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師旅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月初六,旅順港碼頭,已是圍攏了大批百姓,冒著寒風來迎接凱旋之師。

一戰打出了東江軍的威名,斬敵上萬,生俘皇太極,也給百姓報了仇、雪了恨。

這就是東江鎮與遼鎮的最大區別,哪個百姓,哪個將士,與建虜沒有深仇大恨,背後沒有悲慘的故事?

所以,哪怕條件艱苦些,只要能吃飽肚子,東江軍民都要與建虜廝殺作戰。

在軍民們的眺首期盼下,一艘艘海船緩緩入港,依次停靠碼頭,引起了陣陣的歡呼。

“回來啦!”毛文龍和陳繼盛等人站在碼頭,注目於停靠的海船,臉上都洋溢著歡欣的笑容。

“回來啦!”海船甲板上,出征的將士們心情激盪,歸家的喜悅和激動難以遏制,有的人甚至流下了熱淚。

郭大靖率領眾將下了海船,直奔毛文龍所在,到得近前,單膝跪倒,朗聲道:“大帥,末將奉命遠征,現得勝歸師,前來繳令。”

毛文龍哈哈一笑,上前扶起郭大靖,目光上下打量了一番,連連點頭,笑著說道:“力摧強敵,勞苦功高,壯我東江軍威名,本帥甚慰。”

鬆開郭大靖,毛文龍對著眾將抬了抬手,說道:“眾將免禮,本帥已備下酒席,為爾等接風洗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謝大帥。”眾將齊聲應和,長身而起。

郭大靖收起嚴肅的神情,對眾將笑著說道:“咱們還得拜一次,恭賀侯爺,也能討個喜錢吧?”

說完,他率先再拜,嘻笑著叫道:“恭喜侯爺,賀喜侯爺。”

眾將紛紛發出輕鬆愉快的笑聲,跟著郭大靖再施大禮,“恭喜侯爺,賀喜侯爺。”

“你們——”毛文龍伸出手指點著,故作無奈地苦笑道:“非把本帥那點俸祿都掏乾淨不成?罷了,罷了,你們有功,本帥就大方一回,都有賞,都有。”

“謝大帥賞。”郭大靖笑著拉著長音,很象茶樓酒肆裡的小廝。

眾人跟著大聲附和,說笑聲一片喧囂。

毛文龍苦笑著連連搖頭,象是被郭大靖等人弄得哭笑不得,可心裡卻異常的歡欣愉悅。

郭大靖等人又與陳繼盛等見禮寒喧,言語殷殷,並無半分倨傲。

其實,郭大靖是金州總兵,陳繼盛是東江鎮副帥,兩者的權力大小並不是很好衡量。

幸好,現在各管一攤,一個政務,一個軍事,倒沒什麼衝突。何況,郭大靖之前便升任副將,把軍事都統抓過來,現在依然是涇渭分明。

不斷有將士和戰馬從停靠的海船登上碼頭,郭大靖等人便陪著毛文龍離開,免得擁擠礙事。

陳繼盛作為旅順的主官,則帶著人留在碼頭,安置陸續登岸的將士,載運各種物資。

出征的眾將都選擇留在碼頭指揮本部人馬,只有郭大靖騎在馬上,陪著毛文龍向旅順堡行去。

單獨彙報是肯定需要的,毛文龍這邊的捷報還未發出,就等著郭大靖拿出實績,增加大捷的含金量呢!

“一萬兩千餘匹戰馬,六七千其它牲畜,金銀綢帛差不多價值百萬……”郭大靖比較詳細地列出了此次出征的收穫。

毛文龍面帶微笑,捋著鬍鬚,不斷頜首,耐心地聽著。

“末將私留了兩千一百多顆首級,可作為收復失地的斬獲,更能取信於朝廷。順便,也把我軍缺少騎兵的困難再提一下。”

毛文龍贊同道:“如此甚好。”

“我軍陣亡將士四千三百六十三名,傷近八千,損失不小。”郭大靖的聲音低沉下去,“傷員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能夠傷愈歸建,其他的……”

陣亡數字是包括了重傷不治在內的所有人員,當時的醫療條件太差,即便郭大靖拔苗助長,也有近千重傷員列入了陣亡名單。

但以這樣的傷亡率,斬首上萬,還幾乎全殲了敵人,也足以自傲了。而能取得這麼大的戰損比,主要還是在建虜兵潰後被追殺所造成的。

毛文龍嘆息一聲,說道:“這比你上回報來數字有不少增加,想必是很多重傷員沒挺過來。你我覺得痛心,可要公之於眾,不知會讓多少人難以置信。”

“打仗就難免死傷,要平遼滅虜,還不知道要犧牲多少將士?”

