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忽喇喇似大廈傾(4)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高槻城守將入江春正本就是不是石山本願寺的嫡系人馬,也不像他的兄長那般是淨土真宗的虔誠信徒,更在山崎之戰中慘敗突圍,雖則還有一戰之力,不過他知道石山本願寺不會讓他繼續擔當高槻城的守將,入江氏的領地恐怕也會被剝奪。明智光秀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果然派遣了他的岳父妻木範熙為特使秘密入城,他一再要求入江春正儘早換掛二條旗,以表示歸順幕府軍的統轄。

在入江春正的說服和堅持下,高槻城內大多數家臣開始贊同高槻城實行易幟,在第二日便在高槻城頭插上了幕府的二條旗表示順從幕府軍,同時明智光秀應入江春正的提議進軍一向一揆軍陣,迫使後者退出高槻城地區。

明智光秀並非不講道理之人,在勝利之下沒有驕傲自大,他承諾只要高槻城投誠幕府軍,入江春正將會繼續擔任高槻城的城主,不會改變,同時還能夠在幕府之中擔任幕臣。

擔任幕臣本就是應有之事,這件事情明智光秀還是有權力做出的,不過明智光秀並非是簡簡單單的想要奪取高槻城而已,在高槻城易幟之後,芥川山城的守將芥川六郎政家、茨木城的茨木重朝、三宅城的三宅國親紛紛表示恭順,一下子幕府軍佔據了大片土地,軍鋒更是直抵石山本願寺。

這茨木重朝和三宅國親投誠幕府軍還情有可原,他們全都是三好長慶政權麾下的攝津眾的大佬。和另外一個大佬入江春繼不同的是他們更是出於現實主義的考慮方才投靠石山本願寺的。

可是這芥川山城的城主芥川政家可說是石山本願寺一手扶持上來的,要知道芥川山城原本是芥川一族的居城,後來芥川孫十郎謀反被三好長慶一刀果決之後成為了三好長慶的居城。這芥川孫十郎也並非旁人。按照輩分還是三好長慶的堂叔,不過這個傢伙迎娶了三好長慶的養女,堂叔變成了便宜女婿,實在是夠亂的。

芥川孫十郎的父親芥川長光乃是三好之長的三男,然後過繼給芥川信貞為養子繼承了芥川山城的城主之位,三好之長的嫡孫三好元長生了三好長慶。

芥川政家已經是旁支末流,要不是有一個好姓氏。再加上一直以來都叫囂著他們一支才是芥川山城的真正繼承者(在三好長慶時代沒有見他叫囂過),本願寺顯如也不會扶持他當上這芥川山城的城主之位,不曾想到他竟然在高槻城投誠之後嚇破了膽量。也是投誠了事。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來,高槻城、芥川山城、茨木城、三宅城投誠幕府軍之後,石山本願寺將直面幕府軍的危險,只要沿著澱川順流而下將直抵石山本願寺。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從中窺探到了與眾不同的東西出來。

石山本願寺將要直面幕府軍。以及跟隨在幕府軍身後的東軍的鋒芒,情勢危急,石山本願寺危險,一向一揆眾事業危險,本願寺的僧人們的身家性命危險。一向一揆眾都在等待著本願寺顯如就下一步該如何辦。

自從一向一揆發動以來,一向一揆事業在高屋城一戰中差一點喪失了前進的腳步,可是最終還是在三好軍的退讓下勝利了,其餘的時候他們的行動進行的都非常順利。

然而。就在一向一揆形勢大好的時候,山崎之戰。一戰取得了勝利,打垮了高槻城的入江眾,表面上看來對於總體來說傷亡並不是很大,可是對於原本就人心惶惶的地方武士來說,這不亞於晴天霹靂。

要知道伊達家的大軍已經近在咫尺,繼續呆在一向一揆陣營之中的話將會成為伊達大軍碾壓的物件,而投誠幕府軍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他們的安全,在他們的心中幕府還是有些保障能力的。就算是不行,到時候從幕府投奔伊達家也不是不行的事情,況且如此一來他們的身份是武家的一員,而不是寺家的一員,這在談判之中是重要的砝碼。

