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危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勝非這輩子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害怕,他剛剛得到訊息,一支兩萬人的金兵已經殺進金州,正朝西城方向殺去。

朱勝非嚇得手腳冰涼,他不知道怎麼才好,司馬王似請他趕緊去找劉子羽商議對策,估計吳階也在那裡,朱勝非病急亂投醫,急派人去請劉子羽和吳階。

不多時,劉子羽和吳階匆匆趕來了。

“宣撫使,有什麼急事?”劉子羽進門問道。

朱勝非顫抖著聲音道:“大事不妙,剛剛得到訊息,一支兩萬人的金兵已殺進金州,馬上殺到西城了。”

劉子羽和吳階都吃了一驚,他們對望一眼,兩人同時意識到,這是金兵走東線向漢中發動進攻了,對方竟然有兩萬人馬,主將很可能就是完顏撒離喝。

吳階急問道:“請問宣撫使接到的是鴿信,還是騎馬快報?”

“是金州通判派人送來的快報,吳都統,現在該怎麼辦?”這會兒朱勝非忽然才發現吳階不能去巴蜀,必須留在漢中。

吳階擔心的是時間,從金州到南鄭縣最快也要一天半時間,很可能現在西城已經失守,金兵必然會抓緊時間趕往饒風關。

吳階眉頭一皺道:“關鍵是饒風關,只要守住饒風關,金兵也殺不過來!”

他知道饒風關有統制田晟率領的三千軍隊鎮守,可以抵擋幾天,他當即問劉子羽道:“南鄭這邊有多少軍隊?”

劉子羽想了想道:“南鄭縣有剛剛招募的六千新兵,目前正由統制郭仲荀負責訓練。”

吳階向朱勝非抱拳道:“現在形勢危急,請宣撫使把六千新軍交給卑職,卑職率領他們趕赴饒風關,只要守住饒風關,漢中就不會丟失!”

這時,朱勝非對吳階的話言聽計從,他當即取出令箭交給吳階,他遲疑一下問道:“才九千人,是不是兵力還不夠?”

吳階苦笑道:“兵力肯定不夠,而且還是新兵,先救救急!”

朱勝非想到了傅選,又對吳階道:“傅選的一萬軍隊就在仙人關,要不再調他的軍隊也趕赴饒風關?”

傅選當然是在南仙人關,他就在等吳階去了巴蜀,他再來南鄭接受朱勝非授予軍權,好去大散關上任呢!

吳階儘管極為厭惡傅選,但他心裡明白,傅選的一萬軍隊中,大部分是王彥的八字軍,戰鬥力很強,在這個川陝危亡的關鍵時刻,吳階暫時摒棄個人恩怨了。

不等吳階答應,旁邊劉子羽插口道:“卑職建議宣撫使最好任命吳都統為主將,任命傅都統為副將,這樣便於指揮協調,另外大散關那邊,卑職建議由吳嶙暫時接管主將之職,防止偽齊軍趁機大舉進攻大散關。”

朱勝非著實很無奈,原本安排好的奪權換將計劃又被金兵入侵給攪黃了,他只得點點頭,“劉知府建議很及時,就這麼決定了!”

.........

吳階當即率領六千新兵趕赴饒風關,朱勝非又派人趕去南仙人關,命令傅選立刻率軍趕赴饒風關,協助吳階守住饒風關,一切軍事排程,皆由都統吳階定奪。

吳階率軍趕去了饒風關,朱勝非才稍稍松了口氣,回到內堂休息喝茶。

這時,他的幕僚傅經義找了一個機會,對朱勝非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朱公何不先去成都?”

朱勝非也害怕吳階守不住饒風關,漢中失守,自己要承擔主要責任,他沉吟半晌道:“我倒是想去成都,但這個關鍵時候去成都,是不是有點不太合適?”

傅經義微微笑道:“朱公已經交權給了吳階,一切軍事都由他負責,再說現在形勢危急,四川那邊也要組織軍民應對金兵入侵,需要宣撫使去坐鎮協調。

卑職建議召開宣撫使司議事,漢中政務交給劉子羽,軍務交給吳階,漢中守住了,是朱公用人得當,領導有方,如果漢中守不住,主要責任也不在朱公身上,有吳階和劉子羽頂著呢!”

