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呂布好歹穩住了大後方,以徐州和九江郡作為據點,好歹沒有血本無歸。┡

不過如同許多人預料到的一樣,他在軍政府的威望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而世家那邊在這次戰爭的舉動,也讓他非常惱怒,於是回到軍政府之後,立刻宣佈徹底革命。

曹豹也算是識趣,第一時間帶著五千士卒南下投奔了華夏共和國,帶著的還有他曹家的族人,以及陶謙及其妻族的成員。陶謙身為徐州牧,結果把徐州給丟了,他也不好意思再去大漢共和國,在曹豹的慫恿下,就南下華夏共和國,打算當個富家翁就算了。

這和民國的那些軍閥差不多,失敗了,就提前逃走到外國,又或者類似香港這種地方當寓公。雖然窩囊,但好歹是保住了一條小命,也不怕被人倒查清算。

陶謙的妻子甘氏,為昔日蒼梧太守的女兒,但本身卻也是徐州人。因為這層關係,使得陶謙在執掌徐州的時候,倒也不至於成為世家門閥的傀儡。只是如今呂布如此強勢,她的家族之前也蒙受了不少的磨難,至少錢財土地已經全部被呂布奪去。

如今呂布回來,據說要全面革命,他們這些世家子弟肯定是要被倒查清算的,所以為了避免倒黴,也舉族來到了華夏共和國之中,甚至搭上了原本下邳陳氏,把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嫡系族人甘氏,和陳韜進行聯姻。

當然,本來陳瑀和陳琮也算是一個選擇。不過兩人都已經三十幾歲,甘氏不過十幾歲的年紀,雙方年紀相差太大。再說如今陳韜明顯比陳瑀或者陳琮的成就更高,雖然是陳球庶出的兒子,但隱隱已經成為了下邳陳氏的嫡系,或許某天會成為族長。

嫁給他,對甘氏,甚至是陶謙來說更有價值,僅此而已。

華夏共和國也是一夫一妻制,李煜本來打算廢除納妾的行為,至少從法律頒佈那天開始,國內將不準再有二婚的情況。

不過目前這方面的阻力比他想象中的要強大得多,到底是深處亂世,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到變故,在嚴重的不安定和不安全感作用下,大家都希望能夠更多的留下後裔。至於那些世家就更不必說,對於他們來說,聯姻也是一種增強互相之間聯絡的重要手段,只能娶一個,顯然一個族人一輩子只能和一個家族聯姻,這樣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歷史上直接從一夫一妻,計劃到三妻四妾,其實說穿了還是針對世家和官宦子弟而言。不管什麼時代,底層的人是否能夠娶到老婆還是未知之數。而現代強制一夫一妻制,未必沒有避免世家官僚之間互相串聯,形成聯盟的情況。

現階段,反正李煜還沒辦法完全禁止納妾,他能做的,只是自己不去納妾。這些年他和卞玲瓏的感情一直很好,只是他到底是元,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也只能有空才會去看看妻子兒女,對此他已經有點覺得虧欠了她,繼續納妾什麼的,他還真沒去考慮……

說來也諷刺,明明是一個穿越者,放著那麼多的歷史美女,居然完全沒有收入後宅的意思。不過轉念一想也有意思,正因為自己的出現,使得不少人的未來生了改變,比如楊浪那娶了謝環,如今又和呂綺玲訂了婚,據說伏壽對他也很有好感,所謂人生大贏家者,莫過於此。

歐陽行也娶到了一個******樊蕊,李煜一直懷疑她便是後來桂陽太守趙範的兄嫂樊氏。不過是不是誰知道,真要是的話也只能說歐陽行那小子運氣的確不錯。

陳韜娶了荀採,這不又即將納甘氏為妾。甘氏背後的家族也算是夠捨得的,嫡系族人給別人當起來,他們本來已經沒有了錢財和田產,如此淨身僑居華夏共和國,想來拿得出來的東西,也就是家族裡面的******了吧?

這不,在陳氏的幫助下,甘氏甚至是陶謙也暫時立足了下來。後者據說還在苦讀華夏共和國的出版物,似乎打算明年參加公務員考試。華夏共和國公務員考試其實是有年紀限制的,規定三十五歲之前的人才能參加考試。不過若是別的地方遷徙過來,又或者剛剛被佔領地區的百姓,無論年紀只能參加三次的公務員考試,繼而獲得出仕的機會。

陶謙顯然就是瞄準這個規定,所以打算拼一拼,否則混了大半輩子又變回了白身也太悽慘了一些。只是按說他會在公元194年去世,眼看還有四年可活了,這樣拼命學習考公務員值得嗎?看到這份情報的李煜,不由得吐槽道。

曹豹的女兒也跟了過來,雖然之前說要嫁給呂布,但實際上當時呂布還要北伐,哪裡有空完婚。回來要倒查清算,曹豹知道自己要倒黴,只怕他女兒也要跟著倒黴,所以直接帶著她逃婚了。

到底只是一個十幾歲的身為世家女性,她如何能夠自己做主。於是就這樣跟著父親過來,然後在現這裡有不少女孩居然都有上課的時候,她就求了父親辦了入學手續,然後上了高中,不過次日就回到了初中,若非以前接受過啟蒙,只怕還得從小學開始學起,那才真的是尷尬了。

