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岳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岳飛,的確是一代奇人。”

“說是武聖也不為過。”

不少人心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岳飛不僅是厲害,關鍵他還是無數人的精神領袖,這是非常難得的。

…………

岳飛有多厲害?

一是治軍,岳家軍軍紀嚴明,乃至苛厲。

岳飛自己就以身作則,岳雲因為訓練不過關差點都被岳飛斬了。

岳飛自己在戰場上更是衝殺在前,即使是稱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之後,還經常充當旗頭,就是在帥旗附近統帥全軍戰鬥,這在戰爭中是非常危險的位置,而劉光世張俊等人經常離部隊百里之外指揮,謂之持重。

另外就是不擾民。

有一句話說得好,那就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滷掠”,秋毫無犯。

有個事例,岳家軍的士兵要買柴禾,農民不要錢,士兵不肯,農民要便宜賣,士兵說的話有意思,我不能為了兩個子丟了腦袋。

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岳家軍的軍法之嚴。

正是因為這種高度的紀律化,使得岳家軍有了強大的戰鬥力。

後世名將的軍隊如戚繼光軍、袁崇煥軍都是軍紀極嚴,只有軍紀嚴了,士兵才能打勝仗。

另外在在老百姓心中也形成了崇高的威望,這種威望使得一些農民武裝迅速土崩瓦解。

事實上,治軍與謀略也包括軍事著作是軍事家最重要的表現,然後才是戰績。

唯戰績論就是所謂的“以成敗論英雄”,即使是孫武、吳起,一兩次重大勝利而已。

因此對於那種藐視一個人不是軍事家缺乏軍事才能的說法。

二是擅長野戰。

在華夏冷兵器時代,大隊騎兵的衝擊力是非常恐怖的,後世子孫也許無法想象騎兵對於步兵來講是怎樣的一種噩夢。

南宋軍隊由於缺乏戰馬,基本上以步兵為主。

事實上,從唐末以後,中原的漢軍隊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野戰中幾乎沒有像樣的勝仗,除了柴榮打得不錯,基本上被遼、西夏打得很慘。

岳飛卻極其擅長野戰,其一生大小二百餘戰,以野戰為主,幾乎都取勝了。

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特別是後來堰城之戰,包括劉寄的順昌大捷,都是與女真人硬碰硬的大戰。

而宋代吳玠的仙人關、和尚原等大捷包括後來的虞允文採石大捷都是以防禦戰為主加偷襲的勝利,與岳飛的野戰不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岳飛的終結幾乎也宣告了漢人與北方遊牧民族野戰勝利的終結。

其後數百年的歷史,無論是蒙古人侵入、滿族人入關,漢人幾乎無法在正規野戰中獲勝。

徐達滅元的時候,元帝國已經崩潰,逃往北方後又分裂為許多部落,那時候取得的許多重大勝利情形有所不同。

甚至到了明末,一隊百餘人的女真騎兵,可以讓明軍數千騎兵潰散。

洪承疇統帥了十三萬大軍與皇太極對峙,吳三桂等部隊未戰先逃,最後洪承疇被圍俘獲。

即使是一代英雄袁崇煥主要依賴的也是火器和葡萄牙進口的紅衣大炮,並且轟死了努爾哈赤。

崇禎二年,皇太極突襲BJ,袁崇煥帶領關寧鐵騎馳援,在北平城下鏖戰,也是硬仗,但也只是打了個平手,雙方退軍,這已經是奇蹟了。至於後來清兵入關,李自成軍隊和南明左良玉、江北四鎮的軍隊都是一潰千里。

何騰蛟和李定國稍微支撐了一下,最後還是滅亡了。

從野戰這個角度來說,岳飛的勝利是驚人的。

三史沉鷙有謀。

岳飛的主要軍事思想就是:運用之妙,存於一心。典型的不拘泥戰法的代表。

而岳飛一生中的戰鬥,以少擊多佔很大部分,其牛首山伏擊、平曹成、平楊麼、派遣間諜入偽齊、穎昌堰城等勝利都有許多精彩的計策,戰術也相當成功。

而其“連結河朔”的決策更具有極高的戰略眼光,使得金國的後方一直處於不穩定之中,迫使金熙宗時代一系列的漢制改革,以維持其統治。

來看看岳飛的驚人戰績和能力。

在五代十國時期,一個武將在距離城樓兩百米的地方,張弓射箭,直接就將城樓上的武將射穿,並釘在城樓之上。這算不算強?

