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華夏共和國強勢崛起,以碾壓的形態迅壯大起來。?

從原本只有揚州五郡之地,驟然吃下了豫州和兗州大部分州郡,甚至連同荊州的江夏郡和南陽郡,司州的河南尹也給吃了下來。

國土面積驟然提升了兩倍有餘,只可惜人口卻是沒有翻倍。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世家,或者是寒門,並不喜歡華夏共和國的執政模式,然後隨著大漢共和國北遷到了黃河那邊。

大漢帝國也算是一個勝利者,雖然失去了荊州大部分的土地,好歹是把襄陽作為釘子留了下來。關鍵是還吃下了涼州北部的羌族區域,河套平原的南匈奴區域,甚至還佔據了司州的河東郡和河內郡兩地。

孫堅也是得勝者,佔據了南郡偌大的地盤,算上荊南四郡和交州,也算是個龐然大物;更別說呂布,佔據徐州和青州兩地,也不容小窺。

唯有大漢共和國成了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在南匈奴那邊,只希望能夠打通另外一條絲綢之路,誰知道最後顧此失彼,直接導致中原三州,甚至是司州都給丟了。別的還好,司州的雒陽原本可是共和國的國都,丟掉了這裡,那真的是丟臉丟大了。

好處也不是沒有,門閥們終於願意為國家出點力氣,不至於以前這樣,真的把國家當成玩具來玩。劉協的權力也得到了擴充,不再如同一個傀儡,至少開始具有一定的話事權。

自然而然的,劉備也得到了劉協和袁隗的雙重支援,就算是打了敗仗,地位居然也有所提升。只可惜橫在他上面的,或者說更得到劉協青睞的,卻是劉岱和劉和。前者是漢室宗親,其伯父更是東漢太尉,根正苗紅;後者是劉虞的兒子,也是根正苗紅的皇叔。

沒辦法向南,那麼大漢共和國就開始向北和向東,由於缺乏足夠的人口,於是大量的鮮卑,烏桓,扶余和高句麗的百姓就成為了奴隸,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國內。

甚至大漢共和國還組建了一支奴軍,人數大概在五千,死了就立刻補充,用最殘酷的方法進行訓練。訓練出來的或許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兇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國土得到了擴張,華夏共和國迅派出了大量的官員,把基本的行政班子給構架起來。這次的結果比預想中的要大得多,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官員。

李煜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先把州刺史和郡守的班底給構架了起來。其中兗州刺史為陳瑀,豫州刺史為荀悅,河南尹則交給了糜竺。

陳瑀和荀悅今年已經四十多歲,而且都有很高的從政經驗,這沒什麼好奇怪的。但糜竺今年才三十歲,卻已經當上了郡守,卻是羨煞旁人;甚至若仔細檢視官員名單,會現不少郡守年紀也都是在三十歲上下,大多都是第一批的公務員火線上位,這種情況估計也只有在華夏共和國這種新生的政權裡面,才有可能出現。

其實若是深扒的話,會現這些官員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曾是墨門的內門弟子,同時也是社會黨的黨員。說穿了就是李煜的虔信者,不少甚至已經是狂熱者。

可以說,他們的美好生活和地位都是李煜給的。到底是古人,知恩圖報,是以或許他們的品德方面還有些缺點,對李煜的忠誠卻是毋庸置疑。

刺史和郡守系統設定完畢之後,剩下的才開始針對縣城進行安排。由於人手不足,所以只是安排了縣長和一個檢察局局長。

前者負責全縣工作,說穿了就是安撫民心,從旁協助文宣部進行宣傳教育等;檢察局則是專門監督縣長,還有臨時招募的縣吏,並接受百姓的信訪和投訴。

在大後方的汝南郡,民心的安撫工作已經完成,甚至在財政撥款下,針對地方土地的贖買開始展開。原本在官府登記下的田產和地產,將6續以贖買的方式,在百姓手中收購。

百姓可以前往江南那邊定居,也可以留下來另外找工作。當然原本的農田會在明年進行統一並且進行公開承包,到時候可以個人或者集體進行承包土地和山地。至於今年,土地的產出歸耕種者所有,官府並不會收取任何稅收。

在大漢共和國的宣傳下,華夏共和國在百姓的眼中,原本就如同妖魔鬼怪一般。如今隨著工作隊的下鄉工作,還有宣傳部隊的宣傳表演,百姓看到了一個不同的政權。

這個政權的確如同大漢共和國宣傳的那樣,把他們的土地甚至是家宅給收走,但卻也會留下贖買款,關鍵是只需要辦理土地使用證書,那麼就能繼續在這裡居住過七十年,之後只需要繼續續簽,就能繼續居住下去。

官府的宣傳人員說了:“哪怕是政府需要,為了擴大道路還是別的原因徵收這片土地,只要你持有土地使用證書和房產證,那麼就能得到一筆豐厚的拆遷款。甚至官府會出面,安排另外一套房屋給你們居住!”