徐州和青州有不少的世家都來到了華夏共和國,不少人算是看出來了,華夏共和國其實更強大,尤其是動動嘴皮子,就能煽動呂布鬧出那麼大的事情這個手段,真是不得不服。關鍵是他們的錢財和田地都已經被收走,就算能拿回來只怕也沒那麼容易。

大漢共和國是一個有錢人萬歲的國家,沒有錢在這裡就意味著不值一文。不是誰都能從頭開始,所以只能南下投奔華夏共和國。當然,個別關係戶找到了在大漢朝廷裡面的朋友,再次在青州或者在別的地方立足了下來。

太史慈也搬家了,本身就是寒門出身,在大漢共和國混得並不好。若要出仕甚至參軍,也得從底層開始做起,還要受那些世家子弟將領的氣。

索性直接南下,路上碰到了當地的遊俠樂進,大家意氣相投,又都想南下見識見識華夏共和國的繁華和強大,於是就結伴而行。抵達豫州汝南郡治所平輿,又遇到了名叫陳到的男子,最後三人一起南下,在公元191年初的時候,抵達了華夏共和國境內。

三人器宇不凡,本來就很難泯然眾人,進入華夏共和國後第一時間被內務部現,這是李煜宣佈正式成立的秘密機構,僅僅對他這個元負責。職權方面接近於錦衣衛,專門負責偵查華夏共和國內部的官員,以及反間諜工作。

三人的情報最後就落在了李煜的手中,看到他們三人的名字,李煜親自推掉了三天的工作,來到他們下榻的酒店拜訪,並且希望能夠徵辟他們三人。

華夏共和國的元親自到來徵辟,這個榮幸也引得不少人的側目。大家都很好奇,到底是誰有這個殊榮。至於太史慈三人,此刻也是受寵若驚,最後倒也應允了下來。

他們三人都是忠義之士,一旦投奔,除非做出什麼對不起他們的事情,讓他們徹底失望,否則這輩子他們都不會背叛。太史慈乃是孫策麾下的頭號猛將;樂進是五子良將之一,算是老曹的起家老臣;陳到算是蜀漢老臣地位不亞於趙雲,忠義更不亞於他。

能得這三人效忠,李煜也是歡呼不已。只是在隨即的談話之中,才現他們大多都是野路子出身,對兵法韜略其實沒有系統的學習和研究。這些知識在當時來說,已經足夠造就出一個名將,但在華夏共和國而言,他們或許勇猛,但卻並不算是合格的將領。

這個時候他才現,原來自己根本不需要執著於歷史武將這個名號。當華夏共和國展到了現在,有了獨立的人才培育體系,以及完善的軍事制度之後,那些所謂的歷史人才,歷史名將什麼的,或許他們的確具備成為名將的潛質,但目前而言,他們甚至連一個經過長期培訓之後畢業,並且成為軍官的軍校學生都不如……

於是李煜提議,讓他們在軍校學習三年,然後再擔任軍官。從談話中,其實三人也意識到,華夏共和國的軍事體系和其他地方的截然不同。當問及不少軍事知識的時候,到底是知識匱乏,他們也回答不出來,這讓他們非常尷尬。

既然能專門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他們自然也是非常榮幸,一將無能累及千軍,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懂的。哪怕他們能夠在別的地方,當一個出色的將領,但這樣的將領,在有了更高的見識之後,他們覺得不當也罷。

時間的車輪繼續向前行,終於是到了公元191年的元月。今年的財政雖然不寬裕,但百姓們依然過了一個不錯的年。食物種類變得比以前更加豐富起來,越來越多的老區的百姓,覺得過年的味道開始淡了,畢竟本來已經每天大魚大肉,所以過年就算再豐盛點似乎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反而是那些新區的百姓,他們今年餐桌上的食物,卻是比以前豐厚了不少,這讓他們非常感謝李煜。不管世家如何宣傳,實際得到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從這一年開始,他們對華夏共和國有了很大的認可,這也是李煜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根據情報顯示,劉辯趁著入冬至極動了北征,藉助棉衣的禦寒,以曹操為主,吳蘭和楊懷為輔,另外還有荀攸和婁圭作為軍師,曹仁和曹洪也作為校尉參戰,最後迅擊敗了韓遂和南匈奴聯軍,把涼州給佔了下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之後,曹操直接被任命為漢徵西將軍,目標是重開西域都護府,並且打通前往羅馬的道路。劉辯顯然比劉協的目光更遠,他們還在聚焦華夏本土的權力時,劉辯已經開始想著如何透過外貿,來獲取更多的利益,開啟更多的市場。

隨後,張任和嚴顏,在投靠蜀漢的郭嘉的幫助下,順利攻下了長安,大漢共和國收縮勢力到雒陽一帶,據說袁隗已經上奏希望遷都鄴城,只可惜劉協沒有答應。

反而是劉辯,把都城遷徙到了長安,如此兩兄弟真的是隔著函谷關相望,只可惜立場上,兩人卻是敵人,這真是造化弄人……(未完待續。)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