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股份分配,白拿800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楊舟研究創世蘑菇在火星地下開創基地需要的特殊植物時,一條引起所有人震驚的訊息正在快速傳播發酵。

楊舟邀請無數企業家聚會的事隨著企業家們離開秘密基地流傳到了網上,具體是誰傳出的訊息已經不可查。

將近000人的企業家團體,總有人會忍不住內心的激動,將參觀訊息透露到外界。

可能是和家人說起,也可能是和朋友說起。

慢慢地,這條消息傳遞到網際網路上,並且把當天參觀的細節都透露出來。

一些企業家看到網上訊息傳開,也不再沉默,用自己社交賬戶公開了這次聚會,證實網上流傳的訊息不是假新聞。

當初楊舟也沒有要求大家嚴格保密,所以後面肯定也沒打算追究,本來過不了多久,楊舟的宇宙飛船就要去火星了,提前預熱一下也好。

於是無數網友都被這個驚天大瓜吸引,開始參與討論。

有的網友是震驚楊舟剛進入航天領域,這才沒過去多久,就開始準備前往火星表示震驚。

有的網友是因為根據小道消息,楊舟在聚會上批評了大小馬總,並且很不給他們面子,名額竟然沒有單獨給這兩個大公司。

獲得四個名額的幾個老總也火了,最直觀的便是大恆集團遇到的危機,似乎也暫時化解了一大半。

不少人都表示許總走了大運,也許大恆集團真的能夠在外星開發房地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許總有錢了,大恆集團有錢了。

有專業人士根據曝光的資訊,推測出許總會以大恆集團成立航空航天公司,並且這家公司的估值會暴漲。

第二天地產大佬王總的兒子小王總就爆出訊息,許總的公司自己掏了400億,成立了航天公司,轉手又用這家公司開始融資,估值達到了千億!

相當於大恆集團幾乎沒有什麼投入,就將資產翻倍,賺了幾百億。

這些錢都是直接出售股份,估值1000億,賣50%股份,就能回收500億,剩下的股份,還價值500億。

有了錢,大恆集團的地產業務自然能夠正常運轉,遇到的擠兌危機暫時化解,股價也開始快速回升。

除了大恆集團的許總,任總和張總和礦業公司的王總也用了相同的操作。

也許是內部討論過,最終估值都到了1000億!

就連阿狸和騰達也捏著鼻子拿出上百億入股,最終傳出獲得了新成立的航天公司10%股份。

幾位擁有資格的老總這番操作也是迫不得已,名額是給他們了,但是利益分配確實不好做,其他人都能拿出錢,人數眾多股份分太細1%也要不了多少錢,大部分人都只能分到百分之零點幾。

而且股東一旦分散,就會導致公司管理混亂。

最終他們討論一番,覺得幾個擁有名額的公司,還是商量一下大家共同進退比較好,這樣一來他們會賺很多錢,這幾個老總也想到了辦法,那就是將利益分潤給楊舟。

大家一起找到楊舟,把成立公司提高公司估值的方案說了一遍,同時每家公司都準備拿出0%股份送給楊舟!

按照1000億估值,這相當於楊舟憑空得到800億。

如果楊舟願意的話,還可以將股份直接轉給其他企業家,甚至他們自己也願意吃下來,楊舟就能將這800億變現。

他們這麼做的原因自然是想和楊舟綁在一起,參觀一番後,所有人都知道楊舟才是航天技術取得突破的關鍵人物。

只要有楊舟的支援,以後大家開發太空時要順利得多。

楊舟得知大家的方案後,還是收下了股份,也不準備變現,他要是在每家公司擁有0%股份,就是公司的最大股東,話語權也最重。

根據他們討論的方案,等出售完股份,就要成立董事會,擁有0%股份的楊舟自動擁有1個名額,其他人股東,也可以去收購其他人的股份,將股份聚攏,只要達到10%自動擁有一個名額,最終剛好選出9個董事會成員。

