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間諜機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呂布率軍向許都挺進,操操如臨大敵,下令讓所有在外的曹軍全都撤回許都周邊。

離許都越來越近,呂布得到了徐庶派回斥候帶來的傳報。

傳報中,徐庶告訴呂布,曹操把所有在外的曹軍都聚集得到了許都的邊緣,還做出曹軍打算在許都困死徐州軍的判斷。

得到傳報,呂布向周瑜問道:“徐元直認為曹操打算把我們困死在許都周邊,你認為他的判斷有幾分可能?”

“十分。”周瑜回道:“徐元直既然承擔起探查敵軍動向的職責,就一定會做出更為貼切的判斷。我對他的判斷是絕對相信。”

“要是真的那樣,我們進攻許都就得速戰速決。”呂布又問周瑜:“公瑾認為,我們在短期內擊破許都的可能有多少?”

“我覺得可能不多。”周瑜回道:“曹操經營許都多年,如今他又把所有兵馬全都調了回去,與我軍決一死戰的決心擺在那裡,倘若楚侯不好生應對,很可能會受其所害。”

“要命的還不僅僅只是曹操做好了部署。”呂布說道:“更讓人頭疼的是,我們正面要和曹操抗衡,背後還有一個不知道究竟會站在哪邊的袁紹。袁紹要是坐視不理,我也不會覺得怎樣。倘若他來幫著我們,那當然更好。最壞的可能,就是袁紹下令讓河北兵馬進軍徐州。我們正和曹操交鋒,徐州雖然做了佈防卻也是空虛的很。倘若長久拿不下許都,以後再想找到機會可不容易。”

周瑜擰著眉頭,點了點頭。

呂布說的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天下大亂,豪雄相互征伐。

為了自家的利益,沒有哪個會真的把同盟當成一回事。

許都被圍,要是袁紹認為曹操落了下風,對中原局勢的均衡沒有好處,他必定會出兵進攻徐州。

呂布率領大軍,正與曹操在許都交戰,徐州要是發生戰事,即便他立刻掉轉回頭馳援,怕是也來不及了。

“徐元直什麼時候回來?”周瑜沒有吭聲,呂布又向他問了一句。

“他應該已經到了許都周邊,正在探查那裡的情況。”周瑜回道:“我覺著得等到他把一切都探查清楚了,才會回來面見楚侯。”

“一切也都清楚了。”呂布說道:“派個人,把他召回來。曹操的意圖已經明確,他留在許都附近也不會再改變什麼。”

“我這就去辦。”周瑜答應了一聲,轉身吩咐身後的兵士:“派人去請徐元直回來,就說楚侯找他。”

很快,軍中就有兩騎快馬離開,往許都方向去了。

自從呂布擊破于禁所部,一路往許都推進,就沒再遇見阻礙。

即便有少數曹軍在半道上發起襲擾,對呂布的大軍來說,襲擾也是可以忽略不計。

豫州一帶的戰事,也時刻傳往河北。

呂布出兵以後,袁紹派出了不少斥候,打探他和曹操之間的戰事如何。

得知呂布已經快要推進到許都,袁紹把他最信任的審配和逢紀請到面前。

“我剛得到訊息,呂布接連擊破曹操的佈防,如今已經快要推進到許都。”袁紹對倆人說道:“曹操被逼無奈,只能下令各地兵馬全都退往許都,試圖與呂布決戰。把你們請來,我是想問你們,到沒到出兵馳援呂布的時候?”

“主公要馳援呂布?”審配問了一句。

“我和呂布分屬同盟,早先他也曾送來不少煤炭。”袁紹回道:“他軍中將士的鎧甲也還是我們河北提供,倘若不馳援他,讓曹孟德佔了上風,就怕以後會和我們搗亂。”

“曹孟德對主公已經恨之入骨,確實應該助呂布把他給滅了。”審配說道:“只不過我卻覺著現在還不是出兵的時候。”

“為什麼?”袁紹問道:“呂布已經到了許都,我此時不出兵,難道還要等他攻破許都,把皇帝也給弄到手中,再去討伐曹操?”

