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援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油桶運輸對補給來說就比較簡單,畢竟補給是不需要空氣的,只要將彈藥和槍械之類的裝進油桶裡密封上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裝太多東西導致它沉到河底浮不起來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裝運一名士兵就比較麻煩,問題在於人需要空氣,同時又不敢保證油桶在河裡始終保持一端向上平衡著在河裡漂流……但這個問題很快就被解決了,方法就是在油桶底部裝一些彈藥並且用隔板固定在底部。

這樣一來即便是人鑽進去有些動作,也因為重心較底使油桶就像個不倒翁似的始終豎直的立在水中,然後上方的油桶蓋再開幾個小孔供呼吸就可以了。

當然,伏爾加河水流較為平緩也是這方法成功的條件之一,否則在湍急的水流裡油桶很有可能會被打翻在水裡翻滾。

不過水流平緩可以說是好事也可以說是壞事。

好事就是更安全。

壞事就是從雷諾克飄到沙洲需要更多的時間……伏爾加河平均流速大約每秒2米,雷諾克在河道上與沙洲的距離無法準確計算,只能用雷諾克到斯大林格勒中央渡口的距離21公里計算,一乘一除,最後得到從雷諾克飄到沙洲大慨需要三小時。

“三小時?”秦川沒想到需要這麼久,他忍不住問了聲:“他們能行嗎?”

“這不是問題,少校!”亞歷山大回答:“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個好方法,就像在陣地潛伏三小時一動不動,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秦川點了點頭。

其實秦川知道這任務不會像他們說的那麼輕鬆,這一方面是因為油桶要從敵人眼皮底下漂過,還有許多其它未知的危險,另一方面則是油桶雖然能在水裡直立,但卻不可避免會打轉,這可跟在陣地上潛伏三小時完全不同,沒轉幾下就頭目眩了,尤其如果會暈船的人……在油桶裡吐出來那可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只要一個人有動靜被蘇軍發現了,其它人包括補給在內都會有危險。

但德軍士兵的戰鬥精神和意志那是沒話說,他們雖然知道這其中的危險,還是毅然決然的參與到這個計劃中。

第一批油桶在夜裡十點被運到伏爾加河中間偷偷放下,一共一百五十桶,其中一百桶裡裝著人,五十桶裡裝著彈藥。為了方便打撈,這些油桶是每十桶用繩索捆綁在一起,也就是只要勾住一個就會帶起一串。

然後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等待著。

實際上也不能說是等待,兩頭都著手做了些準備。

在秦川這邊,就是準備好信號彈以及魚網、長杆之類的東西便於撈起流經沙洲的油桶,秦川甚至還組織了一支水性好的打撈隊準備打撈距離較遠的油桶。

亞歷山大那邊,就派出偵察機在伏爾加河上空偵察,如果發現有蘇軍漁船的話,馬上就派出戰機進行轟炸、掃射、驅離……德空軍平時也是這麼做的,只是今晚特別。

因為亞歷山大擔心蘇聯人發現這些油桶後會對其進行打撈……蘇聯人很缺油,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所以他們會這麼做一點都不奇怪。

後來才知道的確發生了這樣的事,一串油桶被一艘蘇軍漁船撈了起來。

只不過很不幸的是,這十個油桶裡裝著十名德軍士兵……漁船上負責打撈的十幾個蘇聯人則是被武裝起來的百姓,他們在打撈時步槍都沒有在身邊。

於是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德軍士兵輕鬆的佔領了這艘漁船並將其弄沉,然後再重新搭乘著油桶繼續往下漂……據說他們很想將漁船開往沙洲,但討論了一會兒覺得這太危險了才放棄。

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漁船的目標太大了,當它靠近沙洲的時候就會引起敵我雙方的警覺,很可能會被敵我雙方同時認為是敵人而遭到射殺。

時間終於到了三小時,秦川下令朝蘇軍方向打了三發照明彈,同時還打了一通迫擊炮,高射機槍和高射炮也朝對面一通亂打。

這一方面是給漂流在油桶裡德軍發信號,另一方面也是用槍炮聲掩護打撈的聲音或者也可以說吸引蘇軍的注意力。

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順利,一百五十個油桶撈起了一百三十個……一串裝物資的油桶被漏了過去,一串裝人的油桶雖然沒打撈著,但裡頭的士兵主動爬出來游到了沙洲。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反倒是運人更容易成功。

因為他們有主觀能動性,能與前來搜尋的士兵互動,即便在黑暗中也很容易發現。

因此,下一批馬上就換了一種運送方式,每批運送補給的油箱裡混著兩個裝人的油桶,這樣一來就連物資也不會遺漏了。

這天夜裡德軍一共用這種方式運送了三批增援,每批都是一百個人加上五十桶物資,沒敢多運是因為擔心河面上有太多的油桶漂過會引起蘇軍的懷疑。

於是沙洲島的人員和物資馬上就充實起來。

兩支友軍在沙洲上會師的時候,那情形簡直就比親兄弟還親……一見面就緊緊擁抱在一起,興奮之情盡在不言中。

他們會有這樣的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

對於增援部隊來說,沙洲島上的這些德軍都是英雄,是德軍的楷模,他們能來到這裡並與他們共同作戰無疑是一種驕傲。

而對於原突擊隊員來說,這些增援部隊是解決了他們的生存以及能否堅持到最後完成任務的問題。

這種生死依存的關係決定了他們之間堅實的友誼,更別說他們擁有同一個目標……斯大林格勒。

統計完收到的物資清單以及人員名單後,秦川就不由松了一口氣。

雖然接收到的這些人員是駐紮在雷諾克的第115步兵團,他們的素質比不上第1步兵團,但300人的補充卻是為沙洲注入了一道新鮮的血液解決了沙洲兵力不足的問題。

現在秦川等人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士兵儘快學會使用沙洲上一些蘇制裝備比如高射機槍的操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遠征士兵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