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秀貞攬下議和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事實上因為最近大坂的事兒,就連秀家都快忘記朝鮮那些人了。

但是從德川家康手中拿到的情報說,因為小西行長的車隊,慶尚道大部已經淪陷,明國、朝鮮聯軍已經收復了釜山,日本目前控制著蔚山、熊川等倭城,已經被對面分割包圍。

咸鏡道方面由於女真部落南下的影響,日軍已經丟失咸興以北的大部分城池,咸鏡道已經在苦苦支撐了,對明的議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如何豐國殿(秀吉神號豐國大明神)剛剛故去,整個天下百廢待興,各大名已經沒有餘力再支援朝鮮之役了。”

德川家康先一步開口,為接下來的廷議設定了一條紅線。儘管是藉著天下大名的口再說,實際上是在表達他的意思“我不會再派人去朝鮮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日本許多大名的想法。

“朝鮮之役歷時5年,戰到最後居然是這番情形。寸土未得,然財貨消弭甚巨,確實是到了消兵止戰的時候了。”

大老之一的上杉景勝也表態表示想要議和,畢竟上杉家的4500人可還在咸鏡道呢,面對女真族的入侵,如今還能剩下多少都是一個未知數。

他對議和表現出的憂慮比別人更多:“只是過去一直都是小西行長負責對明對接,如今小西已城逆首,應該派誰去合適呢?這個人得會明國話,還熟悉明國的情況。

而且朝鮮距離大坂很遠,大名中既熟悉明國、又會說明國話,而且有能力臨機決斷者並不多。”

上杉景勝的話可謂說戳到了眾人的薄弱之處了,對明對接議和這個事兒真的不少隨便點一個會說明國話的人去就行了的。

議和的尺度如何把握,不少一個小大名可以直接在那邊決定的。

但是朝鮮、明國與日本之間的距離決定了,條款不可能派人來回傳遞,再交由大坂這邊決定,要知道即便拋開天氣影響,座快船一來一回也需要12天時間。

這就使得必須得是足夠有分量的人去一錘定音才行,那個人得到五大老、秀家秀次的授權,可以在朝鮮那邊決定一定大部分的事兒,再議出一個草稿之後再交給這邊審議。

別看這個職位會被授予很大的權利,但是並沒有多少人想去。現在朝鮮打成這個鳥樣,去了哪裡還有什麼好條件可以談。

議和的結果肯定是不能讓大家都滿意的,雖然名義上是讓你全權負責對明和談的事宜,實際上就是讓你去背鍋去的。

正當眾人陷入沉默的時候,豐臣秀次卻主動開口說道“我記得豐春殿下對唐學頗有研究,而且會說一口流利的明國話。這朝廷重臣之內,還有誰比殿下更適合去朝鮮議和的呢?”

聽到秀次直接點了自己的將,秀家勐地回頭看向秀次,心中不由的暗道“這個秀次做事不地道,我只是剛剛在議論九州出陣的時候和他爭論了一下,他居然想要把我差遣出大坂。”

得到天海點撥的秀家是決然不肯就這麼輕易離開這個豐臣家的中樞的,更別說這次去朝鮮就是一個背鍋的活了,所以秀家直接給予了明確的拒絕。

“我只是北方軍團的將領,岐阜殿下可是當初朝鮮總大將陣代,按理說負責朝鮮議和也應該是岐阜殿去啊!”

秀家不願意去,秀次也不願意去,其他的大老也表態拒絕,這個活只能被下放。

德川家康的目光在三位中老和在在座的8位10人眾身上掃過,最後落在了遞補中老的豐臣秀貞身上“郡山殿是否願意替豐臣家出力呢?”

看到德川家康點將豐臣秀貞,秀家有心為其開脫“郡山殿下剛從朝鮮返回,尚且需要返回本領一趟,我看還是另尋他人吧。”

豐臣秀次在上面開口說道:“這不是正好嘛,郡山殿下本就是朝鮮軍團長之一,必然熟悉朝鮮的局勢,由他負責議和正合適。”

正當秀家想要繼續解釋的時候,德川家康也站隊秀次說道“郡山是我的生子,我之所以點名郡山,正是希望我們德川家的父子可以證明給天下看,我們可以成為豐臣家的肱骨。”

“德川殿下,請注意郡山殿下是豐臣大光院的兒子。”德川家康的話音落下,秀家趕忙對其進行糾正。

秀家不知道德川為什麼在這裡提及自己和秀貞之間的關係,但是秀家不可能讓德川在這裡和秀貞認親的。

德川家康聽到秀家的提醒,擺出一幅受委屈的表情說道“多謝殿下提醒,但是請您不要在意,這只是一個老年人對自己兒子的親暱罷了。”

“我願意去朝鮮。”正當眾人爭吵之際,秀貞主動開口打斷了眾人的討論,表示自己願意去朝鮮議和。

秀家用眼神示意其再斟酌一下,但是秀貞再次表態道“請將這份任務交給我把。”

