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五祖丹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走到離重陽萬壽宮兩三裡的一個樹林裡,他胸前的通靈寶玉忽然熱了起來。那裡有幾排松柏,排列成行,跟周圍的雜亂無章截然不同。他在樹林間四處走動,胸前的寶玉冷熱變化個不停。眾多的蒼松翠柏中間,有一棵參天古木,樹高數十丈,樹幹部分地方已經開裂了,樹冠卻依舊蒼翠如蓋,生機不絕。樹下落滿了針葉松果。

葉昊天找了半天,最後確定寶物位於離樹五尺的地方。他用寶劍小心地挖掘著,在三尺深處挖到一個石棺,石棺上刻著幾個字:“祖師遺物,備份於此,後世有緣,興我全真。長春真人題。”原來是丹道大家丘處機為防止全真教道統失傳留下的東西。開啟棺蓋只有一個尺許大的玉盒,盒內有一卷羊皮紙,密密麻麻寫滿了螞蟻一樣的小字,首頁寫著《北宗五祖丹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葉昊天先大致瀏覽一下,發現上面記載了北宗道家的練功方法,記載很詳細,比他在《道藏總覽》中看到的粗略描述不可同日而語。北宗五祖是指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岩純陽、劉海蟾和王重陽等五位真人,該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煉以清淨為主,即以“識心見性”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修煉,是故王重陽以後稱為“全真教”。

葉昊天一邊走一邊研讀丹訣“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頂者,性根也。臍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頂中之性者,鉛也,虎也,水也,金也,……臍中之命者,汞也,龍也,火也,根也。”他一邊研究,一邊心裡歎服。這些經文的價值無法衡量,對於他正在修煉的元神出竅有指導作用。

來到重陽萬壽宮,他燒了幾炷香,然後在公德箱裡放了十兩銀子。一個小道見了請他到內間喝茶。

葉昊天摸出一片山上尋到的玉簡遞給他,一邊說道:“小師傅,我揀到這塊玉,上面有些字,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小道士接了過去,剛看了一眼就驚呼起來,然後跳著跑了出去,不一會,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道走進來,吩咐小道士:“換香茗,將我珍藏多年的極品臨海蟠毫拿來。”然後對葉昊天深深一禮,葉昊天急忙還禮。

老道看著玉簡道:“這是我派第六代掌門尹志平師祖的玉簡,不知施主如何發現的。”

葉昊天答道:“遊覽終南,偶然所見,覺得有趣,就留了下來。既然師傅覺得有用,就獻給師傅了。”

老道將玉簡拿在手裡,翻來覆去不肯放下。

葉昊天環顧四周,問道:“我見附近道觀大多年久失修,不知為什麼?”

老道長嘆一聲:“想當年,重陽真人創教以後,經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達到鼎盛,那時金王朝行將滅亡,南宋十分孱弱,唯有蒙古力量方興未艾,丘祖師卻金使,謝宋聘,以七十三歲高齡,甘冒風沙大雪之苦,率十八隨行弟子,萬里跋涉,抵達西域大雪山成吉思汗軍營。成吉思汗親自三召並作長談。丘祖師對其所問為治之方及長生久視之道,皆做了仔細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禮敬,尊稱其為‘神仙’,令他‘掌管天下出家人’,並赦免全真門下道士的差役賦稅。此後我派建宮觀,收門徒,玄風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學徒雲集。然而好景不長,後來因影響過大引起元庭猜忌。佛、道相爭,朝廷袒佛貶道,因此自第七代掌教張志敬以後便日漸衰落。如今更是宮觀衰敗,道經失散,道統失傳,修真越來越難了啊。”說完不住嘆息。

葉昊天看他好可憐,於是想將邱處機留下的經文還給萬壽宮,於是道:“師傅,我以前廣覽群書,曾經見過一段經文,似乎與全真教有關,我背誦出來,請您看看是否有用。”接著從頭背誦剛剛看過的《北宗五祖丹訣》。片刻背了數千字,回頭看時,老道已經跪在地上,葉昊天趕緊上前攙扶,老道卻不肯起來,口中哀求:“求仙師慢點,待弟子書寫下來。”葉昊天吩咐他準備筆墨,老道手忙腳亂地找來了紙筆。葉昊天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將丹訣描述的基礎和中級部分默寫出來。 至於高階功法,他準備日後再來傳授。

當他離開的時候,萬壽宮數十道士跪倒一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鬼雨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