這樣公司的管理就不會因為股東人數太多而變得混亂了。

比如騰達集團想要掌握更多控制權,可以收購其他人的股份,現在已經到了1000億估值,收購股份還會拉高估值,如果不收購股份,那就獲得股份的投票權。

反正最後大家都收集股份,最後有人達到0%那肯定百分之百擁有兩個董事會名額。

如果沒有超過5%,另一家公司擁有15.1%都算是擁有額外董事會名額。

有9名董事後,選出執行總裁,以後管理都將由執行總裁負責,要是其他股東有意見,那可以召開董事會表決,這和其他公司差別差不多。

楊舟還是提了一些建議,既然他們打算送0%股份出來,楊舟覺得不如再多拿出0%交給秘密基地。

有了秘密基地的全力支持,他們才能走得更遠。

要是楊舟只是自己賺這麼多錢,到時候一些人可能都會眼紅,最重要的是開發於外太空必須要官方力量參與,就算是楊舟的航天公司也給了秘密基地49%股份呢。

每家分給楊舟0%,其實官方也相當於獲得利益,但楊舟發現這些企業家真是太懂事了,那不如就再進一步,看看四個老總會不會繼續讓步。

原本楊舟還真沒有想到要他們的股份,現在卻是個好機會。

外界各種訊息在亂傳,小王總目前傳出的訊息最靠譜,那就是公司估值1000億,具體四家航天公司的具體股東目前還沒有公開。

楊舟給出的建議,四名老總很重視,他們覺得這應該是官方的意思。

但要是再拿出0%股份,這部分股份正常情況下在董事會裡面擁有票投票權,其他人也很難聯合起來,9票給出去票,最後公司還能讓他們做主嗎?

開會無數次,最終他們還是妥協了,這樣一來華國最多人參與的四家航天公司,每家的40%都在楊舟和秘密基地手中,並且都有票投票權。

楊舟的0%比較特殊,依舊佔據1票,不然10票最後會導致董事會有10位成員反而會出問題。

當然這也是大家為了限制楊舟的影響力做出的決定。

現在雖然票在外,影響也不算特別大。

還有就是任總、張總還有許總王總幾個領頭人也不會虧,讓出的40%沒有回收錢,這相當於將其他小股東的股票溢價,拿了一部分給楊舟和秘密基地,這算是感謝楊舟和秘密基地將名額給他們的謝禮吧。

磕磕絆絆中,花了好幾天時間,終於把幾家搞航天的公司捋順了。

楊舟也是用的綠洲航天科技公司的名義控股,這樣最大的股東依舊是秘密基地。

算起來每家都佔了接近0%股份。

初始時,幾個領頭的老總給了楊舟0%給了官方0%,需要將剩下的60%股份中50%拿出來融資或者出售股份。

這個和普通的融資和出售股份還不同,拿張明來舉例,他成立的公司叫做深空探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先私人出錢400億注資進公司。

隨後公司的估值統一規定為1000億,之所以要估值一千億,那是因為要將付出的40%成本轉嫁到其他人身上,同時也讓張明等人賺一筆錢,不然像是任總這樣有錢的人,寧願400億都自己出,就只有自己一家控股。

