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微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慶移師成都,經過連續多天的清剿搜查,宋軍抓捕了四千餘人,經嚴格審訊,釋放了誤抓了五百餘人,其餘三千八百餘人全部都已認罪。

“卑職不知該怎麼處理這批人,請郡王示下!”

鄭平很無奈地向陳慶請示,這批人你說他們是罪犯,他們啥都沒幹,可你說他們無辜,可他們都私藏兵器,蓄勢滿滿地等待著掀起一場騷亂,到時不知有多少普通百姓遭殃。

陳慶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道:“按照戰俘處理,送去礦山服勞役三年,三年後放他們回家。”

“卑職明白了!”

鄭平猶豫一下,還是沒有說出來。

陳慶瞥了他一眼道:“有什麼話還不好說嗎?”

鄭平有些不好意思道:“是關於成都新知府的任命,郡王有人選了嗎?”

現在鄭平會說話了,懂得先問自己有沒有人選,陳慶微微笑道:“你有合適的人選嗎?”

“如果郡王沒有人選,我推薦簡州知事鄭愛農,先說明,他姓鄭只是巧合,和我一點關係沒有。”

陳慶笑道:“我還以為你會推薦成都通判李學敏。”

鄭平搖搖頭,“李學敏和李逸一樣都是中間派,骨子裡充滿了妥協,要不是他們的放縱,成都怎麼會潛伏將近四千叛賊,他對百姓比較好,可以繼續當通判,但不能再當知府。”

“那鄭愛農呢?”

陳慶澹澹問道:“李邈好歹還殺了十幾名鹽梟,他殺了多少?”

”回稟郡王,這就是我推薦他的原因,他不是不殺鹽梟,而是他的治下,簡州根本就沒有鹽梟,也沒有私鹽,他從源頭斷絕了私鹽,所有鹽井都是官府控制,嚴禁私人採鹽,我之前在簡州部署了一千軍隊,他總是派人來向我借兵,打擊私鹽販子,我去年索性幫他建了一支民團,他才沒有借兵。”

“此人不錯啊!”

陳慶讚道:“光是厚著臉皮一次次借兵打擊私鹽販子,此人的魄力就很不錯,能做大事,他人在哪裡?”

“就在成都,賊軍殺到資州,他就預知不妙,連夜率領一千民團士兵護衛數萬簡州百姓逃到成都。”

“我說呢!城外怎麼有一支難民大營,原來是簡州百姓,你不要叫他,也不要通知他,我私下去看一看。”

陳慶換了一身普通人的衣服,拿一把扇子,帶著十幾名手下前往城外臨時大營。

.........

城外臨時大營也就是趙開建立的川陝墟市,簡明一點說,就是川陝大宗物資交易市場,透過這個市場,把陝西路的羊皮、牲畜、小麥、蜂窩煤、皮革制品、銅錢等等運到四川,又將四川盛產的茶葉、布匹、糖、油、醃肉、雞鴨、蔬菜、鮮果、酒麴等等物資運去陝西路。

可以說這個市場的開建極大促進川陝之間的物資流通,也保證了西軍的後勤物資,而運輸工具便是越來越壯大的駱駝隊。

這幾天因為叛賊造反的緣故,川陝墟市暫停,墟市上的大片空地正好用來安置從簡州陽安縣逃過來的數萬百姓。

鄭平的介紹使陳慶對簡州知事鄭愛農頗有興趣,但百聞不如一見,說得再好,也不如親眼看一看他怎麼安置這幾萬人的簡州民眾。

陳慶走到墟市前,就儼如走進一座小縣城一般,大門口密集擺滿了小攤小販,賣各種吃食、蔬菜、瓜果,應該都是附近的農民。

而買東西的客人也不少,都是簡州陽安縣的百姓,討價還價,頗為熱鬧。

陳慶剛要走進大門,迎面走來一名鄉兵將領,向陳慶行一禮,“這位兄臺可是簡州人?”

陳慶搖搖頭,“不是,我只是進去探望一個朋友。”

“我們知州有令,外來訪客一律不準帶兵器,要不,您的手下把兵器放在外面,要不您可以一個人進去,您的手下在外面稍候,我們保證你您的安全。

鄉兵首領很客氣,不是因為陳慶衣著考究,而是他身後跟著十幾名帶刀護衛,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陳慶微微笑道:“你說出一個理由來,為什麼不允許帶兵器入內?”

