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給楊舟拍個紀錄片(求支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告別楊舟,白書龍和廖明初連夜趕去校長辦公室,他們要將最新情況匯報給校長。

爭取校長全力支持,現在生命科學院已經決定全力支持楊舟,要是說服校長,那整個學校都會支援楊舟。

到了深夜,校長辦公室的燈還在亮著。

郝玶才安排好明天的高層會議,正在思考接下來應該怎麼處理楊舟這件事。

要定下一個方向,明天就要作出決定,國際會議還要不要開了。

開了國際會議,可能等楊舟死後,華國在國際上丟臉,這是決定非常難以抉擇。

不過這一切,等廖院長和白教授將他們今天在楊舟那裡的情況一一說明,郝玶已經做出決定。

“楊舟是個好孩子啊,我們要支援他!”郝玶傷感的說道。

“是的,這孩子太可憐了,這麼年輕,真的天妒英才哎。”白書龍不停嘆息,他今天的嘆息比以往好幾年都要多了。

廖明初點頭道:“上面的壓力,校長你要扛下來,一定要讓楊舟獲得教授職稱,基因程式碼學楊舟已經說要在最後幾個月,嘔心瀝血也要寫出來,就算他走了,我們也要將他的技術和精神傳遞下去!”

“這個沒問題,楊舟的研究成果擺在這裡,現在得了絕症甚至可以得到同情分,下個月估計就能出結果,開學前,肯定讓他成為教授,不過他堅持要做實驗,這……。”郝玶有些猶豫道。

“校長是擔心做到一半,楊舟身體撐不住,浪費經費?”廖明初瞪著眼睛道。

郝玶趕緊搖頭,雖然心裡有點這種想法。

“要是經費問題,我們學院擠一擠也要讓楊舟把課題弄起來!不管能不能成功,楊舟的精神值得我們支援!”廖明初肯定地說。

“沒有,我是擔心他的身體,這孩子太可惜了。”郝玶趕緊擺擺手說。

三人同時嘆氣。

白書龍本來沒有太多發言權,但這時候也準備給學生爭取一些支援了,來的路上他就在想,能夠在什麼地方幫助楊舟。

終於讓他想到一個辦法,楊舟想的是臨死前青史留名,那就全力支持他。

白書龍說道:“校長,你看能不能和央視聯絡聯絡,讓他們派出團隊,來給楊舟做一個紀錄片,將這幾個月都完整拍下來,我們要讓楊舟的精神傳遞下去啊。”

聽了白書龍的想法,兩人都是眼前一亮。

有時候媒體的力量很強大,要是央視出面,從現在開始拍攝,到時候將楊舟國際學術會議也拍下來,肯定可以感動很多人。

楊舟既然想要留下點什麼,不管雜交水稻課題能不能成功,有這個紀錄片在,也算青史留名了。

而且,楊舟身上的故事,也很有宣傳價值。

在學術界,老一輩身上這種情況倒是發生過,很多老一輩都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再也沒有站起來。

但年輕一輩中,這種情況還比較少見。

誰說年輕人,就沒有繼承老一輩的精神了?

想必央視也會對楊舟很感興趣,楊舟的七彩胡蘿蔔,熱度一直很高啊。

“好!這個提議好,我明天就聯絡,反正一些人都會說三道四,不如就大大方方的公開,把完整的楊舟放到公眾面前,讓公眾自己評價楊舟的成績。”廖明初鼓掌叫好道。

他有個學生,孩子就在央視工作,正好可以聯絡。

現在學校面臨的一些壓力,就是一些副教授估計有意見,批評學校浪費經費,給將死之人建實驗室,當然這都是藉口,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楊舟搶了他們的教授名額。

這些人也肯定不會明面上跳出來,而是偷偷使壞,就算是郝玶也不太好處理這些人。

明面上警告大家,表面上別人認可,偷偷該怎麼使壞還是會使壞。

網民有時候就是會被這樣的人引導,現在白書龍的意思,卻是主動引導方向,朝著正能量上走。

楊舟的行為也的確非常正能量。

第二天,各方都開始行動起來,在學校高層會議上,校長通報了楊舟的真實情況,同時也提出自己的意見。

以前該怎麼支援楊舟的,現在還是繼續支援。

甚至要更進一步,要學習楊舟的學術精神,聯絡媒體宣揚這一行為。

高層會議,副教授基本沒資格參與,所以得到了大部分人支援。

等下午時,楊舟就接到通知,告訴他學校的安排。

微生物實驗室現在被徵用,廖明初和白書龍負責協調各方資源,全力幫助楊舟完成下個實驗課題,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讓楊舟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下個月的國際學術會議,還要提前幾天召開,趁著楊舟身體好的時候,趕緊開會,確定楊舟的全球學術地位,以免夜長夢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基因程式碼學單獨學科暫時就不弄了,要看以後楊舟寫的書是什麼樣,或者帶出來的學術繼承人什麼水平。

另外學校也會要求大家暫時保密楊舟的病情,不要公開讓其他人知道,以免國際學術會議上起更多波折。

當然,私底下估計訊息還是會擴散,這個在高層會議上公開的事,基本沒辦法保密,就算是頂級大學的高層,也不全是一條心。

還有,便是央視全程跟著楊舟,拍攝楊舟的個人紀錄片。

不管是楊舟做實驗、捐款還是寫書,都要拍攝下來,既然楊舟要青史留名,那學校就助楊舟一臂之力!

今年感動華夏十大人物,楊舟嘗試一下參與評選,學校也會背後發力。

楊舟得知央視全程拍攝,也有點意外,最後還是答應下來。

他每次去神秘空間時,都是在自己臥室,房門都要反鎖,拍攝組又不會拍他睡覺,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反而因為節目組的關係,會讓他獲得很大的知名度。

到時候,全世界都以為他要死了,楊舟來個絕地反擊。

攻破癌症,想想楊舟都要流口水,不知道那時候,會收穫多少經驗值啊。

拍攝組跟拍楊舟的第一天,正是《自然》刊登楊舟論文的第一天。

當然,現在最多能看到電子版期刊,紙質版還在郵寄當中。

變異雜交水稻專案正在立項,相關經費耗材人員等等正在統籌當中,楊舟沒有去實驗室,而是來到前口村,準備帶攝制組拍攝一下堆放在大棚裡的無數巨型胡蘿蔔。

順便在大棚裡,接受記者小姐姐冰冰的專訪。

紀錄片之外,央視對楊舟研究出變異胡蘿蔔開創基因程式碼學也很感興趣,採訪素材可以用於新聞素材,也可以用在以後的紀錄片上。

楊舟便帶著央視攝制組團隊,來到自己承包的大棚基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