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頡利末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長安,

“尊敬的大唐陛下,我汗曾於陛下相交於渭水,曾有盟約,如何現在起而伐之?我可汗已經退居鐵山,現在想要於陛下求和,萬望大唐陛下念在往日的情分上,答應。”

李二聽完嘴角一揚,現在知道求和了?早幹嘛去了,前日軍報,李世績已經與白道大破突厥,正在向鐵山進發,不假時日,頡利畢滅,頡利的小心思李二自然是清楚的,拖延時間而已,既然你想拖延,那我就將計就計,你還能跑出我的手掌?

“哈哈哈,哈哈哈~”

李二的笑聲傳遍了整個大殿,沒人知道李二在笑什麼,李二也不知道自己在笑什麼,在為自己殲滅了最強大的敵人發笑?在為了突厥的搖尾乞憐而笑?不知道,李二就是想笑。

突厥的使者尷尬的看著正在大笑的李二,不知道該說什麼,現在突厥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除非頡利願意放棄現在保守的鐵山,退出大漠,不然,必是一敗塗地,草原已經墮落了,往日強大的草原成了現在的樣子,這是突厥人的悲哀,也是草原的悲哀。

“傳旨:著張公瑾,安修身持節前往突厥,安撫頡利,若是頡利降了,朕不吝惜讓草原多一道刺史。”

李二現在很高興,四年的恥辱雪恥,帶來的是無比的喜悅,大唐就應該有他該有的地位,它有最廣闊的土地,有最勤勞的人民,有最勇猛的士兵,恥辱不應該屬於大唐,亦不該屬於李二自己。

“臣~領旨。”

張公瑾帶著聖旨朝著草原行去,當初在勸李二出兵突厥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突厥的滅亡,就是沒有想到,突厥竟然崩潰的這麼快,十萬控玄之士,在草原上引起的不只是恐懼,還有無數的鮮血,一路行來,張公瑾看到的是不斷出現的死屍,有唐人的,有突厥人的。

到了李靖大帳的時候,李靖正在跟李承言下棋,大帳裡靜的厲害,李靖看著張公瑾進來,眼神大亮,將棋子一把扔到棋盤上,裝作十分驚訝的樣子說到。

“哎呀呀,公瑾來了,沒想到這麼快,剛剛殿下與我還在商議你呢。”

李承言鄙視的看著李靖,剛才就有侍衛稟報說張公瑾來了,結果人家就是揮了揮手,告訴自己知道了,理都不理會,現在眼看自己要輸,就開始玩這招,這是你一個國公該做的事情?

李靖怎麼會不知道李承言眼裡的意思,不過哪有如何?自己輸了麼?沒啊,現在旗都亂了,有本事你在擺起來,咱倆再來。

張公瑾卻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看著李靖對自己如此的禮遇,就忘了剛才沒在賬外接自己的不痛快,也是笑呵呵的隨著李靖進了大帳。

“張伯伯此次前來可是為招降突厥吧。”

李承言遞給張公瑾和安修身一杯熱茶,安排兩人坐定後問道。

“卻是如此,頡利潛使節去長安遊說,陛下已經答應了。”

李承言跟李靖對視一眼,然後對著正在捂著茶杯取暖的張公瑾說到。

“你覺得突厥是真心降唐?”

一句話把張公瑾安修身問的一愣,他突厥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不降還能如何?等死啊。

“不知殿下此言何意?”

盟約,契約是什麼?那就是一紙空文,在你比我強大的時候,你的盟約永遠都是有效的,你不能過來打我,當你削弱的時候,你的契約就是一張廢紙,我就撕了你能如何?有本事你反抗啊?所以說突厥現在的動作無非是拖延時間而已。

“頡利表面請降,實際是想以此作為緩兵之計,等草青馬壯,退到漠北再發展勢力,突利尚有十萬控玄之士。如果退到漠北,道遠路阻,難於追及,就會養成後患。現在二位去後,突厥防務必然放鬆,我軍隨後襲擊,可以不戰而勝。”

李承言暗贊李靖的厚臉皮,倆人去頡利哪裡跟送死有什麼區別,萬一出了一點事,這倆人能有個囫圇的才見鬼呢,果然,兩個人也不是傻子,對視一眼,然後說道。

“詔書已答應突厥投降,咱們也要去了,怎能再襲擊”

李靖閉上了眼思躺在椅背上不在說話,氣氛有些詭異,李承言暗暗的翻了翻白眼,這他娘就是讓我當壞人嘍?果然儒將都是陰的,但是李承言卻自動的將自己排除在外了,李承言拿老家夥沒有辦法,畢竟是自己的主帥又是長輩,只能認慫,所以硬著頭皮,對著兩人說到。

“咳咳,那個,漢高祖三年劉邦派酈食其說服齊王歸順漢朝。齊王聽從了酈食其的話,派使者與漢講和。後韓信聽從蒯徹建議,乘齊不備,攻破歷下城,一舉滅掉齊國,而且頡利卻是是緩兵之計,放心,我排三百毒箭沿途保護,定然不會有什麼事情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公瑾恨恨的瞪了李靖一眼,對著李承言說到:“既然如此,那我等就不在交情,若是我兩人出了什麼事情,勞煩殿下照顧我等家人。”

張公瑾說完,就帶著安修身出了門,李靖坐在椅子上嘿嘿的直笑,這多好,真省心,倒不是李靖太奸詐,實在逼急了自己壓也要壓過去,要是此戰能贏,他張公瑾就是首功,便宜他了。

頡利的軍隊戰力是有的,不過是最近草原四分五裂的,內部不和,又有大唐在一邊虎視眈眈的,實在是發展不起來,加上最近頡利確實有些老了,沒有了對權利的把控,這個可汗還能當道什麼時候?

草原上的兵將跟漢人不一樣,草原上徵兵都是每一個部落是一個部隊,糧草馬匹都是自己出,搶到什麼東西也是自己的,所以很分散,這也是為什麼突厥總是時起時落的原因之一,沒有穩定的居住地,就容易分散,想要聚在一起就不是那樣容易了,而且只要是一部分部族聯合起來,就算是可汗也沒有辦法。

這次大唐一戰,讓李承言看見了草原的弱點,草原上有野心的只有那麼幾個,他們跟漢人一樣,只要是能有一口吃的,就不會四處劫掠,他們會老老實實的在原地放牧,所以對付草原光殺是不夠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變成自己人,自家老祖宗不也是從放牧變成種田的嗎?(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