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手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軍營出來,陳慶又陪同吳階來到了渭河邊的屯田處,吳階望著遠處一望無際的麥田,輕輕嘆口氣道:“陳都統,你可知道我什麼要來看屯田?”

陳慶搖了搖頭,吳階冷笑一聲道:“其實你應該知道,官場上有一種人,他自己無能,卻又見不得別人好,殺敵無能,但給同僚下絆子、使黑刀卻是行家。

沒錯,我說就是劉光世,此人一定會針對你,你的糧食軍俸他都會做手腳,所以我希望你一定要保證糧食自給,然後才有機會向朝廷申述。”

陳慶淡淡一笑,“向朝廷申訴會有用嗎?”

“你有監軍,由監軍向官家直接申訴,效果會好一點。”

陳慶笑了笑道:“他要整我,會有一千個一萬個手段,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和他不相往來,不求他,也不睬他。”

“那就小看他了,算了,我瞭解你的手段,說這些有點杞人憂天。”

吳階沉吟一下問道:“有句話我一直想問問你,是我壓在心中的話,你可以不用回答我,但我一定要問。”

“吳將軍請說!”

“漢中有傳聞,說你已擁兵自立, 是真的嗎?”

陳慶笑了起來,“這話有點嚴重了, 我最多是有點違規, 比如開採銅鐵礦, 鑄錢補貼軍俸,要不然我多出來的軍隊怎麼解決軍俸難題?再說這裡還有監軍, 我若擁兵自立,他會容我?”

“對!你這裡有監軍,你最多賄賂他幫你隱瞞違規, 但如果到擁兵自立這一步,你給他再多的錢,他也不敢收, 可如果有一天,朝廷給你派一名文官, 當上司你能接受嗎?”

陳慶眉頭一皺,“已經派監軍了, 還會再派文官嗎?”

吳階搖搖頭,“監軍只是臨時安排, 文官才是朝廷制度, 遲早會派來。”

陳慶沉吟一下道:“我和你不一樣, 我恐怕不能接受,就算朝廷強行安插過來,他也不會有半點權力。”

吳階愣住了, “這就不是......和朝廷對立了嗎?“

吳階說得很含蓄, 用對立這個詞,說得嚴重一點,就是自立, 再嚴重一點就是造反。

陳慶望著渭河笑了笑道:“我理解吳將軍專程趕來成紀縣的一片良苦用心,你其實是為了我好,你害怕我年輕, 不成熟, 走上和朝廷對立的歧途,但我可以告訴吳將軍, 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背叛大宋, 更沒有用兵自立的野心, 我只是痛恨文官制度,不想淪為文官的附庸,被文官鉗制, 一事無成,最後也像吳將軍這樣壯志未酬,被迫離開川陝。。”

“壯志未酬?”

吳階喃喃念了兩遍,最後仰天長嘆,“是啊!我一心想奪回陝西,驅逐韃虜,收復中原,現在一個都沒有實現,還真是一事無成!”

說到這,他忍不住潸然淚下。

陳慶平靜道:“要做忠臣,一定做不成大事,要做大事,一定做不了忠臣,註定不可能兩全,所以我會做大宋之臣,但不一定是忠臣。”

..........

吳階當天下午便走了,直接離開了漢中,前往臨安述職,他推薦自己的兄弟吳嶙代為掌管三萬漢中軍。

而就在這時,陳慶接到了監軍王銑給他送來一份天子手諭,是用鴿信方式送來。

“天子讓我們出兵甘州和涼州?”

張曉和蔣彥先面面相覷,張曉忍不住道:“天子怎麼會想到這麼一個荒唐的決定?一旦我們駐軍河西走廊,會牽扯我們大量的資源和精力,會延緩我們的東征的步伐,甚至會導致我們兩頭作戰,腹背受敵。”

陳慶苦笑一聲道:“恐怕是我的一封家信引發的,我給呂相公說起來河西的近況,提了一句,河西兵力被抽空,如果我率軍前往,奪取甘州和涼州易如反掌。”

蔣彥先沉思片刻道:“如果甘州和涼州真沒有軍隊,確實是一個機會,但就不知道那邊還有多少漢人?如果漢人人數不少,那就有基礎,而且西夏內戰就算結束,恐怕也國力大損,他們更會擔心被金國入侵,不敢再輕易和我們交戰。”

坐在一旁的統領鄭平笑道:“我倒認識一個河西商人,做酒生意,可以把他找來問一問,他的酒鋪就在府衙旁邊不遠。”

“可是甘州酒鋪的安掌櫃?”

