方的“鄰居”都來慶祝, 誰知道?根本不是。他?們是來“借種下地”的!

這些人把村口擠得水洩不通,馬根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去請示阮儒良。

他?把這件事說給阮儒良聽, 感嘆道?:“誰家沒點困難, 還借種種地怎麼那?麼能耐呢!咱們村的糧食也不多!”

阮儒良聽到訊息, 思考片刻跟馬根生討論說:“我們可以賣點種子給他?們。”

前幾天阮儒良還擔心糧種推廣太慢, 這不瞌睡正?好趕上遞枕頭了嗎?

馬根生臉上的詫異差點掛不住, 他?們村可不是專門?做慈善的!這種慈善的事有一次就夠了,再來第幾次他?們就要喝西北風了。

阮儒良把其中的道?理掰碎了細細講給他?聽,“你不要只顧著眼前,要看長?遠一些。我們村的糧食單單自己?吃還算富足, 但要供給一個縣、一個市卻遠遠不夠。但如果?整個縣、整個市都像我們這樣呢, 饑荒不是很快過去了嗎?”

馬根生瞬間明白了阮儒良的用意。

他?馬上跑去幹活,點了幾個人一塊去糧倉搬種子。賣種子的時候他?掏了一張紙塞到他?們兜裡,小聲地貼耳叮囑:“這是種植方法,回去之後你們都給我把嘴縫緊了,縫得嚴嚴實實的!你們就當?來討糧食吃了,知道?嗎?”

上溝村的政策是保密的,但是架不住隔壁幾個村鬧饑荒,求到了他?們家門?口。上溝村出?於人道?主義?精神慷慨地掏出?糧食援助友鄰, 他?們從嘴裡擠下口糧把它拿來種地, 有啥毛病嗎,沒啥毛病!

簡直是感天動地!

馬根生也不是自私的人,自己?能吃飽穿暖, 隔三差五加頓肉改善伙食,出?到外面一看周圍全都是鬧饑荒的窮人,窮得賣兒賣女討生活的農民,他?心裡滿不是滋味。他?的想法和阮儒良一樣樸素,要是全國?各地早早種上他?們村的高產種子,普天下所有農民都吃飽穿暖,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劉剛聽說別的村哭窮來村裡借糧食,壓根沒把“南德道?人”和借糧食聯絡在一起。畢竟這年頭借糧食的人太多了,前段時間他?們村也接濟過機械廠,賣了不少糧食給他?們。

附近幾個村的農民拿到了仙人指點的“仙種”後,那?是恨不得當?成?自個兒的祖宗一樣供起來。生產隊幹勁十足,一群人經常熱情高漲地拉著牛犁田,一到春分就準時播種,幹得眼睛都快紅了。

他?們完全沒想到自己?種的是高產糧食,他?們只知道?這是能帶給他?們“幸福”的仙種。

在這種精心的料理之下,第一季度的糧食成?熟了。當?他?們挖開地底下的紅薯,紅薯的產量節節往上跳,每畝地產量直逼八千斤。所有農民驚喜的眼淚直在框裡打旋兒——

他?們直接被它的產量嚇到了,怎麼會有這麼爭氣的種子,種一畝頂別人種三畝?

……

1962年夏季開始,報紙上各地上報的糧食高產資料噌噌地飛漲,一個村子紅薯畝產六千斤,另一個村子馬上報畝產七千斤,過了段時間又有畝產八千斤的報道?,看得人都麻木了。到夏季的尾巴,有一個叫“上溝村”的村子,爆出?了紅薯畝產萬斤的新聞,全國?上下都轟動了。

大夥有了一種回到了幾年前“大躍.進”的荒謬感,但夏季結束後城鎮市民們忽然之間發現自己?買得到糧食了,供銷社隔三差五地上精細糧。以前只有過節的時候才?有的大額供應,現在每天都能看得著,只要肯去排隊一準買得到。

