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八月份, 山上的果?實沉甸甸地壓倒了枝稍。

馬根生?找蘇葉解決問題,“蘇老師,咱們村的水果?要豐收了, 今年水果?結得特別多?,找不?到銷路, 爛在地裡我看著心疼, 拿去餵豬, 豬都吃不?完!”

去年阮儒良用豬、雞鴨的糞便?做了農肥, 養殖場這麼?多?糞便?試驗田用不?完, 多?的全往山上倒。阮儒良特意為此特意研究了適合水果?的肥料, 他是一?心奔著高?產去研究的。

今年雨水充足、肥料也足,水果?的產量足足是往年的四倍之多?。這還沒算上秋末才成熟的橙子?,等橙子?成熟後更誇張。

水果?滯銷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它不?易儲存、不?易運輸, 短時?間內找不?到賣家?就要爛在地裡。

對於蘇葉來說, 水果?多?是一?件好事,水果?產量低才是稀奇。今年風調雨順,阮儒良年前就和蘇葉提過,上溝村的水果?產量不?會?比糧食少。

活人還能被尿憋死?

蘇葉面含笑意地問其他人,“大家?有什麼?想法?”

何老師略微思考片刻,提議道?:“咱們村自己弄個水果?罐頭廠?”

他去港城的時?候發現歐美產的水果?罐頭可受歡迎了,在港城賣十元港幣一?個。罐頭耐儲存、耐運輸,很多?商人出?差都喜歡帶幾罐水果?罐頭, 拿去送人也是很體面的, 它賣得貴卻仍有很多?人購買。

要說錢,現在上溝村還真不?缺錢。賬目上還存著一?筆茶葉錢,每個月還有賣肉蛋的源源不?斷的進項。蓋一?間水果?罐頭廠綽綽有餘。

蘇葉聽了何老師的話搖搖頭, 不?等她開口,周毅已經替她把話說完了,“何老師,罐頭廠的罐頭哪裡來?”

嗯,一?個罐頭估計比十盒水果?都要值錢。鋼鐵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產量很低,每年都優先供應軍工機械、民用製造業。

蘇葉微笑著抿著唇,肯定了何老師的思路,“何老師這個就地解決的思路是挺不?錯的,這一?點值得讚揚。”

她拿出?一?份方案書,“咱們雖然做不?起水果?罐頭,但是做果?汁卻是可以的,罐頭盒沒有,玻璃瓶卻不?難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國?家?經歷了三年缺糧荒,釀酒需要大量的發酵糧食,釀酒業首當其衝受到了影響,國?家?特意下?令要求暫停釀酒業發展。很多?酒廠幹不?下?去倒閉了,靠著它存活的玻璃廠也在苟延殘喘,現在正?是玻璃廠產能供大於求的時?候。

幾個人湊在一?塊看著蘇葉的建果?汁村工廠的方案書,還是蘇老師靠譜!

她開啟春時?就想好了建水果?工廠,這個月開始建工廠,等到11月份臍橙成熟時?,正?好趕上榨果?汁。

他們越琢磨越有勁兒,玻璃瓶不?值錢,水果?是現成的、勞動力也是現成的。等廠子?建起來,以後每年都不?用愁水果?銷路的問題,簡直是永絕後患。

秋收結束後,蘇葉開始著手準備蓋廠房,木料、水泥、泥沙共花費一?萬元。全村的勞動力全去了,打算蓋成一?排能容納1000人的工廠。蘇葉聯絡了長友的陸廠長,陸廠長得知她正?在籌備建果?汁廠,給了她一?點建議。

“c市有家?啤酒廠在賣裝置,有些裝置你們能用得上,價格也不?貴。”

像清洗、灌裝的流水線,啤酒廠和果?汁廠大同小異。蘇葉把購買裝置這件事交給了何老師,何老師風趣地拍拍自己:“包在我身上,保證拿下?最便?宜的裝置。”

陸廠長跟蘇葉說,“你們村今年供應的花生?油料很好。”

可惜上溝村就巴掌大的地方,而油廠每個月都要消耗十幾噸油料。他正?在考慮蘇葉之前的建議,工廠和農村合作,出?資金、技術、生?產資料讓農民種這種花生?,這樣長友就有了自己的油料供應基地。

