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此刻,大漢帝國的國都長安之中,劉辯正在招待一名年輕的客人。??

身為一個帝國的皇帝,劉辯如今已經越來越有天子的氣息。去年更是娶了曹操的女兒曹憲,以及張衡的女兒張玉蘭,算是加強了對曹氏和張氏的關係,並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如此年輕有為的君主,能夠單獨招待一個客人,可見其對此人看重。至少,放眼大漢帝國,能夠得到這個待遇的存在,也不過一掌之數。

“奉孝大才,如今只怕南邊那位就算心有不滿,也只能妥協了!”劉辯哈哈大笑,與眼前之人幹了一杯後說道。

“哪裡哪裡,若非陛下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建立起了如此浩大的情報網。否則以郭某之才,也沒辦法做到如此盡善盡美!”郭嘉也是順勢奉承道。

雖說是奉承,但心裡對劉辯的魄力也的確是非常佩服。當時劉辯剛剛抵達漢中,就以強大的魄力,花費了過半的經費,維持的同時進一步展漢魂組織,直至現在情報系統已經是非常龐大,情報傳遞能力也是非常迅,不能說實時跟進,但也能做到這個時代最快的情報彙集和分析。

設定了專門的情報部門,五百多個專門的情報人員,在一大堆雜亂的情報裡面,篩選出有用的情報,並且第一時間進行整理備用。又透過另外一百個精銳情報人員,把這些情報歸總,交給郭嘉這些參謀部的成員進行分析,最終才有了這次行動的始末。

或者說,就算李煜不對孫堅出兵,他們本身也會出兵。甚至做好了付出一定代價之後,依然能夠強迫孫堅投降。在原本的計劃之中,他們甚至要把交州和南四郡都給吞下,如今看來確是不可能,不過藉助李煜的勢逼降孫堅,吞併其全部兵力,倒也還算不錯。

孫策和孫權,甚至是孫翊都有不錯的統兵才能,甚至孫權有勇有謀也算大才;韓當、孫靜和程普都是宿將,統兵才華更不必說;數萬大軍經過精簡之後,最後還剩下了三萬大軍編入帝**隊;還有就是得到了不少戰爭武器的科研資料,雖然是落後的冷兵器武器,不過製造成本低,而且便於維護維修,威力也還算可觀這點,劉辯還是很滿意的。

甚至於,他打算適當針對這點投入一部分的科研經費,專門研究這種戰爭武器,作為火器的有力補充。就當前而言,科研部門已經用輕型火炮,配合盾車研究出了一種可以移動的戰爭武器,若李煜看到了,幾乎會以為那是坦克。

當然嚴格來說並不是,最多只能算是炮車。不過寬大的鐵盾作為掩護,倒也是給火炮帶來了很大的防禦,使得火炮也能夠到戰場前線進行掩護射擊。

讓他真正高興的,還是在這次事件之中,帝**隊迅行動,在前線構築防禦工事,逼迫華夏共和國不敢輕易冒進這點。之後又隨著大漢共和國投入的生物武器,使得現狀徹底定性,帝國幾乎沒有消耗任何的兵力,就把南郡和武陵郡奪了回來。

實際上帝國也沒有多餘的兵力投入到南方,畢竟河東郡和河內郡也需要他們投入一定的兵力,更別說還有函谷關那邊。大漢帝國的主要重點,還是在西域的建設,還有對西方的探索上面,曹洪已經抵達印度,曹操則抵達了安息國,絲綢之路帶來的利潤進一步加大。

大量的外來資金,才是大漢帝國變得強大到根本。沒有這部分的補充,大漢帝國也沒辦法支援強大的情報系統,更別說還有科研和軍事投資。

“如今天下真正三分,以華夏共和國疆域最大。以奉孝所見,大漢能否一統華夏?”劉辯也順勢提問起來。

“陛下乃中興之主,一統華夏並不成問題。且華夏共和國雖然勢大,但擴張太快,難免根基不穩。若非前次擴張,漢魂也沒辦法迅充斥其中,使得這次作戰如此順利達成!”郭嘉拱手說道。

事實上郭嘉所言非虛,上次華夏共和國版圖擴張過快,以至於對地方的掌控就變得薄弱起來。漢魂組織的成員趁機而起,參加公務員考試並進入官府之中,甚至不少還進入了地方人大代表。經過那麼兩年多的時間,不少甚至已經成為了當地的縣令,暗中庇護漢魂組織的成員,為情報的傳輸提供便利。

沒有他們的幫助,在反間諜領域有著不錯成績的華夏共和國內,把情報帶出來,還真的沒那麼簡單。更別說依靠這些情報,下一場完美的棋局。

唯一預料之外的,便是大漢共和國的無能,輕鬆就被趕到了河北。按照原本的推斷,本來很多人都以為,大漢共和國最多損失豫州,結果卻是把中原地區都給賠了去。連帶著,還害得大漢帝國損失了江夏郡、南陽郡和除了襄陽外的整個南郡。

