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學生的能力(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學生的能力(二)

崔民乾笑道:“你還真是小心謹慎,不,是李峰真的很小心謹慎。”

程三不說話,只是恭敬的站在一旁,只是雙眼非常卻火熱的看著崔民幹手中的奏摺。

崔民乾笑道:“放心,我讓你看到的那就沒有關係,就算是機密,那也很快就成為不是機密了,只要老夫這邊透過,那麼一切就會昭告天下。”

“那學生就放心了。”程三說道。

崔民幹笑了笑,旋即將奏摺遞給程三。

程三恭敬的接過奏摺,然後有些迫不及待的開啟來看。

崔民干將一切都看在眼裡,心道:“少年郎就是少年郎,容易衝動,不夠穩重,就是不知道你有什麼想法。”

程三看完奏摺後,便說道:“侍中大人,朝廷派遣李靖大將

學生覺得可行,可是,學生卻覺得這裡少了一個流程,比如查到之後要給貪官汙吏一個什麼刑罰?”

崔民幹說道:“你的意思是一旦查到貪官汙吏,就讓懲處這些貪官汙吏?”

“不單單要懲處這些貪官汙吏,還要懲處那些給貪官的百姓,沒有百姓給錢,貪官是不是就會少一半?”

崔民幹頷首道:“你說得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你知不知道,不管懲罰多嚴重,貪官汙吏是禁止不了的。

一切都要自律,朝廷從上到下都自律,地方官員也就會自律起來。

不過你的方法也是一個辦法,不夠理想而已。”

程三說道:“侍中大人,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

“說來聽聽。”崔民幹饒有興趣的說道。

程三說道:“除了朝廷派遣官員調查貪官汙吏之外,還可以讓百姓監視官員。但凡有官員貪汙受賄,就可以舉報此官員。

朝廷因此設立一個專門調查貪官汙吏的衙門,這個衙門專門成立一個信箱,給不方便透露身份的百姓投放。

簡單的說,那就是匿名告狀。

衙門的人得知了這件事情後,他們就去調查那個官

員,最後找到證據才能抓人。

同樣的,朝廷除了大理寺以外,還可以成立一個六扇門,他們的任務是專門偵破民間奇案,和大理寺的職責區分開來。

而且六扇門可以分佈在整個大唐,每個城池都可以成立一個六扇門。

調查貪官的衙門我稱之為廉政公署,也可以每個城池都建立一個廉政公署,震懾那群貪官汙吏。”

崔民幹有些震驚的說道:“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不,這其中大多數是學生從侯爺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發。”程三非常老實的說道。

“什麼故事?”崔民幹非常好奇的問道。

“一個叫做《廉政公署》,一個叫做《四大名捕》,請侍中恕罪,學生只能說出名字,不能將內容告訴侯爺,這是書院的故事,沒有得到允許,不能私自外傳。”程三告了一聲罪。

崔民幹雖然心中非常的好奇,但是沒有逼迫程三,主要兩個原因。

一個是身份,他堂堂一個宰相去逼迫一個學生,讓哇,人知道了,他那張老臉還要不要了?

第二個就是因為李峰,現在得罪李峰乃事非常不明智的選擇,更何況瞭解了書院後,崔民幹更加不想得罪李峰。

崔民幹搖了搖頭,道:“可惜了,你應該去中書省,那裡更加適合你,剛剛的兩個衙門經過整理以後,朝廷一定會同意的。”

“沒有什麼好可惜的,我的同學有去中書省,只要他得知這件事,那麼就一定會提出我的兩個觀點。

不單單會,甚至還有更多的觀點,侍中大人恐怕有的忙了。”程三說道。

“是嗎?本官倒是希望能忙一點。”崔民乾笑著說道,話中有那麼一點不相信的意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程三也沒有說什麼,而是耐心等待,他相信他的同學是不會讓中書省閒著的。

就在崔民幹不以為然的時候,中書省一下子多了幾百本奏摺,這些奏摺都是同時送過來了。

“怎麼那麼多?”崔民幹問道。

送奏摺過來的太監說道:“中書省多了三名學

生後,中書令他們就變得非常忙碌,這些奏摺都是那些學生提的意見,最後經過整個中書省大人們合力之下,先同意了一部分。”

崔民幹聞言,說道:“這還只是一部分?”

太監點頭道:“是的,還有一部分關係重大,所以沒有送來。”

崔民幹茫然的揮了揮手,道:“老夫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大人。”

太監走後,崔民幹拿起一本奏摺就開始看起來,第一本奏摺上寫的貨幣統一,在全國各地都建造銀行,將黃金收集到銀行,然後發行紙幣。

第二本是讓大唐紙幣流通於國際,也就是在各國之間成為主流。

只要在大唐做生意的人,他們就要用黃金和白銀在大唐銀行進行兌換才行。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防止百姓在交易過程中,對黃金百姓的損耗。

看完一本又一本,直到五十本後,崔民幹才發現,以上說的都是一些經濟政策。

“程三,你看看這些奏摺,應該是你的學生想出來的主意。”

程三隨手拿起一本奏摺,看了幾眼,道:“應該是了,侯爺說過,這些知識,除了書院之外就只有侯爺師門的人學過。”

“行了,老夫知道了,這些奏摺,不,你和你的同學將這些奏摺都看一看,將可以透過的放在一邊,不能透過的將原因寫出來。”

“是,侍中大人。”程三應道。

崔民幹則是來到了中書省。

只是此時的中書省非常忙碌,見到崔民幹打了一聲招呼後,就沒有招待他。

中書省的中書令就是蕭瑀,他這是第二次被任命為中書令了,此時的蕭瑀已經被罷免過一次了。

崔民幹來到中書令的辦公房外,卻沒有進去,而是在外面看著蕭瑀在問一個學生。

“張耀,你的意思是,大唐在各國成立一個使館,專門用來幫助那些大唐的百姓?”

“是的,大唐的使館負責人在他國,就代表大唐,該國對大唐使館無禮就是對大唐無禮。”張耀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