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打蛇打七寸(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大,這人會使巫術。”

“你是人還是殭屍?”猛然見到‘禿陳平’衝過來,苟奎喜嚇得連往人多的地方鑽,這樣他還覺得不太保險,居然還從一個差官的手中奪過一個燒得嗶啵嗶啵的火把,萬一這些人真的是殭屍,他可以用火把來自保。

段和譽從來沒發現武功可以用來做這麼好玩的事情,其實女兒段素貞出手時,只是用灌注在軟劍劍尖上的點穴法將那些人全部點倒,只是她的功夫練得還有些不到家,不能將段氏隔空氣勁點穴解穴大法發揮出原本的威力,當他用劍氣幫那些人解穴時,那些沒練過上乘武功的苟奎喜又怎麼能看出這裡面的破綻?

段家人好武,到女兒這一輩,故如往昔,段家人從馬背上得來的天下,卻被曾經的夥伴硬生生的奪走了,在似乎早已所圖的高家人面前,江湖習氣很重的段家人輸得沒一點懸念,從他登上大寶以來,高泰遠圖窮匕見,直接玩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事事由高泰遠躬親,事事由高泰遠及高泰遠身邊的人做主,而他這個傀儡皇帝,只是成了人家行使正當皇權的一顆棋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段和譽其實並不喜歡朝廷上的勾心鬥角,段家的歷代皇帝成了高僧,有自願的,也有被逼的。朝廷上的一切大小事務,只要於民生有利,不是那麼過分,段和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憑高家人在那裡胡作非為。只是當高泰遠把魔爪都伸到後宮,甚至數次都開始打自己最愛的女人和女兒的主意時,士可忍孰不可忍,他便學起了《史記》上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

越王勾踐後來能成為春秋時期最後的一位霸主,有兩個人離不開,一個是文種,一個是范蠡。

文種也作文仲、字會、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東漢會稽人袁康等編纂的《越絕書》說文種向勾踐進伐吳九術:“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財幣,以遺其君;三曰貴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遺之好美,以為勞其志;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臺,盡其財,疲其力;六曰遺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諫臣,使之自殺;八曰邦家富而備器;九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則說文種破吳是七術:“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二曰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六曰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

范蠡,字少伯,華夏族,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輔佐越國勾踐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後來深諳‘王者之道’的他功成身退,至於文種下場頗為悲慘,《吳越春秋》中原文如下:吳既滅,范蠡引退,致信種曰:“高鳥散,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文種得范蠡書後稱病不朝,人或讒文種且作亂。越王乃賜文種屬鏤之劍曰:“子有陰謀兵法,頃敵取國。九術之策,今用三已破強吳,其六尚在子所,願幸以餘術為孤前王於地下謀吳之前人。”種遂伏劍。

世人稱讚范蠡為:“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為財神。他的《致富奇書》到今天依然有許多值得效仿的地方。

一曰明路,計然曰:“人生於世,非財無以資身。產治有恆,不商何以弘利。”

范蠡按語:“財為養命之源,人豈可無有,而不會營運,則蠶食易盡,必須生放經商,庶可獲利,為資身策也。”

二曰擅謀,計然曰:“財溺於人共愛,義取者希。利起於眾所爭,貪嗜者夥。”

范蠡按語:“財者通行貊,雖嬰孩亦所知。愛是以人多竟求強取,致有喪身失德,忘恥受辱,甘當無悔。其知義安分,不事妄貪者,世之罕有。”

三曰知人,計然曰:“人皆人,貪廉無辯。心非心,真偽難知。”

范蠡按語:“人不處財,心不久一交一,徒以面情相覿,語言相奉,而不識其忠誠奸詐,嗜利苟且,必須試之以財帛,處之於患難,然後其人其心則詳知矣。”

四曰結勢,計然曰:“一交一接非人,雖萬金無足論有。”

范蠡按語:“朋友者,夥計者,不獨通財,而身家百爾所系,與其高者吾亦高,與其低者吾亦低,如形處鑑,美惡因之,一交一結苟非良人,導我於不善,雖萬金易敗,安得云乎有哉。”

五曰一精一算,計然曰:“不儉不憐,徒負披星步峻。且儉且憐,風雨無慮。”

范蠡按語:“為客商,不辭曉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驚恐辛苦而來。若不儉省愛恤,則動渠勞碌何益哉。”

六曰揚善,計然曰:“慈能致富。”

范蠡按語:“若謂慈善之人希錫福,此亦臆說。蓋慈善存心端正,動履莊嚴,所作所為,不由歧險,是以多獲平坦福也。”

七曰捕機,計然曰:“誇他鉅鈔,暗挾此人。羨某至誠,意譏本客。客來無貨。非取賬必是等人。買主私談,不扣銀定然夾賬。”(談生意,誇耀其他人有許多錢財,是為了暗中向對方施加壓力。以羨慕的口氣說其他人誠實守信,則是有意識譏諷對方。客商來到卻沒有攜帶任何貨物,那麼不是來索取賬款,就是等候別人。買主與中間人私下裡商議、一交一談,必定有秘密一交一易,或者要吃回扣,或者要在賬款上做文章。)

范蠡按語:“對此客而誇別客本大貨多,使此客不能自安,於中有暗挾之意也。封我談他人忠厚,必有刺我刻薄之意。若客來空手無貨,非向主家取賬,必是等候親友。主家與買主私地密言,恐其舊有所欠,扣我貨銀抵補,不然貨價騰長,背後定議,滿匿我價錢也。”(對當前的客商誇耀其他客商本錢大、貨物多,是為了讓這個客商不能安穩、沉著,以便暗中要挾。對我大談別人的忠誠、厚道,一定有諷刺我刻薄的含義。如果客商來時,沒有攜帶任何貨物,那麼不是想主人家索取賬款,就是為了到此來等候親朋好友。若中間人與買主私下秘密商議,必須小心,他們之間可能有舊賬未清,會把我的貨款扣下作為抵押、補償;如果不是這樣,就是貨價突漲,他們在背後秘密商議,對我隱瞞這些價格。)

八曰造場,計然曰:“施為小巧弗邊幅,返更中堅。門面彰揚廣招搖,須疑內空。多因行大放膽,十有九危。”

范蠡按語:“作事規模鄙小,不務彰大門面,其中畢竟充實。擺大架子,弄虛頭,其內多主不實。客因見牙儈行事彰大,財貨放膽託付,不為疑慮,一值傾壞,所負不啻萬金,安可以大行而怠意哉?”

