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新功能,科學家雲集京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前系統有幾項功能,加速土地、加速泉水、基因模擬器、系統商城。

其中基因模擬器中,又包含了基因抽獎功能,花費金錢可以卡牌抽獎,獲得特殊物種基因,這個功能有些雞肋,沒有相應的植物,沒辦法使用,要到後期才會發揮巨大作用。

系統商城,除了出售各種常見種子外,還可以將自己改造的植物,和其他平行世界的人交易。

目前楊舟還沒有交易過,他被抽獎坑過一次,對系統搜尋其他商城比較謹慎,還沒有使用過。

楊舟準備過段時間再用用看。

畢竟和其他人交易,貨幣用的是經驗值,楊舟經驗值不多,碰見好東西也買不起,乾脆不花冤枉錢。

現在的新功能倒是很有意思,在神秘空間,竟然出現了一臺虛擬電腦。

裡面執行著一款軟體,名字叫做物種合成器。

可以選擇將兩個或者多個物種基因融合在一起,有一定機率誕生新物種。

一直以來都有個難題困擾著楊舟,比如想要改造大樹一樣的水稻,但水稻原始基因,就算再最佳化,到了兩三米已經非常極限了。

因為水稻是草本植物,而樹木,卻是木本植物。

兩者的區別在於,草本植物多數為一兩年生植物,而木本植物高大直立,主幹明顯,草本植物無明顯主幹。

楊舟想要將草本植物,變成木本植物,幾乎不可能。

這相當於從底層基因程式碼邏輯上對植物進行根本性改變。

相當於重寫系統。

那還不如改造木本植物,讓它的果實產生和稻米差不多的澱粉,這樣實現的機率比較大。

現在有了物種合成器,就可以嘗試選取某種木本植物,然後把草本植物放進去合成,有可能蘋果樹結的果子,就是蘋果大小的稻米。

當然這是比喻,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成功的機率不高。

需要非常瞭解植物基因,作出一些修改,才可能讓多種植物重新融合為新的植物。

物種合成器只是起到最佳化和自動化作用,實際研究還是要楊舟自己進行。

瞭解完物種合成器功能後,楊舟發現暫時用不上,目前的目標還是改造“巨型稻”。

他的一萬個樣本,有很多種品種,適用於不同地形,水稻的味道也有所差別。

楊舟甚至想了一些腦洞,將來可以對味道進行改良研究。

比如製造出,麻婆豆腐味水稻、雞肉味水稻、海鮮味水稻等等。

現在沒這個精力去研究,等治好病,這都是研究方向。

就在楊舟開發變異水稻的同時,全世界無數生物科學家都收到由清北大學聯合有關部門主辦的基因程式碼學全球學術交流論壇邀請函。

清北大學首先給各個學校發邀請函,讓學校分配參會名額。

同時,一些全球知名生物學家,也會單獨收到邀請函。

楊舟的知名度在全球生物學術界,也有一些名氣。

伴隨《自然》上的期刊公之於眾,無數生物科學家都意識到似乎一個新時代正在來臨。

論文裡提到的基因程式碼學,很可能成為下個幾十年的科研熱點。

最重要的是論文內,還透露一些讓人費解的黑科技,例如楊舟如何讓胡蘿蔔縮短成長週期,本來105天的成熟期,卻只花了30多天,速度提升差不多三倍。

毫無疑問,華國的生物科技,取得巨大進展,正走在時代前沿。

當然不少科學家都保持懷疑,沒有完全相信楊舟總結出基因程式碼規矩,有可能論文裡提到的技術和實際情況差別很大。

不管怎麼說,這種高階前沿學術論壇,無數生物學家都很感興趣。

華國目前是y情控制最好的國家,看著自己國家的鬼樣子,還不如選擇去華國參會,順便旅遊躲躲y情。

官方對國外學者到訪非常歡迎,只要拿出清北大學和有關部門聯合舉辦的學術交流論壇邀請函,都會批准簽證。

遠在漂亮國麻省理工的張豐也收到邀請函。

如果是楊舟論文沒有發表前,張豐根本不會理會,但現在卻無法忽視了。

本來他還想截胡楊舟的研究,讓旗下實驗室攻克變異胡蘿蔔實驗,提前發表論文,結果楊舟不投《細胞》期刊,竟然發表在《自然》上。