“正是他!”

陳慶欣然點頭,“你立刻去把他找來,我來問問他情況!”

鄭平起身去了,張曉又道:“如果我們派兵前往河西走廊,完顏喝離撒會不會認為這是進攻我們的機會?”

陳慶搖搖頭,“這種事情應該不會發生,一來,奪取涼州和甘州並不難,難的是怎麼守住它,花費不了多少時間;二來,川陝換帥換將,尤其吳階被調走了,完顏喝離撒口恐怕更想打漢中的主意,從他們已經開始重修箭筈關來看,他們對我們依然是採取守勢,防禦為主。”

張曉有些不好意思道:“經略使比我看得深遠,完顏喝離撒這個時候應該更關注漢中,而不是熙河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正說著,鄭平帶著一名商人匆匆趕來,商人躬身行禮道:“小民安生,參見經略使大人!”

陳慶也認識這位安掌櫃,也是安東主,甘州粟特人後裔,專賣張掖葡萄酒,不久前才從甘州過來開店,人緣很好,已經認識不少人了。

“安東主請坐!”

“謝經略使!”安生在一旁坐下。

陳慶笑問道:“聽說西夏已經把甘州和涼州的軍隊抽走,有這回事嗎?”

安生連忙點頭,“確有其事,原本甘州和涼州各有一萬軍隊,聽說西夏爆發內戰,這一萬軍隊都被調去打仗,現在涼州和甘州幾乎無兵,至少十天前是這樣,我的一批酒剛剛送到,他們出發時,還擔心馬匪。”

“還有馬匪?”

“哎!馬匪不就是西夏騎兵裝扮的嗎?他們劫掠商人,幾十年來一直肆虐河西走廊,其實就是想把河西走廊上的回鶻牧民徹底趕走,回鶻牧民組織起來,一直在和馬匪鬥爭。”

“甘州和涼州的漢人有多少?”蔣彥先問道。

“一直就有,都是以前歸義軍的後人,他們主要住在甘州的張掖縣和涼州的姑藏縣內,在城池周圍耕種為生,估計有幾千戶人家,兩三萬人口。”

“那麼城池以外呢?”

“原本是回鶻人、羌人和吐蕃人為主,因為甘州和涼州本來就是甘州回鶻的地盤,西夏人擊敗回鶻人後,甘州回鶻被趕到祁連山南面,改名為黃頭回鶻,大量党項牧民遷徙而來,搶佔了回鶻人和羌人的牧場,吐蕃人全部被趕走,彼此仇恨很深,倒是漢人因為是農耕,不涉及牧場,又老實交稅,百年來倒一直能延綿至今。”

陳慶沉吟良久道:“西夏軍隊被抽調回去,黃頭回鶻會不會也趁機捲土重來?”

“完全有這個可能,祁連山南面都是高原,苦寒之地,生存艱難,哪裡有河西走廊這樣肥美的牧場,他們做夢都想殺回來。”

陳慶點點頭,讓鄭平把這位安東主送回去。

這時,三人都意識到了,他們要奪取涼州和甘州,最大的障礙不是西夏,而是黃頭回鶻,就是從前的甘州回鶻。

“經略使,有沒有這種可能性,我們控制中心縣城,把牧場讓給他們?雙方和睦相處?”蔣彥先問道。

陳慶負手來回踱步,低頭沉思不語,最後他走到地圖前,怔怔望著牆上的河西走廊地圖。

好一會兒他才緩緩道:“黃頭回鶻一定要奪回張掖舊都,索性把張掖城讓給他們,就算他們不想要,我們也要把張掖城強行塞給他們。

我們只守涼州城,這樣一來,西夏就算結束內戰後,他們要對面的敵人是黃頭回鶻,而不是我們,我們就沒有後背之憂,但同時在河西走廊上也有了立足之地,更重要是,又可以利用黃頭回鶻再度削弱西夏。”

張曉和蔣彥先同時豎起了大拇指,“經略使高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高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