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內憂外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朱由檢,各大時空的皇帝們都恨不起來。

因為任誰都看得出來,朱由檢是真的勤勉,也是真的想要做一個好皇帝,有所建樹,拯救國家於危急水火之中。

而且除了勤勉,朱由檢的生活也是相當的節約。

可就是這樣一個勤勉又節約的皇帝,卻好像不是太懂如何做一個皇帝的樣子。

皇帝不需要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但一定要懂得權衡之術,用人之術。

可朱由檢好像完全不懂這些,從斬殺魏忠賢,剷除閹黨開始,朱由檢的這一巨大短板就暴露了出來。

而且,在之後的很多抉擇上,事實也證明了,東林黨根本就給不到朱由檢太多實質意義上的幫助。

這也就導致了,面對各地的起義軍,朱由檢的態度始終都是猶豫不決的。

一開始朱由檢任用主張以安撫為主的楊鶴為將,專門負責各地起義軍的安撫和鎮壓。

可是楊鶴上任還沒有多久,朱由檢又毫無徵兆的換上了洪承疇。

再接下來,同樣是毫無徵兆,而且是在洪承疇根本沒有犯什麼錯的情況下,朱由檢又認命了曹文詔接替了洪承疇。

而後又用陳奇瑜,再後來又複用洪承疇,接著又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複用楊嗣昌。

簡單的一個平叛各地起義軍,朱由檢前前後後先後用了十三人之多。

並且,這整個過程中,朱由檢也是頻繁的詔安和殲滅之間來回擺動。

覺得詔安好的時候,就啟用主張詔安的人為主帥,覺得應該殲滅的時候,就啟用主戰的人我主將。

如此頻繁的人事變動,自然是讓平叛事情完全無法順利的發展下去。

十三人中,除了熊文燦外,其他所有人其實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

可朱由檢卻一直都下不定覺醒,而且疑心很重。

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當時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最後逃到了河.南聚眾發展。

可以說平叛失敗,朱由檢是絕對逃不拖責任的。

如果他能堅定的相信一個人,不論是詔安也好,殲滅也吧,至少不會是現在這樣一個結果。

當然了,這其中肯定也有東林黨的影響,畢竟東林黨可是出了名的牆頭草,基本上是一天一個主意。

今天推薦這個,明天推薦那個,很大程度上干擾了朱由檢的判斷。

看著平叛事情被朱由檢弄得一團糟,影片前的朱元璋眉頭緊皺道。

“唉,一步錯步步錯啊。”

對於朱由檢,朱元璋沒有辦法想恨朱祁鎮那樣的恨他。

因為他和朱祁鎮完全不同。

朱由檢的勤勉朱元璋看在眼裡,可是光有勤勉是不夠的啊。

怎麼說呢,朱由檢登基後,看上去的確是被他哥哥朱由校更加的勤勞,而起也更像是一個皇帝,先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明君。

可這有什麼用呢?只是在傻努力罷了,方向就沒搞對啊。

看看朱由檢這麼的勤奮,可大明的實際情況,難道就比朱由校時期要好了嗎?

顯然不是,首先朝堂之上就遠比朱由校時期要差太多了。

可以說現在的朱由檢,幾乎是被東林黨給拿捏住了,沒辦法啊,閹黨是他自己剷除的,所以這後果自然也只能由他自己來承擔了。

再加上平叛工作一直不順利,李自成幾次三番的死裡逃生。

除此之外,還有北方的皇太極不斷騷擾入侵大明邊境,此時的大明儼然已經陷入了兩線作戰,內憂外患的境地了。

內部起義叛亂不斷,外部又有野心勃勃的皇太極在虎視眈眈。

其實皇太極此時的野心,那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就是覬覦大明的土地。

時時刻刻都想要給大明致命一擊,而後取而代之。

如此情況下,朱由檢能做的只能是極力防禦,由此也就導致了軍費的暴漲。

在朱由檢時期,明軍的軍費開支高大兩千萬兩以上。

而且要知道,此時的大明天災人禍不斷,兩千萬兩對這時候的大明,已經是一個極其難以負擔的數字了。

再加上,這些軍費實際上還根本不可能原原本本的到眾多士兵的手上。

從朝堂開始,各級官員層層盤剝下來,兩千萬的軍費實際上又能有多少真真實實的發到士兵們的手上呢?

都已經到了這個時候,朝廷之上還有人貪錢。

而這些人,其實無一例外,都是朱由檢所寵幸的東林黨官員。

如今朝堂被東林黨把控,這些人自然是肆無忌憚的發國家財了,根本就不在乎局勢的危機。

而且,因為沒有了牽制,東林黨斂財的手段和貪心程度,簡直比之前的魏忠賢還要讓人震驚。

每年朱由檢省吃儉用,就為了極大程度的保證軍費的開支。

但是實際上,底層的那些士兵們,卻根本就沒有拿到錢。

長此以往,士兵們自然不願意了,很快軍中就發生了譁變。

好不容易鎮壓之後,朱由檢又中後金計謀,冤殺了袁崇煥。

袁崇煥可以說是抗擊後金的支柱人物,乃是朱由檢登基之後親自啟用的一員大將。

所以對於朱由檢,袁崇煥也是忠心耿耿。

當時,因為各種原因,袁崇煥在朱由檢手下的經歷也極為的波折,幾次罷免,幾次啟用。

可即便如此,袁崇煥依舊在遼東成為了抵抗後金的第一道方向,成為保護大明北方邊境的一道強有力的屏障。

皇太極幾次率軍來攻,都被袁崇煥擋住,可以說,袁崇煥早就已經是皇太極的心腹大患,做夢都想要除掉他。

若是遼東沒有袁崇煥坐鎮,那麼皇太極恐怕早就打進來了。

所以皇太極一直都想要除掉袁崇煥,而很快這機會就來了。

崇禎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六百二十九年十一月,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從龍井關,大安口突然殺入大明國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兩大關口是大明北方邊境的重鎮,可是皇太極這一次卻是極其輕鬆的就突破了這兩大關口。

突破邊境之後,皇太極率兵直奔大明京城而來,袁崇煥得知訊息,不敢又絲毫耽擱,率軍前來救援。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