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個夢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個夢中有一個男人,跟一個女孩。零點看書

男人是個將軍,但是由於某些原因,獲得了死神的能力。

當男人任意使用死神的能力,向女孩炫耀吹噓的時候,女孩哭泣著問他:

“告訴我,親愛的,這是你真正想要的嗎?身為將軍以人類之身而戰,哪怕戰死;身為死神公平對待敵我的死亡,現在的你到底是將軍還是死神?”

面對敵人鐵騎朝自己方向奔來,身後就是要守護的城市,這時候男人心中產生了這樣的頓悟——

是啊!死神是公平的,無私的!死神降臨在這裡,是準備為他所守護的城市帶來死亡!

在他覺悟這點的時候,他無法再使用能力去殺死那些沒有在死亡清單上的敵人。

就在此時,女孩得到答案。

她笑著看著他,開槍自殺了。

“後面怎麼樣?”

面對朋友的追問,少年眨眨眼。

“後面不知道啊,我醒了。”

“你小子耍我啊!這種不前不後的感覺算什麼!那女的為什麼要自殺?”

“我也不知道,夢都是沒有邏輯的。”

說是醒來,其實也不確切;濃眉大眼的少年這麼想著。

應該說突然從彩色的世界跑到一片漆黑的世界裡。在黑暗之中沒有時間概念,不知道過了很久還是立即的事,他醒了。

女孩為什麼要自殺?或許是在覺悟男人選擇作為死神的時候,知道永遠見不到身為將軍的他所以死了?還是說,知道自己在死神清單上,不願意男人親手殺死自己?或者,其他別的什麼原因?

“你這個夢太有邏輯了,你小子晚上睡覺前是不是看了什麼連續劇?”

“沒有啊,就算看也是偵探推理,我不喜歡這種磨嘰的言情。”

“……那根本不是言情。說不定你有撰稿人天賦,乾脆寫下來看看怎麼樣,說不定會是不錯的故事?”

“大哥,這麼老土的設定沒人會看的。”

於是自己被揍了。

……為什麼啊,理解不能!

少年揉著臉,內心依然沉浸在將軍最後看到的畫面,猶如自己親眼看到一般,看著那白百合花一般的嬌美少女,笑著流著眼淚,拿槍指向自己的頭顱扣下扳機。

“她到底想怎麼樣啊,真是。”

明明是你說讓我找回死神的公正之心,但找回的結果卻是失去你。

你到底是想怎樣呢?

明知道是個夢罷了,但是夢中的情景卻太過清洗鮮明,猶如一段記憶一般刻骨銘心。如果沒有作為普通男性生活的十九年記憶的話,恐怕都要以為那才是自己真實的人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怎麼想都只是個夢罷了。

揮揮手擺脫掉過多的思緒,少年抱起一疊書,朝圖書館走去。

書封面上華麗的裝飾風格,跟女子繁華的衣飾,跟夢境中的風格相近。再看封面的印刷,是《中世紀文化》的燙金字樣。

不記得那是什麼年代,不記得男人如何變成死神,只記得那女子笑著扣動扳機的時刻,甚至都看不到她倒下的情景,全部的意識已經被黑暗吞沒。

只是個夢?

嗯,只是個夢。

但是夢沒有結束。有第一個自然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第二個夢,充滿了科幻的離奇色彩。

聳立的高樓,如同堡壘的空艇,還有漫無止盡的大雨覆蓋著一切。

人們對這種災害性的景象漠然,包括夢中的自己。

水理所當然的漫過地板吞沒樓層,所以我們才選擇居住在高樓。

是的,自己和夢中的家人就生活在這裡。神奇的是自己竟然沒有質疑,無論是年幼到不可思議,有著陌生臉龐的自己,還是素未謀面的家人,一切都彷彿認定的事實。

夢中的自己,甚至有著獨自的記憶,當然醒來的自己已經想不起來了,正如夢中不會想起醒來的自己。

巡邏的飛艇砸入破碎的窗戶,寒冷的雨水打在腳上刺痛真實。兩個像走錯片場的外國人爬出來,明明是入侵者,卻向一無所有的男孩求救。

是的,一無所有。飛艇闖入的衝擊,和暴風雨一起來的巨大災難卷走了他的父母。

有那麼一瞬間,荒謬的感覺讓他認為一切都是假的。

沒錯,這一切也都是整人的惡作劇吧!父母一定會從什麼地方跳出來嚇他一跳,這兩個人也是哪裡請來的演員嗎?

不可置信和被愚弄的憤怒讓男孩忍不住這樣對他們說:

“別捉弄我,已經夠了,騙子。”

“之後怎麼樣?”

“那種感覺很難形容,就像遠離了騙局,又像是我遠離了男孩。”

感覺自己不再是其中的一員,不再是以男孩的視角來看。甚至說自己這一概念都不再存在,如同客觀的第三方,編劇裡的導演,電影中的觀眾視角,什麼都知道無所不在,卻讓人無法感覺到它的存在。

“是因為你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了”

“不,不是這樣。在夢裡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意識到這是夢境,因為我沒有醒來世界的記憶。”

這更像本來就發生在什麼地方真實的事,有著真實的人物和真實的感情,自己明明不是局中人,卻不由自主代入其中,就像觀看影片的觀眾,讀一部小說的讀者,身臨其境忘記了自己本來是誰。

“但是我的思想和行動,對他們產生了干預。”

是的,夢中的我,和我不是同一人。這是第三個夢告訴我的。

夢中的我,不,她說……

“已經不再降臨了嗎,偉大的意識。”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