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求推薦求收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先到宿舍坐一會吧。”顏寧又去喊其他人,陸雨森熱情地邀請道。

大學放假時的宿舍,雖然四張床三張桌子一人住,但裡面很是凌亂。

“你們在學生會認識的?”陸雨森把彭渤讓進宿舍,給他倒了一杯水。彭渤看向陸雨森,陸雨森卻在迴避著他的目光,他向上推了推自己的眼鏡,“你現在在滬海哪個公司工作?”

“嗯,當時我們都在學生會裡。”彭渤明白他是心存顧慮,在打探自己與顏寧的關係,可是他不想說這個,“洗手間在哪?”順著陸雨森指明的方向,他端著盆進了洗手間。

白色的瓷磚鐵質的水龍頭,一切都是這個年代的標配,當清涼的水澆灑在臉上,他才感覺到從滬海的溼熱中透過氣來。

回到宿舍,陸雨森不見了,他推開窗子,外面的綠色的樹葉觸手可及,雨已經停下,校園裡一片碧綠,處處清新。

嗯,暫時有了兩個助手,辦公地點嘛,他決定暫時放到這個宿舍裡,工具嘛,他看看桌上的一臺電腦,佔去了桌上的很大一部分空間,對,大學裡不缺電腦,也有圖書館,這樣的話,辦公地點、人手、電腦和資料就齊活了。

“顏寧在下面等著呢,”陸雨森又出現在他的面前,他長得並不文弱,嘴角有些倔強地翹著,一幅黑框眼鏡的後面是認真的眼神,看起來象是一個很執著的人,彭渤暗自琢磨著他的性格,“我聯絡了六個人,顏寧也喊來三個人,都在樓下。”

加上自己一共十二個人?嗯,人越多越好,時間就可以省下來。

“你是哪裡人?豫南?”聽口音很象,彭渤裝作漫不經心地問道。

“對啊,都是北方人,聽顏寧說,你是秦灣人,秦灣真的很好,我去過一次。”陸雨森認真仔細地打量著彭渤,那樣子好象有話要問,可是又想忍住不問,可是終究還是沒有忍耐得住,“你是記者?”

彭渤看了看他,陸雨森也在認真地盯著他看,“嗯,國社下面的報紙。”他說得很含糊,但國社二字,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比央視的名頭更要響亮。

果然,陸雨森縮了縮脖子。

從樓裡出來,顏寧正等候在一棵樹下,她已是換了裝束,一身粉紅的細小格子的連衣裙,頭髮卻用天藍色的髮帶隨意纏繞在腦後。

陸雨森的腳步放慢了,他好象在欣賞又並不願打擾顏寧。

彭渤暗笑,恰在此時顏寧轉過身來,看著二人笑了,“剛才還在說你和你的專案吧,看我們能幫上什麼。”

彭渤明白,顏寧沒有因為自己已經離開學校而疏遠自己,她是實打實想幫自己。

陸雨森走到顏寧一側,沒有說話,只是上下打量著彭渤,剛見面時的熱烈已是煙消雲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看著大家,大家也在打量著他,人群中那個操著滬海口音的女生笑道,“什麼專案啊?搞得這麼神秘?”

“他是哪個公司的?”有男生笑著問顏寧。

顏寧看著彭勃,他的臉上雖然笑容可掬,但是卻不慌不忙,有種沉穩和大氣,“嗯,他是國社的記者。”顏寧笑道。

“國社啊?”有人立馬驚呼道,“國社找我們來做專案?”

這兩個字的份量太大,以至於這群學子臉上立馬都變得端莊起來。

“不是國社,是我自己,我自己的專案。”彭渤解釋道,他知道,這十幾人都是這個城市中的天之驕子,下面就是自己表演時刻,這剛搭起的草臺班子,如果自己不能征服他們,這個班子的存在也不會長久。

“看來大家對我這個人和這個專案都想先瞭解一下,這樣吧,我先說一下我的專案,我的這個專案與財富有關,與富豪有關,財富,不知你們是怎麼理解的?你們對富豪有什麼觀感?你來說。”他直接點將,把目光投向了眼鏡男。

粗大的梧桐樹如傘如蓋,遠遠看去,好象一群年輕的學子在討論學業一樣。

“財富?”陸雨森笑了,“我只看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財經類的書我看得不多,但對我來說,一把破吉他就是我的財富,富豪嘛,對不起,我沒有接觸過。”他自嘲地笑道,不過神色之間卻多有得意,亞當斯密這個名字一般人恐怕沒有聽過吧,當他看向顏寧時,發現顏寧一眼不眨地盯著彭渤。

“亞當斯密是西方古典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它的出版標誌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顏寧眼睛一亮,陸雨森也驚訝得扶扶自己的眼鏡,這個師兄的眼界好象超過了他的理解範圍。

“亞當斯密的觀點與我們的國情並不接近,對於財富,我說一下我的觀點。幾千年來,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一直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迴避,所以幾千年來中國一直在創造財富和毀滅財富的迴圈中徘徊。中國人的基因裡,好像在這個幸福的關鍵鏈條上缺失了一環。我們無法正視財富,也無法正視財富的創造和分享,總是在暴烈中摧毀一切,再在廢墟上從頭開始。”

幾句話就象爆裂的雨點直接敲打在一群學子的頭上,許多人認為自己需要時間來消化這個國社記者的這幾句話。

“但在20年前,總設計師的一句話,讓中國人的財富觀發生了改變,他說,可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彭渤看看聽得認真的幾個女生,他注意到站在最前面的是那個滬海口音的女生,“得益於這一財富觀,20年來,貧窮的中國芸芸眾生中有了無數的有錢人,中國社會最大的變化,是憑空出現了一個企業家階層,其他的變化都由此而來。但與此同時,中國社會這20年來最大的分化和裂縫,也來自這個階層。”

彭渤又看看顏寧與陸雨森,他們聽得很認真,也有些迷茫,迷茫不要緊,他暗自笑道,我會為你們解開的。

“到底該怎麼理解和對待這個新生的社會階層?這是進入下一個20年時全體中國人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彭渤話題一轉,“我想,一個缺乏商業記憶的民族,註定無法真正復興,哪怕多麼輝煌、多麼崛起,也很容易轉瞬成煙雲。為了保住過去20年的財富成果,為了延續這20年建立起來的新基因,為了支援與壯大這個新生的社會階層,為了我們的後代,我們必須做點什麼。”

彭渤走近陸雨森,陸雨森扶了扶自己的眼鏡,“陸雨森,中國還沒有一部象樣的完整的商業史,作為改革開放後二十年商業史,當然,著書立傳需要時間與精力,但是,如果從富人這個新生的社會階層著手,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觀象儀。”

“觀象儀?”顏寧喃喃自語又象是在詢問彭渤。

“嗯,我想做的這個專案,就是百富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