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抱團取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德意志與俄羅斯民主聯邦的合作確實會對雙方產生好處。√不過,那要看是合作到什麼程度,目前得到好處比較大的明顯是俄羅斯民主聯邦,德意志的好處還停留在“存款期”的階段,而似乎俄羅斯民主聯邦“這間銀行”總算比避免了倒閉的風險?

俄羅斯民主聯邦穩定下來,各個列強就好像是聞到了屎味的野狗一樣撲上來,正在獲得大量好處的是列強,反而是德意志需要稍微往邊上站。

情勢比人強,德意志沒辦法拒絕,俄羅斯民主聯邦只要不敢與列強將關係搞得僵硬也無法反抗,以至於兩個希望加深合作的國家,在外交關係上面倒是親密,但實際合作上卻是顯得磕磕絆絆。

事情的轉機很快就要到來了,各個列強近期國內情勢越來越糟糕,導致各個列強不得不將精力全力集中在國內,對於俄羅斯民主聯邦的干涉不免也就會降低。

其實不單單是俄羅斯民主聯邦的外交格局在改變,德意志的外交格局也在生良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列強真的沒有太多的精力,列強經濟上面開始出現的惡化也使他們難以在軍事上投入更多。

任何國家行動都是需要花到錢,經濟一旦出現問題,對外行動的經費肯定是要變得拮据,估計也只有那些不管國內經濟的政府,才會在經濟惡劣的基礎上還在國外大手大腳灑錢。

很明顯,列強對於國內安撫的重視力度很高,他們也就不得不縮減一些外部的開支。

“是的,各國已經有撤回干涉軍的意願。”高爾察克看上去有些憂慮:“不但是這樣,他們對於我們的軍火支援也會下降。”

對了,俄羅斯民主聯邦的軍火絕大部分就是向國外購買,畢竟沙皇俄國的精華區都是在歐洲部分,偏偏那些精華部分都是被蘇俄給掌控著。西伯利亞地區是有一些工業,但因為沙皇俄國時期就不重視,西伯利亞的工業相當薄弱,大型的兵工廠甚至壓根就沒有。

“他們倒是非常希望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軍工企業,但是需要的是黃金或外匯。”曼納海姆的全名應該是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他也不知道什麼情況,竟然沒有去芬蘭,是待在了俄羅斯民主聯邦。他蹙眉說:“甚至願意拆掉本國的生產線賣給我們,但是……很明顯價格很誇張,同時根本不符合我們的軍隊體系。”

俄羅斯民主聯邦的外匯是有,但是非常少。高爾察克手裡是有黃金,可是他拿出的黃金已經夠多的了,哪怕是成為了俄羅斯民主聯邦的總統,他也該為自己多想一想。

因為前期需要用到的資金太多,俄羅斯民主聯邦一直都是大手大腳的花錢,光是黃金就向各國輸出不低於五百噸,近期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疲軟,一再聲稱已經沒有可能再拿出黃金。

俄羅斯民主聯邦倒是願意用資源來與各國交易,但是主要列強要麼時候有自己的殖民地,要麼是覺得麻煩,英國、法國、美國對俄羅斯民主聯邦用資源交易的選項可謂是興致缺缺。

對俄羅斯民主聯邦用資源交易有興趣的國家也是有,包括日本和德意志,和一些非主流的列強,比如義大利。但是其中願望最強的該是日本和德意志。

日本是一個島國,雖然是有朝鮮半島作為殖民地,可是幾乎什麼資源都需要從國外進行貿易,他們又一直在加強軍備,需要用到的資源多到誇張的地步。

德意志就不用多說了,只要是有機會就會向國外購買資源,面對英國那種幾乎是敲竹槓的資源貿易都能吃下,別談有廉價資源的時候又該是什麼模樣了。

義大利則純粹就是一個攪屎棍一般的存在,他們是簡單地為了噁心蘇俄,才會向俄羅斯民主聯邦表達交易的意向。

話說回來,蘇俄到底是怎麼招惹義大利了?義大利的那個相,就是那個法西斯黨徒竟然無比反感蘇俄,近期動不動在表演講上總是需要謾罵幾句蘇俄。簡直就是有一種身為“反~共”急先鋒的架勢,令人十分的側目。

