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手抗衡皇太極,南關防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也正如代善所憂慮的,在瀋陽的莽古爾泰也看到了揭貼,並為此推遲了出動人馬,前往拆毀錦州等城的行動。

“阿瑪,愛巴里回來了。”莽古爾泰的兒子額必倫快步進屋,躬身稟告。

莽古爾泰喝幹碗裡的酒,開口吩咐道:“讓他進來。”

愛巴里作為正藍旗的甲喇額真,是莽古爾泰的親信,被他派去開原,也就是姐姐莽古濟的府邸,辦一件重要的事情。

“奴才見過貝勒爺。”愛巴里急步進屋,躬身施禮。

莽古爾泰擺了擺手,急切地問道:“如何?”

愛巴里趕忙稟報道:“回貝勒爺,冷僧機乃是葉赫酋長金臺石的族人,公主改適瑣諾木杜稜時,作為家奴隨同。”

“葉赫那拉氏,家奴!”莽古爾泰的眼中射出了兇光,接著問道:“可把人帶回來了?”

愛巴里說道:“貝勒爺放心,奴才已把冷僧機帶回,一路上嚴密看管,他還不知何事呢?”

莽古爾泰輕輕點了點頭,臉上現出殺意,沉吟著說道:“你帶人把他秘密處置了,不可令外人知曉。”

愛巴里很意外,既然帶回來了,連話都不問就直接殺了。早知這樣處置,他又何必費勁地把人帶回來呢!

莽古爾泰看了愛巴里一眼,說道:“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不管日後如何,這個隱患都要除掉。我也懶得去問,現在也問不出什麼。”

謠言散播開來,莽古爾泰如芒刺在背,想到自己死得憋屈,兄弟、姐妹、兒子、親信都不得善終,他時時夢中驚醒,一頭冷汗。

不管可怕的事情會不會發生,莽古爾泰的戒懼已經充滿身心。而正藍旗便是他安身保命的根本,儘管並不夠。

“阿瑪。”待愛巴里離去,額必倫便湊近過來,建議道:“二貝勒請命鎮守秀巖、鎮江等地,想必是打著在外而安的心思。”

惹不起躲得起,阿敏確實不想在皇太極眼皮子底下,以免他找茬。秀巖、鳳城、鎮江也是建虜統治區的重要防線,皇太極出征在外,倒沒太過阻攔。

可莽古爾泰現在想起來,就覺得這招兒很高明。在皇太極的監視下,或者隨他出征,想找你麻煩還不容易?

就象揭貼中所說,以汗王的身份命你去攻打某城某地,勝了是損耗你的實力,敗了就說你作戰不力,怎麼也躲不過去。

當然,手中有人馬,又有支援,皇太極想任意加罪,也要謹慎從事,不敢肆意妄為。

正如代善所料,莽古爾泰首先想到的便是阿敏。在攻打朝鮮之後,阿敏可是主動示好,有聯手對抗皇太極之意。

莽古爾泰聽出了兒子的話外之意,用力點著大腦袋,說道:“聯手抗衡的事情要機密進行,我覺得把握很大。為父還是要帶人馬去拆毀錦州和大凌河等城,免得皇太極找茬。”

看著額必倫,莽古爾泰繼續說道:“你秘密地去秀巖跑一遭,帶上揭貼和禮物,阿敏想必就會明白。待為父回來,再找機會與他當面詳談。”

“放心吧,阿瑪。”額必倫躬身領命。

莽古爾泰也想拉上代善,可還在猶豫之中。代善不比阿敏,他怕弄巧成拙,反倒被皇太極抓到把柄。

“要避開濟爾哈朗。”莽古爾泰又開口叮囑道:“想必阿敏也看出來了,去秀巖城便不帶他。”

濟爾哈朗雖然是阿敏的弟弟,但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在攻打朝鮮時,便反對阿敏進軍平壤,為阿敏所厭。

額必都連連點頭應承,又試探著建議道:“大貝勒呢,如果能聯手,皇太極也要低頭。”

莽古爾泰搖了搖頭,說道:“先等等再說。如果不是他的擁護,汗王之位也輪不到皇太極。雖然嶽託、碩託已死,但薩哈廉卻親近皇太極,不可不防。”

皇太極真正的班底就是兩黃旗,多爾袞兄弟的兩白旗並不是絕對忠誠。

莽古爾泰和阿敏聯手的話,皇太極就已經不敢輕舉妄動。有沒有代善的兩紅旗,並不重要。

當然,如果代善站在皇太極一邊,對兩藍旗還是威脅很大,皇太極更是勢力大漲。

但這種事情想防也防不住,莽古爾泰也不擅長謀劃,索性先不管代善,靜觀其變再作決定。

……………….