“因為現在不是正常時期,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百姓也容易不受控制,假如在裡面發生衝突,動動拳頭沒關係,如果動兵器見了血,那周圍百姓激憤起來,就會有性命之憂,所以知州說,要防患於未然。”

防患於未然,這個理由還不錯,陳慶又笑問道:“難道沒有一點通融餘地嗎?”

陳慶等著這位鄉兵都頭開口要錢,不料他想了半天道:“要不您去要一份軍方攜帶兵器許可,因為特殊情況就一種,軍方可以兵器入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陳慶呵呵一笑,居然不是要錢,著實出乎他的意料啊!

陳慶扇子一合,回頭笑道:“給他們看看!”

顏駿和十幾名手下取出了軍牌,鄉兵都頭嚇了一跳,連忙抱拳道:“失禮了!不用放下兵器,請進!”

陳慶取下佩劍,扔給身後的顏駿,笑道:“我沒有軍牌,還得按你們的規矩來,這樣,我也能正大光明的進去了。”

說完,陳慶帶著手下走進了臨時大營。

望著一行人走遠,都頭撓撓頭對手下道:“不對啊!剛才我怎麼看見了銀軍牌。”

幾名手下也道:“我們也看到了,是銀牌,那人身後第一個手下就是銀牌。”

銀牌是統領以上將領才有,親兵護衛是銀牌,那這名男子必須是都統以上將領,但他們都知道,連都統鄭平的親兵頭子都沒有銀牌,還有誰比鄭平的地位更高?

眾人忽然想到一個傳聞,陳慶就在這裡。

難道剛才那人就是.......

眾人臉色都嚇白了,都頭連忙道:“我趕緊去告訴知州,別誤了大事。”

都頭撒腿就向北面的臨時官衙大帳跑去.......

陳慶帶著一群手下正不慌不忙在大營內閒走,地面很乾淨,沒有汙水河橫流的情況。

臨時大營內有幾千頂大帳,基本是每戶一頂大帳,很熱鬧,臨近中午,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做飯,他們居然用蜂窩煤爐子,而且用過的蜂窩煤都仍在旁邊一個大木箱裡,看樣子是垃圾桶。

“大娘,你們怎麼不燒柴?”陳慶蹲下,笑著問一名正在做飯的老婦人。

“現在柴禾貴,不合算。”

旁邊另一個老女人笑道:“鄉下可以燒柴,我們住城裡只能買柴禾,算下來還是蜂窩煤合算,做一頓飯燒一壺水,只需要一塊蜂窩煤,五文錢,如果燒柴禾至少十文錢。”

“但引火煤貴啊!要二十文錢呢!”

“掰一小塊引火煤,去別人家借點火就行了。”

陳慶這才明白,還是老百姓會過日子,為什麼要用整塊引火煤,那是斥候才幹的事情,普通百姓只用一小塊就夠了。

“在哪裡買?我是說蜂窩煤好買嗎?”

“當然好買,去平倉店買就是了。”

平倉店是官府開的,幾乎每個縣都有,裡面主要賣小麥、粗布、鹽、糖、蜂窩煤,這是保證城裡百姓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資,讓窮人家能吃飽肚子,穿暖衣服。

不過雖然叫做平倉店,但幾乎全縣的百姓都會排隊來買東西,鹽是必須的,赤紅糖大家都喜歡,雖然貴一點,但家裡總要備一點,還有就是蜂窩煤。

所以一個店還不夠,一般縣裡都有三到四家店。

陳慶點點頭,又問道:“請問大娘,茅廁在哪裡?”

老婦人站起身,指著遠處道:“看見沒有,那邊有十幾座木屋,用柵欄包圍,男的在東面,女的在西面,可千萬別在帳篷背後亂來,抓到要重罰的,還會連累帳篷主人。”

陳慶故作驚訝道:“這麼嚴格嗎?”

“那當然,我們知州說了,不嚴格的話,一旦瘟疫爆發,大家都活不了,孩子首先遭殃,咱們不能害了孩子。”

陳慶心中暗暗誇讚:這位鄭知州還真不錯,他不僅強硬,還要教育百姓自覺維持衛生,保證不出疫病。

其實從看守大門的士兵不收錢這一點就看出知州剛正清廉的一面,一個貪賂成性的官員絕對培養不出不收賄賂的士兵。

這時,一面中年男子帶著十幾名官員正氣喘吁吁跑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高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