毛文龍看了郭大靖一眼,半是安慰,半是告誡地說道:“勝利是最重要的,沒有讓將士們的血白流。”

郭大靖點了點頭,整理了下情緒,說道:“袁崇煥是完蛋了,侯爺報捷的時候,最好再上彈劾奏疏,揭發袁崇煥欲謀害侯爺的陰詭伎倆。”

事情沒有發生,毛文龍也並不以為袁崇煥曾經有過斬帥的陰謀和行動。聽到郭大靖的建議,不禁沉吟著沒有馬上回答。

郭大靖繼續說道:“袁崇煥倒臺了,可朝中支援他的那些大佬,還有登萊道王廷試,都對咱們東江鎮有過打壓。不說是清除餘毒,也要讓官員們有所警誡。”

毛文龍有所意動,緩緩說道:“藉著遵化大捷,以及關寧軍兵潰竄逃,參倒與袁崇煥親近的官員,應該是個不錯的機會。”

“只不過,說他謀害本帥,恐怕難以取信,倒顯得本帥挾私報復。”毛文龍話風一轉,說道:“彈劾王廷試,倒無問題。這傢伙,剋扣糧餉,禁海封鎖,與袁崇煥是一路的。”

郭大靖也沒再堅持,反正袁崇煥的案子,會牽連一批人。凡是支援過他,舉薦過他,幫他說過話的,估計都要倒黴。

這已經不是袁崇煥犯了多大罪的問題,而是演變成了黨爭,失勢的反攻倒算,掌權的難脫干係。如果深究的話,連崇禎都有重大責任,又何況他人。

“朝廷已經允許我東江鎮在天津和秦皇島建專用碼頭,再加上解禁的登萊,採購物資的渠道大大拓展。”

郭大靖轉而彙報起他事,“末將看,各種牲畜要大量購買,特別是牛馬,對於耕種,作用極大。”

毛文龍點了點頭,說道:“本帥和陳繼盛商議過,如果牲口夠數量,便把馬牛作為撫卹,發放給犧牲的烈士。”

“這可是大好事,定能振奮士氣。”郭大靖讚道:“犧牲烈士的家屬有了牲口助力,生產生活就不用太愁了。”

毛文龍微笑著說道:“你遠征凱旋,帶回數千牲畜,再加上採購的,應該足夠了。這章程,便從現在定下來。”

郭大靖說道:“有了專用碼頭,邊外的牛羊馬匹,採購起來也更方便。”

“秦皇島是個不錯的地方。”毛文龍說道:“建虜勢衰,虎墩兔很可能東歸。為了穩定其部,薊鎮外的馬市,估計也要重開。”

說話間,二人帶著親兵已經來到旅順堡,可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商議,便去了住處。

“這便是金州,這便是旅順港啊!”移民們東張西望,沿著跳板,登上了碼頭。

好奇新鮮之餘,移民們的心中也有忐忑,初來乍到,有陌生的感覺,也對前途存在著些許的疑慮。

現在海岸結冰,從旅順到復州,只能是走陸路,這對於很多暈船的移民來說,卻是最欣慰的事情。

陳繼盛所帶的政務人員熱情地上前,引領著移民向數里外的臨時住處行去。在這裡歇息兩三日,他們便會前往新的村子,新的家。

因為不斷有剃頭遼人從旅順港登岸,政務人員對於安置工作已經熟悉得很。不管移民來自何方,以後便是東江鎮的軍民,為東江鎮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

“還暈嗎?”吳姐關切地問著小琴,又遞給她一片薄荷葉,“再含一片。”