“當然不是。”審配說道:“呂布率軍去了許都,他與曹操之間真正的決戰還沒開始。以兩方軍力,我覺著即便呂布擊破了曹操,剩下的兵馬也不會太多。到時主公只要找個藉口,派人去見呂布,要求他把皇帝送來河北,難不成他還敢不從?”

“正南未免有些想當然了。”審配才說了他的看法,逢紀就對袁紹說道:“呂布最近幾年壯大太快,主公應該還記得,當年下邳之戰,他還被曹操壓著打。如今他卻反了過來,進軍許都甚至逼迫曹操不得已把所有兵馬調集到許都打算決戰。如此看來,呂布才是主公真正的心腹大患。我認為等他破了許都,得到皇帝之後,主公向他討要,他絕對會以各種理由推脫。”

“元圖的意思是,呂布會不顧與我反目,也要把皇帝留在手中?”袁紹眉頭微微皺了皺,語氣不是太好的向逢紀問了一句。

逢紀回道:“難道主公認為他不會?”

袁紹沉默。

過了良久,他才向逢紀和審配問道:“依著你倆看,我該怎麼辦?是攻打徐州,還是與呂布一道擊破許都,從他手中把皇帝搶來?”

“主公如今和呂布還是同盟,而且呂布答應送來的煤炭尚且沒有全到。”逢紀說道:“煤炭對於鍛鍊鋼鐵來說至關重要,我覺著攻打徐州並不可行。”

“既然攻打徐州不可行,那就出兵許都。”袁紹說道:“總不能眼看著呂布把皇帝弄到手中。”

“呂布和曹操正在交戰,決戰還沒開始,主公為什麼這樣焦躁?”逢紀說道:“我認為至少應該等他們先打,看看哪方佔了上風,再做出最後的決斷。倘若曹操佔了上風,主公出兵與呂布一道攻打許都。既把許都奪了,也讓呂布消耗不少。兩軍一同進入許都,難道他還敢和主公搶皇帝不成?倘若呂布佔了上風,主公更應出兵前往。進了許都城內,先把皇帝給奪到手,至於呂布那邊如何打算,只管看他會怎樣做也就是了。”

“不管怎麼說,我都是要出兵攻打曹操?”袁紹嘆了一聲,對倆人說道:“我和曹操當年酸棗會盟,都曾為大漢鞠躬盡瘁,沒想到,如今卻是要在沙場上兵戎相見。”

“天下亂世已經形成,豪雄各自為戰,都在為自己謀求好處。”逢紀說道:“也就只有主公對大漢還有忠貞,只可惜,大漢皇室卻在曹操手中。”

“當年主公沒有把皇帝帶到河北,讓曹操得了先機。”審配也說道:“這次無論如何,都要把皇帝先弄到手。”

審配和逢紀雖然都是站在三公子袁尚那邊,倆人彼此卻是有著不小的矛盾。

以往袁紹向他們問計,倆人都會提出相左的意見,這次除了逢紀反對在呂布攻破許都以後向他討要大漢皇帝之外,其他的倒是破天荒的一致,讓袁紹也感到很是意外。

兩個向來不怎麼對付的人,看待一件事情有著一致的見解,袁紹也覺著他們的意見確實可以採納。

袁紹站了起來,對倆人說道:“正南和元圖的謀劃,確實是眼下最適宜的。我這就下令,讓顏良、文丑率領大軍先向許都推進。等到呂布快把許都擊破,再與他一道進入許都城,從而奪取皇帝!”

袁紹做出了決斷,審配和逢紀齊聲讚道:“主公英明,只要得了當今皇帝,日後必可成就大業。”

當年董卓入京,要廢黜少帝扶持劉協登基,袁紹曾與他拔劍相向。

後來,漢少帝劉辯被董卓謀害,劉協登基為帝,袁紹對這位由董卓扶持起來的皇帝並沒有任何好感,也是不肯承認他的帝位,甚至還曾一度想要扶持劉虞稱帝。

袁紹與公孫瓚徹底交惡,也是因為公孫瓚殺了劉虞,才給了他進攻的藉口。

自從劉辯死後,袁紹對漢室的忠誠也在與日下降。

當初袁術曾表明心願,願意把傳國玉璽送給袁紹,連同皇帝的稱號也送給他。

那個時候,袁紹甚至有些心動,要不是手下的謀士極力勸阻,他差點就出兵援救袁術,成了袁術之後第二個稱帝的豪雄。

曹操得了劉協,勢力每日強大,袁紹也看出了擁有劉協的好處。

當年不屑一顧的皇帝,如今對袁紹來說卻是個搶手的寶貝。

呂布要是敢與他搶奪皇帝,他一定會讓呂布好看!

