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潮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653年10月7日,鎮州(今俄羅斯海參崴市)。

鐵器的出現迅速改變了社會從生產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鐵質農具使大量的林地被開墾為耕地,糧食產出大增。鐵質工具使木匠如虎添翼,改變了建築和艦船的面貌。鐵質武器的出現,還大大改變了戰爭程序,並使得此前遊牧民族相較於農耕民族具有馬匹的優勢,大大降低,出現了“一漢抵五胡”的說法。

就鑄鐵技術而言,中國足足領先西方1300多年。隨著木風箱的出現和普及,在10世紀晚期,中國的生鐵產量就達到了12萬餘噸,而到了1720年,英國的鐵產量尚不足2萬噸。直到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之前,中國的鋼鐵也始終執世界之牛耳。

而在鐵器文化中,釘子或許最具有傳奇色彩。在西方文化中,鐵器最廣泛的應用就是釘子。古羅馬時代,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在殖民探險時代,鐵釘成為白人對土著最常用的交易貨幣;一些水手甚至用釘子做嫖資。因為沒有釘子,波利尼西亞人只能用繩索捆紮船隻,進行一場冒險的海洋之旅。

直到1800年,釘子都是手工製作的,由“制釘師”將生鐵燒紅後,一錘一錘地製作而成。所以,釘子不僅製作費時費力,而且非常昂貴。

有些愚昧的“野蠻人”將白人的釘子視若珍寶,以至於為了拔取釘子,歐洲人的船隻屢屢遭到衝擊和破壞。據傳,偉大的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就是為了阻止一群夏威夷土著拔取船上的釘子,被摁進海水中活活淹死。

僅僅就釘子而言,中國似乎並沒有超越手工生產階段,釘子常常是鐵匠的副產品。這種現象甚至一直延續到數十年前的中國,精美的“洋釘”在廣大農村地區仍被視為一種珍貴的物品。或許,這與中國固有的整體性思維方式有關,在傳統機械聯結中,一直以複雜的卯榫連線來代替釘子。

但數千年以來,中國在制針技術上卻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甚至還衍生出精妙的刺繡和針灸術。這只能說中國的鐵器發展科技樹稍稍有些歪了,沒有點出釘子而已。

對於鎮州一萬餘民眾,鐵質工具以及大量來自漢洲的釘子,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鋒利的鋸子和斧頭,是砍伐林木拓展初始營地的重要工具,裝上鐵鏵後的木犁,是耕地的利器,精巧堅固的釘子是搭建木屋、拼接板材、建造漁船的關鍵部件。

更為難得的是,在這荒僻的鎮州,鐵器還是極為重要的商品。一根釘子,或者一把小刀,就可以從林中深處土著手裡換取一張柔順漂亮的皮毛或者珍貴的人參,然後拿這些換來的東西,再從齊國人手裡,換來更多的鐵釘和刀劍,甚至威力巨大的火槍。

“所以,這些野人覺得這個情報價值三把鋼刀?或者一百根釘子?”一名駐守鎮州的千總軍官歪著頭,看著那邊站立的幾個索倫人。

“是,大人。”一名明軍小旗笑著說道:“在一個多月前,一群躲避清虜抓丁的鄂倫春、赫哲人,跑到他們的寨子裡。然後這些索倫人便從他們口中得知,清虜又開始大量徵丁,準備對朝鮮發動一次勐烈地突襲。”

“清虜此前也有數次徵丁行為,聽說是為了對付北邊來的羅剎人。為何他們會篤定,清虜要南下征討朝鮮?”那名千總問道。

“嗯,這些索倫人還說,有許多蒙古騎兵開到了沉陽,鋪天蓋地的,恐怕有上萬人,然後陸續往東南方向開去了。”

“上萬人?呵,這些野人會數數嗎?”那名千總嗤笑一聲,“清虜若是動用上萬騎兵,豈不是隨同出戰的步兵也有數萬人。怎麼著,清虜要滅了朝鮮?他們不是朝鮮的主子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名小旗聽了,只是訕笑。這群索倫人不辭辛苦,穿過茂密叢林來到鎮州,除了交換一些皮毛和人參、藥材外,還專門求見駐鎮州的將官,告知這個訊息。若非確實了這個資訊,他們哪敢來誆當地政府,更不會藉此討要一些鐵質兵器和鐵釘等工具。