伊達軍和幕府軍的雙重壓力之下,高槻城、茨木城、三宅城以及芥川山城的守將們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意料之外也是理所當然,一向一揆的士氣遭到了致命的打擊。本願寺顯如的心在滴血啊。

本願寺顯如左顧右盼,竟然沒有一人能夠給他出謀劃策,他新近仰仗的本多正信也不再當場,低聲吼道:“本多正信去什麼地方了,他怎麼沒有出現前來報到,太不像話了。”

有人回道:“半月前,您派遣他前往播磨國公幹了。”說是公幹,其實就是策動三木城謀反,讓三木城阻擋伊達軍的侵攻,這件事情在本願寺內部已是公開的秘密,不過還是不能夠大張旗鼓的說,要知道現在本願寺和伊達家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皮,拳打腳踢已經幹上了,可是臉皮還沒有撕開,這就是現在本願寺和伊達家之間的關係。

本願寺顯如冷哼了一聲,站了起來。幕府軍步步緊逼,局勢已經變得漸漸遠離了他預先設計好的發展過程,不過目前本願寺已經沒有了任何退路,確切的說是他自己本人已經沒有了退路,蓮如上人能夠從容從加賀國撤出來到畿內發展信徒,他難道還有後路可走。本願寺顯如也不想走,既然已經沒有了退路,那就轟轟烈烈的幹一場吧。

本願寺顯如下達了決斷:你要戰,那邊戰,命令大和方面軍儘快結束戰鬥然後突襲山城國,切斷東軍的後路,同時號召各地一向一揆眾聚集石山本願寺,與東軍決一死戰。

同時,本願寺顯如為了不至於腹背受敵,命令下間賴照前往播磨國面見伊達政衡簽訂不戰協議,就算是讓出一些利益也不惜代價也要讓伊達軍停在三木城不再前進。他可不相信區區三木城能夠擋住伊達軍的進攻。

他正要下令的時候,一名侍從神經兮兮的跑了進來,稟報道:“法主。斥候回報三木城已與昨日告破,同時伊達軍前鋒五千餘人已經進入明石郡,很明顯是來對付我們的,還請法主做出決斷。”

本願寺顯如哪裡想到真的會有腹背受敵的時候,他一下子慌了手腳,要知道伊達軍全都是精銳之師,高達四五萬人。如此龐大的軍勢一旦湧入攝津國的話,再加上東軍的話,局勢真的不可收拾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本願寺顯如前翻決斷是為了對付東軍做出的。還能夠從容不迫的不讓大和方面軍突襲山城國,可是現在伊達大軍出現在背後的時候,他的從容不迫一下子喪失殆盡,卻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是與東軍決一死戰。還是暫緩進攻。等候大和方面軍退守石山本願寺,一下子環繞在他的腦海中。

他現在還有時間來應對緊迫的局面,他接連下達了幾道命令,加強巡弋石山本願寺、越水城一線的騎兵力量,同時補充各個關卡砦子的步卒。遊騎再多派一倍,從一天三報,改成一天四報。暫停城外築營,全力修葺城牆。同時還命令一直沒有動彈的紀伊雜賀眾進入和泉國。保護石山本願寺的側翼安全,做好接應大和方面軍的工作。

本多正信當晚返回了石山本願寺。隨即便被本願寺顯如的侍從帶入了內院之中面呈本願寺顯如。往常的時候本多正信得到如此禮遇,其他人羨慕嫉妒恨,現在卻是不然。

從三木城戰場上歸來的本多正信,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他原本認為憑藉著三木城起碼能夠擋住個三四個月的時間,不曾想到竟然一天一夜都沒有擋住就被破了外城,內城恐怕兩三天內就會被打破,連三木城都難以擋住進攻,恐怕唯有石山本願寺才有一戰之力了,其餘城砦沒有多少作用。

聽得本多正信轉訴的親身經歷,本願寺顯如同樣一臉的沉重,他同樣沒有想到伊達軍的戰鬥力如此強悍,攻打一座一兩三千守備的堅城竟然一戰就能夠抵定,攻破三木城用了不到一天時間。

