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再看洛陽城中,處於大漢中樞管彥正愁眉緊鎖地看著手中地奏疏,十天了!陶謙地奏疏已經遞奏洛陽十天了!朝堂上管彥將此事壓了下去,沒有立刻給答覆,但是都過了十天了,小皇帝也催了一兩次,袁魏也是時不時地捅兩下,等著管彥出醜。

管彥心裡苦啊!這幾年來,管彥征戰四處,徐州、青州、冀州、涼州、豫州、司隸,大半個大漢都跑遍了,有勝有敗,有苦有甜;有英姿勃發,也有性命半懸;這好不容易穩定朝局,穩固了地位,正是自己蓄精養銳,一展宏圖之時,想不到這徐州又來了一出。看來“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是那麼好運作地,既不能讓自己傷筋動骨,又不能有損朝廷威信。哎!難啊!更煩的是陳登在茫茫太行山中,沮授去策反鞠義了,戲志才跟著臧霸還在冀州未回,幾個謀士都不在身邊,該怎麼做?出兵,力不能及也!不出兵,名不能及也!

苦煩之中,管彥忽然想到了後世《三國演義》裡,寫到赤壁之戰時,孫權對是戰是降躊躇不定,心情肯定和自己一樣,還好最後聽到其母吳國太提醒了孫策留下的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才有了赤壁之戰的最終勝利。

外事不決問周瑜?!管彥腦袋一個機靈,猛然站起身來,這周瑜不正是在府上呢?

不過周瑜現在才是個十幾歲的半大小子,這事能商量出什麼嗎?死馬當做活馬醫吧!心中篤定想法,管彥大聲喊道:“典韋,去請周瑜來書房相見!”

管彥已經來了快十年了,穿慣了漢服長袍,蓄起了文士短鬚,文人間溝通的重要手段——烹茶自然也學的了幾手。

飲茶之風自三國開始流行,不過茶葉炒制的技術還很原始,想喝茶不是簡單的熱水一衝就行了,而且需要繁瑣的“烹茶”手藝,中國的“茶藝”也是自此始。

在這個時代時值四月,春意漸隱,盛夏將至,若是尋常人家的屋裡已漸感到悶熱,特別位置在較為私密書房內起明火烹茶,必然悶燥難當;不過這管彥府邸乃是巧匠設計,書房的通風、光照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因此並沒有因為管彥的烹茶而造成任何的不適。

書房中茶香盈盈,茶氣冉冉,管彥親手向周瑜奉上一杯香,笑說道:“對坐細論文,烹茶香勝酒;來,公瑾,嚐嚐彥所烹之茶如何。”

管彥緩身坐下,看著周瑜打量起來,心中還是在犯著嘀咕。

可管彥這盯著看就讓周瑜心裡犯毛了,周瑜畢竟年紀還小,還未曾見過多大世面,以管彥的地位來講,周瑜本就又一份敬畏之心;現在管彥如此盯著周瑜看,倒是然周瑜渾身發毛了。

周瑜臉色微微一紅,放下茶杯,拱手說道:“驃騎將軍,敢問喚小子何事?”

管彥被周瑜這一問從發呆中驚醒了過來:“哦哦~公瑾啊,本無甚大事,你和伯符何時回程啊?”

周瑜站起身來回道:“瑾與兄長近日便欲啟程回長沙。”周瑜瞥了一眼管彥,若有所思地說道:“若將軍府中不便,我等明日便啟程!”

管彥一聽,知道周瑜誤會了,忙起身安撫:“公瑾多慮了,某並無此意,只是順口詢問而已,順口詢問而已啊!呵呵。”

周瑜聞言,再次坐下看著管彥,以待再言。

怎麼開口能不著痕跡呢?管彥心中盤算著,倒是周瑜先開口了:“驃騎將軍,那日在天元樓聽聞徐州戰事起,小子素來喜好軍法兵略,不知將軍可否透露一二,也讓小子開開眼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年親人總是有好奇心,古時資訊不通,有能第一手瞭解的機會,周瑜怎會放過。

管彥一聽,心中大喜,真是瞌睡了就來枕頭啊!正愁不知道咋開口呢,這周瑜自來詢問就給了管彥就坡下驢的機會了:“嗯,公瑾既有此意,我當承認之美;且聞公瑾素有才名,若有所悟,當不吝賜教啊!”

管彥將目前得到的戰事訊息獻給周瑜大致講了一遍,又將陶謙所呈送的奏疏遞給了周瑜讓他細細讀下。

這一舉動讓周瑜頗為感動:管彥身居高位,行三公之權,平黃巾、破韓遂、誅董卓,功勳卓著,謀略過人,卻對自己個尚未弱冠、名不見經傳之人如此厚愛並且信任,這讓周瑜對管彥的敬意又高了幾分。

周瑜平穩了下心態,逐字逐句地閱讀起陶謙地奏疏起來了,一邊讀著,腦子裡結合起管彥給與地資訊,迅速地分析起來。

一盞茶後,周瑜慢慢地將奏疏恭敬地放還到了管彥的書桌上。

管彥滿懷期待地問道:“公瑾有何教之?”

“不敢言教!”周瑜忙起身還禮:“將軍之意如何?”

這不疼不癢地一個反問,讓管彥皺起了眉頭:“公瑾務須相試,但說無妨!彥之意,保徐州,退曹兵即可。”管彥又抬眼認真地看向周瑜:“彥亦可告知:洛陽之兵不足三萬,以兵戈相止已不可行矣!彥之謀臣皆不在側,此事無人相商,心中甚苦,公瑾雖年幼,然彥素仰才士,‘求教’二字實乃肺腑之言也!”

說罷,管彥竟然站起身在周瑜驚訝地目光中,來恭敬地作揖行禮。

周瑜忙上前受寵若驚地半跪著托起管彥雙臂:“將軍折煞我也!”

周瑜把管彥扶定後,若有所思地瞥了一眼管彥誠懇的雙眼,心道:驃騎將軍竟如此禮賢下士,乃真英雄也!

這時候的周瑜,還處在對英雄崇拜的青春成長期,其實在內心深度對於孫策也只是兒時玩伴地兄弟之情,還遠沒有形成共同地價值觀以及共同地奮鬥目標。

管彥此時若是知道自己一番略顯做作地、懷有其他目的地禮賢之語,卻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成長中周瑜地發展方向,那他必然是萬分興奮的。

想到這裡,周瑜略有激動地躬身道:“將軍如此待我,瑜感激涕零,今有肺腑一言,請公試聽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