上溝村的花生?籽粒飽滿、品質好,出?油率比普通花生?還要多?4%。陸廠長知道?這是阮儒良特意研發的高?產花生?。雖然現在專利這個概念還沒有誕生?,但陸廠長卻願意出?錢買阮儒良這套技術。

蘇葉從c市回來,給阮儒良捎了一?句話,“陸廠長想買老師的種子?、種植技術,他想自己找農戶種花生?,阮老師這幾天琢磨琢磨該收多?少錢合適。”

阮儒良瞪了蘇葉一?眼,意思是怎麼?好意思收錢。

“你讓陸廠長儘管來,我們的花生?種子?按成本賣給他。種植技術也不?是什麼?秘密,讓他派幾個骨幹來我這學習技術。”

阮儒良掛著人家?工廠的技術工程師的頭銜原本就有點心虛,雖然沒有工資領,但總歸是佔了人家?的便?宜。他在x大時?,面對的不?是鳳毛麟角的大學生?、就是留學歸來的教授,阮儒良掛著長友技術工程師的頭銜,走到哪裡別人都恭敬地稱呼他一?聲“阮工”、“阮老師”。

再說長友是國?營工廠,它也是實實在在地為國?家?辦事,阮儒良的想法很樸素,既然都是為國?家?做事,那就不?需要額外花錢。

在阮儒良的再三推託之下?,最後陸廠長給了他五十塊的“技術補貼”。

蘇葉直感嘆這個年代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五十塊買到了高?產花生?的專利使用權不?說,還附贈一?個專家?顧問,連培訓費都免了。

……

九月,何老師買到了啤酒廠的清洗、發酵、灌裝三條生?產線。馬根生?號召全村人蓋工廠,村裡要建自己的果?汁廠這件事讓整個村都瘋狂了。

這年頭人人都擠破了腦袋想進城、進城裡的工廠,沒想到他們家?門口就開了一?座工廠?

他們祖祖輩輩全都是農民,以後要當工人、能吃上國?家?糧了?

馬根生?掩飾不?住滿臉紅光,挨個和大夥解釋:“咱們村的工廠是集體性質的,不?是國?營的,算不?上吃國?家?糧。不?過在廠子?裡工作的全都算是工人,每個月發工資。”

能當上工人即使不?是吃國?家?糧,大家?也滿足了!

他們蓋廠房時?愈發賣勁,他們起早貪黑,白天幹、晚上太陽落山也舍不?得走,彷彿手裡砌的不?是磚瓦,而是美好的未來。所有人都是自願出?工的,幹完一?天記十個工分,可是出?的力氣卻不?止十個工分。工地有人專門負責做飯,每頓飯裡隱約能看到肉沫、有時?候甚至有肉片。

聽說是專門殺了一?頭豬犒勞大夥幹活。

一?中?的這批高?中?畢業生?剛來不?久,便?趕上了村裡熱熱鬧鬧地建廠、蓋廠房活動。看著一?排青磚水泥廠房拔地而起,見證村裡第一?個果?汁廠蓋成,他們與有榮焉。他們寫信給了上一?屆從這裡走出?去的師兄師姐們,描繪上溝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十月份果?汁廠落成,十一?月臍橙成熟,農民們採收臍橙送入廠子?裡榨果?汁。

劉剛給李明、林媛各寄了一?個包裹,包裹裡有給他們寄了肉乾、臘腸特產,還有一?瓶上溝村的橙汁。

李明在寒冬臘月裡激動得滿臉通紅,他們村竟然自己蓋工廠了!不?大的一?瓶果?汁,色澤金黃,微微晃動能清晰地看見果?肉,廣告語打著每天一?杯健美寶,越喝越健康!