本願寺顯如又驚又恐。吃驚的是伊達軍竟然如此強悍,三木城在他的原本預期之中不能夠擋住三四個月,起碼也能夠讓他灰頭土臉,擋住個把月,如此一來他才有信心一路之上步步設防,現在竟然一日攻破,若再不給予重視,恐怕石山本願寺也難以抵擋他的兵峰。恐懼的是,伊達軍的兵峰直抵明石郡,快要攻入攝津國,一旦讓他和東軍形成合力,石山本願寺乃至於整個一向一揆事業都要推向了危機之中。

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本願寺顯如急迫的問出了自己的問題,他知道一旦讓東軍和伊達軍合流,那麼石山本願寺將會陷入重重合圍之中,不要忘記了,現在淡路島可都在伊達家的水軍控制範圍之內。水陸夾擊之下,石山本願寺將陷入四面合圍的態勢。

本多正信趕來的途中也已經思量過了這個問題,他組織了一下詞句,開啟了一張羊皮卷,原來是一張粗糙的地圖,指著地圖上說道:“三木城失守,伊達軍全取播磨國,下一步無非就是從水陸攻擊和泉和攝津國,同時還有可能從丹後國牽制丹波國。陸地上加強越水城、有馬城兩城的防護,儘可能的加強兵力,牢牢控制住這兩座城池。”

本願寺顯如點點頭,應道:“此事在理,那麼如何防備從水路進攻呢?”

本多正信沉吟了片刻之後,說道:“法主,河內國乃是畠山高政的根本,可以調畠山高政返回河內國,陳述厲害,他會返回河內國的,畠山高政有兵馬萬人。同時和泉國內堅壁清野,燒燬各地的港口,在各個山口建造城砦,調雜賀眾入和泉國,同時還可發動一向一揆,讓水上來犯之敵沒有任何落腳之處。”

停頓了片刻,本多正信再次說道:“法主,這只是軍事上的考量,同時還要做最後的努力,派遣使者前往與伊達政衡和議,這和議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給予我們從容對付東軍的時間。”

本願寺顯如沉默不語,他認同本多正信的分析和推斷,但是現在的局勢並不是只有伊達軍一家之事,更加最要的是山崎之戰失敗後,然後高槻城、茨木城、三宅城以及芥川山城紛紛投誠東軍,且因為事處突然,再加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大和方面軍牽制了一向一揆大量兵馬,和泉、河內、紀伊只有雜賀眾一支可戰之力,而且雜賀眾發展到現在也不過四五千人。石山本願寺方向倒是還有近十五萬之眾,如果說不算上大和方面將近十六七萬的話,還有散落在各地的七八萬人,現在東西軍之間的數量持平,隱約間東軍還佔有一定的優勢。

本願寺顯如陷入兩難境地,如果分兵駐守,一旦伊達軍突襲將陷入各個擊破的危機,可是讓他們回合的話,將困守於石山本願寺和大和兩地,恐怕一向一揆事業將會毀於一旦。

本願寺顯如權衡良久,還是難以決斷,遂問計於本多正通道:“你認為伊達政衡會否給予我們應對東軍的時間?”

本多正信思考了一陣,斟酌了一下方才說道:“現在東西軍的總人數一定程度上,我方佔有絕對優勢,可是大和方向牽制了太多人數,同時還要被伊達軍牽制一大部分兵力,面對東軍的時候我們只能夠擠出的兵力實質上不如東軍。如果,我說的是如果,我方在與東軍的交戰中失利,東軍將全取攝津一部分、和泉、河內以及大和國,再加上他們原本的山城、近江、若狹、越前等地,將會成為一支龐大的軍事集團,同時還擁有室町幕府的大義名分,這是伊達政衡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也極力避免的事情。”

本多正信說的很直白,毫不避諱。

本願寺顯如遂即做出決斷,親自掛帥出陣與幕府軍決一死戰,同時命令下間賴照前往播磨國和議。(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