據記載,岳飛與之相比,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還單指弓箭,而非他的專屬“技能”岳家槍,是弓箭,是不是,很牛!那麼岳飛到底有多強?

對於歷史上的武將,世人常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千人斬、萬人敵,神勇莫敵。

那麼這種武將到底存不存在呢?事實上基本沒有沒有。

這更多的存在誇張神話的成分。

但是古代武將中有沒有牛人,肯定是有的。

雖不能說是武功蓋世,但真正的武將,在戰場上,也絕對是一件“殺人利器”。

比如說:岳飛。一場“朱仙鎮大捷”,打得金軍落荒而逃,嚇到了金軍,也嚇到了南宋的皇帝趙構;一部《武穆遺書》寫盡用兵韜略,成為了各路英雄心中的“至寶”,被金庸先生追崇不已,引來了諸多的武林高手粉墨登場。

那麼,岳飛的個人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呢?為何會受到金庸老先生的青睞呢?谷

宣和六年,岳飛,時年二十二歲。

此時正在跟隨魏王韓琦做事,屬於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

三月某日,忽然來了一隊兵馬包圍了韓琦的住處,領軍之人叫張超,是一個悍勇之徒,他所帶領的是一支四處打劫的流民武裝,此時來到此處,正是為了準備上演一出“劫富濟貧”的好戲。

攻打這種富家宅院的事情,對於張超本人而言,已經是家常便飯,所以在到達後,就率領著兵眾直接蜂擁而來,大有掃平韓家之勢。

但正在其衝鋒的過程中,忽然感覺喉嚨一涼,一支快箭從他的喉嚨處一飛而過,緊接著就倒地不起,一命嗚呼。

跟隨之人,看首領倒地,不由得看向射箭之人,只見一年輕人,正在張弓搭箭怒目而視,眾人不由得大驚,紛紛後撤,最後竟無一人敢衝向前去,最後四散而逃。

而這個青年正是岳飛。

時年,冬天,岳飛受命前往招降流民吉倩,上司給了他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一來是為了給他壯威,二來是讓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實行武力征服。

岳飛在接受命令時,卻覺得不必如此,在他看來,招降數百流民而已,就是小事一樁。於是說道:一百人太多,四個人足矣。

上司一聽,默默讚許岳飛的膽色,最後同意了岳飛的請求。

就這樣,岳飛等五人就來到了流民處。

面對近四百名流民,岳飛毫不膽怯,當眾宣讀了招撫詔書,之後眾人擺酒設宴,以示慶祝。

待酒過三旬,流民的首領,提出了心中的疑惑:“倩等既搔動州縣,今既受招,恐未免誅戮。”眾人擔心被招降之後,朝廷會秋後算賬,所以趁著酒宴提出了心中的所想。

岳飛於是就再三開導,並再三保證,最後終於說服了一干流民。

但就在此時,忽然跳出一人,撲向岳飛,倉促之間,岳飛無法抽出兵器,於是奮而上前,一巴掌就將他扇倒在地,於是,眾人皆服。

不久,金軍圍困京都,岳飛就跟隨著大軍前往東京“勤王”京都。

結果還沒有到達京福,在半道上就巧遇了敵人。

雙方一見對方軍隊,都是一驚,隨後,只見對方軍隊之中,有一驍勇武將,提刀拍馬衝來,迎面就對岳飛使了一招“刀劈泰山”。

岳飛見對方殺來,於是把刀一橫,只聽“當”的一聲,雙方的兵器,均切入到了對方兵器之中;對方沒想到,岳飛可以擋住自己的奮力一擊,不由吃了一驚,正急欲抽刀再砍,此時岳飛順勢一送,一聲慘叫響起,對方武將已經屍首分離。

靖康二年春,岳飛時年二十五歲,敵軍犯曹州,岳飛率軍前往抵抗,戰爭爆發後,岳飛勇往直前,一時間殺敵無數,最後,殺得興起,單槍匹馬就闖進了地方陣營,揮舞著四方鐵簡,大殺四方,如入無人之境,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率眾殺得敵軍大敗,追敵十餘里方止。

