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趙構,典型的無情帝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處死岳飛?”

“到底用什麼理由呢?”

“這個秦檜是得多恨岳飛,才巴不得讓他死啊?”

始皇帝嬴政看到這裡,很是不能理解。

…………

岳飛是因為什麼罪名被處死的?他為何被關押兩個月才處死?

其實一開始按照大理寺的審判,以及趙構的意思,岳飛最多也只是個流放,絕對不是斬首。

很多人認為岳飛的死是經過正常的程序流程的,其實如果真的按照當時的程序流程來說,岳飛死的日子有顯得太急促了一些,所以著急讓岳飛趕緊死的人,絕對不會是趙構。

站在趙構的角度來說,岳飛是不是必須要處置的,是。

但是岳飛絕對不是必須要死的。

在岳飛被害之前其實還有一位將軍,深陷被害旋渦之中,這就是韓世忠,韓老將軍。韓世忠的案子和岳飛的案子,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一個套路,唯一不同的地方時什麼呢?那就是韓世忠沒死,岳飛死了。

韓世忠的案子在策劃階段趙構也是全程進行參與了的,當時的張浚,岳飛就是奉皇命出使到韓世忠駐軍的楚州的。

但是,這個時候韓世忠收到了岳飛的報信,就是岳飛提前給韓世忠去了訊息,救了韓世忠一命,也正因為韓世忠知道了這個訊息,轉頭韓世忠就去找趙構痛哭流涕了一番。

別說,趙構還真的就心軟了,決定不再追究韓世忠的罪責了。

岳飛在被處死之前,南宋刑部大理寺認定岳飛有三大罪名。

這三大罪名分別是“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指斥乘輿”、“致張憲意待謀反”。

“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指的是岳飛擁兵自重,不聽朝廷的指揮。

“指斥乘輿”是指岳飛對皇帝不尊敬。

“致張憲意待謀反”是指岳飛閒居廬山期間,致信張憲等人,準備起義。

這三大罪名,任何一條屬實,都是死罪。

…………

“如果岳飛真的都有這三大罪名的話,被處死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是,他真的會揹負這三道罪名嗎?”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這裡,也有些不解。

作為皇帝,他想弄死一個人,無非就是給他加一些虛頭巴腦的罪名。

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那種,然後弄死你。

所以在他看來,岳飛的事情,太過複雜。

秦儈說的話,也不可信。

…………

岳飛的三大罪名,每一條都足以讓他死上百遍千遍。

然而,岳飛的案件自始至終都是一件冤案,並且宋高宗明知岳飛是被冤枉的,還要處死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岳飛是在紹興十一年十月被關押的,直到這一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之夜,岳飛才被宋高宗賜死。

前後關押了岳飛兩個多月,如果岳飛真的犯有十惡不赦的謀反罪的話,早就被處死了。

畢竟這種謀反的人,早一點殺了才安心。

但是大宋朝廷並沒有,而是把岳飛關押了兩個多月。

這就說明宋高宗在此期間,並沒有下定決心要殺岳飛。

而沒有下定決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此時宋金雙方所草擬的《紹興和議》還未達成正式的書面協議,在達成正式的書面協議之後,宋高宗才處死了岳飛。

如果在此期間,宋金和議有所反覆,高宗還需重新啟用岳飛來抵抗金兵。

所以,岳飛以謀反罪被下獄,但卻未被立即處死,而是關押了一段時間。

而且,宋高宗自己自始至終都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

宋高宗於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於宋孝宗,高宗退位的時候,身體還很好,直到淳熙十四年才去世,當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

在孝宗即位的當年,岳飛就被平反了,岳飛被平反一事,高宗也知道,但是他並未出面干涉。

這說明什麼?

說明宋高宗自始至終都知道岳飛是冤枉的。

那麼,宋高宗知道自己誤會了岳飛,卻為何還要殺他?

岳飛究竟是什麼地方得罪了宋高宗,使得宋高宗一定要在宋金和議達成以後,明知岳飛是冤枉的,還要殺掉岳飛呢?