春天的氣息更加濃烈,冰雪消融得很快,只有窪地裡,還剩下發黑的殘雪。

潮溼、溫暖的土地坦露出來,解凍的氣息冉冉升起,樹木發芽的清新氣味,沁人心脾,充滿了生命復甦的氣象。

南關十幾裡長的壕溝每天都在挖深,特別是中午暖和的時候,有上萬人熱火朝天的忙碌勞作。

主壕溝的設計是寬三丈,深兩丈,卻不是完全隔斷南北,而是留有數條寬約丈餘的通路。另兩道輔助壕溝稍窄,寬一丈深一丈。

挖出的土壘砌夯實,將會築成十五座炮臺,安放從旅順堡運來的紅夷大炮。

炮臺和壕溝之間,則是兩道戰壕胸牆工事,有高低配置,能夠重疊射擊,增加火力密度。且都要覆頂,以遮擋箭矢。

主壕溝往北,壕溝與壕溝之間,則密佈著斜指向北的尖木樁,一直綿延出去七八十米。

木樁陣也不是全覆蓋,同樣留有通路。但與壕溝上的一樣,就是吸引建虜來走捷徑,火槍火槍的密集火力,將使敵人傷亡慘重。

防禦設施的距離都是精心測定的,推進到木樁陣前的建虜,正好處於壕溝胸牆內的火槍兵的有效射程之內。

戰壕胸牆內還佈置了拋射器,同樣能夠用炸彈轟擊攻到木樁陣前的敵人。

而炮臺上的紅夷大炮,則轟擊處於有效射程,也就是五六百米內的建虜戰陣,並使其不能抵近指揮。

不管是戰壕胸牆工事,還是炮臺,都是高低錯落佈置,有利於發揮交叉射擊,增加殺傷力。

緊張構築的防線每一天都有很大的變化,每一天也都在增強著部隊的信心。

火炮、重火槍、拋射器扔炸彈的威力,不論是旅順堡,還是小黑山的參戰部隊,都見識過。

現在,犀利的武器裝備都配置到了南關防線,不說是固如金湯,也是令人望而生畏。建虜有多少人馬,能夠在如此兇猛的火力下,突破防線?

即便如此,防禦體系也在不斷地調整。假想的進攻,一次次地完善著防線。

“攻不動,難以突破。”沐浴在暖暖的陽光中,陳繼盛站在炮臺上,望著忙碌的人群,感慨道:“就是來個五六萬人,恐怕也要鎩羽而歸。”

毛文龍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微笑道:“一千五六百枝重火槍,十五門紅夷大炮,再加上拋射器,抵擋數倍之敵,還是有把握的。”

陳繼盛頜首贊同,說道:“小黑山的防禦工事遠遠不及,卻能使建虜傷亡慘重。南關防線如此堅固,某是絕對放心的。”

毛文龍沉吟著說道:“本帥原來還覺得兩協人馬駐防,並不是很牢靠。現在看來,卻是多慮了。”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說道:“若論重要性,金州實高於皮島。你坐鎮於此,本帥才會徹底放心。”

陳繼盛想了想,說道:“朝廷那邊並無移鎮之說,大帥坐鎮於此,也沒有太大關係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誰知道會不會再有人提起呢?”毛文龍輕輕搖頭,說道:“本帥若在此坐鎮,豈不是給人留下口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在皮島的好。”

毛文龍當時對天啟帝的奏疏,強調了遼東地形地勢適於東江軍作戰,並得到了天啟帝的支援。

如果現在跑到金州坐鎮,豈不是說遼南的重要性更大,自己打臉。如果朝中再有人提出移鎮之議,毛文龍就不好辯駁了。

況且,遼鎮與東江鎮的矛盾難以化解,毛文龍寧可接受登萊巡撫名義上的節制,也不願太靠近遼西,給遼東巡撫插手的機會。

說起來也是諷刺,名為遼東巡撫,卻只在遼西一隅被動防守。真正在遼東與建虜周旋的,反倒是東江鎮。

陳繼盛無奈地苦笑,說道:“大帥留下一半水師在金州,皮島本部是否顯得空虛?”

