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鑑寶現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方勇來到鑑寶活動現場,並沒有驚動場上的工作人員,只是靜靜地站在鑑寶現場的一角,以普通遊客的身份來觀看前來鑑寶者帶來的藏品。

由於先前的宣傳很到位,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藏愛好者。他們透過此次博覽會官方網站進行網上預約後,就可以來到博覽會現場,向工作人員領取號碼牌,帶著自己珍藏的寶貝,讓方勇請來的這批專家學者們進行鑑寶了。

今天是鑑寶活動的第一天,前來參觀、鑑賞的收藏愛好者絡繹不絕。在網上預約成功的收藏愛好者,早早就領取了今天的鑑寶號碼牌,拿著自己心愛的藏品,翹首以盼,希望自己手中的藏品能夠得到專家們的肯定。

方勇來到這裡沒多久,就輪到了一位六十多歲的白髮老人展示自己的藏品。就見他從自己的包裡拿出來一件竹製的筆筒,這件筆筒表面看起來雖然有些破損,但是上面雕刻的圖案卻很精緻,並且這件筆筒上還散發著淡淡紅霧。不用說,這件筆筒肯定是件老物件了。

作為今天的鑑寶專家之一的郭志毅,他在文房四寶鑑定方面有著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很高的地位。

此時,郭志毅見老人拿出的那件筆筒之後,心中就有些興奮,長期從事專業鑑定的直覺,讓他感覺這件筆筒的不凡。

筆筒,作為重要的文房輔助用具,它在文房四寶收藏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正因如此,製作筆筒的材料也是多種多樣,除了我們平時熟知的石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還有紫砂、水晶、翡翠、鎏金等等。這裡面,尤其是竹刻筆筒,採用採用刻、鏤、雕等工藝,形式多樣,古樸典雅。

竹子,自古素有“君子”之稱,古代的文人大多崇尚使用竹雕筆筒,因其雕刻藝術風格豐富多樣,文化品位較高,竹筆筒倍受文人墨客喜愛,成為收藏佳品。

郭志毅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白色手套戴在手上,輕輕拿起筆筒,仔細觀察起來。

這件筆筒,是用一節楠竹精心雕刻而成,筆筒的口部和底座都用紅木進行了鑲嵌,底邊還挖空做成了三隻小足。

再看筆筒身上,上面構思巧妙地刻有風景和幾組人物。

在山石旁邊的竹林深處,有一老翁手中持書,像是正在思考書中難解的問題。

另一竹林中,有一侍女輕輕撫琴,像是在彈奏著美妙動聽的音樂。侍女撫琴畫面的一旁,坐著兩個人,其中一人舉杯欲飲美酒,另一人正靜坐聆聽那優美的琴聲。

筆筒的另一側,一位老翁穿過林間小路,正站在山石之間搭起的小橋上,身後有著一個揹著鏟子的小童,似乎是在山間採藥。

縱觀筆筒,竹林、山石、小路、小橋、人物,分別用不同的鏤雕和浮雕手法,將這些不同層次的景物串聯起來,雕刻精湛,刀法簡練,非常具有立體感,從而也顯示出作者深厚的雕工和藝術造詣。

郭志毅手中輕翻,將筆筒的底座部位翻轉上來,就見底部款識上,篆刻著一個陽文的“朱三松”小印。

當郭志毅看到這個小印的時候,更加斷定出這件筆筒的不凡,臉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笑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隨後,郭志毅又讓身旁的其他幾位專家們看了一下,雖然這幾位專家並不是專攻文房四寶,但藝術的相通性,讓他們也對於文房四寶有著涉獵。他們在觀看之後,也一致認為是朱三松的作品。

“老先生,你這件筆筒是件不錯的藏品。經過鑑定為真品,是明代的竹刻名家朱三松的作品,您可要好好收藏啊!隨後我給您開具鑑定證書。”郭志毅將手中的筆筒交予老人後說道。

那筆筒的主人一聽郭志毅的話,心中緊繃的神經也松了下來,臉上也笑開了話,嘴裡一直說著謝謝。自己收藏的東西能夠被鑑定為具有收藏價值的藏品,絕對是一件令人興奮不已的事情。

隨後老人在接過郭志毅開具的鑑定證書後,喜滋滋地從專門為前來鑑寶的收藏愛好者開闢的專門通道離開了鑑寶現場。

這條通道也是當初方勇在籌備博覽會時考慮到的,能夠別鑑定為真品的寶貝,肯定價值不菲,如果讓一些心懷不軌的人得知收藏愛好者手中的藏品是真品,很有可能會對他們造成麻煩,繼而也會對自己的博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看到這位老人的藏品被鑑定為真品,以及隨後上來的一位女士所鑑定的字畫也是真品後,那後面排隊等待鑑定的收藏愛好者們的熱情再次高漲起來。

看著這些熱情高漲的收藏愛好者們,方勇心中感嘆,收藏在民間啊!

時間慢慢地過去了,今天的鑑寶活動也即將進入到了尾聲。就見最後一位等待鑑定的收藏愛好者,拿著一幅字畫卷軸走了上來。

當這位收藏愛好者將自己的字畫展現在眾位專家們眼前時,一眾專家們並沒有露出太多的驚訝之色。

這是一幅騎馬狩獵圖,上面畫著幾個八旗子弟,正在一處荒原上狩殺獵物的情景。再看其畫工,充其量也就是一位並不出名的畫家所作。

這幅畫隨後便交給了今天負責書畫鑑定的劉國利。

劉國利是故宮博物院書畫鑑定師中的佼佼者,對明清時期的書畫鑑定有著高超的水平。長期從事書畫鑑定的劉國利,早已對明清時期的書畫風格有了一個輪廓。

眼前這幅畫,從畫筆風格上就可以看出,是清代中期的一種畫風,並且還隱約透出一絲西洋趣味,倒是跟郎世寧所開創的中西結合的海西法有著什麼關聯。

隨後,劉國利又看了一下這幅畫所用的紙絹。經過細緻觀察,劉國利判斷這就是清代中期,書畫家們常使用的一種紙張。

之所以細緻觀察紙絹,是因為書畫憑藉紙絹而存在,紙絹對鑑定之重要自不待言。不同的紙絹有它的不同特點,在不同紙絹上作書畫,便出現不同的效果。

緊接著,劉國利又檢視了字畫上面的題跋、印章、裝裱,從中再次印證了先前的判斷,這幅畫,就是清代中期一位學習過海西法畫風、並且不怎麼出名的畫家所做。雖然價值不算太高,但也是一副不錯的古物了。

鑑定完畢,劉國利又為這名收藏愛好者開具了鑑定證書。(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