九曰自誠,計然曰:“好歹莫滿牙儈,一交一易要自酌量。”

范蠡按語:“貨之一精一粗好歹,實告經紀,使好栽專奪賣。若昧之不言,希為僥倖出脫,恐自誤也。買賣一交一易,要自立主意,不可聽旁人攔阻。齊行煞價,懼我成交,意圖脫彼貨也,故宜自做酌量。”(貨物的一精一細和粗糙之處、優點和缺點,必須據實告訴經紀人,使他們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來定價出一售。如果將這些都隱瞞,不告訴他人,希望憑僥倖把貨物出一售,恐怕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進行買賣、決定一交一易,一定要自己思考、拿主意,不可聽信別人的阻攔。尤其是在同一行業裡,有人一齊將價錢降低,阻攔我成交貨物,再藉機把手中貨物賣出。所以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不可聽信人言。)

這裡面提到的計然和范蠡一樣,也不是越國人,後來被范蠡引薦,成了後來越國的太史,他還有一個身份,范蠡的師傅,相傳曾受業於老子。這可是一個傳奇人物,和戰國時期的鬼谷子(蘇秦、張儀、白起、李牧聽說都是他的徒弟,有興趣的去讀一下《大秦帝國》、《鬼谷子的局》,這兩部小說都有點長)同樣出名,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據說此人是蔡丘濮上(今河南蘭考、民權縣間)人,姓辛,字文子,早先是晉國流亡的貴族,所以又稱“晉三公子”。傳說他博學多才,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尤善計算,有鬼神莫測之機。但是這麼一個神人,長得卻跟“傻根”似的,傻傻的,呆呆的,正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大智者若愚。計然從小非常好學,通覽群書,在各方面的學問都是一流中的一流,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農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並且和孔子孟子等人同屬“子”級別,世稱“文子”。其代表作品有道家經典《文子》,農家經典《範子計然》(其實是一本很有借鑑意義的經濟學著作),雜家著作《萬物錄》等。《史記貨殖列傳》中,計然的出場在管仲之後,為第二位。而以經商而言,計然應該排在第一,中國商學的祖師爺非計然莫屬。

計然第一次被范蠡推薦給越王勾踐時,相貌平平,和傻根一樣一眼看上去有些木訥,並不太討越王勾踐喜歡,只是接下來的這番對話讓越王刮目相看。

“計然先生,我回國已經兩年,為了國家的強大,我臥薪嚐膽,甚至自己下地種田,老婆親自織布。可是為什麼不見什麼成效?請先生教我。”勾踐開門見山。

“大王錯了,你親自種地,不會比老農收穫得多;夫人親自織布,也不會比農婦織得好。你們這樣做,不過是做一時的榜樣,遇上天災,就什麼用也沒有了。所以,大王要做大王應該做的事情,你應該去瞭解這個世界的規律,應時而動,才能讓百姓富裕,國家強大。”(這個馬屁拍的很有水平,我服氣。)

“夫興師舉兵,必先內蓄五穀,實其金銀,滿其府庫,勵其甲兵。”(《吳越春秋》)計然接著獻計,他說越王勾踐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有足夠的糧食儲備。“我們要藏富於民,稅賦要低。可是,大王免了稅,為什麼百姓還是不富有?糧食還是沒有儲備?因為免稅是錯誤的。”(繳稅就這哥們弄出來的,我想揍他)

“如果向百姓收取二十石糧食以下的稅,百姓就不會努力種糧,因為不用努力就夠吃了;向商人收取九十石糧食以上的稅,商人就無利可圖,就不會經商了。所以,稅賦應該在三十石到八十石之間,這樣農民就必須努力種田,而商人有利可圖,就會經商。那麼最後,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商人的利益增加了,國家的糧食庫存也增加了。”

“種地不是傻種,要懂得自然的規律。月亮每十二年為一個週期,進行週期性迴圈時,大地萬物也會隨之變化……自然的週期是每隔六年一次豐收,每隔六年一次持平,十二年一次饑荒。如果處理不好,人民就會對你的統治沒有信心,離你而去。古代的聖人由於能早早預知自然界的變化,所以預先做好準備……”

“越國國土狹小,如果單靠種地,恐怕很難富足。但是,我們越國的位置處在吳國、楚國和百越之間,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國家,我們如果經商,那將是快速致富的方法。”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史記》)

之後計然又七條經商策略,計然七策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經商法則,可惜的是,失傳了。上面陶朱公的《致富奇書》並不全,僅供參考。

不過范蠡後來經商的幾條法則後人總結依次為:“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知道要打仗,所以要從各方面做好準備,知道貨物何時需用,才懂得貨物的價值。只有把時和用這兩者的關係搞清楚了,那麼各種貨物的供需情況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

“貴出賤取”“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政府三八宏觀調控糧價,其實運用到其它方面也適用”

“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合理的囤積”

“薄利多銷,不求暴利”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