俄羅斯民主聯邦與日本的外交關係十分不錯,雙方在某些合作上的力度也相當高。根據德意志情報機構得到的情報,俄羅斯民主聯邦在礦產資源的交易額度上,過35%全是被日本以比較廉價的價格吃下。另外在木頭的貿易上日本吃下了俄羅斯民主聯邦75%的額度。

日本這麼做引起的效應就是,本來對日本就有敵意的美國,讓美國對日本的態度越來越冷淡,雙方只在糧食貿易上還算處於正常的階段,其餘什麼都不正常了。

“沒辦法,日本離我們近,他們也有著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高爾察克一臉的無奈:“日本已經不止是一個單純的生絲出產國了,他們工業上的革新和展,已經開始變成一個真正的工業國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就是依靠向列強販售生絲起家。短短的數年過去了,日本卻已經可以向國外販售工業產品,大多是一些民用的小東西,但真的開始像一個工業國了。

“我們販售資源給日本,採取的是軍火貿易。我們提供資源,他們提供軍火。”曼納海姆直言不諱地說:“但是他們提供的軍火簡直糟糕,特別是在子彈上面!”

現在俄羅斯民主聯邦可是有接近一百六十萬的軍隊,對於軍火的需求簡直就是到了異常飢渴的程度。考慮到運輸成本的關係,無論是英國、法國、美國……,還是什麼其它國家,販售給俄羅斯民主聯邦的軍火價格肯定是低不了,就真的是離得比較近的日本可以在價格上處於一個俄羅斯民主聯邦更容易接受的額度。

“日本在勸導我們保持與他們軍工體系一樣的標準。”高爾察克很明顯感到了荒謬:“一個剛從農業轉到工業不足五十年的國家,竟然要讓我們的體系向他們靠攏?”,他晃著腦袋,哭笑不得地說:“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們的士兵和日本的士兵,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阿道夫.希特勒一本正經地說:“體格和身高上面,那是無法追趕的差距。”

很多人聞言都是笑了起來,他們在腦海裡面出現了一個畫面,一頭是貓熊,另外一個就像是癩子,沒有比這個畫面感更好笑了的。

“的確!”高爾察克也在笑,但是相對要矜持一些,他說:“我們已經拒絕了日本荒謬的要求。”,他看向了李奇,說:“經過研究,我們倒是認為可以從德意志進口武器生產線。”

李奇並沒有如同高爾察克等人想象中立刻答應,像是經過嚴謹的思考,才說:“是的,我們的情況比較接近。但是……英法的態度需要考慮。”

不是矯情,李奇真的是要考慮英國和法國的態度,甚至連美國的態度都要考慮進去。德意志當然是渴望販售生產線給俄羅斯民主聯邦,並且是無比的渴望,甚至都想讓兩國的武器體系走到一起,那是比一紙盟書更加靠譜的結盟態度,但……真的沒有那麼簡單啊!

“我們試探過英國的態度,他們的態度上很鬆動。”高爾察克不像是在開玩笑:“美國和法國先前的反對意見比較明確,但是……近來很明顯,他們的精力不在這邊。”

很明顯的訊號了,高爾察克是在表態,回應德意志一直以來某種程度結盟上的試探。

阿道夫.希特勒下意識想要說話,但他忍住了,是看向了李奇。

赫爾曼.戈林等人亦是神情變得無比嚴肅,他們也都是眼巴巴地看著能夠拿主意的李奇,恨不得李奇趕緊答應下來。

“會有一些難度。”李奇對高爾察克說:“我們在海洋運輸上存在比較大的缺陷,繞不開那些列強。”

簡直就是要急死人了啊!像是阿道夫.希特勒和赫爾曼.戈林都恨不得要赤胳膊上陣,但在這種場合顯然再著急也該忍著。

“可以從小的事情上面先做起。”李奇思考了一下,說道:“就從輕武器的配線開始吧。總統先生認為呢?”