袁紹做出決斷之後,當即下達命令,令顏良、文丑領軍十萬,朝著許都方向進發。

徐州軍向許都推進,到了距許都不過百里開外,徐庶回到了呂布的軍中。

帥帳中,只有呂布和徐庶倆人。

坐在帳內,徐庶把他探查到的情況一一向呂布稟明,最後又說了一句:“返回軍中的路上,我得到訊息,袁紹令顏良、文丑率領大軍十萬,正往許都方向逼近。因為此事不是太要緊,我也就沒有先說。”

“在元直看來,袁紹出兵不是太要緊?”呂布向徐庶問了一句。

“當然不太要緊。”徐庶回道:“袁紹發兵,並不是為了相助楚侯奪取許都,他只是在等著楚侯和曹操戰到最後,再令大軍參與到戰場,等到破了許都,從楚侯手中搶走當今陛下罷了。”

“袁紹以往並不看重當今陛下,他甚至還想扶持劉虞稱帝。”呂布問道:“如今他卻為了陛下出兵許都,難道是他轉了性情?”

“並不是袁紹轉了性情。”徐庶說道:“袁紹所以這麼做,無非是看到了陛下在手中的好處。曹操要不是當年迎了陛下到許都,他又怎麼可能在短短數年壯大至此?”

呂布點頭,隨後向徐庶問道:“要是真的這樣,我該怎麼辦才好?即便擊破曹操,我軍損耗也會不小,對付袁紹,怕是還沒有足夠的實力。”

“好辦。”徐庶說道:“一旦破了許都,楚侯先令人把陛下送回彭城。陛下到了彭城,即刻傳旨犒賞袁紹。封他個三公或者上將軍,有了這些好處,就算袁紹心裡有一萬個不爽,也只能認了。”

“惹袁紹不爽,他應該會找尋藉口向徐州出兵。”呂布問道:“為了把陛下留在手中,得罪了袁紹,究竟划算還是不划算?”

“楚侯得了陛下,就是大漢正統。”徐庶說道:“袁紹要是得了陛下,原本就強悍到天下無敵的袁家,必定會是如日中天。楚侯有過下邳一戰的慘痛經歷,應該不希望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還是元直看的明白。”呂布贊同的說道:“照著元直這麼一說,即便與袁紹反目,我也應該要把陛下牢牢的握在手中。”

“那是當然。”徐庶應了。

他隨後向呂布問道:“敢問楚侯,早先我請周公瑾帶給楚侯的話,不知他說了沒有?”

“元直是說斥候交給你來掌管?”呂布問道。

“正是。”徐庶回道:“楚侯麾下將士能征善戰,確實是沙場上的翹楚。可這次出征,我卻發現斥候多半懈怠,帶回的訊息也是大半不夠詳實。倘若任由斥候如此散漫,早晚會在訊息上吃了大虧……”

“其實元直要的並不僅僅只是斥候。”呂布打斷了他,壓低聲音問道:“元直要的,其實是間諜機構,是也不是?”

“間諜機構?”從沒聽說過這個名詞,徐庶愣了一下,向呂布問道:“敢問楚侯,所謂間諜機構是什麼?”

“就是元直預想的那樣,專門從事打探訊息,甚至還可以執行暗殺的兵士。”呂布嘴角微微牽起,向徐庶問道:“元直是不是想說,我需要有一支能夠隨時探查整個天下訊息的力量。那樣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楚侯英明,我想籌建的正是這樣的一支人馬。”徐庶回道:“當年我遊歷各地,年少時也曾習練劍術,籌建這樣一支人馬,並不是什麼難事。”

“元直有這樣的能耐,我當然相信。”呂布說道:“不過成立這樣一支人馬,他們可是一柄雙刃劍。用的好了,斬敵破陣。倘若沒有用好,給自己帶來的麻煩,遠遠要比解決的問題更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