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李世民赴地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光聽說那些胡族一心隔離大漢,固化本族風俗的,沒想到這竟然還有一位主動求著漢化的雄主。

而且這求漢化的心態,比北魏孝文帝還迫切,還激進啊!

面對這種傳播華夏文化於異域,揚國威於萬里之外的壯舉,李世民鐵定答應啊。

這種事要是成了,百年、千年之後,只要華夏尚在,就會流傳他李世民的赫赫名光啊。

他連忙說道:“兄弟有此志向,兄十分佩服,定當竭力相助,不負所想。”

“如此,多謝兄長了!”陳昭哈哈大笑:‘兄長放心,只要有我在,大唐的西北便如泰山一般穩固,如長安城一般平和。只是我還有一事。’

“什麼事?”李世民問道。

“我聽聞兄長治下有袁天罡、李淳風兩位大賢,擅推演術,若請他二人來,定然會發現兄長被人算計,有地府其死還生之舉。”

“什麼?竟有此事,什麼人敢暗算朕?”李世民眉毛一揚,帝王之氣頓時勃發,氣勢凌人。

遠處的六人和程咬金,頓時心驚膽戰,搖搖欲墜。

但陳昭卻不以為意。

他微笑道:“以兄長的雄才大略,當世無人能勝你,但是如果暗算你的不是人呢?”

“不是人?”李世民怔住了。

“不錯,兄長有所不知,弟略通推演之術,此次來到長安,就是發現有佛門大德臨凡進入唐境,長安龍氣有觸底之勢,故親身來此,就是為了讓唐明一體。”

李世民恍然大悟。

這傢伙為了漢化,不惜一切代價啊。

不過他更關心“長安龍氣有觸底之勢”這句話,忙問端詳。

陳昭也沒有故作虛張,直接說道:“到了長安後,發覺此時天機混亂怕是有事要發生!”

“不知道是哪位佛門大能?”李世民將信將疑的問道。

陳昭當然不會說出到底是誰來了,因為這樣會有可能改變劇情。

大人物做事應順勢而為。

陳昭自然把注意力放在大勢上面。

要想改變大勢,就應該儘量不影響關鍵點,否則必將影響未來走向,使得自己無法看清大勢進展。

所以他繼續說道:“佛門大德三千,豈能盡知其能,但他能在我面前掩藏行蹤所在,至少是金仙之上,想來不會是羅漢,而是菩薩。”

“佛門菩薩?”

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

沙門廣大,佛法昌盛。

當年隋文帝楊堅就是在沙門長大,自然一力推行佛門大盛。

李世民自然對佛門不陌生。

能證菩薩果位,只比佛陀果位低上一層,位於佛門果位的第二階層!

而佛門四大菩薩,觀音,文殊,普賢和地藏,其地位和實力都只在三大佛祖之下,絕對的佛門高層大能!

這位菩薩級別的佛門大德來到大唐境內,是福是禍,有何作為,李世民心中一時忐忑不安。

陳昭卻道:“兄長放心便是,任他有何把戲,也難犯大唐氣運,終究是化險為夷,縱然有所不測,弟隨你共遊地府,管教十殿閻王,地藏王菩薩,均對陛下畢恭畢敬,安然返回。”

你隨我共遊地府?

狂的你。

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了吧。

李世民心中一陣疑惑,不由得看向陳昭。

陳昭哈哈一笑,自然明白李世民的心中之意,卻不肯多說,只是道:“萬事能順,兄長只需耐心等待,數日內必有怪事發生,兄長順勢而為,無須憂慮。”

李世民的三弟趙王,便是那個力大無窮的李元霸,也不知道怎麼打通了任督二脈,遂有無窮之勁力,

當年李元霸力舉金獅上殿,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勐勇大將軍”。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兩萬三千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一百八十五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一百八十五萬軍隊殺得只剩六十五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這等勇武無敵的大將軍,卻是一個頭腦簡單粗暴的傢伙,可以說毫無智商情商可言,所以被他四弟李元吉隨口挑撥,就舉錘指天,被雷擊而死。

而根據各路探馬對陳昭的描述,這傢伙也是一個李元霸式的人物,每戰必先,一根長戟所擊,橫掃四荒八野,幾乎是所向無敵。

所以短短數年,能夠打下如此廣袤的國土,建立如此穩固的統治。

只是他和自己結拜之後,張口氣運,閉口地府神仙什麼的,他還真以為自己是神仙了?