還將論文內容升級,不再侷限於變異胡蘿蔔。

反而從源頭出發,提出基因程式碼理論。

張豐仔細研究過楊舟的論文,發現楊舟雖然提出基因程式碼理論,但論據並不充分。

其實有很多可以質疑的點。

憑什麼靠著幾十個胡蘿蔔變異胡蘿蔔案例,就確認胡蘿蔔基因系統存在重要基因和非重要基因。

要知道基因是一個整體,任何改變,都可能引起整個物種崩潰。

但楊舟的論文發表了,這至少代表《自然》期刊的審稿人,認可楊舟的研究。

張豐猜測,多半是楊舟拿出實物成果,種出了變異胡蘿蔔有關。

沒過多久,張豐便在自己實驗室宣佈,他要親自前往華國,參與這次國際會議。

內心想的卻是,在會議上他要提出質疑,不能讓楊舟佔據基因程式碼學創始人的名頭。

這次國際會議,邀請的人大多不是植物學家,反而是其他生物學家較多,因為楊舟論文裡,主要講的是基因,研究基因的科學家都會關注楊舟的研究成果。

因為不關注,就意味著落後,對科學家來說,沒有什麼比自己研究的東西和世界脫軌更恐怖了。

不關注世界科學技術進展的人,註定會被世界淘汰,有可能他研究的東西,世界上早有其他人研究出了結果。

有可能有前人發現更好的方法,也可能有人研究出這是條死路。

國際基因程式碼學研討會,雖然在普通人中沒什麼知名度,對學者來說,卻是大事。

不管研究細胞、遺傳、植物、動物,只要和基因有關的科學家,能來華國的人,都準備來看看楊舟要說什麼。

對很多知名學者來說,楊舟只是新冒頭的年輕一代學者。

但楊舟使用的技術,就像是前些年Cas9技術大規模運用差不多,不管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研究思路都要發生改變。

速度快的科學家,已經抵達華國,開始在京城各景區流連,也有迫不及待想要接觸楊舟的人,提出拜訪請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這些人,楊舟統一拒絕,他現在的時間,大部分都在實驗室,要不然就在大棚基地。

很多人來頭非常大,但楊舟通通一視同仁。

倒是激怒了不少科學家,對楊舟的不滿也在累積,再加上有心人串聯,學術會議還沒開始,反對楊舟的聲音已經出現了。

也有無法拒絕的,那就是腳盆國的森和俊,人家幫著採購實驗儀器,現在追上門讓楊舟和他一起開發全新的基因編輯器,這沒辦法拒絕。

只能暫時讓他跟在身邊,偶爾和森和俊討論基因蛋白的話題。

“楊桑,你一點都不緊張嗎?京城越來越多世界頂級科學家到來了,等學術會議上,可能會面臨很多質疑呢。”森和俊有些擔憂的說道。

楊舟搖頭用英語說道:“不緊張啊,我們華國有句話叫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現在和森和俊交流,不需要再用翻譯,楊舟已經暴露自己會英語的事實。

“還有兩天會議就召開了,我聽到一些小道消息,據說張豐君正在聯絡一些人,要一起對你的研究成果發起質疑,如果他成功的話,你建立的基因程式碼系統理論,都會被推翻的。”森和俊說道。

楊舟指著身前一片水田,平靜的說道:“過幾天,種子該發芽了,事實勝於雄辯,我相信自己的理論。”

森和俊雖然還有些擔憂,但見楊舟自信的樣子,也不好再說什麼,在他看來,楊舟播種的上萬株變異水稻,能發芽幾十顆就不錯了,就算拿出這些資料,加上胡蘿蔔實驗資料,對於一門全新的基因程式碼學來說,還是比較單薄。

楊舟是他的合作伙伴,他很希望楊舟不要失敗,能夠得到全球科學家的認可。

森和俊其實也在賭,他賭楊舟是真的總結出了基因程式碼理論,而不是像張豐最近提出的,楊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所謂的基因程式碼學,只不過是猜想。

楊舟在拾人牙慧,故弄玄虛!

同樣的猜想,早有科幻作家和科學家提出過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