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逢紀過江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逢紀的人在岸邊喊了幾聲,對岸果然過來兩艘小船。

其中有條小船上站著個徐州將軍。

那將軍年紀不大,等到小船靠岸,他問了一句:“誰是逢元圖?”

逢紀上前見禮:“我就是逢紀,敢問將軍高姓大名?”

“我是楚侯麾下凌操。”徐州將軍回道:“奉周將軍之命,特意前來迎接逢公。”

“有勞凌將軍。”逢紀謝了一聲,在凌操的指引下跳上一艘小船。

小船不大,他帶來的隨從不可能全都登到船上,只有六七人隨同上了兩艘小船,凌操好像也沒有讓其他人上船的意思。

“凌將軍。”看了一眼還留在岸邊的隨從,逢紀問了凌操一句:“我的隨從還沒有全部上船。”

“船隻有這麼大,讓他們在這裡等著就是。”凌操平淡的回了一句。

逢紀有些為難的說道:“他們都是我身邊的人,既然我是要過河求見周將軍,把他們留在這裡恐怕不太合適。”

“怎麼不合適?”凌操問道:“難不成要與周將軍見面的不是逢公,而是你的隨從?”

凌操語氣不是很好,逢紀趕緊解釋:“凌將軍多慮了,當然是我要求見周將軍。”

“既然是逢公求見周將軍,你的隨從上不上船,又能怎樣?”凌操回道:“逢公要是願意過河,我就帶你過去,要是不打算過河,那就留在這裡,我也不會勉強。”

看向還在岸邊的那群隨從,知道凌操是不可能再過河接他們,逢紀喊道:“你們就在河岸這邊等著,等我見了周將軍,過兩天就回來。”

逢紀已經上船,而且凌操也下令讓划船的士兵往河岸對面去了,岸邊的隨從雖然不放心,卻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離開。

延津渡口並沒有多寬,凌操乘船帶著逢紀往河岸對面趕去。

等到小船靠上河岸,他先一步下船,站在岸邊對逢紀說道:“逢公可以下船了。”

逢紀答應了一聲,也跟著跳上了河岸。

上岸以後,他向凌操問道:“敢問凌將軍,周將軍打算什麼時候見我?”

“周將軍忙的很,當然是今天有空今天見,明天有空明天見。”凌操說道:“逢公要是不放心對岸的隨從,每天可以派個人到對岸去,告訴他們你在這邊好的很。”

“難道周將軍今天沒有閒暇見我?”逢紀有些失望的向凌操問道。

“我哪知道。”凌操不鹹不淡的回道:“逢公先到營中休息,周將軍可以見你的時候,當然會派人前來請你。”

自從接到了逢紀,凌操給他的感覺就是很難親近。

逢紀倒也是有些見識的,並沒有因為凌操的態度而感到惱怒,凌操語氣不好,他反倒是更加恭謹。

“逢公請跟我來。”等到跟著逢紀過河的幾名隨從都下了船,凌操招呼了他一聲。

向凌操謝了,逢紀跟著他往軍營方向走去。

進了軍營,凌操親自把他安頓在一頂帳篷裡,臨走的時候交代了句:“這裡是軍營,逢公可千萬不要隨意亂走。我知道逢公的來歷,將士們可多半都不知道。他們在營中發現了陌生人,萬一對逢公不利,就怕逢公會吃虧不小。”

凌操說這些,無非是告訴逢紀,不要在軍營裡到處亂跑,否則一定會遇見麻煩。

逢紀當然知道這裡是徐州軍的軍營。

他要是到處亂跑,難免會有刺探軍情的嫌疑。

當即答應了凌操,逢紀說道:“多謝將軍,還請將軍見到周將軍,務必代我送句話給他。就說我到這裡,確實是給周將軍送好處來了。”

“我會把你的話轉告給周將軍。”凌操回道:“周將軍沒有請逢公過去,還請逢公千萬規矩一些。”