只怕手下人不斷地吹捧,讓他拎不清楚自己是誰了吧?

朕還是徵召各路人才,發往西域,以同化大明,這才是正經事。

李世民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絲毫沒有把陳昭的話語放心上。

因此他很快悲催了。

因為身心放鬆,遂參與了涇河龍王被斬一桉,以至於李世民自己食言而肥,沒有救了涇河龍王,這龍王被砍了腦袋之後,魂魄在有心人的推動下,日日到皇宮中鬧事,雖然有魏徵和兩門神站崗,但李世民病情逐漸加重,到了後來,已經有大行之期。

這一日,大唐皇宮中。一片愁雲慘霧,李世民面色蒼白。神情不振。恍似行將就木的老人一般。半倚在龍床之上。龍床之側。站著徐茂功、魏徵、秦叔寶等文武心腹重臣。又有幾個皇子跪在床前皇后嬪妃圍繞身邊。俱是神情哀傷。

李世民道:“朕自知時日無多。朕歸天後。這大唐江山就交到太子中了。他年僅尚幼,見識淺薄,望各位愛卿多多扶持輔助於他。萬辜負望。”

旁邊眾臣不叩首。徐茂功道:“陛下不過是偶染小恙。何出託孤之言?還望陛下好生將息龍體。不日然痊癒。”眾臣唯唯'稱是。唯獨魏徵不語。

李世民道:“朕自知之。無需多言。”便吩咐燒香湯以沐浴更衣。唯待時而已。這時魏徵湊上前。手扯龍衣。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

李世民道:“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徵雲:“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珪。”

李世民道:“崔珪是誰?”

徵雲:“崔珪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

李世民聞言,接在手中,籠入袖裡。

恰在此時,忽然有人急報:“大唐御弟、大明皇帝、成吉思汗陳昭,前來拜見陛下,願意與陛下共赴地府。”

李世民這個時候,才想起自己前段時間剛結拜了義弟陳昭,此時聽聞他要與自己共赴地府,臨死之際,還以為義弟要和自己一起赴死,心中感動,道:“何須如此,請成吉思汗回國,安心治理國家吧!”

言罷,瞑目而亡。那三宮六院、皇后嬪妃、侍長儲君及兩班文武,俱舉哀戴孝,又在白虎殿上,停著梓宮不題。李世民魂魄離了體,昏昏沉沉,飄飄蕩蕩,正不知所致,忽然聽見有人叫道:“大唐皇帝,往這裡來,往這裡來!”

李世民聞言,抬頭觀看,果見一人在路旁,便問道:“你是何人?因甚事前來接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人道:“微臣存日,在陽曹侍先君駕前,為茲州令,後拜禮部侍郎,姓崔名玉。今在陰司,得受酆都掌桉判官。半月前,在森羅殿上,見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反誅之故,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桉。臣已知之,故來此間候接。”

李世民大喜,忙把魏徵書信拿出給崔玉看了。崔玉看了書信,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便引了李世民往幽冥大殿而去。

入了幽冥大殿,早有十代閻王降階來迎,當下接住李世民,各各寒暄了幾句。眾人徑入森羅殿上,分賓主坐定。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道:“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

李世民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斬。朕宣魏徵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

十王心裡都明鏡一般,即時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桉,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

左右小鬼開了司房,取出生死簿,崔玉一把拿過,先檢閱一番,翻了數頁,翻到李世民名下,只見寫著“南贍部洲大唐李世民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字樣。心下吃了一驚,暗中取出筆墨,便要在那生死簿上增添。

以前的文字是上下書寫,那“一”字上下各添一劃變作個“三”字,並不為難,旁人事後去看,也難以看出端倪。崔玉這般做,等於平白送給李世民二十年陽壽。不料剛下了一筆,把“一”字變成“二”字,還未來得及下筆第三劃,旁邊突然伸出一隻大手將生死簿噼手奪去,口中叫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塗改生死簿,莫非想要刪減陛下陽壽,暗害陛下不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