同年八月,又轉戰新鄉,擒獲地方千夫長。

隨後轉戰太行山,手持丈八鐵槍,單槍匹馬陣斬對方將帥黑風大王。

建炎三年,賊首王善、曹成、張用、董彥政、彥舟率眾五十萬來犯,東京被困

。眾人面對如此大軍均膽怯不敢迎敵,適時,岳飛所領兵馬僅八百人。岳飛見眾人膽怯,不敢應戰。

於是,挺身而出說道“賊雖多,不整也,吾為諸君破之!”,帶領著手下兵馬齊出,岳飛“左挾弓矢,右運鐵矛,領數騎橫衝其軍,賊軍果亂”最後大敗敵軍。

這支隊伍,的確厲害,也可以認為是其中的一支部隊,但也足顯岳飛勇猛。

岳飛從二十歲從軍,二十二歲時就在箭方面展現了驚人的才藝,隨後又使用了大刀、長槍、四方鐵簡等諸多兵器,不說是十八般兵器樣樣皆通,但是也相去不遠。

但我們從這其中,細細品味,其中最突出的,還是岳飛的力氣和弓箭。

使用弓箭射殺一個人,在歷史上很多武將都可以做到,但是要射穿一個人,恐怕並沒有多少人可以做的嗎。

年輕的岳飛就做到了這一點,雖然是射穿了敵人的喉嚨,但也足見力量驚人。

那麼岳飛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歷史上是有相關記載的,據載,岳飛少年時期,就“天生神力...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

在宋代他大宋的時候,按照計量單位計算,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八石就是九百六十斤。宋代《武經總要》中給弓箭手的標準是這麼定的,一石為普通的弓箭手,二石為精英弓箭手,三石就屬於精英中的精英,與現代的特種兵類似。

而這對於岳飛而言,還是小菜一碟。按照當時的標準,岳飛絕對是萬中無一的“兵王”。

而射穿對方的喉嚨,也僅僅是冰山一角。據說在五國十代的時候,有一個神箭手,弓力才兩百多斤,就可以射穿,距離兩百多米遠的敵將身體。

那麼,岳飛“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能射穿多少呢?由此可見,岳飛的力量絕對是變態中的變態。

但力量大,不見得武藝高強。

在華夏歷史上有很多力量很大的人,但卻沒見得都成為了出名的武將,比如戰國時期,就非常崇拜舉鼎,但是能夠舉起鼎的,並不一定會成為猛將,而有可能成為“死人”,比如那個舉鼎而亡的秦王了。

所以,岳飛的“天生神力”只是他個人戰力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還是岳飛的全面的綜合素質。

從上述的戰爭中,看出岳飛可以熟練的使用各種兵器,可以說是一個全才的武將,遠攻有箭術,近攻有大刀、長刀、長槍、四方鐵簡。

岳飛身處北宋末年,那一個亂世,宋朝政府面對的,可不簡簡單單是北方金國的威脅,同時還要面對各地,烽火四起的農民起義。

所以,在那個年代,習武自衛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主流,而岳飛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武術愛好者。

而且,從他所使用的兵器看,在他年輕的時候,絕對拜過很多的師傅,不然也不可能在數次戰場之中,使用了多樣不同的兵器,但是最精通的應該還是所謂的“岳家槍”。

岳飛的師傅之中,有一個人叫周同,在周同去世的時候,岳飛就在其墓前哭泣,岳飛的父親見到後就問他:“爾所從射者多矣,獨奠泣於周同墓,何也?”

岳飛聽到後,說道:“飛向者學射於周君,而特與飛厚”,意思就是說,岳飛的眾多師傅當中,唯獨這個周同待岳飛最好,所以為其之死而悲傷。

顯然,從此可以看出,教導岳飛練習箭術的,周同也僅僅是其中一人,那些沒有姓名的人還有很多。

另外還有一位有名有姓的師傅,叫陳廣,據說“善使槍”,於是在岳飛二十歲那年,由其外公引薦至其門下,學習槍術,不久就槍法大進,“一縣無敵”。

關於“岳家槍”的由來,應該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一定完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