揣上糧票、帶上小板凳,街坊鄰居坐著嘮嗑家長?裡短,一壺茶喝完了糧食也就到手了。

每天供銷社門?口排起熱熱鬧鬧的長?龍,工廠次第復甦,首先喘氣活過來的是一批食品、副食品工廠,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充足,機器轟隆隆地響了起來,馬力十足。

被重新招回來的下崗員工比誰都興奮,恨不得二十四?小時都泡在廠子裡幹活。

c市的名牌大廠長?友糧油廠原本每月只能生產10噸花生油,但糧食供應跟上之後直接達到日產5噸食用油的指標,業績蒸蒸日上,廠子不斷地擴建、招工,廠長?慷慨大方地給工人蓋了新食堂、託兒所、小學、初中、還打算重建員工宿舍樓。

它一個廠子直接盤活了上下游的供應廠,譬如冶鋼廠、機械廠、五金配件廠,水泥廠、食品廠、飲料廠……

整個c省的經濟強勢復甦,省委的領導們眼睛都笑開了花。今年全國?氣候好轉,風調雨順,適宜發展農業。這時候哪個省經濟復甦得快,哪個省就獲利最多。全國?的其他?省市都在努力搞農業,企圖靠勤奮搶跑,哪裡想到c省直接站在了終點?

他?們知道?那?個村子很有出?息,但不知道?它居然這麼爭氣?

開春,上溝村“慷慨”地拿糧食接濟了周圍一圈的村子,全市半數農村都率先種上了高產糧食,春薯豐收的時候更是引起了一波轟動,一時之間省內的農村聞風而動,連夜坐火車去上溝村“取經”學習,秋天紛紛種上這些高產糧食,搞得今年喜報連連不斷,彷彿重現大\\躍進時代情景。

……

省委辦公室。

張英的秘書眉目帶笑地給蘇葉打電話,小李飽含笑意地對蘇葉說:“蘇老師,告訴你一個很遺憾的訊息。”

“上溝村沒評上先進示範村,中央討論認為?咱們上溝村不具備典型的例子。大宅村的‘吃苦耐勞、艱苦奮鬥’更值得全國?推廣,你們對比他?們倒是落了下風,領導說該批評!”

“不,我們村絕對沒有享樂主義?思想!”蘇葉恨不得掏心窩地發誓。這幾年來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生產,發展得越來越好,可不能半路戴上這頂帽子!

但她察覺到李秘書不是用責怪的口吻和她說話,馬上鬱悶地說:“為?什麼你能用這麼開心的口吻,說一件這麼令人傷心的事?”

李秘哈大笑,“不過省裡決定給你們頒一個精神安慰獎,獎金預計有10萬元左右。你上次給經委同志提的要求被採納了,他?們同意了你們村的‘按勞分配’。省裡的領導給中央寫?了《經濟模式改革》的建議書,經委同志認為?它很有創新意識,你的願望有可能變成?現實。”

“領導決定給你報個全國?先進人物,明年你要是不著急去唸書,省委這邊給你留個位置,一直留在上溝村當?個村官挺浪費人才?的。”

蘇葉笑著說:“不了,多謝領導賞識,我在上溝村當?個村官就挺不錯的。”

真金實銀的獎勵和國?家給的福利政策,這可不比全國?模範的虛名來得要振奮人心?

蘇葉並不感到遺憾,雖然上溝村沒有成?為?典型模範,但這一年來全國?各地的村子不斷地派人到上溝村學習取經,買高產糧種,這不就是典型的“模範村”嗎?