…………

“奇怪,真是奇怪。”

“正如所說的這樣,宋高宗為何非殺岳飛不可?”

“有這樣一個強大的助力替自己打江山,不是很好嗎?”

“況且以岳飛這種人品,也不可能會心生反叛的啊。”

無數人不解。

…………

其實,宋高宗一心想要殺岳飛,還是有原因的。

第一,岳飛了犯了宋朝的“祖宗家法”。

大宋王朝的“祖宗家法”就是文臣可以貪汙腐敗,而武將絕不能擁兵自重。

文臣貪汙萬貫錢財,只不過是為了自己揮霍享受,滿足個人的私語,而武將一旦擁兵自重,則有可能威脅皇權。

這兩者誰的危害性重不言而喻。

岳飛在抗金鬥爭的過程中,掌握了一部分軍權,手下部將眾多,而且威信很重,手底下的人都很服他,願意跟著他。

一旦岳飛擁兵自重,南宋朝廷岌岌可危。

所以,高宗必欲除掉岳飛,而在紹興和議未達成之前,之所以不除掉岳飛是因為還想讓岳飛抗擊金兵。

對於岳飛犯了宋朝的“祖宗家法”之事,高宗早就有所警告。

他曾對岳飛說:“犯吾法者,唯有劍耳。”

可惜,岳飛身為武將,沒有文臣那般心細,能夠領會聖上的隻言片語。谷

第二,岳飛一心想要北伐中原,恢復北宋時期版圖的想法。

這與宋高宗想要偏安江南的政策背道而馳,特別是岳飛欲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更是犯了宋高宗的忌諱。

因為徽、欽二帝一旦回朝,高宗皇位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將會受到極大的質疑,當然宋徽宗早在紹興五年就病逝了,可是,宋欽宗還活著,高宗一直不敢禪位於孝宗,直到宋欽宗去世後,才放心的退位,很大程度上,是怕宋欽宗會回到宋朝。

當宋欽宗於紹興三十一年去世之後,宋高宗才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當然,宋欽宗若是真的回來,宋高宗也不是必須退位。

宋高宗恨的是岳飛“不專於己”,不為己用,身為南宋朝廷的臣子,卻不為高宗考慮,而想著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

然而,岳飛一心想要恢復北宋的版圖,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只是為了一雪靖康之恥,可惜,岳飛作為一個武將,在南宋朝廷複雜的政治環境下,不能很好的處理自己與高宗的關係,犯了高宗的忌諱。

第三,岳飛身為武將,過問皇位繼承問題,這也是宋高宗所不能容忍的。

宋欽宗被金朝俘虜之後,金朝很想立欽宗的兒子為太子,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岳飛為了安定民心,防止金人的陰謀得逞,勸宋高宗早日解決繼承人的問題,“正皇子之名”,宋高宗聽到岳飛的話之後,非常的不高興,對岳飛說:“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

此外,宋高宗並不想恢復中原,他只想做南宋王朝的開國之君,無意於恢復北宋時期的版圖,宋高宗之所以對北伐事業持消極態度。

一是因為北伐很難成功,因為在南宋以前,華夏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北方的經濟實力要強於南方,打仗打的是糧草,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龐大的人口數量作為支撐,北伐難以成功。

二是因為北宋的版圖一旦恢復,宋高宗必然要面臨著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的問題,而當宋欽宗去世之後,高宗沒有了後顧之憂,就立刻傳位於孝宗,宋孝宗一即位,就開始對金朝採取強硬態度,積極準備北伐。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以及積極北伐中原,這些事情,身為太上皇的宋高宗不可能不知道,岳飛是在不合適的時候向高宗提出了不適宜的政策,在非常時刻掌握了南宋朝廷的部分軍權,才釀成了其一生的悲劇。

還有就是宋朝建朝之後的政治格局,一直就是文強武弱,用文人控制武將,這是宋朝能夠穩固皇權的原因。

但是在南宋初年,為了應對北方的威脅及各地的農民起義,權利架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武將在朝堂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激起了文官集團的集體反抗。

文官集團期望儘快結束戰爭,以此來扼制武將權利和資本。

所以出現了武將主戰,文臣主和的局面。

而隨著北方局勢逐漸的穩定,文臣的反抗力量得到極大釋放,內鬥也就變得越加尖銳,而這就是岳飛被冤死的直接原因。

當然,作為帝王的趙構,在面對這種理念的選擇之時,也沒得選擇,如果選擇支援武將,那麼勢必會出現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武將佔據主導,勢必衝擊文官集團的利益。

而趙構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靠的不是武將,而是文官系統,打擊文官不就是打擊自己嗎?