毛文龍伸手指了指,正是西邊大海的方向,說道:“南關防線正面難以突破,弱點卻在海岸。冬季結冰,不得不防建虜繞襲。有水師巡弋,方保萬全。”

“至於皮島本部,建虜沒有水師,難以進攻,倒是安全得很。”毛文龍停頓了一下,說道:“況且,造船也在計劃之內,水師不說全部恢復,也不虞有什麼危險。”

陳繼盛點了點頭,說道:“按照大靖的計劃,要在遼南諸島少量駐兵,需要的船隻也不在少數。”

“他豈止是要在諸島駐兵,還盯著入三岔河,深入陸地呢!”毛文龍說道:“遼陽、瀋陽皆通水路,他所圖不小。”

陳繼盛目光一閃,還是強自壓下了要講出的事情,說道:“這恐怕非短期能達到的目標,以水師深入也過於冒險。”

“所以才要你坐鎮。”毛文龍笑了笑,說道:“年輕氣盛,膽子也大,你得壓著點。”

“某曉得,大帥只管放心。”陳繼盛用力點頭。

勞作的人們在暖暖的陽光下已經揮汗如雨,不少人都脫掉棉衣,衣著單薄地在揮鍬掄鎬。

楊大滿掄動鎬頭,一刨一掘,一塊還未完全化凍的泥土被挖了下來。

用袖子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他把手套也脫了下來,握鎬有些不牢,擔心甩出去傷了人。

被韓仲所率領的襲擾小隊俘獲後,得知他包衣奴才的身份,韓仲也沒難為他,把他和其他或逃或傷的包衣奴才集中看管,押到了南關。

除了楊大滿等人,還有押運糧草的包衣奴才,同樣也成了修築工事的勞工。

沒有什麼打罵虐待,也沒有什麼特殊照顧,飯給吃飽,睡覺有火堆,但活兒也要幹好。

對於楊大滿等人來說,這已經是難得的待遇。沒把他們的腦袋砍掉,就已經很是驚喜。畢竟,他們可是幫著建虜推車拉糧,前來進攻殺戮劫掠的。

包衣奴才,與阿哈也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都是奴隸,任建虜奴役虐待,甚至可以隨意打罵打殺。

平時幹苦力,戰時當炮灰,這就是他們的命運。

與逃出建虜統治的遼民相比,這些包衣奴才只不過是缺乏反抗精神,躺倒任憑命運鞭打,生死由天。

一群包衣悶頭幹著活兒,直到監督的士兵過來喊休息,才停下鍬鎬,在朝陽的地方坐下歇口氣。

而另一批包衣則接替了他們的工作,輪流勞作,分工明確,連如何勞動也是郭大靖規劃,以提高效率。

火堆上架著鐵鍋,燒著水,包衣們喝了熱水,曬著太陽,監督的士兵又不在旁邊,氣氛才稍微活躍了一些,互相搭著話。

“家裡還有妻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有人唉聲嘆氣。

有人撇嘴道:“就是僥倖活著回去,又能多捱幾時?糧食貴得要命,建虜又把得死死的。少張嘴,說不定家裡人能多活些時日。”

“在建虜手中,早晚要死。”楊大滿沒好氣地插嘴道:“打仗時讓咱們衝在前面送死,逃跑時又讓咱們在前面趟路。現在還能喘氣兒,是撿著啦!”

一個中年漢子看了楊大滿一眼,嘆息道:“話是這樣,可誰不惦記家裡人呢?”

“回去一起死嘛?”楊大滿嘲諷道:“想再去給建虜當奴隸,可以和東江軍說說,放你們走。”

停頓了一下,楊大滿鄙夷的神色更重,“等建虜再來攻打東江軍時,你們能推車運糧地幫著他們。”

幾個話說想家、想親人的不吭聲了。東江軍不殺他們,可也沒有放他們回去再給建虜勞作,幫著建虜的道理。

“有多少遼民不惜凍餓而死於路上,九死一生也要逃出建虜的奴役,再向他們報仇雪恨。難道還有人上趕著往火坑裡跳?有能耐的話,就去殺建虜,把自家的親人也解救出來。”

朗朗的話語,引得眾人轉頭去看,卻是韓仲大步走了過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