秀貞都這麼說了,秀家還能怎麼辦呢,只能去替他多爭取一些幫助。

第一,要給他選兩個信得過且能力出眾的的副手,守備咸鏡道的加藤清正就不錯,可以作為副使。

而且秀貞不懂明國話,秀家便建議將之前負責對明、朝鮮聯絡的松浦鎮信派給他為副手,並表示自己這邊會派一些熟悉明國風情文化以及會說明語的人給他。

第二,要以五大老聯席會議眾大名的名義給還在朝鮮的大名送信,讓他們全權聽從秀貞的調遣。必要的時候可以主動出擊去為談判爭取主動權等等,

第三,在議和結束之前,日本方面不能扯後腿,軍糧、軍備物資必須繼續提供。

既然有人願意接這口鍋,眾人自然無可置喙。對於秀家提出的各種其他要求都予以滿足。

最後便是議和紅線的商議了。至於這個時候戰國大名來說,對朝戰爭議和的底線便是沒有底線。

只要不影響到日本本土,其他的條件可以隨便去開,反正最後受傷的又不是我們家,受損失的是豐臣家的權威。

但是這個口是沒有人感明確開的,嘴巴上說著給予秀貞便宜的權利,一切以最後議定的跳躍為準之類的云云。

實際上沒準已經想好在議和結束之後,怎麼把佞臣這口大鍋扣在他的頭上了。

散會之後秀家主動找到了秀貞,向他詢問起為什麼要主動接受這份任務。

秀貞的表情有些怪異的回應道“兄長怎麼也和其他人一樣,我還沒有去做就給我澆了一盆冷水。若是我真的將此事談成了呢?”

“如今我方勢微,而明軍勢強,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你指望在談判桌上得到嗎?就算明國那邊退步,給予了你一定的優待,但是永遠會有人不滿足於你談下來的條件。你何必去湊這個熱鬧?”

“我......我只是向幫兄長你”秀貞的內心還是有些抗拒,但是對秀家卻是發不起脾氣:“這次也沒幫上什麼忙,我不能永遠像個孩子一樣跟著你。

兄長你前幾日和我說,如果有一天你要離開大坂回到關東去怎麼辦不是嗎?

回去之後我想了很久,大坂這邊總得有信得過人呆著,你若是回去了一定是去準備大事去了,那麼大坂這邊便將我留下吧。”

秀家聽到秀貞的答覆有些震驚和感動,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給予鼓勵,算是預設了他接過議和這件差事的想法。

但是秀家也表示議和這個差事並不好做,他可以先去試著談一下,等到關鍵的時候,自己會出手幫他。

當天晚上秀家將秀貞叫回到在大坂的藩邸內,用一張手繪的地圖為其講解了一番此刻明國所面對的局勢。

其實最大的目的就是給他打氣,讓他不要以戰敗者的身份去和明國、朝鮮談判,要擺出大不了我就和你明國拖下去的態度。

秀家很清楚這段歷史,不要看百度百科結尾以【小西行長敗退】收尾,實際上明、朝、日三方史學界早已有論斷,當時的三國都已經到了油盡燈枯打不下去的地步了。

首先明軍並不善於攻打依山而建的倭城,打到這個時候明軍甚至出現了疲戰、厭戰的想法,都不願意去搶攻山城。

而且這場戰爭已經拖了太久了,每年明國為此要耗銀超300萬兩,5年下來已經耗銀超千萬兩。

再加上1597年前後明國內陸鬧匪患,亂匪席捲了河南、山東兩個產糧大省,鬧得最兇的時候,甚至切斷了京杭大運河,使得南邊的賦稅根本送不到北邊。

由於遼東李氏被萬曆皇帝削弱,以及大量遼東軍團調入朝鮮作戰,使得遼東兵力空虛,面對蒙古南下的明軍缺少統一的指揮。

這就使得朝鮮前線的糧食和軍餉的運輸路徑遼西、遼東也因為受到蒙古部落的侵襲而時斷時續。

與此同時在南方的改土歸流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楊應龍已經在播州扯旗造反殺了朝廷派去的官員,可以說明朝現在要同時面對四場戰爭。

不論是朝鮮前線的明軍,還是北京的朝堂都迫切的想要儘快從朝鮮抽身。

只要日軍方面願意拿出足夠的誠意,與明軍達成議和的條件絕對不是問題。

對於朝鮮來說,他們本土已經被打爛了,如何恢復都是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因為抵抗倭寇而在領內大肆提拔武班貴族、授予義兵將領的各種特權,已經使得這些義兵將領有尾大不掉的情況了。

而在北方編入明軍的女真5部,藉著打擊倭寇的名義侵入平安道和咸鏡道,期間攻城略地少殺搶掠。但是面對朝鮮方面要求歸還城池和人口的要求卻一再推脫大有要佔據本地不退的意思。

也就是對於朝鮮來說,即便倭寇退走了,他們還要面對自己國內的軍閥,以及打著支援名義來著不走的女真人。

只要日方的條件不是很讓人難以接受,想來他們也願意退一步說話。

“明國開戰之初,就表示一定要維持朝鮮國土之完整,要將我方全部驅逐出去為止。

戰爭持續到現在明國遲遲不願退兵,已經把戰爭打成了一場面子戰爭。若是不能將我方從朝鮮驅逐,他對各藩屬國誇下的海口如何實現?”