雖然這種事情還沒有生,但看著手中那略有重量,裝滿金幣的小袋子,百姓們還是願意相信新官府的。內戰和外戰的不同之處就體現在這裡,都是一國的百姓,只要是本土的政權,那麼誰來統治都能接受,大不了忍氣吞聲。更別說如今,他們根本不需要這樣。

只可惜教育還沒辦法普及,主要是財政方面還沒辦法滿足這點。好在百姓原本就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是故對於還沒辦法普及起來的教育也沒什麼意見。

如同潁川書院等私立學院,倒也是得到了官府的扶持,李煜甚至親自來到潁川,和潁川書院的祭酒荀緄進行了談話。最後在荀緄的牽頭下,和潁川陳氏,潁川郭氏等世家進行的座談,對潁川書院進行改組。

每年,國家將給予潁川書院一定的扶持金,但與此同時,潁川書院必須要接納一部分寒門和普通百姓;同時開設啟蒙班,至少要開三個,為潁川的百姓進行啟蒙。

全民啟蒙已經無法阻攔,這點這些老牌的世家也是非常清楚,最後也向李煜妥協了。

在這段期間,也有不少世家子弟,甚至包括了留在汝南的袁閥旁系族人,在透過了緊急公務員考試之後,成為華夏共和國的公務員。只可惜根據最新的規定,這批公務員要從縣吏開始做起,不過考慮到人手不足的問題,升遷應該是最快的一批。

華夏共和國治下各州郡,不管是州吏還是郡吏,甚至是縣吏都屬於公務員系統,有真正的國家公務員編制,甚至有資格成為真正的官員。是故成為縣吏,這些世家子弟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更別說本家嫡系不少已經跟隨大漢共和國去了冀州,他們這些旁系本來就沒有出頭之日,難得的機會當然不容錯過。

與此同時,倒也的確有一批嫡系加入到了這個系統裡面。包括潁川陳群、潁川辛毗等嫡系子弟,甚至淮南成德人劉曄,這個正經八百的大漢皇室宗親,也加入其中。

可惜中原的歷史人才,這一代裡面基本上已經被大漢共和國和大漢帝國瓜分完畢。好在華夏共和國從來不講究這個,李煜對於歷史人才也並不是太看重,來就來,不來自己培養,事實證明華夏大地的人才並非只有特定的幾個,更多人僅僅是缺乏了一個機會。

百姓的情緒安撫完畢,那自然就要進入思想改造的階段。

宣傳部隊自然拿出了訴苦這個法寶,不斷下鄉進行宣傳,與百姓互動。其實百姓也苦,尤其是大漢共和國注重世家和有產者,對於廣大的佃戶和無產者進行打壓和剝削,幾年下來已經讓他們深刻的感覺到,自己的地位比以前還更加不如。

“看看那些剝削者,他們好逸惡勞,在很久以前,他們就優哉遊哉的坐在家中,冷漠的看著我們勞作。我們辛苦一年,能存下來的僅僅是足夠我們活命的口糧……

近期他們又開設了工廠,農閒的時候雖然能打點工賺錢,但各位可又想到,既然他們要給你們工錢,那麼他們又依靠什麼來賺錢?實際上,這裡面存在著剩餘價值這個概念……”宣傳員從東漢時代,到近期,把世家門閥剝削他們的手段都給羅列了出來。

很多百姓以前不知道這些,如今知道了,頓時就開始不滿;再配合宣傳員宣傳人人平等的理念,很多人不由得反思,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不同,難道王侯將相真的寧有種?!

“其實這個天下間根本沒有天生的王侯將相,世家大族一直認為天下的利益是固定的,你們搶了一些,那麼他們就會少得到一些。正因為這樣,他們把一切都給壟斷起來,目的就是不讓你們有機會去和他們搶奪。

正是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這樣壟斷,這樣壓制,使得你們不僅沒有機會接觸到教育的機會,甚至為了溫飽勞動了大半輩子,卻根本沒有改變什麼!

然後他們樹立典型,偶爾資助幾個親近他們的人,讓他們上位,告訴你們‘跟隨我吧,我給你們地位!忍受壓迫吧,這樣才有出頭之日!’最後讓更多人,默默忍受這樣的命運!

看看華夏共和國的那些大廠長或者大農田主,他們原本說不得只是低賤的山民,甚至連大漢的戶籍都沒有!在我華夏共和國,偉大的元李煜,一直貫徹著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在我們國家裡面,你們都有機會成為大廠長,大農場主,甚至進入官府當官!

書籍不再被世家門閥壟斷,官府裡面也不會再一昧的充斥著世家子弟。只要你們肯接受教育,只要你們有一顆為民服務的心,那麼你們就有資格成為我華夏共和國的官員!”宣傳員趁著百姓的情緒到了最低點,立刻開始進行煽動。煽動他們對世家的不滿,最後讓這些情緒徹底引爆出來。

最後,百姓對世家門閥的不滿,會直接變成對華夏共和國的認可,到了這一步,宣傳工作的初步效果,也就算是的達到了。(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