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的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阿哥和五阿哥的事壓下去不到兩天,前期已經準備好的選秀就如火如荼的展開。這一次是康熙三十六年,大選,與以往的大選一樣,受滿朝重視。

可是就在選秀要開始的前一天,康熙就在上書房,對幾個重要的大臣和三個御史,一個禮部尚書,話從這次選秀開始,後宮除了宮女,不必再進人。康熙這話一出,在場的臣子全部都被唬住了,聖上正值壯年,卻明言說了這樣的話,這次且不說選秀中有多少秀女打著入宮侍奉皇上的主意,但是聖上不再需要新人,這就犯了皇室多子多女的大忌,沒新人,聖上怎麼能不停的開支散葉呢?

這下在場的全部大臣,紛紛勸聖上三思,尤其是禮部尚書,這次和御史同個鼻孔出氣,禮部向來管這類事情,得知皇上斷了納妃的念頭,差一點沒在堂上當場撞柱明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上,您正值壯年,為何要不讓秀女再入宮?”索額圖見堂上諸位大臣都有些激動,年輕美女誰不愛,聖上忽然生出這樣一個念頭,萬一是一時玩笑,而他們把這話當真,那不是犯了大錯。

康熙看著上書房的眾臣,各色面孔都有,心底不由地暗哼,卻沒顯露在臉上,“朕只是告訴你們,你們按朕說得去做就好。”

“皇上,萬萬不可。歷年選秀,都是先由聖上過目,留下入宮的秀女,剩下才開始為皇子和各官員指婚。若皇上免了秀女入宮,這不是越過了皇上嗎?這可是大不敬!”一個御史趕緊出列跪著勸道。

“皇上,普天家庭一向都求多子多福,皇上還值壯年,這後宮沒有新人,又如何為皇家延續更多皇家血脈。”唯一一個禮部尚書梗著脖子,紅著老臉跪出列,說道,他已經說得這麼明白,難道聖上還不懂嗎?皇上選秀女,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功夫,讓大清子民都以皇室為榜樣,努力開枝散葉,為大清貢獻更多人才。

康熙被這個禮部尚書一說,氣得差點沒拿硯臺往那個大臣身上扔。他做出這個決定,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考慮了很久,他現在已經四十四歲,兒子女兒加起來二十幾個,孫子輩現在也有三十多個,還不夠多嗎,還不能堵住這些大臣的口嗎?“朕沒有要廢除選秀制度,朕的後宮已滿,也不需要更多的新人,朕既然說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你們只要商量出章程,讓這件事變得名正言順就行,其他的不用你們多說一句。”

皇帝向來都是獨斷乾坤,尤其是向康熙這樣一個掌權幾十年的皇帝,更是不會因為任何人輕易改變自己的主意。這件事根本沒有觸及國之根本,這些大臣也沒有什麼理由要拼死來阻止,所以康熙很放心,直接就做了決定。

大臣們見康熙都已經這麼說,只好苦著臉,“喳。”

皇上跟他們說這事,根本就不是讓他們商量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給機會讓他們改變皇上的主意,完全就沒有爭的機會,和必要。

康熙見他們應聲後,才滿意地讓禮部尚書和那兩個御史退下去。回頭和上書房的諸位大臣商量大阿哥和五阿哥出兵在外的事情,這才是今天的正事。

皇后在坤寧宮,得知康熙下了這個決定,時間都已經到了晚上。那時他寢殿,趴在床上,正在看著秀女的名單,心裡在鬱悶不知道這次後宮又要進多少人。結果康熙來後,才告訴他,這次主要是為了皇子和其他官家子弟指婚,後宮不會進人。

“你就不怕被御史臭罵?”皇后聽到康熙的話,心情大好,但也不忘問康熙這麼做的後果。

“他們還是要腦袋的。”康熙見皇后這麼高興,也笑著說道,“朕都已經讓難題拋給他們了,他們要是商量不出讓朕滿意的章程,要急的可是他們。”

“你果然狡猾。”皇后娘娘想到那群御史知道這件事後的樣子,也不禁拍手笑道,爾後又有些擔心:“這件事影響不大吧?”