他望著紛飛的鵝毛大雪,喝著上溝村清甜的果?汁,不?禁溼了眼眶。熟悉的滋味勾起了他的回憶,讓他回憶起傍晚勞動結束後,大家?一?起坐在樹下?剝橙子?吃的時?刻。

雖然他在上溝村只呆了一?年半,但是以前那些一?起勞動、從艱難走向豐衣足食的日子?卻是刻骨銘心。

林媛收到了劉剛的來信,他在信中?提到村裡已經蓋了工廠,果?汁包裝做得很簡陋,瓶身的印刷紙上寫著“健美寶”三個字,這背面小字寫著上溝村果?汁廠製造。她喝完果?汁後把瓶子?洗乾淨,留作紀念放在了床邊。

五年後林媛畢業,畢業的那年“健美寶”已經開始做肉罐頭了。健美寶豬肉罐頭名聲很響亮,是長途旅行的必備佳品。林媛從京城商店花工業券買了兩隻肉罐頭,一?路坐著火車、吃著罐頭,回到了上溝村。

……

一?月,北風吹得山裡呼呼作響。

劉剛把紅通通的辣椒、潔白的蒜頭球扎成串,掛在屋簷下?。辣椒紅通通的一?片,看起來熱鬧極了。他呵了一?口熱氣,笑眯眯地說:“蘇老師、周老師、何老師、小何老師早上好!”

快到年底了,周毅忙著算賬,算大夥的年底分紅。今年的賬目比去年難算多?了,進項變多?了、開支也多?,零零總總地合計在一?起,竟然忙活了一?周。

他昨晚熬了通宵總算是趁年底前把賬目算清了,好讓馬根生?給大夥年底分糧食、分紅。

周毅微笑著說:“今年一?個工分0.51元,是該加頓餐犒勞犒勞自己了。”

一?個工分竟然有五毛錢!劉剛有些咋舌,他趕緊算了一?下?自己能分多?少錢。今年出?工189天,合計485個工分,豈不?是能分到兩百五十塊?劉剛驚得串蒜頭的手一?抖,差點把針扎在了自己手上。

平攤一?下?相當於每個月拿了20元工資,劉剛心裡默默地算,如果?再算上年底大隊分的糧食、豬肉、棉花、蛋、茶葉,這些都是不?花錢白拿的,算上這些糧肉,他們的待遇遠遠甩了城裡工人十條街,城裡的工人領了工資後還要花錢買食物,可是他們不?用花錢。

劉剛驚喜得抬頭去看周毅。

周毅謙虛地說,“今年果?汁廠賺了一?筆小錢。”

其餘的進項也不?少,糧食、肉、蛋、魚、茶葉每一?項都有盈利,尤其肉蛋,很受歡迎。特供級別的肉蛋,政府單位的收購價略高?於市場。

蘇葉含笑地衝劉剛說,“今天馬隊長分糧食,你叫幾個人早點去,讓他給咱們分點好的。”

劉剛串完蒜頭趕緊領新知青去生?產隊領糧食,馬根生?直接在糧倉邊給大夥分糧食。場面熱鬧得一?度讓劉剛懷疑能分到天黑。

無論男女老少都上陣,壯勞動力們背糧食背得氣喘吁吁,大冬天的滿頭是汗。

沒別的意思,就是今年糧食太多?了背不?過來。

勤快些的壯勞力分到500斤糧食,生?產隊評出?來的勞動積極分子?甚至領到了600斤糧食,就連今年剛參加勞動的十六歲小夥子?都能領到400斤。

馬根生?給全村人發糧食,發了三天才發完,發完糧食後接著發棉花、蛋、茶葉,最後一?天隊裡殺豬、下?河捉魚,每家?每戶發二十斤豬肉。

豬場的年豬養得圓圓滾滾,每頭足足三百斤重?,平時?社員就用紅薯藤、玉米摻著麥麩餵豬,豬胖得屠戶用來洗刀的水都飄著厚厚的油花。

新宰的豬,肥肉白膩如雪,足足三指厚。

馬支書領著社員去河裡捕魚,一?網網肥大的魚被捕撈上岸,河魚黑亮有勁兒,尾巴掀起的浪花足足有五米高?。

老支書把一?條黑乎乎的鮰魚遞給蘇葉,“這麼?肥的魚外邊肯定買不?著,蘇老師拿去吃,別客氣!”

他特意挑了一?條最肥、最大的鮰魚。

河鮮是滋潤的大補之物,滋味最是鮮美。老支書樂呵呵地和蘇葉說,“你可別說,這條魚外邊十塊都買不?著,稀罕著呢!”