雖然這些土著野人,一個個長得雄壯力大,都是悍勇之輩,但性子倒也直爽憨厚,斷不會做出妄言哄騙鎮州當地官民的行徑。反而,有時候,本地居民和商販,拿些不怎麼值錢的玩意,從他們手裡換取了不少好物件。

“罷了,你先取些燒酒給他們,待俺稟報給上面的大人,再做定奪。”那名千總覺得還是將這份情報報告給鎮州知州大人和參將大人,由他們來發落這些野人。說不定帶來的情報引起了大人的重視,厚賞一番,也是應有之事。

當鎮州知州欒士偉和駐鎮州參將孫大保聽到清虜已動員兵馬,準備攻打朝鮮這個訊息時,兩人不由面面相覷。作為朝廷海外領地的文武大員,他們是知道一些高層方面的資訊。內閣和兵部準備為配合江南戰役的發起,準備聯合朝鮮,共擊遼東。

朝鮮將會於十月中下旬初冬時節,跨過鴨綠江,攻佔丹東,然後順著古道,經鳳城、連山,平山、本溪,一路殺至沉陽。而永初朝廷則集兵兩千人馬,以金州城為基地,往北攻蓋州、海城、遼陽,與朝鮮會師於沉陽。

計劃設想就是想利用清虜於遼東空虛之際,迅速奪取遼陽、沉陽、本溪等大城,然後在隆冬到來之時,清虜調兵不便,可以有足夠時間去鞏固和消化奪佔的遼東諸城。可若是那些野人提供的情報屬實的話,那麼清虜此時已經在遼東聚集了大量兵馬,而且還要先發制人,攻入朝鮮。那麼,朝廷派出的攻遼東部隊,豈不是會遭到清軍優勢兵力的突襲。

“立刻派人乘船前往登來和朝鮮,報告此事。”欒士偉看著鎮州參將孫大保,“另外,孫將軍轄下八百餘官兵,前出大寧城(今俄羅斯遠東城市阿爾喬姆,海參崴以北45公里處),開始全面戒備,以防清虜偵得我鎮州的存在,發兵來攻。”

“鎮州三面環海,整個北面也均為茂密森林,且無路可尋,清虜不可能攻至此處吧。”孫大保遲疑道。

“孫將軍,你我戍守朝廷海外領地,兼之又為清虜所據遼東側翼,一切皆需小心為是。”欒士偉沉聲說道。

“嗯……,欒大人所言極是。”孫大保拱拱手,點頭說道:“俺這就去安排。……對了,鎮州周邊的索倫人、赫哲人估計有千人上下,莫若付出些糧食、鐵器等工具,擇其精壯,納入我官軍僕從。不僅可增強我鎮州實力,還能在清虜攻來之時,使周邊野人不敢叛我鎮州。”

“……孫將軍可有把握將其納為我所用?”

“俺以為,只要許些鹽鐵米麵,定然會使此等野人誠心納服,為我所用。”孫大保笑著說道:“想那齊國人,軍中還不是招納了許多日本、安南、占城等若干僕從。我鎮州當可少許徵調野人,且試與一試。”

-------------------------

10月20日,福州。

“李定國到哪兒了?”鄭芝龍看了看廳中聚集的眾多將領和幕僚,沉聲問道。

“兩月前,李定國從九江返回南昌後,便督大軍三萬,經撫州緩緩推進至饒州(今江西上饒市)。目下正在攻衢州,但不知為何,二十餘天來,只是圍而不攻,在抄掠地方。”施福蹙眉說道。

“哼,李定國在衢州城下圍而不攻,是在吸引餘杭、江南各地清軍來救,為孫可望主力東進南京創造有利條件。”鄭芝龍冷哼一聲,“孫可望如今是攻到了安慶,還是太平了(今蕪湖)。”

“十天前傳來的訊息,孫可望已經攻下安慶。”施福說道:“估計,此時應該在攻太平。當然也有可能已經兵臨南京城下。”

“這孫可望是打算將長江沿岸各個重鎮一一攻克,然後再圖南京?”鄭芝龍搖頭說道:“他這般做法,清虜但凡有腦子的話,都知道他的目標是南京城。如此,慢吞吞地一路東來,豈不是給清虜創造機會,將更多的兵力集中於南京城中。”