“朕不會亂來,放心吧。後宮不進人,朕都已經四十多歲了,也沒幾年好活了,還要那麼多新人幹什麼?”康熙摸著皇后的腦袋說道,“咱們都要慢慢老了,為什麼還要繼續找那麼多煩心事,這不是為你好嗎?”

皇后娘娘靠著康熙的大手,蹭蹭腦袋,才說道:“我們都會長命百歲,現在說這些喪氣話幹什麼?”

“嗯,你說得對。胤礽現在已經長大,等朕把身上的擔子一挑,就帶你一起出宮。”康熙抱著皇后,忽然說道。

皇后娘娘詫異地看著康熙,“你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念頭?這麼多的事情能說放下就放下嗎?”

“朕明白現在還不宜退位,承祜在海外,胤祚在呂宋,胤褆和胤祺也在別國,若朕這時候退位,對他們的影響太大,所以朕要好好部署。”康熙安撫皇后道。

“那其他宮的那些女人呢?”皇后忽然落寞地說道,“她們怎麼說都服侍了你這麼多年,我們這麼一走,她們……”

康熙捂住皇后的嘴,不讓她說下去,“皇后,這世上沒有什麼是絕對公平。朕只有一個,既然給了你,就不會想要其他女人。她們這輩子進了宮,以後也是養在宮中,有兒子的也有依靠,朕的心是狠,因為朕不會有過多的感情,唯一的都給了你,你也不需要除了朕,還裝著其他女人。”

皇后娘娘聽到康熙的話,只好點點頭,又說道:“玄燁啊,我心裡除了你,其實還有幾個人。“

康熙一聽,黑了臉,“還有誰?”

“還有兒子們,還有我妹妹,還有桂嬤嬤……唔……”皇后娘娘一一數起來,很快就被康熙封住了嘴。倆人滾到一塊。

翌日,皇后娘娘又腰痠腿疼地爬起床,心裡怨念康熙太會折騰,他今天還要去給太后請安呢。皇后娘娘洗漱好,用完早膳,才來到正殿,請安的妃嬪已經早早到了坤寧宮。

皇后娘娘坐在上位,看著請安的諸位妃嬪,不想應付,就草草結束,帶她們到慈仁宮去給太后請安。

太后這些年也慢慢老了,但身子還很硬朗。今天見過皇后和眾位妃嬪,卻沒有很快打她們回去。

“今個兒,哀家想和你們說說今年秀女的事情。皇上雖然說後宮不進秀女,但若這次選秀真的這麼做,皇后,你和主事這次選秀的佟貴妃等人,就是在打皇家的臉面,讓天下人覺得不是皇上不要秀女,而是你們容不下新人。”太后忽然說道。

皇后娘娘聽到太后把這帽子扣下來,知道太后也是反對康熙這個決定,但知道改變不了,只好向她們施壓,希望她們在選秀的時候能婉轉地改變康熙的旨意。

佟貴妃聽到太后提到她,看著為的皇后娘娘,選擇沉默。這次皇上不進新人,以後也不會進,她們這些宮裡的舊人知道這事除了高興還能怎麼樣?阻止皇上?那根本就是拿自己的前途在博,她可還有一個女兒要照顧,四阿哥現在也當了差,要她操心的不多,日子這麼過著就好,攬那麼多煩心事自己找麻煩不是?