他拱手一禮,轉身離去。

逢紀留在帳篷裡,心裡也是一陣煩躁。

來到黃河南岸,本以為可以見到周瑜,沒想到周瑜壓根不給他見面的機會,反倒把他軟禁在一頂帳篷裡。

跟來的隨從雖然都在旁邊的帳篷,可他們的周邊卻都是徐州軍。

徐州軍將士不可能不知道他們的身份。

要是他在軍營裡亂走,還真可能會有徐州軍將士來找麻煩。

畢竟凌操臨走的時候,給他留下的話可不是很好。

接了逢紀過河,凌操去向周瑜覆命。

周瑜站在沙盤旁,還在擺弄著沙盤上的小旗。

每隔片刻,他都會把小旗換個位置,想一想好像又不是很多,於是再換個位置插上。

“周將軍。”凌操來到帳外:“我已經把逢紀接過來了。”

周瑜頭也沒抬,很平淡的問了一句:“他帶了多少隨從?”

“隨從帶了不少,都被我給留在了河岸對面,只有七個人跟了過來。”凌操回道。

“進來說。”凌操終於等到周瑜請他入帳。

進入帥帳,他面朝周瑜抱拳站著。

周瑜依舊沒有抬頭,只是很平淡的又問道:“你這麼做,難道逢紀什麼也沒說?”

“他什麼都沒說。”凌操回道:“我把他安頓下來,還特意提醒不要在軍營裡亂走,他也是答應了。”

“逢紀倒是個有眼力的。”周瑜淡然一笑:“難怪袁紹會讓他來這裡見我,要是換個人,說不準已經和你翻臉。”

“我也這麼覺著。”凌操回道:“逢紀在河北名望不小,我這麼對他,他居然不惱,反倒還能沉得住氣,實在是讓人想不明白。”

“也沒什麼想不明白。”周瑜說道:“他要是不懂一些人情世故,又怎麼可能在河北有著如此高的人望?袁紹又怎麼可能重用於他?在河北他可以呼風喚雨,可這裡畢竟不是他們的地盤。鎮守延津的,是我們的人。”

凌操沒再吭聲,周瑜吩咐他:“你去吧黃蓋和程普兩位老將軍請來,就說我有要緊的事情和他們商議。”

領了命令,凌操退出帥帳。

周瑜則繼續站在沙盤旁擺弄著上面的小旗。

沒過多久,黃蓋和程普來到。

倆人走進帥帳,程普向周瑜問道:“公瑾要我倆過來,是有什麼要緊事如此著急?”

“其實也不是什麼要緊事。”周瑜先是和倆人見了禮,隨後向他們問道:“我想問兩位老將軍,當年你們追隨孫老將軍的時候也曾見過袁紹,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程普和黃蓋相互看了一眼,程普回道:“既然公瑾問起來,我也只能憑著以往的印象說一說袁紹。他這個人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當年十四路諸侯討伐董卓,老將軍帶著我們先是斬了華雄,隨後又攻破虎牢關。可袁紹與其他十多路諸侯卻根本沒有出兵馳援的訊息。他們每天只是飲酒作樂,大談對漢室如何忠貞,卻遲遲不肯起兵。當年說是十四路諸侯討伐董卓,其實真正與董卓廝殺過的也就只有我們家孫來將軍和曹操而已。”

“這麼說曹操要比袁紹靠得住?”周瑜微微一笑,向倆人問道。

程普和黃蓋被他問的一愣。

程普問道:“公瑾問這些做什麼?”

“其實也沒什麼,我只是想多瞭解一下袁紹罷了。”周瑜說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袁紹對我們也算是有些瞭解,雖然瞭解不深,畢竟他曾打探過。可我們對她卻是完全陌生,他的性情怎樣,還有他手下究竟有多少兵馬,我都只能從探馬回報中分析出一些。可我無論怎樣分析,畢竟瞭解的不是十分透徹,從兩位老將軍這裡聽說的,遠遠比我自己尋思的更直白的多。”

“公瑾瞭解袁紹又有什麼用處?”程普說道:“或許是我不懂得用兵之道。我覺著此事公瑾應該忙著操練將士、做好部署,只等派往碭山的信使回來,再決定怎樣對付逢紀。並不是向我們問袁紹為人怎樣。”

“程老將軍這麼說可就有失偏頗了。”周瑜微微一笑,對程普說道:“我雖然不瞭解袁紹,可我能透過其他的法子瞭解他。他的音容相貌,我可以讓畫工做出畫像,整天擺在賬內觀看。其二,他的性格決定著他下一步如何用兵。我要是沒能把他的性格給判斷清楚,以後在戰場上遭遇,說不準會吃不小的虧。”

程普再次和黃蓋對視了一眼。

黃蓋問道:“公瑾有沒有想到該怎麼對付袁紹?”