“孫可望想必是擔心後路的安全,所以才要將長江沿岸幾個重鎮大埠攻克,方可安心謀取南京,乃至整個江南之地。”

鄭芝龍聞言,瞬間沉默起來,臉色也變得有些陰鬱。昔日流賊,搖身一變,成為大明官軍後,數年間,竟然已攻佔雲、貴、川、湘、桂、粵、贛等廣大地區。如今又發起的浩大江南攻勢,儼然又要將整個江南吞入腹中。

“孫李勢大,非我大明之福呀!”鄭芝龍輕輕一嘆,“若是驅逐了清虜,這天下還是我大明的天下嗎?”

“公爺(鄭芝龍反正歸明後,被永初帝加封為南安公)?”被倚為心腹的幕僚董潤生輕聲說道:“聽說杭州、嘉興、松江等地,清虜抽調大量兵力向南京匯聚,防守薄弱。莫如,我大軍棄攻台州,轉而跨海去攻上述地區,以為後來打算。”

鄭芝龍聽了,心中一動。蘇松、餘杭富庶,甲於天下,若是將之奪佔,可為福建平新增不少實力。

“張明振部攻佔寧波後,有沒有往杭州而去?”

“張明振部在上月攻佔寧波後,立刻分兵抄掠地方,連克慈溪、餘姚、新昌、天台、寧海、象山,儼然是將此地充作陸基地來經營,為以後與舟山遙相呼應做準備。末將以為,他們似乎也對孫、李即將攻入江南,抱有深深地忌憚之意。杭州乃是江浙大城,他們估計實力有限,暫時不敢去將其奪佔。”施福瞄了一眼董潤生。

“若我們派兵去蘇松餘杭,清虜會不會引兵來援?”鄭芝龍又問,他主要是對福建陸師的作戰能力著實不放心。

“應該不會。”施福說道:“齊國水師和……大公子,以及顧三麻子等聯軍,引舟船兩百餘艘,沿長江,上朔至通州、鎮江、南京等地,已隔斷江北清軍來援的的通道。至於蘇松、餘杭附近的清軍,據悉大部已退往南京。”

聽到施福提到“大公子”時,鄭芝龍眼皮不由跳動了幾下,對於自己的這個長子,鄭芝龍心中不免有些惱恨。昔日,自己為了貪圖閩粵兩地的地盤和一個王爵的名號,領福建全鎮和水師降於清虜。可這逆子,竟然羊稱去援廣東之際,在南澳島發動兵變,不僅襲殺延平總兵紀世良,還“拐帶”火器營及其他各鎮兵馬六千餘,大小船隻兩百多艘。隨後,更是領兵奪取了臺灣,讓自己顏面無存。

待去年十二月,鄭芝龍又宣告反正歸明,並派人通知長子回返福建,以聚實力,卻遭到鄭森拒絕,依舊佔據臺灣,並大肆清洗鄭芝龍派駐的親信將領和官員,禮送回福建。這般情形,竟然是想著以臺灣為據點,舟師襲擾清虜沿海、沿江城埠,藉機發展壯大個人勢力,同時還做出一副為永初朝廷忠臣孝子模樣。

雖然自己的心腹幕僚建議,任由鄭森在外發展,彷三國諸葛世家,為鄭氏多留一條出路。但這個逆子,竟然絲毫不顧父子之情,不僅對自己不假於顏色,還頻頻勾連福建鎮水陸兩師官員將領,招攬至其麾下,藉此發展自己的勢力。

聽說,這個逆子如今已經擁兵一萬六千餘,除了佔據臺灣,還在瓊州府佔據了幾處據點,被永初帝封為靖武侯,榮耀之極。

“我們聚兵往攻餘杭蘇松,會不會被潮州府的高一功、袁宗地等人所乘,襲了我們漳州和泉州?”鄭芝龍擔心地問道。

“應該不會。”施福想了想,搖頭說道:“齊國人會約束高一功等人,不得妄來。另外,施琅領三千人駐龍海,也足以保漳州無憂。”

“既如此,那就集聚大軍,先行奪佔杭州,再攻蘇松。”鄭芝龍狠聲說道:“即使最後我福建鎮無法據有上述府縣,但也要將其搜刮一空,盡數轉移至福州,以增我實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