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八十三章 運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成走進大帳,大帳正中擺放著一座沙盤,這是相國張浚在陳慶的帥帳中見到了沙盤,回臨安後彷制,結果張俊兵敗,沙盤被金兵繳獲後,立刻在金兵軍隊中推廣。

金兵的學習模彷能力非常強,這也是陳慶對鐵火雷使用慎之又慎的緣故,用得次數太多,鐵火雷就一定會出現沒有爆炸,成為啞炮的情況,被金兵撿去彷制,麻煩就大了。

所以陳慶把鐵火雷決定當做戰略武器使用,關鍵時刻再用它,一定乾坤。

完顏兀朮走到沙盤前,把木杆遞給李成,“我要知道宋軍的情況,你應該很清楚吧!”

“卑職比較清楚!”

李成接過木杆指向楚州道:“之前宋軍的十萬大軍分別部署在宿州、邳州和楚州,但從十天前開始,他們十萬大軍已經聚集在楚州一線,很明顯,他們是想奪取海州,但卑職認為,這其實是對方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們軍隊會緩緩北上,把卑職的主力軍誘引出來,然後他們會從海上偷襲海州。”

完顏兀朮點點頭,“說得很對,這也是我最擔心的。”

他看了一眼旁邊的軍師範拱,問道:“軍師怎麼看?”

範拱捋須緩緩道:“我之前就再三強調,海州一定是戰爭的爆發點,三方必爭之地,陳慶在海船上下了這麼大的功夫,他一定要找到一個北方港口為根基,宋軍也開始重建水軍,他們也會從海上進攻。

有了水軍根基地,他們的水軍就能隨時北上攻打山東路乃至河北路的沿海各州,海州就是最合適之地。”

完顏兀朮感嘆道:“現在看來,軍師確有先見之明,我們派重軍駐屯海州的決定非常明智。”

李成又道:“其實卑職並不擔心宋軍,卑職擔心的是西軍,卑職知道他們目標也是海州,卻看不到他們的任何動向,也看不到他們的戰術部署,卑職心中著實不安。”

完顏兀朮道:“我接到了京兆和鄧州發來的情報,西軍已經大規模戰備,這不是做做樣子,一定是要大舉進攻山東路,李都統,海州那邊我可能就顧及不到了,我只給你一個交代,盡力守住海州,但又不能為了守海州而讓敵軍大舉北上沂州,要顧全大局,明白我意思嗎?”

李成默默點頭,“卑職明白!”

.........

李成沒有在濟南府過夜,當天晚上便趕回了海州。

此時宋軍也在積極備戰,天子趙構最終採納了徐先圖的蠶食方式,決定以步步為營方式,一步步向北蠶食。

而京兆開始大備戰的情報也輾轉傳到了臨安,趙構意識到,陳慶今年也想奪取山東路。

趙構並不擔心,甚至還有點期待,他期待著出現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一幕,他當然是漁翁,西軍和金兵在北面打得你死我活,他的軍隊卻在南面趁機吞食地盤。

御書房內,趙構也在信心滿懷地檢視沙盤,他指著插在楚州的紅旗道:“十萬大軍在楚州呆的時間太長了,有一個多月了,這樣不行,會影響士氣,立刻傳朕的口諭,十萬大軍要出動出擊,要儘快拿下海州,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陳慶軍隊和金兵主力激戰,我們就可以趁機從海路北上。”

徐先圖在一旁建議道:“微臣建議兩路出擊,十萬大軍攻打朐山縣,另外派水軍奪取東海島,同時奪取東海縣。”

趙構點點頭,“這個方案朕能接受!”

他又回頭問秦檜,“糧食物資運輸情況如何?”

秦檜躬身道:“回稟陛下,我們徵集到兩千艘千石貨船,走運河向楚州供應糧草物資,還專門派三萬軍隊保護糧草物資安,臣可以擔保萬無一失。”

“那就好,要吸取揚州大火的教訓,注意每個細節的防範,不可再有半點大意。”

“微臣明白!”

趙構輕輕搓著手,這一刻他壯志凌雲,覺得自己的方案是多麼完美,無懈可擊,他就恨不得御駕親征,率領十萬大軍橫掃北方。

不過就算他無法御駕親征,他也一樣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時時刻刻關注戰局,將自己的意見以及告之前軍主將,他也算是御駕親征了。

........

楚州的江南運河上,滿載糧草物資的貨船一艘接著一艘,排隊成兩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見尾,延綿足有數十裡。

龐大的運輸船隊在緩緩向北而行,旁邊官道上都是護衛的士兵,船上也有士兵,宋軍充分吸取了揚州大火的教訓,護衛得格外嚴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靠近船隊,否則格殺勿論。

為了防止火燒連船,船和船之間用麻繩相連,一旦發生火災,就會立刻斬斷麻繩,不會波及別的船隻。

這時,遠處傳來搖鈴,“當!當!當!”有人大喊,“金牌急腳遞,閃開!”

幾名騎手在官道上打馬疾奔,金牌急腳遞一般都是送官方公文,即使被馬匹撞死也是活該,士兵也不想白白送命,紛紛閃開一條道路。

幾名騎手一陣風似的奔過,繼續向二十裡外的宋軍大營奔去。

宋軍大營位於淮河南岸,其實淮河北岸的漣水軍也是宋朝地盤,面積相當於兩三個縣,雖然不大,但它是宋軍和金兵之間的緩衝地帶,金兵不會殺進漣水軍,宋軍也不會在漣水軍駐軍,這是雙方的默契,其實也是口頭約定。

不過現在這個默契已經沒有了,宋軍會隨時向北進攻,之所以沒有在漣水軍駐軍,主要是宋軍不想處於背水一戰的境地,背水一戰,一旦失敗,就會全軍覆滅。

主將劉錡正和楊沂中、王建在淮河邊視察浮橋,他們眼前是一片黃澱澱的河面,寬闊得像海一般,這就是黃河奪淮後的情形,它是淮河,但也可以叫它黃河,河面足足寬了三倍,水流湍急,過黃河很不容易了。

宋軍足足用了十天時間,才在河面上搭建了一座浮橋,並打下上百根深樁保護浮橋。

有兩千軍隊在北岸保護浮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金兵沒有進入漣水軍。

“我總覺得有點蹊蹺!”

劉錡對兩人道:“如果金兵要阻止我們北征,那麼燒掉浮橋是最好的辦法,但對方卻沒有任何動靜,很奇怪啊!”

王建笑道:“應該是防不勝防吧!如果金兵阻止我們從楚州過河,那我們可以轉道宿州過淮河,那邊容易得多,金兵也鞭長莫及,他們應該知道,所以才不在阻攔我們過河上做文章。”

楊沂中點點頭,“王都統說得有道理,應該就是這個緣故!”

這時,幾名騎手疾奔而來,為首送信騎士翻身下馬,高聲問道:“劉都統可在?”

“我在這裡!”劉錡上前一步。

“天子口諭!”

騎手將一份封好的口諭交給劉錡,劉錡連忙開啟看了一遍。

楊沂中和王建走過來問道:“官家說什麼?”

劉錡苦笑一聲道:“官家嫌我們進兵太慢,要求我們立刻北上,奪取海州!”

楊沂中和王建對望一眼,目光中露出憂色,官家這樣干預軍事,可不是好兆頭啊!

既然天子下旨了,三人也不敢不從,劉錡當即下令,“十萬大軍立刻渡河北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高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