出售了60%股份是給所有當天參會的企業家,當然像是曹總、大小馬總一開始就擁有10%的股份和楊舟指定的人初始一樣。

大家也都知道,需要這些有實力的人加入,以後才能快速發展。

這60%一開始就回收600億,其中張明先填自己拿出的400億,意味著他賺了00億,同時還擁有10%航天公司的股份,這些股份也估值00億,總共賺了400億。

賺這麼多錢,就是因為楊舟當初挑選了他們,因為已經達成共識,其他人也無話可說。

剩下擁有股份的企業家,每個人只有百分之零點幾股份,甚至有的實力不濟的企業家,只分配到0.1%股份,他們也只需要出1億就夠了。

最關鍵,也最讓所有人都不反感的是,他們出1億,可能轉眼騰達集團,阿狸集團大王總的大萬集團就會翻倍或者好幾倍的價格收購他們的股份。

因為他們也想再湊5%股份,多掌握一個董事會席位。

具體花多少錢購買股份,這就要各家公司自己去談了。

楊舟表面上賺了800億,但壓力也增加了,估值1000億的公司,賬戶裡只有400億,只夠買一艘基礎的宇宙飛船。

等宇宙飛船造好,馬上就要融資。

這個融資想要不被稀釋股份,就必須跟投了。

按照楊舟當初和秘密基地的估算,最起碼要讓這幾家公司掏出上千億才能將公司運轉起來。

賬戶裡只有400億,意味著每家公司要融資600億以上。

楊舟白拿了0%股份,融資的時候卻必須出錢,這是商業規則,不能隨便打破。

同樣的張明、任總到時候也會根據當時他們擁有的股份,拿出錢來融資,如果錢不夠,股份自動稀釋。

600億的0%就是180億,最讓楊舟頭疼的是這樣的投資他要拿出4份!

這就是70億!

楊舟哪裡去找這麼多現金,發動機出售,價格也只是翻倍而已,出廠價只有50億左右,現在有幾十臺訂單,加上企業家公司的4臺,也不夠100臺。

利潤最後只有幾百億,很可能最後不夠錢。

況且開發宇宙,建設外星基地,甚至這些航天公司在私企老總的帶領下,可能還會訂購更多的宇宙飛船,1000億投資完全不夠。

將來楊舟出的就不是70億,而是000億,000億。

隨著投資擴大,小股東註定要被淘汰,最後股份集中到幾個萬億估值的大集團手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好在一切還沒有發生,楊舟目前有很多賺錢的產業,到時候需要花錢的時候,說不定錢就夠了。

四家公司的股東們在經過複雜的交易過後,本來接近000名總股東,最後只剩下100人不到。

其他套現離開的人自然歡天喜地,最後都是每家公司的9個董事席位其中之一或者之二的人出錢。

拿騰達集團舉例,他最終花了不下500億,最終還只有15%不到,靠自己的佔股,沒能拿到個席位,好在最後拉攏了一些股東授權,湊齊了16%,最終在任總的公司盤古航天佔據個席位。

大恆集團最慘,本來許贏是發起人,但因為大家商議的規則有些吃虧了。

本來憑空賺了400億,可是現金只有00億,這00億要拿去救大恆地產公司。

想用恆火航天公司的股份去銀行抵押籌錢繼續買股份,結果銀行都不願意貸款,其中有大恆集團總共欠了銀行上萬億有關,也和其他想買股份的人在悄悄使絆子有關。

最終大恆集團就保留了一個席位,等選舉總裁的時候,許總估計都要投票出局。

獲得個席位的成了招商、安平等銀行集團,其他如大萬地產集團、碧桂元等公司也獲得了1個名額。

倒是搞礦業的王總實力驚人,因為他賣出的股份多半給了一些搞娛樂、煤礦或者實業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的家底也不是特別厚。

讓他花了上千億,獲得了超過5%股份,成了公司第一股東,擁有個投票名額。

將來也將穩穩當上這家星礦航天科技公司董事長職位。

張明也差不多,成功靠著自身積累,靠著頭條系貸款出售星娛航天科技公司的股份的00億,獲得個名額,和阿狸集團一樣,在最後選總裁的時候,如果楊舟和秘密基地都給張明投票。

那獲得5票,超過半數可以確保他能當上董事長。

四家航天公司,雖然沒有最後公開,但已經確認不管是阿狸還是騰達就算都有個名額,最後大機率還是張明和任總掌控,他們只能在董事會提提意見。

剩下兩家公司,搞有色金屬的王總只要獲得楊舟和秘密基地的支援,也能上位。

唯一有懸念的就是銀行集團佔據董事會席位比較多的公司,許贏給公司取了名字還帶上了恆字,結果卻有很大機率不能當上董事長。

秘密基地也可能支援招商集團,地產公司也不知道會如何站隊。

安平銀行更是牆頭草,也有很大機率和招商聯合。(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