“但是嘴巴上說著國土的完整,只要我們能拿出領土模湖的證據,就能讓明國鬆口。”秀家對著秀貞解釋著目前的三方情況,並為其分析出三方最容易接受的條件

“聽聞平戶松浦家手中有一份濟州島的敕詔,是當年神武天皇頒發的。你可以憑藉此封詔書去找明國索要濟州本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另外明國敕封朝鮮的國書中明確,朝鮮的國土只到鴨綠江一線,吉州以北是他們這些年侵佔納殷部所得的,你可以聲索吉州以北的土地。

這些土地反正現在在女真族首領褚英手中,我們與他們有仇,你可以去和朝鮮私底下交談,以將他們趕出咸鏡道為條件,換來吉州以北的土地。

如果朝鮮方面礙於面子不願意接受,你便遵循之前的辦法,讓他們的王子繼承這塊土地為條件,名義繼續歸屬他們朝鮮王國管轄。

儘可能的去和朝鮮王談,我們現在有兩個王子,願意以歸還江原道、幫助他們驅逐女真為條件,換來咸鏡道龍興江以北的土地,包括安邊在內都願意歸還朝鮮。”

秀貞聽得真切,但是依舊向秀家問道“這樣的條件朝鮮王真的願意接受嗎?”

“朝鮮國內的有骨氣的義士肯定是不願意接受的,但是對於義兵首領來說,他們需要領內有“倭寇”的存在來為自己畫地而治提供依據。

對於朝鮮王和官員來說,他們需要名義上完整的朝鮮來和百姓交差。缺少我們的幫助,僅憑藉他們自己的能力很難將女真部落擊破。

對於明國來說,他們需要儘快從朝鮮戰場抽身。先不說遼東的蒙古需要去防範,內陸的亂民需要鎮壓,西南的楊應龍就是一個足夠他們頭疼的玩意兒。

女真是他們帶來的,他們卻不能帶回去。對於朝堂上的大官來說,他們最喜歡的就是以夷制夷。

讓我們倭賊和女真建奴去廝殺血拼,能不耗一絲錢糧的去維護東北的安寧,他們又有什麼不願意的呢?

整個朝戰打到現在,總要有出血的一方。既然面子上都維護的好好的,裡子稍微漏一點,還是別人家的裡子,明國未必沒有接受的可能。

萬曆皇帝是一個聰明人,他應該知道再持續放血下去,西南就真的又是一個大理國了,這個時候及時止損是最好的辦法。”

秀家沒有和秀貞說索要賠款的事兒,因為這個沒有意義,甚至容易激怒明國。

相反可以捧著明國,讓他們來給自己這邊冊封,而日本則願意以藩屬國的身份向明國臣服,給足了明國面子。

萬曆朝鮮之役之後,讓明軍看到了日軍的戰鬥力,若是日軍願意幫助明國出兵作戰,明國說不定真的會同意。

歷史上滿清入關的時候,南明曾經向日本要求援軍。江戶幕府都準備了一隻3萬人的部隊準備支援了,結果南明敗的太快,九州大名還沒有上船南明就敗了。

交代完了內容,秀家讓秀貞先行回去,明日一早再來自己這邊。

秀家準備寫兩封書信,一封交給朝鮮明軍總兵官,與秀家頗有淵源的劉綎。

言語之中盡是謙卑的態度,將日本、朝鮮、明國現在面對的問題與他和盤托出,表示自己無心介入朝鮮、明國的事兒,自己只想要在日本爭奪天下人的位置。

自己一旦成功上位之後,一定保證對明國的態度,絕對不會對再興兵戈。同時表示,如果明國有需要的話,自己以後可以派日軍協通作戰的想法。

反正派出去的都是大名的軍隊,死的不是秀家的直屬軍團,這也是一種削弱大名實力的方式。

另一封信則是讓劉綎代為轉交給萬曆皇帝,這封信的結尾是以豐見明落款。同樣分析了一番局勢,表示了對明國友好的態度,以及希望明國扶持自己的意思云云。

至於今後明國可能面對的問題,以及歷史的走向秀家是隻字不提的。且不說提了這些對面能信多少,就算信了之後對面又能改變多少呢?

這個時候的明國已經積重難返了,從萬曆皇帝上位之後第一件事就算抄了自己師傅張居正的家,定了各種罪狀,大名王朝的改革就宣告結束了,這條破船的沉沒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秀家當初願意幫大明大女真,只是氣不過歷史上的滿清罷了。

俗話說的好“穿清不造飯,菊花......”好不容易逮到了幼兒期的滿清,不得可敬的招呼著?

至於最後明朝是被李闖還是張獻忠,又或者是其他的阿貓阿狗取代,這都不是秀家的去關心的事兒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