現在德意志用的是毛瑟系列,俄羅斯民主聯邦雖說主流是莫辛—納甘1891步槍,但實際上非常的複雜,應該說俄羅斯民主聯邦的軍隊什麼款式的步槍都有。

數年過去,俄羅斯民主聯邦的軍火都是依靠進口,除非他們是單獨向一個國家訂購軍火,否則根本不可能讓軍隊的武器形成單一的制式化。問題是,俄羅斯民主聯邦在前期似乎什麼國家都應該討好,註定無法單獨向某個國家下軍火訂單。結果是,俄羅斯民主聯邦的一百六十萬軍隊,幾乎哪個國家的武器都有。

“是的,那麼以1929年為期,到1929年與193o年的交替日,我們應該共同研究出一款適合雙方使用的步槍?”高爾察克還真的是一個懂行的啊?他說:“研究可以在德國或是俄國這邊。我們認為還是在德國合適,畢竟他們並沒有限制貴方研究步槍,不是嗎?”

說的是《凡爾賽和約》對德意志的枷鎖,還真的就沒有關於步槍上面的限制。

雙方高階別的會談很快就結束了,會由一些專項的負責人繼續進行磋商,但是沒有特別情況的話,接下來高層就只會是酒會、酒會、再酒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真沒有想到提出武器體系靠攏的會是俄羅斯民主聯邦。”阿道夫.希特勒似乎是帶著某種唏噓:“知道會走到一起,就是沒有想到會那麼快。”

那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俄羅斯民主聯邦在歐洲大路上選擇盟友,法國離他們太遠。法國也在全國陷入“被動防禦綜合徵”上面,哪怕是殖民體系也是那樣,幾乎沒有一點主動性的主張。

波蘭?俄羅斯民主聯邦才不會與波蘭走到一塊,畢竟再怎麼說波蘭都是從沙皇俄國分裂出去,哪怕是再艱難的時刻俄羅斯民主聯邦都沒有承認波蘭獨立的合法,雙方又怎麼可能會走到一塊。

那麼在俄羅斯民主聯邦看起來,同樣不爽波蘭的德意志就是一個潛在的盟友,更加不用提德意志是英國準備扶持起來對蘇俄的“第二道防線”。

“有了共同研製輕武器的開頭,接下來的事情會簡單許多。”李奇臉上帶著笑容:“就是在裝甲兵器和航空上面,因為俄羅斯民主聯邦天然上需要獲得列強支援,恐怕會存在麻煩。”

俄羅斯民主聯邦目前國土上還駐紮著相當多的國家,國家的內政也是受到列強的嚴重干涉,俄羅斯民主聯邦想要自主和獨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只要英國肯放鬆,那就有機會。”赫爾曼.戈林相對輕鬆地說:“至少英國現在不會阻止我們與俄國共同研飛機,他們甚至希望我們與俄國共同研製,等於是在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我們在幹什麼。”

事實就是那樣,英國的情報系無處不在,可以說英國有著世界上最為龐大情報組織。俄羅斯民主聯邦的情況太複雜了,到了幾乎每個地方都被摻沙子的地步,難以做到什麼保密。再有,俄羅斯民主聯邦的政府也並不團結,想要出賣情報換取支援或資金的人簡直就是一大把。

“最理想的情況是,我們雙方找個第三國,然後調派科研人員,共同進行投資。”赫爾曼.戈林理所當然地說:“這是目前可以做的方向。”

沒人提在德意志國內搞什麼科研,德意志國內的情況比俄羅斯民主聯邦只是好上一點點,但也是充斥著各國的情報人員。很多時候明明就知道哪個是間諜或者特工,但偏偏就沒有辦法驅逐或者逮捕。這樣的情況要持續到突破《凡爾賽和約》,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沒關係,情況會有轉變。”李奇說道:“並且很快就會到來了!”(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