這些遊客帶著錢來到上溝村,蘇葉順便賺了他?們一波錢,把人招待得舒舒服服的,務必讓他?們感到賓至如歸,吃好住好睡好。大批客人的到來,意外地帶火了附近的賓館、商場。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人走之前,上溝村客客氣氣地送了茶葉、汽水,這個舉動看似有些虧,卻把上溝村的茶葉和汽水帶到了全國?各地。

……

上溝村。

蘇葉掛了電話,衝著阮儒良笑了笑。

她看向另一邊的阮儒良,他?正?在伏案工作。前幾年還算烏黑的發頂,現在差不多全染白了。短短兩三年的歲月而已?,每一根銀髮都彷彿是被夜裡的燈熬白的。

她心想到底是阮儒良的思想覺悟高,今年秋天各地的農民獲得了豐收,家家戶戶糧倉堆得滿滿的,馬根生每天被附近村拉去喝喜酒,喝都喝不過來。以前困難的時候,哪裡有人會擺喜酒?現在路邊也很少能看到餓死的人。他?在糧食方面高超的水平讓蘇葉刮目相看,慷慨的胸襟卻讓她徹底佩服。

阮儒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衝蘇葉咧開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何老師拎了幾瓶橘子汽水遞給大夥,樂呵呵地敲著玻璃瓶說:“我這邊正?好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要告訴大夥。

好消息是我們的健美寶開啟了幾條外地銷路,我接了好幾個大單子,明年咱們的工廠起碼得掙個二三十萬的利潤。壞消息是現在的廠子和人手都太少完成?不了生產任務,我們要新建廠子和招聘工人。”

何梅梅笑道?,“這哪裡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她伸出?兩隻拇指糾正?,“這明明是兩個好消息呀!明年開春我們就去招人,這回我們要面向全市招收符合條件的青年。”

現在上溝村在省內是耳聞能詳的,他?們再也不必像往日那?樣摳摳搜搜地靠著蘇葉厚臉皮去學校挖人。現在他?們可以像事業單位那?樣給青年人提供編制、每個月發工資,還有豐厚的過年過節禮物。不愁招不到人,只怕到時候他?們還會挑得眼花。

大家討論了健美寶果?汁廠的新建計劃,結束後去食堂點了一頓豐盛的大餐。

何老師隨隨便便點了道?肥美黑魚,食堂的師傅臉上笑開了花給他?們捉了條八斤重的大黑魚。周毅點著人頭認為?還不夠吃,又加了一隻燒雞、滷肉。菜餚之豐盛彷彿過年,但擱在眼下卻是稀鬆平常的事。完全不敢想象往前數幾年,大家都還在餓著肚子吃土哩!

蘇葉給大家開了一箱橘子汽水,每人一瓶,絲絲涼涼的瓶身結滿了水滴,大熱天喝上一瓶比什麼都解暑。上溝村的地理環境好,山上結出?來的果?實甘甜飽滿,果?粒q彈,決定了榨成?的果?汁品質一流。

透明的玻璃瓶裡盛著甜美溫暖的果?汁,瓶身上除了寫?著“健美寶”幾個大字之外,還有一道?小字,來自海拔2291米原始自然的饋贈。

健美寶除了果?汁之外漸漸地多了很多衍生的產品,比如綠茶、紅茶,它在1963年正?式把果?汁廠改名飲料廠。又過了幾年國?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後,它又多了罐頭、火腿、零食,它在1969年改名食品飲料廠。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

c市,家屬大院。

人人拿著報紙驚訝地在討論,“柱子他?爹,你看這是誰?”

報紙上那?個胸上帶著大紅花,到□□和主席握手合影,順便露出?大白牙的女人可不就是蘇葉?報紙上赫然地寫?著“全國?優秀示範標兵——建設新農村鄉村的村官蘇葉”

整整兩個版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報紙上寫?的這不就是蘇葉嗎?”侄子他?爹震驚地問。

“是她!照片裡就是她,長?得一模一樣。”

報紙被人搶來搶去,最後由一個女同志高聲地為?大家朗讀報紙,“她初來上溝村,為?學生爭取了一片種紅薯的田,正?是這塊小小的田地,後來種出?了無限的希望。它就是高產紅薯的前身,豐實系列一號。今年秋天豐實三號紅薯畝產破萬斤,帶動了全市糧食增長?……”

“她帶領著一眾青年毅然地背井離鄉,在小小的村莊裡探索出?了新農村的道?路。現在上溝村建起了學校、工廠、修起了水泥路,家家戶戶新修起了紅磚房,小孩念得起書,老人有救濟補貼,使得老有所養,幼有所依。”

人物事蹟讀完,四?座皆寂然。大夥的胸腔氤氳著一股激動和自豪之情。

原來市裡的糧食供應跟上了,是蘇葉這一群人默默努力的成?果?,原來前段時間轟動全國?的畝產萬斤高產紅薯是蘇葉他?們的研究成?果?。原來這段時間報紙上接二連三的好消息,各地紛紛報豐收背後竟然也有蘇葉他?們的影子!