“太后,本宮知道皇上這個旨意有些難做,但畢竟聖意難為,既然皇上這麼說,本宮會按皇上的旨意去做,不會因為私譽違背皇上。”皇后娘娘說道,他現在必須和康熙站在一條道上。

“皇后!”太后喊道,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反駁皇后的話。她雖然在後宮不理事,但皇上這一行為會影響皇室未來的血脈,她無論如何都要給予反應,這反應包括反對康熙的決定。

“太后為大清的一片心本宮明白,但本宮若違背聖意,本宮也擔不下這個責任。”皇后娘娘繼續說道,“太后,咱們需要再一次問問皇上的心思,瞞著皇上行事,這是欺君。”

太后聽到皇后的話,揮揮袖子,無可奈何,“這事哀家會再問問皇上的意思。”

“這次需要指婚的名單出來了沒有?”太后又問道。

皇后娘娘昨晚已經把需要指婚的貴族子弟的名單整理出來,備了份,一份給康熙,一份自己留著,現在還要拿給太后過目。這種事雖然內務府也會去辦,但排名有先後,內務府呈上名單後,皇后娘娘還要再整理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太后讓宮女接過皇后遞上的名單,很仔細的看了一遍,她看不大懂漢字,讓心腹給她一一念過,忽然太后想到:“皇后,怎麼小十一今年還不指婚?”

皇后娘娘聽到太后問這個,心虛訕笑道:“太后,本宮實在拿胤禧沒辦法,他死活不要,還請太后把他拎到跟前好好教導幾番。”

“他今年都十七了,你看和他同歲的老十都已經有兩個娃了,怎麼還不急,明個兒,哀家一定要好好教導他一番。皇家子弟,為皇室開枝散葉乃是頭等大事,他怎麼能如此行事?”太后說道。

“是,太后說得對。”皇后娘娘趕忙附和道。怪不得清朝有不殺皇子的慣例,就是把皇子圈起來,讓他們揮最後的餘熱,拼命給皇室生孩子,都是一慣以來就有的思想。

“好了,你們都退下去吧,好好為明天的選秀做準備。”

“是,太后。”皇后等人應道,一一退出慈仁宮。

皇后娘娘回到坤寧宮,剛想歇口氣,就聽到有宮女來報,太子求見。皇后娘娘一聽,趕緊就讓人把二兒子帶進來。

“你說什麼?你大阿琿來信了?”皇后娘娘聽到太子說承祜這大半年寄回的信今天剛到,趕忙激動的問道,“信裡寫了什麼?”

“皇額娘,大阿琿想讓兒子跟他一起在北美洲打拼。”太子忽然說道。

“什麼?承祜寄信的時候,到現在已經過去大半年,他那邊的形勢不知道怎麼樣了,你皇阿瑪知道後怎麼說?”皇后娘娘聽後吃驚的問道。

“皇阿瑪不肯。”太子說道,“但兒子想去。”

太子說完忽然跪在皇后面前,“皇額娘,大阿琿一個人在那邊打拼,兒子作為他弟弟,他現在需要我,所以兒子想去。”

“那你就不想想你皇阿瑪也需要你?”皇后娘娘看著太子說道,“且不說承祜那邊現在怎麼樣,若你現在要從儲君位置退下,滿朝大臣,你想讓你皇阿瑪怎麼說,他辛辛苦苦教養你這麼多年,你突然拋下你的位子,趕去北美,他該如何?還有你若去北美,你在京城的家眷怎麼辦,皇額娘還在大清,你也能拍拍屁股就走人?”

“皇額娘,保成知道這次任性了。但兒子這次真的下定了決心。兒子兩歲的時候當了太子,如今已經二十四歲,卻依舊一事無成,兒子不想在太子這個位子上蹉跎歲月,想和大阿琿一起在北美闖蕩。”

“你!”皇后娘娘被太子這麼一說,氣得眼眶都紅起來,你可知你皇阿瑪就要為讓位給你準備,你這麼做他該如何自處,皇后娘娘忍住沒把這話說出口,舒了一口氣,才說道,“保成,你已經決定如此了嗎?”

“是,兒子已經做了決定。希望皇額娘能幫忙勸皇阿瑪?”太子堅決地說道。

果然是父子,和康熙一樣倔。太子這個位置是說不當就不當的嗎?皇后娘娘攥緊拳頭,又放下,揮揮手,“你先下去,皇額娘要好好想想,明天給你答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