“對付袁紹的法子有一百多種,我要做的不是考慮有沒有法子,而是這些法子究竟哪一個才是可用的,哪一個又是絕對不能用的。”周瑜說道:“透過剛才兩位將軍對我的將士,我認為袁紹來到延津,他不會立刻發動進攻,而是會選擇對岸先駐紮下來,等待他認為合適的時機。”

“也就是說,公瑾到現在還沒有具體應對的辦法?”黃蓋又追問了一句。

“黃老將軍這麼說,可就不妥了。”周瑜嘿嘿一笑,黃蓋說道:“應對之法我當然是有,只是現在還沒辦法做出最後的判定。我們還不知道袁紹到北岸,會選擇什麼地方駐紮,在那裡有要駐紮多久,他認為最合適的時機是什麼時候?”

看向程普和黃愛兩位老將軍,周瑜說道:“我的計策要等袁紹來了才能定奪,現在說再多也是沒什麼用處。”

說了浙西,周瑜對黃蓋和程普說道:“請兩位過來,其實是我有要緊的事需要你們去辦。”

“公瑾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去辦,只管吩咐就是。”程普回道:“我倆雖然是老將軍的部將,卻也還懂得一些軍中禮數,公瑾既然是主將,無論安排我們去做什麼,我們都會竭盡所能。”

“凌操把逢紀給接過來了。”周瑜對倆人說了一句。

黃蓋和程普都是一愣,程普問道:“逢紀已經來了軍中?”

“已經到了。”周瑜回道:“凌操安頓他住下,只說了我軍務繁忙,暫時沒有閒暇理他。可我卻覺著,既然客人來了,總得有兩位有威望的人去見他,才能讓他放鬆警惕,把該說的都給說了。”

程普和黃蓋還不是太明白周瑜的意思,倆人茫然看著他。

周瑜接著說道:“我想請兩位將軍先後去會見逢紀。不過不能一同去,要分別前往。”

“公瑾有什麼計策,只管說出來,我倆依照著去辦就好。”周瑜沒把話全說出口,程普不免有些著急催他接著講下去。

“程將軍請先去與逢紀相見。”周瑜說道:“你對他不要客氣,直接質問他來見我就竟有什麼目的。我估計他不會承認是來勸降,只會說是來修好。到時候程將軍呵斥他一通,要他明白,在軍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贊同我投降。”

“也就是說,要我去給逢紀好看,讓他對這次來到南岸不再抱有期望。”程普點頭,表示他已經明白了周瑜的意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聽明白,周瑜也就不再和他多說,而是看向黃蓋說道:“黃將軍去見逢紀的時候,就不能像程將軍那樣頂撞他,而是得哄著他,說各種追隨楚侯的不好。”

“我並沒有覺著追隨楚侯有什麼不好。”黃蓋回道:“要是非讓我說,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黃老將軍不必在意認為楚侯怎樣,你只要在逢紀面前可以說出楚侯的不是也就成了。”周瑜說道:“你要讓逢紀知道,在軍中過的很是不暢快。倘若逢紀有心用你,你願帶領本部兵馬投誠袁紹。”

“這麼做的意義在哪?”黃蓋沒想明白周瑜這麼做的打算究竟有什麼意義,忍不住向他追問道。

“意義就是在於,要他認為來到這邊不虧,即使不能說服周瑜投降,至少也先找到了個裡應外合的內應。”周瑜對黃蓋說道:“老將軍向來敦厚,你去見逢紀,他應該不會發覺什麼。”

“公瑾的意思我明白了。”黃蓋又問:“我大概什麼時候去見逢紀?”

“程將軍可以現在就去,而黃將軍還請先回去歇著,等到半夜再去求見逢紀。”周瑜特意交代:“兩位將軍去見逢紀,可不要跟的太緊。尤其是黃將軍,白天不能去,那就等到晚上。越是夜晚求見,逢紀越是會相信黃將軍的誠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