不過若非如此,郭嘉也沒辦法迅上位,畢竟他在上次,就明確提出要小心這個可能。當然這使得他的上位,多少有點踩著別人腦袋的意味,不過能者居之,劉辯並不反感。

“那以奉孝的意思,我等該如何做才好?”劉辯終於是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他到底還是年輕氣盛,自然也想著迅收復江山,畢竟這本來就應該屬於大漢所有。

昔日劉宏允許自治區的成立,甚至是華夏共和國的建立,本質上就是覺得對方偏居江南,怎麼都不可能有起色,最多是割據江南,自立為王罷了。

誰知道對方展如此迅,大量的科技不斷出現,並且迅佔據了中原地區,已經成了真正的心腹之患。與之比起來,劉協那邊反而不足為慮。

“三等!一等情報的到來,如今南邊提出了煉體的概念,而東邊那裡也開出了一批怪物,這等科技若是我等不能摸透,則很容易陷入被動;二等徵西將軍探索結束,為我國帶來更多的利益,沒有這個,就缺乏足夠的戰爭潛力;三等南方那條通道的打通!”郭嘉緩緩說道。

對於煉體的概念,劉辯透過情報系統多少也有所耳聞。據說是太平教提出的概念,把武道分為了外勁,暗勁和化勁的概念。劉協那邊製造出來的那些怪物,就和這個有關。

從前線傳回來的情報來看,這些怪物的戰鬥力的確是非常可怕,一般的手榴彈都要密集進攻才能造成傷害,只有重炮才能在第一時間殺死對方。在這方面,大漢帝國所謂的重炮,只怕都沒辦法第一時間將對方殺死。

正是有那些怪物的出現,使得劉辯對於煉體之術也開始有了興趣。就算不專門研究,也要專門研究如何剋制他們的辦法,否則的話會在以後的戰爭之中,陷入被動。

第二個問題其實是最為重要的問題,先不說曹操已經移動到了安息國,沒並且把大漢的威嚴帶了出去。沿途不是沒有打算過來打秋風的存在,結果都被他武力驅逐或者鎮壓。

曹操那邊還好,曹洪那邊經過探索,已經到達了印度南部,甚至已經到了後世孟加拉國。在這裡的東南邊境,他現了一些和南中蠻夷差不多的族群。這個現被火傳了回來。於是在大漢帝國內部就有了構想,那就是從南中地區出西去,是不是就能抵達印度地區?如果是這樣,那麼完全可以開出一條南部的絲綢之路!

最受利的,莫過於巴蜀地區。本來蜀道難行,想要把貨物從巴蜀地區運輸到漢中地區就不容易,更別說進一步運輸到西域地區。若是能夠繞開北部的絲綢之路,直接從南部出,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關鍵是兩條絲綢之路,也能夠給大漢帝國帶來更多的利益。

強大的外貿經濟,使得大漢帝國有了復興的底蘊,也是劉辯的自信來源。其他兩個問題甚至都可以放一邊去,全面開南部絲綢之路才是關鍵。

如今張魯和張衛兩人,正在全力和南中蠻進行交涉,試圖漢化當地的山民。南中蠻嚴格來說也曾經接受過漢化,只是近幾十年才又回到了蠻夷的生活模式。讓他們再接受漢化,成為大漢帝國的子民,需要長期的培養和宣傳。

至於瘴氣和寄生蟲問題,如今類似的驗方已經傳遍了天下,使得這些原本是南中蠻天然屏障的存在,也徹底失去了其作用。朝著南方進的軍隊,遇到類似的沼澤或者死水潭,就會直接往裡面撒上生石灰,以此來消除裡面的瘴氣。

同時,一條高公路也是在火建造,剛好藉機收攏了不少的南中蠻,讓他們幫忙修路。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的同時,對於以後長期控制南中地區,甚至直接開拓一條南部絲綢之路,有著重要意義。甚至於直接從南中修路到交州地區,繼而動奇襲。

這便是所謂的‘三等’,劉辯雖心有不甘,也必須承認這是當前最好的方案。

宴會也就這樣進入了尾聲,寒暄了一番之後,郭嘉自然也是告辭而去。只是劉辯並沒有立刻離席,而是朝著虛空問了句:“依你來看,郭嘉如何?”

張讓緩緩走了出來,昔日漢魂便是他掌控,如今實際上還是他來掌控漢魂這個龐然大物。和七年前相比,此刻的張讓已經兩鬢斑白,不過卻依然精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郭嘉奇才,奈何卻沒有完全向著陛下。”張讓評價道,從收集到的情報,他判定郭嘉的謀劃其實還留有很大的餘地。

根據情報顯示,郭嘉未出仕之前,曾多次和戲志才有書信往來,結果卻沒有出仕華夏共和國,而是來了大漢共和國這邊。要說一點懷疑都沒有,那絕對是假的。

只是目前他的行為中規中矩,卻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出來。

“繼續觀察吧!只要華夏共和國滅掉,他應該知道該怎麼選擇的!”劉辯點了點頭,示意不用進一步調查,甚至是動手。

“喏!”張讓欣然領命,然後告退而去。

“只希望,你不要身在大漢,心在他側便好!”當大殿只有劉辯一人的時候,他用微不可聽的聲音嘀咕道。(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