小琴還有些頭重腳輕,可畢竟是走在了實地上,只是一時還沒船隻的顛簸中適應過。

“好,好多了。”小琴把薄荷含在嘴裡,輕涼的感覺使她又好了一些,隨著人們向前走著,用充滿好奇的目光打量著周圍的景緻。

也是冰天雪地,遠處則是山巒樹林,看起來並沒有太特別的地方。只有路旁出現的雪雕,讓她感到了新奇。

“有身體不適的可以坐車走,特別是暈船的,別管男女,更不用不好意思。”政務人員中竟然有婦女,大聲招呼著,讓老百姓感到新奇又親切。

吳姐輕輕吐出一口長氣,心裡有些託底。不說別的,就憑她的文化水平,在這裡應該能夠自食其力,不是趕牛耕田的那種。

一個看起來挺年輕的政務官員大聲說道:“米、面、肉、魚都給鄉親們備好了,在船上沒過好年,這幾天好好歇息,吃好喝好給你們補上。”

移民們的神情逐漸輕鬆起來,臉上也有了笑模樣。人家都當他們當回事兒,想得多細緻,安排得多周到。

“都說東江鎮僻處海外,條件艱苦,可現在看起來,不是那麼回事兒呀?”有百姓低聲說道:“那些在港口圍觀的人,穿得也不是破衣爛衫。”

“誰知道呢?”相熟的人也不明所以,搖頭道:“興許是這次打了大勝仗,朝廷賞賜得很多,才能寬裕吧?”

“別的倒還不打緊,只要能吃飽肚子就成。”有人說出了心中的疑慮,“就是這土地,真的能給那麼多,繳那麼少的賦稅?”

說話聲音雖不大,但年輕的政務官員卻聽見,笑著說道:“咱們東江鎮別的不敢說,可這土地,卻有的是。鄉親們還不知道吧,我軍剛剛收復了復州和蓋州,那麼大片的土地,還愁沒人耕種呢!”

“這邊也打勝仗啦?”百姓用力點頭,恍然道:“怪不得這麼大氣呢,原來是這麼回事。”

“今年只分復州的土地予民耕種,蓋州全為軍屯。”政務官員繼續解釋道:“即便如此,一家要種個百八十畝,也是儘夠的。”

“要是有耕牛,一百來畝不在話下。”一個五短身材的漢子問道:“大人,不知道在這裡,一頭耕牛要多少錢?”

政務官員說道:“要買的話,一頭耕牛要十五六兩銀子。如果手頭不寬裕,還可以申請貸款,最高限額為二十兩,三年償還,不收利息。”

萬曆年間,京城的耕牛平均是六七兩銀子,這麼多年過去,再加上戰爭的影響,已經漲了一倍有餘。

在金州,大牲口的數量猛增,也是在今年。戰爭的繳獲,財政的寬裕,使得從外購買的牛馬數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光靠人力耕種,對於土地的大幅增加,顯然已經難以滿足生產。

而透過向建虜走私錦緞綢帛,東江鎮可是大賺了一筆,為大量購進牲口,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況且,不管是百姓拿現錢購買,還是貸款,總歸是要還的。雖然沒有利息,但耕種的土地多了,交納的賦稅也增長,官府是不虧的。

最早在金州屯墾耕種的百姓,特別是軍屬之家,兩年多來,也積攢了些家底,購買大牲口的慾望最強烈。

按照明朝的平均薪資標準,耕種五十畝的話,不遇大災害,一年二十多兩銀子是不太困難的。這和小商販,比如走街串巷的賣油郎,收入基本持平。

也正是官府寬鬆的賦稅,以及抗寒耐旱作物的推廣種植,老百姓心裡有本賬,即便是現錢不夠,也敢於貸款購買大牲口。

新來的移民顯然還不是很瞭解東江鎮實施的各項政策,聽到貸款,也就是借錢,心裡並不託底。

他們考慮的是萬一還不上怎麼辦,可官府已經給了三年期限,總不能年年顆粒無收吧?

不過,政務官員並不算詳細的解說,還是讓移民們安下心來。來之前就已經告訴了他們一些事情,比如房屋、農具等等,都不用擔心。

“大人,東江鎮給軍屬的待遇特別好,是不是兵員不夠啊!”有百姓疑惑地問道:“要從軍入伍,是不是很容易?”

政務官員笑著搖頭,說道:“從軍入伍可不容易,軍隊有不少條件的。每年都有一定的數額,每年也有很多人達不到標準,或是招滿了,只能繼續等了。”

“至於為何軍屬待遇好,那是因為軍人保家衛國,是要流血犧牲的,難道不應該得到尊重,不應該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嗎?”

明軍的戰力弱,與社會地位低下,人們傳統觀念的歧視,有很大關係。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就是最通俗的說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