‘四川那邊也要組織軍民應對金兵入侵,需要宣撫使去坐鎮協調’,這句話是多麼好的理由啊!

朱勝非當即召開宣撫使司議事,他提出川陝防禦一體的思路,由自己親自前往四川坐鎮協調,組織軍民應對金兵入侵,由司馬王似代表宣撫使司坐鎮南鄭,調集錢糧支援饒風關,興元知府劉子羽負責協助王似。

安排好了漢中的軍政,當天晚上,朱勝非和一眾宣撫使司官員便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離開南鄭縣,連夜逃往成都。

..........

其實劉子羽也是希望朱勝非趕緊走人,他留在漢中只會壞事,次日上午,劉子羽找到王似商議。

“雖然我們都希望吳都統能守住饒風關,但饒風嶺地形複雜,王司馬,我們得有後顧之憂。”

王似是張浚留下的舊屬,為人比較務實,不像朱勝非那麼多花花腸子,他當即道:“劉知府有什麼話就直說,能辦得趕緊辦了。”

“其實我的意思是說,咱們得趕緊撤民把南鄭的百姓撤往巴蜀,一旦饒風關失守,金兵殺過來可是要屠城的。”

王似眉頭一皺,“可是南鄭還這麼多糧食物資怎麼辦?我們軍隊也沒有了。”

劉子羽早有想法,他連忙道:“我有一個想法,把糧食分給百姓,作為條件,百姓得替我們搬運兵器盔甲等軍用物資,如果人手還不夠,那就招募民夫,也不用走多遠,放在劍門關就行了。”

王似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所有百姓都走金牛道,不走米倉道,是這個意思嗎?”

“走米倉道不現實,要翻越米倉山,山路艱險陡峭,太艱難了,這些普遍百姓拖家帶口,還帶著大車,肯定是走金牛道劍門。”

從漢中入蜀有三條道,東面的荔枝道在北宋時就荒廢了,中路是米倉道,也荒廢得差不多了,沿途棧道都爛光了,雖然勉強還能走,但沒有棧道的幫助,沿途非常艱險,莫說大車,就連運貨的牲畜也走不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宋朝入蜀和出蜀的主要通道就是金牛道,走劍門關到潼州。

王似想了想道:“就依你,今天開始轉移百姓和軍資,一部分糧食留給饒風關,其他都分給百姓!”

當天,劉子羽便派人貼出了佈告,開始了漢中人口物資向巴蜀的大撤離。

.........

完顏撒離喝說服了完顏昌,以川陝大局為重,暫時放棄對甘泉堡的進攻,全面實施東線進攻漢中的方案。

與此同時,李成率十萬偽齊軍在渭南紮下大營,準備隨時進攻大散關,而郭振的五萬偽齊軍則分散到各州駐紮,這時,完顏昌也率領一萬金兵前往上津縣,一方面是督促東線作戰,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襄陽宋軍斷了金兵的後路。

完顏昌此時已經完全把甘泉堡放到了一邊,徹底交給西夏人去收拾陳慶。

也主要是李良輔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再不濟也是打持久戰,完顏昌怎麼也想不到西夏軍最後會那麼快慘敗。

陳慶也不關心漢中的戰況,他剛剛和李良輔達成了交換協議,用十石糧食交換一名西夏戰俘,一共八千戰俘,交換八萬石糧食,這其中光運輸糧食都要走四趟,至少十天時間,陳慶整個心思都放在了運輸糧食之上。

按照雙方的協議,每運輸一批糧食過來,陳慶就釋放一批戰俘,關鍵是宋軍俘獲的這批戰俘都是党項族的精英,不是說他們善於打仗,而是他們在西夏的社會地位普遍較高,都是党項八部中的拓跋部人,是維繫西夏皇權的基礎。

正是這個原因,陳慶並不擔心西夏人會扣押運輸隊伍。

事實也是如此,李良輔心中再不甘,也不得不老老實實執行協議,先把這批珍貴的士兵換回來再說,否則他沒法向天子交代。

這天上午,發生了一件讓陳慶頗感意外之事,一支從巴蜀過來的運糧駱駝隊抵達了甘泉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高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