蘇葉不?識貨,劉剛眼前一?亮,“這魚好,刺少肉嫩吃起來別提多?美。蘇老師,你們今晚等著吃就好!”

國?營飯店裡做硬菜用的就是這種鮰魚,這麼?大條的鮰魚在飯店不?賣三十塊都算虧的。劉剛揹著這條魚樂呵呵地一?路小跑了回去。

分魚的場面熱鬧極了,男人們都下?河撒網撈魚。河水水草豐美,養了一?年的魚肥厚鮮美。每家?能分到三條大魚,沉甸甸的不?比豬肉輕。分到了魚就拿回家?放缸裡養著。

年底村裡給村民發了一?筆分紅,每個人都分到了不?少錢,平時?不?敢買的東西他們現在都敢去看一?看,百貨商店的煤油一?口氣買了好幾斤、煙買了一?整條,米酒打了好幾瓶,沒出?嫁的姑娘害羞地買了雪花霜、蛤蜊油,人丁興旺的家?庭甚至琢磨起明年湊錢買一?輛單車。

家?家?戶戶貼起了春聯,有的人家?甚至買了鞭炮,打算熱熱鬧鬧地過年。

除夕夜。

天剛黑村裡便?零星響起了鞭炮聲。

知青宿舍裡一?片暖意融融,爐子?的火苗慢慢地舔著銅鍋。劉剛把豬肉切成了薄薄的片,薄如蟬翼的豬肉泛著橘粉色,夾起來漂亮得就像雲霞一?般,火紅的湯底一?滾,放下?去涮個十幾秒就熟了。

魚肉薄如紗,晶瑩剔透,嫩得直讓人叫鮮。

新知青裡有兩個知青做得一?手的好菜,動作幹淨利落,連劉剛都贊不?絕口。他們一?個做滷味格外地香,另一?個擅長做糕點零食,隨隨便?便?拿一?樣糯米便?能做出?二十幾種糕點,年還沒過完阮儒良就吃胖了三斤。

何梅梅調侃蘇葉,“蘇老師該不?會?是去一?中?特意挑的吧?”

蘇葉心想這回還真不?是,她只是隨便?搜刮了幾本菜譜讓他們學。這年頭的學生?娃動手能力特別強,聰明伶俐又吃苦耐勞,讓他們琢磨一?段時?間,普通的食物都能做出?花樣。

何老師用特供卷買了幾瓶上好的茅臺酒,村子?自從有了果?汁廠後,跟各大廠子?的聯絡便?多?了。他經常和工廠打交道?,沒少攢這種奇奇怪怪的卷。何老師一?直記著蘇葉以前愛喝茅臺,特意用長友的花生?油票換了茅臺的特供卷。

他給蘇葉斟了酒,敬了她一?杯。他看到了她心目中?新農村的模樣了,豐衣足食、人人安居樂業。

年底周毅去省裡開會?,把這些資料彙報給了領導:阮儒良的“豐實系列”的糧食產量年年攀升,清溪縣今年試種紅薯大獲豐收,上溝村今年秋收糧食是去年的四倍,村裡的肉蛋養殖場月均給城裡輸送1000斤蛋、500斤家?禽,村裡新建的工廠銷售超過10000瓶果?汁,漁類養殖收益頗豐,村裡人均年收入破100元大關。

“上溝村模式”被證明是可行的,等明年開春,何老師和周毅還要去開表彰會?,向各個領導彙報上溝村模式。

何老師心中?充滿了感慨和柔情,也許幾十年後,他們真的能趕超港城。

零點的時?候,當遠處寺廟傳來守夜的鐘聲。那一?瞬彷彿萬炮齊響、遍地開花,村裡的鞭炮熱鬧地響了起來。讓人大老遠都能看到閃耀的火光,小孩吃飽了飯拎著燈籠到處串門,大人們笑著點鞭炮。鄉下?沒什麼?娛樂活動,以前只要天黑了,大家?就睡覺了。但在除夕夜家?家?戶戶都默契地點起了油燈,頭一?回闊氣地把煤油燈點到天亮了。

反正?左右撐死了也不?過浪費一?兩斤煤油,他們點得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