民以食為?天,糧食就是人民的命根子,今年大家能吃飽喝足,是因為?有這一群青年在背後的默默支援!

故事越讀越讓人動容,他?們想起三年前那?個放棄了念大學的機會,在所有人反對的聲音中堅持要去偏遠農村的蘇葉。直到今天家屬大院裡還有人埋汰蘇葉糊了眼睛,輕易放棄唾手可得的前程。

現在再看看到底是誰糊了眼睛?

“你說這人怎麼能這麼爭氣,她才?多大點年紀就一聲不吭幹出?了這麼多大事?”

“可不是,難怪我聽著上溝村那?麼耳熟,你還記得三年前有個特別窮的村子來咱們大院感謝蘇葉嗎?現在這個村可富裕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報紙上的上溝村村民住的紅磚水泥房,村裡有一排排青磚瓦房工廠,漂亮的小學、明亮的食堂,乾淨的水泥路,多麼不可思議!原來貧窮落後的農村也可以建設得那?麼美麗,那?裡的生活水平一點都不比城裡差。

周泓涵聽著大夥對蘇葉的誇讚,跟喝了蜜似的舒服。

寧家。

寧媽左右拎著一袋米、右手拎著一包掛麵,臉上堆滿了濃濃的笑容。跟她一塊去採購的還有牛翠花家屬、何梅梅家屬。

牛翠花的婆婆笑得合不攏嘴地說:“這幾天誇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報紙登出?來前,翠花就捎了好多東西回來,十斤五花肉、一百斤大米、好幾只雞鴨,嚇了我一跳!她以前每次回家都吞吞吐吐地,我還當?她沒討到生計臊得說不出?話!”

哪裡想到原來去做了那?麼長?臉的事兒!

“我在報紙上看到我們梅梅了!報紙上說她是鐵娘子,不怕苦不怕累,把鄉村建設得和和美美。”

何梅梅婆婆點點頭,當?初他?們還以為?她是到鄉下吃苦受累、過年了連路費都攢不夠回不了家,沒想到她是去鄉下奮鬥事業的。這下登上報紙了,啥也不滿了,三天兩頭光往家裡寄東西。

幾家人湊在一塊吃飯,伙食豐盛得宛如過年,有雞有鴨、有魚有肉,人人嘴裡吃的是香噴噴的大米飯,喝的是兒女寄來的果?汁飲料,恍然有種回到饑荒前衣食富足的日子。寧媽感嘆道?:“也許明年就是豐收安穩的一年。”

“今年已?經不是饑荒年了,咱們不就在大口吃飯大口吃肉嗎?”

爆竹聲中一歲除,1964年的腳步即將?到來。

除夕夜,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地團聚,手腳麻利的父母在案頭精心伺弄著一頓年夜飯,飯煮熟後他?們吆喝著自家淘氣調皮的孩子快洗乾淨手,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喜悅,眼裡飽含希望和虔誠地看著桌上精心準備的食物。

“哇,爸爸、媽媽今天好多菜啊!”

父母不經意地笑,“過年了嘛。皮蛋,快趁熱吃。明天給你做你想吃的糖餅。”

大米/麵條散發著濃濃的香氣,白花花的豬肉被精心地切成?片兒,用豬肉炒過的青菜葉又脆又香。殷實的人家會買條魚,寓意年年有餘。普通人家會做頓餃子,一口一個香,每個人都能吃得很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