所以他沒得選擇,只有堅定的選擇站在了文官一方。

無論從穩固朝政,安撫文臣,還是為了達成交易,岳飛是他必須要除掉的物件,所以這才是根本性的原因。

客觀而言,趙構是不是昏君先不提,這個得劃分三個階段來看。

而且,趙構有著極高的管理能力,具備帝王應有的政治素養。

在其接受了金國的條件之後,岳飛的死亡就已經被“定案”,但是在宋朝無故斬殺大臣,這是一種忌諱,也是不被民眾接受的事情。

所以,趙構需要有個人來協助他完成這個任務,而文官集團作為武將集團的對立團體,非常符合。

而文官中的秦檜與岳飛更是存在著巨大的衝突,所以他選擇了秦檜。

對於這一點,趙構其實看得非常清楚,在他看來,秦檜具備三大優點。

首先,秦檜是金國的代言人,這是天然的優勢,“背鍋”最佳的人選。

其次,秦檜有著強烈的個人動機和意願。

岳飛反對議和,並且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秦檜,這讓他們的關係,變得異常緊張。

所以,秦檜為了報復岳飛,抓到時機,必會願意置岳飛於死地。

最後,秦檜是文官集團的領軍人物,與岳飛為主的武將之間不可調和。

岳飛作為武將集團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戰爭年代,權利得到了極大的擴張,這嚴重威脅到了文官集團,並且已經出現了干預政治的傾向。

比如對於戰或和的事情,在宋朝年間,武將何時會有話語權。

這就是對文官集團最大的挑戰,所以勢必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秦檜作為文官集團重要人物,勢必會發起毀滅性打擊,岳飛首當其衝。

所以才會出現,岳飛下獄後,雖然民間呼聲很高,但是內部朝廷大臣,卻悄無聲息,更無任何求情者,甚至武將之中,也僅僅韓世忠詢問了下冤情,之後也就沒有了之後。

宋朝的朝堂,自此,又恢復到了文強武弱的格局。

趙構借秦檜之手,打擊了武將集團;借秦檜之手完成了對金國的交易,穩固了皇權;最重要的一點,他得到了以文臣為主的地主階級的支援,限制住了武將新興貴族的崛起,這對南宋的發展有極大的作用。

但從總體而言,趙構這個人,無法忍受。

他就是古代典型的君主,想的高於一切。

趙構想的是君主利益高於一切,帝位高於一切,帝王的個人生活高於一切,帝王的親情也高於國家利益、正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不是想的人民大眾。

帝王要的是愚忠而不是岳飛的精忠報國,所以,岳飛成為一個被趙構選擇的拋棄者,是一個維護朝政的工具。

也可以說岳飛的死,就是犧牲品罷了。

…………

“混賬!”

“這個趙構,還真是個純純的狗皇帝。”

“為了自己的利益顧天下無不顧,不是畜生是什麼?”

漢武帝劉徹看到這裡非常生氣。

因為他無法接受趙構的處理方式。

或許……或許……

或許你的出發點是對的,是為了維護南宋江山。

可是你維護江山的這種方式,未免太混賬了點。

…………

大明。

洪武大帝朱元璋看到這裡,搖了搖頭。

“在咱看來,就是那幫吃飽了沒事幹的文官在從中作梗。”

“沒有他們的大力煽動,趙構那狗東西會急著殺岳飛?”

“這幫文官,成天屁事不做,就知道窩裡鬥,是在讓咱生氣。”

“岳飛的奉獻,真的是白奉獻了。”

“朕的大明,可不能是這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