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校長關心了一下楊舟的身體,又閒聊了幾句,才對汪冰冰道:“可以暫停一下拍攝嗎?”

汪冰冰點點頭,示意攝像小哥和他出去走走拍拍學校的素材。

等房間只剩下楊舟和郝玶後,郝玶才關心道:“怎麼樣,壓力大不大?”

“謝謝校長關心,我上臺就講一下自己的論文,回答大家的提問,沒什麼壓力。”楊舟很肯定的回答道。

郝玶有些意外楊舟這樣的年輕人竟然如此有定力,不過想想楊舟還身患絕症,一切就能解釋了。

這位年輕人可不簡單,在身患絕症的情況下,還拿出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不能以常理看待。

滿意的點了點頭,郝玶繼續說道:“廖明初和我說了,這次學術會議如果其他人都質疑你,就按照學術爭議的方案處理,用太祖的話來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媒體那邊我也會打招呼,以後你不用理會外界的紛紛擾擾。”

楊舟這才知道,郝校長單獨找他,是來給他寬心的。

他笑了笑道:“校長,我用一下您的電腦可以嗎?”

郝玶點點頭,楊舟拿出自己記錄資料的隨身碟,插在校長的電腦上,操作一番讓校長湊過來看看。

“咦?”

郝玶看到的是無數發芽的水稻種子,心中震驚不已。

不是還有好幾天才會發芽的嗎?不知道楊舟怎麼弄的,竟然現在就發芽了,而且這發芽率!

“嘶~”校長輕吸了口氣,已經明白為什麼楊舟如此有底氣了。

原來,楊舟早有準備!

所有資料昨天才完成,楊舟沒有告訴廖院長和導師,是想給他們一個驚喜,但在校長面前,還是要提前交底的。

兩人又交流了一番,最後郝玶笑容滿面地送走楊舟。

找到正在拍攝學校素材的汪冰冰和唐悅等人,汪冰冰好奇道:“校長單獨留你說什麼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哈哈,沒啥,校長單獨鼓勵我一番,下午你就知道了。”楊舟笑道。

汪冰冰也不追問,她跟著楊舟是來拍攝楊舟的紀錄片的,只要如實記錄下楊舟的生活就行了,有時候不需要知道太多。

幾人在食堂吃了一頓便飯,楊舟就準備前往大禮堂,開始人生中第一次自己當主角的學術會議了。

以前楊舟跟著導師白書龍參加過一些學術會議,不過都是觀眾,而且還是坐在後排的小羅羅。

這次卻成了主角!

下午一點半,清北大學大禮堂內,陸陸續續進來很多外國人,大部分年紀都五六十歲,甚至還有七八十歲的老頭。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人,隨便一個拎出來,都是世界知名大學的教授。

他們大多都掌握著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美刀實驗經費,有著自己的科研團隊。

其中也有不少外國華人陸續進場。

大禮堂的座位上,都寫了名字。

基本按照學術界的地位、名氣,做出的成果排位置。

前排,就是最厲害的大牛,甚至頂級學閥。

華國不少院士,都沒辦法坐在第一排。

當然也有謙虛的原因,畢竟自家的地盤隨便坐坐就好。

越是頂尖的人越容易相互接觸,在場的不少人,其實都互相認識,有可能因為研究的課題,或者某次學術交流會上有過見面。

就算不認識,只要提一句自己寫過某某論文,或者正在進行什麼研究。

其他人便會恍然大悟,知道是誰了。

學術的圈子,其實比較封閉,越高層越封閉,也越熟絡。

因為他們研究的東西,在整個地球上,已經是最前沿的了,和普通人根本沒有共同語言,能夠和他們交流的,也只能是相同級別的人。

楊舟還沒有到現場,這裡已經和菜市場差不多,嘰裡呱啦地各種語言充斥滿整個空間。

幾個華國院士聽到某些對話,臉色有些難看。

可能是西方人近代史上輝煌的成果,讓這些西方科學家們天然帶著一股高傲,看華國科學家眼神都有種蔑視。

楊舟前些天還拒絕所有交流會面,讓這些西方科學家們很不爽。

討論的話題,對楊舟一點都不友善。

屠奶奶坐在第二排,旁邊的院士小聲道:“今天楊舟有點難了啊,這些人都沒安什麼好心。”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現在只能相信楊教授了。”屠奶奶冷靜地說了一句。

她是見過大場面的人,當年去領諾獎時,臺下的無數目光,也都帶著各種各樣的情緒。

我們能做的,就是用事實,狠狠地打他們的臉。

讓他們知道,華國人不比任何人差。

屠奶奶也很希望看到楊舟能挺過這一關。

張豐的位置比較靠前,他畢竟是Cas9專利擁有者,對整個行業做出過巨大貢獻。

聽見周圍的各種議論,張豐嘴角含笑,這次清北大學可能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咯。

時間很快到了進場規定的時間一點三十分,無數穿著校服的清北大學學生志願者拿著楊舟的最新論文進入大禮堂。

每個人都發了一份中英文雙語論文。

楊舟準備還算充分,考慮到英語畢竟是國際通用語言,把自己的論文提前翻譯過,不然他在臺上講什麼,其他人只能大眼瞪小眼。

當然,今天他還是打算用中文講自己的研究成果,不過廖院士會跟著用英語翻譯一遍。

因為學術界的重心在西方的原因,能夠有一些成績的學者,都需要掌握多門語言。

而且大多數引用比較高的期刊,都是英文版。

在座的科學家們,就算英語口語不行,看英文論文的能力都是頂呱呱。

當全新列印的論文交到眾人手上,大禮堂的嘈雜聲慢慢消失,會場內,只剩下書頁翻動的聲音。

偶爾還伴隨著倒吸涼氣的聲響。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楊舟短時間內,竟然再次拿出成果。

他們都以為,這次會議,就是討論楊舟發表在《自然》上的那篇論文。

“怎麼不是基因程式碼系統與胡蘿蔔的關聯,這新論文大家根本來不及看完啊!”張豐內心狂震。

這難道就是楊舟化解危機的辦法,拿一篇深奧的論文為難大家。

張豐考慮片刻,再次露出笑容,楊舟雖然拿出新論文,但大家提問還是可以問上一篇論文的問題嘛。

而且,新論文張豐看完提綱,大概掃了掃內容,並沒有看到水稻實驗成功的資訊。

更多的還是水稻基因和胡蘿蔔基因的內在關聯與基因程式碼的關係。

現在基因程式碼理論都還沒有被所有人認同,楊舟的新論文,也就沒有多少說服力了。

除非,楊舟真的獲得成功,但這絕不可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