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衣帶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獻帝已經當了十幾年的皇帝了,顛沛流離,在姜盛的雄才偉略下,大漢由烽煙四起逐漸歸於平靜。

長江以北一統之後,更是百廢俱興,百姓安居樂業,皇宮裡的獻帝錦衣玉食,也不用上班,感覺完全是太平盛世了,外界的資訊也只是獻帝聽聽罷了。

姜盛沒有刻意去限制獻帝的自由,但不代表他手下的人不這麼做。

從董卓之亂的時候,明眼人都已看出,大漢已經日落西山,皇帝也就是個擺設罷了,除了少數死腦筋的人之外,人人都盼望著改朝換代,換來天下太平盛世。

荀攸、賈詡、徐庶、田豐、審配等等文臣忠君思想沒有那麼嚴重,看到姜盛威名日盛,都琢磨著讓姜盛登基,他們也好享從龍之功。

張繡被姜盛調往江南之後,留守洛陽的呂布接管了洛陽防務。

漢京校尉荀攸一眾人等就借京城例會的形式密謀改朝換代的事。

這可是謀逆的滔天大罪,荀攸敢這麼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參與例會的人都是姜盛的心腹。

荀攸試圖拉荀彧和秦綰下水,荀彧不僅嚴詞拒絕,還勸荀攸不要玩火,責罵一通。荀攸對這個年紀比自己還小的族叔很是無奈,但也一樣荀彧不要聲張。

秦綰是姜盛的直屬衛隊統帥,只聽姜盛一人的命令,荀攸怎麼說都不好使,只得作罷。

其他那些人也都想著更進一步,現在姜盛是異姓王,已經是位極人臣,底下的人卻想獲得更高的職位,這也是荀攸所謀之事能夠進行的前提。

姜盛對荀攸他們的所作所為早就知道,畢竟甄儼佈置的情報網可以說是無孔不入,但知道歸知道,畢竟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

對於改朝換代的事,姜盛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順其自然而已。

姜盛的假裝不知情,對荀攸他們來說相當於默許了,但仍然要低調行事。

秦綰只負責皇宮和晉王府內部的保衛,宮門外就是城防軍的防區。

虎豹騎的呂布臨時接管城防軍之後就加強了對皇宮的“保護”,每日往宮內送肉送菜的都是呂布安排的人,除此之外,皇宮內外已經完全隔離。

獻帝對天下大事的知曉僅限於法政部的邸報,後來發展為世界上第一份報紙——大漢日報。

這份邸報傳播的東西有三塊:前方戰報、姜盛的治國功績、百姓讚頌姜盛的文章。

獻帝天天看的就是這些,感覺天下只有姜盛的事,沒有別人的事,他問周圍的人和在皇宮伺候的官員,但大家都一無所知。

以董承為首的保皇集團很是看不慣,但他們都無能為力,因為官員居住區也都佈滿了城防軍的人,整個洛陽城內訊息是封閉的,只有無關緊要的東西才能在京城流傳。

進城的客商也被禁言,如果亂說話,不僅生意沒得做,身家性命也得掂量掂量,這些人能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何必多嘴?

在荀攸等人的運作下,整個洛陽城如同世外桃源一樣,一片祥和。

獻帝雖然他掌握不了局勢,但畢竟是有些思考的,種種跡象表明,這大漢實際上已經姓姜了,姜盛留著他就是防民之詬病。

做了這麼多年傀儡皇帝,他也按耐不住了,加上董承等保皇派的挑撥,聰明了十幾年的獻帝決定先發制人,趁著姜盛在前方指揮作戰的機會,對付姜盛。

對於這一切,姜盛的情報源源不斷,他並不點破,故作不知,他需要一個機會,獻帝自己搞掉自己的機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獻帝在宮中舉行家宴,董承等皇親國戚都被邀請,席間獻帝如廁,董承心領神會,也去如廁。

獻帝就在茅房把寫在腰帶內側的密詔交給了董承,密詔是寫給孫權和劉備的,約定勤王之事。這正是原來歷史上對付曹操的“衣帶詔”事件。

拙劣的佈局,甄儼都覺得好笑,董承藉著冬至節的機會邀請保皇派的文武官員到家中飲宴。

席間出示了獻帝的密詔,群臣痛哭流涕,恨不能匡扶社稷,恨不能約束權臣姜盛。

哭過之後,還是要議大事的,正當他們擊掌立誓的時候,城防軍的人突然從房頂跳了下來,院子更是被無數兵馬圍了起來。

董承來不及藏起獻帝的密詔,被呂布收了個正著,加入反姜盛“團隊”的人員名單也被搜了出來。

當場很多人都嚇尿了褲子,呂布正是等這個機會,一聲令下,洛陽城中展開了大搜捕,九個城門都都已被封閉,皇宮也被嚴加守衛,任何人不得進出。

洛陽城中有數千人被抓,還有兩百多人試圖反抗,都被就地格殺,而皇宮中依然波瀾不驚。

訊息很快傳給姜盛,姜盛發出號令指責董承偽造皇帝密詔,挑撥君臣關係,陷皇帝於不義,其罪當誅。

得令之後,情報頭子甄儼迅速擴散訊息,按照呂布搜出的名冊,秘密拿人。

秦綰的人也傳出了訊息,把甄儼情報系統抓人的情況向姜盛秘密報告。

姜盛雖然知道甄儼組建的情報系統遍布全國,但沒想到會有如此大的號召力和執行力。

甄儼辦事效率極好,絲毫沒有顧及可能的影響。

身居高位的姜盛,特別是現在改朝換代的暗流湧動,他不得不防。

全國在十天之內就抓了五萬多人,抓人的進度遠遠快於訊息傳播的速度,等那些人得知同黨被抓的時候,也是他們被抓的時候。

人都抓了之後,姜盛上表奏明獻帝,對於這些禍亂朝綱的人要處以極刑。

姜盛很有藝術,絲毫不提這些人對姜盛的問題,也不提獻帝密詔的事,一再寫這幫人偽造密詔,怎麼坑獻帝,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話都到這份上了,獻帝豈會不明白?姜盛知道這是獻帝幹的,但是不跟你計較,給你獻帝留面子,但你總得做點事。

獻帝無奈,只好下詔宣佈董承一夥偽造密詔,企圖謀反。

謀反大罪是要誅九族的,晉王“再三請求”,希望獻帝網開一面,不要牽連太多。獻帝這才收回誅九族的詔令,改處誅三族。

天下百姓無不讚頌姜盛寬宏大量、心存大善,試圖“謀反”的人是咎由自取!(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