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增加論文內容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想要開闢一條全新的道路,顯然沒有那麼容易,楊舟目前也沒有任何頭緒,眼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先發論文。

楊舟和導師討論這篇論文應該怎麼處理,白書龍建議楊舟加上一些細節重新投遞。

畢竟之前投遞的只是《細胞》旗下的子刊。

還有其他比如《自然》《科學》兩大頂級期刊,這兩家期刊旗下也有很多子刊。

拿《自然》舉例,它旗下的期刊已經多達50多種,有的還是直接和國內大學合作。

有很多期刊只要花錢就能上,國內大學畢業,升職考核都要看論文發表數量和影響因子,也導致期刊越來越多,很多期刊就是圈錢的貨色。

楊舟自然看不上垃圾期刊,他還是想第一篇論文就能有一定的影響力。

“老師,細胞期刊和我的論文還是有一些不合,他們主要以生命科學為主,可能這次拒稿除了張豐之外,也和我的風格不搭有關吧,要不然我還是投遞給自然?”楊舟說道。

楊舟說得很有道理,有一定可行性。

因為《自然》的收稿標準就是科研成果必須新穎、出人意料(或令人吃驚),在《Nature》上發表的研究需要在該領域之外具有廣泛的意義。

簡單點說,就是發表在自然上的論文,一定要引起其他科學家的興趣。

別的科學家在看了這篇論文後,覺得自己也能跟進研究,那很大機率就能過稿。

楊舟雖然研究的是蘿蔔,但卻是常見蔬菜,在整個社會影響都很大。

至少有了巨大的蘿蔔,3個月就能成熟,甚至能夠將蘿蔔當做糧食。

蘿蔔可以曬成蘿蔔乾,製作各種食物,現在有個小問題便是楊舟研究出的蘿蔔只含有少量胡蘿蔔素。

這影響也不大,在改變胡蘿蔔大小和顏色過後,胡蘿蔔已經成為觀賞性植物和飽腹型食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讓其他同行科學家也關注這個課題,這就要修改一下論文,強調製取的方法,讓同行有借鑑意義。

楊舟也有了一些想法。

白書龍聞言皺眉道:“你是準備直接投主刊了嗎?”

“我想試試,不過論文要修改一下,新增一些內容,本來還想等後面再多寫幾篇,現在提前放出來,融合在一篇論文裡。”楊舟說道。

之前楊舟的想法還真是準備多刷幾篇論文。

“準備加些什麼?一些小發現可沒什麼用。”白書龍提醒道。

“應該算是重大發現吧,我研究胡蘿蔔基因時,找到了一些規律,這些規律涉及到基因程式碼,胡蘿蔔總共有3萬多個基因,每段基因都是鹼基大分子不同排列組合形成,類似程式設計的程式碼,我想將一些程式碼公開。”楊舟說道。

白書龍疑惑道:“國外雖然說檢測到胡蘿蔔有3萬多個基因,可他們也沒有拿出完整結構圖,而且也不知道這些基因的作用,你哪來的資料?”

“透過共聚焦顯微鏡,我得到了數千張圖片,這些圖片都是有規律的,我種出的上百株胡蘿蔔,除了寫在論文裡的兩種,其他存活的胡蘿蔔恰好和一些圖片可以一一對應,他們都有共同點,我將這些歸納總結,發現基因有程式碼屬性,不同的程式設計,對應不同的生長狀況。”楊舟解釋道。

這的確是他發現的特殊現象,當然並非在現實觀察到,而是他可以檢視完整基因圖譜,隨時改變鹼基排列,能馬上看到模擬答案。

靠著神秘空間的模擬實驗,植物的微觀變化,全都在他的觀察之下。

就算楊舟公開這些研究,對楊舟的影響也不大,別人依舊很難研究出重大成果,當然楊舟公開基因程式碼規律,別的人還是有可能研究出特殊植物,在實驗儀器沒有進一步發展前,依舊非常困難。

白書龍也跟不上楊舟的節奏了,像是他說的如果將基因程式碼總結出一套規律,那楊舟就是開宗立派的祖師級別人物。

就像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空間時間,牛頓的力學,普朗克、波爾的量子力學,袁老的雜交等等。

這些開宗立派的人,無疑都可以冠以XX之父的美譽。

比如波爾、普朗克是量子力學之父、袁老是雜交水稻之父、牛頓是力學之父等等。

楊舟如果真的總結出了基因程式碼規律,那多年以後,也許也會被冠以基因程式碼之父的頭銜。

這已經超出白書龍的水平,他這個清北大學教授,其實也還在苦苦追求院士頭銜,根本不具備開宗立派的實力。

但他卻知道,楊舟的確有這樣的潛力。

至少,楊舟在胡蘿蔔的研究上,做得非常出色,在全世界範圍內,楊舟是第一個利用基因剪輯技術,實現胡蘿蔔大小顏色改變的人。

“你研究的東西屬於最前沿了,我也不知道最終論文是什麼樣,既然你已經有資料,那就先寫出來,到時候我再看看,如果我也看不懂,就請學校其他大牛幫忙參考,大概多久能寫出新的論文?”白書龍詢問道。

“給我三天時間吧,我好好整理一下資料,然後再重寫一遍論文,主題也不再是胡蘿蔔大小顏色變化了,而是基因程式碼之謎。”楊舟肯定地說道。

既然《細胞》的子刊拒稿,那楊舟打算狠狠地打他們的臉,直接投遞其他頂級期刊。

如果不被拒稿的話,將來楊舟的論文,肯定優先考慮《細胞》,但現在是《細胞》錯過了這次機會。

和導師商量好後,楊舟馬上趕回酒店,他要整理實驗資料,將基因程式碼的規律總結出來。

楊舟可以拿出胡蘿蔔完整的程式碼規律,但所有理論,都要有資料支撐才行。

而支撐楊舟資料的也只有大棚裡的上百株植物。

本來能夠拿出3萬條程式碼包含的具體意思,但現在要用對比的手法,楊舟只會拿出大約50條基因程式碼。

從宏觀角度來說,50個基因程式碼不值一提,但從開創性來說,這50個程式碼中,卻也包含了幾個關鍵基因程式碼。

比如顏色基因程式碼和大小基因程式碼。

計算機的基礎是0,1。

程式設計師為了讓計算機執行起來,編寫了無數程式碼,拿計算機系統舉例,Win7的程式碼量就達到了5000萬行。

但其實這五千萬行程式碼,最本源的意義,就是控制計算機芯片中0,1的表達。

只不過每一行,所表達的意思有所不同。

同樣地,基因也是如此,假設基因是4進位制,楊舟的50個程式碼中,就有一段程式碼表示控制這個植物生長大小的程式碼,還有生長顏色的程式碼。

那些畸形的胡蘿蔔,有的很甜,有的很苦,如果多種畸形胡蘿蔔都有相同的特徵,並且基因程式碼也相同,證明這段基因很可能是控制他們這個特徵的程式碼。

楊舟的修改論文,就是提出這個理論,並且用胡蘿蔔來舉例。

目前還是完善體系階段,將來接觸更多植物,也許會發現同科的植物,程式碼也是相同的。

而有的物種程式碼完全無關。

就像是蘿蔔和西瓜,基因程式碼組成了系統,一個是蘿蔔系統,一個是西瓜系統,兩者程式碼可能壓根沒有相似之處,也可能其中有通用程式碼,這都需要整個科學界,或者楊舟繼續研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