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他們為什麼會發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排行榜不是最重要的,它傳遞的是一種未來的發財趨勢,這對彭渤很重要,但也不重要,未來二十年,改變商業史的十二大機會他悉在掌握。

“今年我們排行榜上最年輕的富豪張朝洋才三十四歲,他告訴我們,不需要等到太老,只要抓住機遇,年輕也能成功。”

“就象榜爺一樣。”臺下有人道,立馬引起了一片善意的笑聲。

彭渤也笑了,他注意到史蛟正站在會場一側,若有所思。

“中國的變化如此之快,江山代有才人出,發財的行業不斷更迭,我預料,房地產、it、能源行業、國際資本合作會是未來幾年新的發財方向……”

他掃視臺下,“這個環節,我們採取互動的方式,可以提問,我來回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看看史蛟,史蛟已是拿過話筒,遞給後面的一個胖胖的青年人,“我想問一下榜爺,”現在波特曼酒店也是在拿這個頭銜來宣傳,天知道自己是什麼教授,不過,給自己弄一頂教授的帽子,看來應該提上議事日程了,“在it軟硬件當中,中國掌握的核心技術不多,競爭力無法與國外相比,請問我們怎麼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發財,謝謝。”

這個問題很專業,彭渤笑著看著年輕人,感覺他笑得很開心,也有點土,他腦中不知哪根弦搭在一起,“你是劉東強?”

“對,是我。”年青人站了起來,很榮幸又很靦腆地笑了。

不對啊,這個時候東哥應在在中關村擺了個攤位“東京多媒體”,售賣刻錄機,當時的他將京東定位為渠道商,代售光磁產品,他怎麼跑到滬海來了,還進了這裡來聽課?

彭渤注意到劉東強坐下後跟旁邊的人說了幾句,嗯,朋友一起來的。

“我想,在網際網路,技術不再是首要問題,中國擁有上億網民,加之通訊的日益普及,中國網際網路會成為it領域更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

“除傳統的線上遊戲外,即時通訊系統、線上訂票服務、還有優秀的傳媒公司都會出現富豪。”他看了一眼江北春,不知自己的講課是否給他啟發。

嗯,顯然,東哥很認真,他聽得認真記得也認真,似在思考著什麼,想到了什麼。

“在it領域有一條創造財富的公式,那就是財富=優秀的創業團隊+合理的商業模式+風險投資+納斯達克或者香江證券交易所。”

……

臺下紛紛議論起來,劉東強不再笑,他凝視著牆上的彭渤百富的字樣,暗暗咬緊牙關。

有幾個人又提了幾個問題,可是那些大佬們只是靜靜在聽,如果他們有疑問,他們不會在這裡提出,只會在私人晚宴上請教。

“好,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在一片寂靜之中,還是彭渤打破了沉默。

噼裡啪啦

臺下響起了熱情的掌聲,彭渤在臺上只得一次又一次鞠躬感謝,可是掌聲仍然沒有停歇。

徐永茂、郭廣長等人坐在前排,在彭渤下臺握手致謝時,都表示了吃飯的願望,“謝謝,謝謝,可是今天不行,已經有安排。”他接過江北春等人的名片,一一握在手中,並把自己印著福布斯title的名片雙手遞給對方。

楊藍也是匆匆離去,但是不要緊,以後會交集的,她的名片上還是鳳凰的標誌。

看著徐永茂、楊藍等人離開,彭渤手裡的名片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這都是他的人脈,每作一個榜單,他的牌面就越大,這是他在這個重生時代他的最大的牌面!

劉東強只是遠遠地看著這邊,並不上前,他身邊的一個中年人與他說了幾句,幾乎是在最後時刻大廳裡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他才走過來,“彭教授,這是我的名片。”

彭渤笑著接了過來,打眼一看,“你是《故事會》那個出版社?”

“是一家,我們是文藝音像出版社,”中年人很高興,“我叫劉運輝。”

“你好,劉總。”彭渤很禮貌,他看看劉東強,這就對了嘛,東哥還是能折騰的,賣刻錄機都從京城折騰到滬海來了。

“是這樣,彭教授,剛才的演講很精彩,昨天的的發佈會也很精彩,我們想把您的演講製成光碟進行發售,”劉運輝笑道,他看看遠處的劉東強,劉東強也走了過來,“在全國進行發售,您也知道我們的《故事會》每期七百萬的發行量,我們的渠道是沒有問題的……”

噢,音像出版社是文藝出版社的子公司,彭渤明白了,明白過後,他馬上又是一陣驚喜,重生過後,真是幸運滿點,他看看劉運輝,劉運輝正在期盼地看著他。

“老劉,”彭渤笑著把自己的名片遞給他,手裡名片早已用完,他又從兜裡掏出一張來遞給劉東強,劉東強恭敬地接了過來,可是卻沒有回自己的名片,“這是我早就想過的,既然你們也有這個想法,我們可以好好談談,中午就在這裡吃飯。”

劉運輝一陣驚喜,剛才他聽得出,彭渤拒絕了與徐永茂、郭廣長等人吃飯,卻要與自己吃飯。

“我是《故事會》的忠實讀者……”他看看一旁的海茵薇,“《故事會》在中國賣得最好,人人都愛看,這樣,演講的光碟可以出,但是不是這樣出的。”

“那怎麼樣出?”劉運輝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小心翼翼地問道。

“這樣,去年百富榜的上榜富豪我的團隊會整理成一本書,這個我們想交給別的出版公司做。”這是商界的事,不是文藝界的事,兩者不搭邊,應該交給財經類出版社。

劉運輝有些著急,既然你交給別的出版社,那還邀請我們一起吃飯幹嘛?

“不過,我們準備推出另一種圖書。”

“什麼書?”劉運輝急切地問道。

“成功學。”彭渤笑道。

“成功學?”劉運輝茫然道。

彭渤知道,從九十年代到以後的二十年,“成功學圖書”掀起過一陣陣熱潮,經久不衰,歷久彌新,街頭大大小小的書店、舊書攤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甚至成為一些讀者的“案頭書”。

在彭渤看來,書的火熱必定有其土壤。

在當時的中國,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都有一個價值觀“成功”。通俗的說,只要賺到錢、有地位,不管是那位玩弄野雞大學的學歷的威軟的總裁還是嫁給傳媒大享的鄧文笛,大家都會仰慕他們的成功。

在大家瘋狂渴望成功,渴望致富,渴望出人頭地的時刻,大家需要這樣的人,需要他來給大家講述一個知識英雄白手起家的故事,需要這樣一個人,需要她來給大家講述站在西方世界舞臺中央的故事,他們也意識到了這種社會需求,且和潮流一拍即合。

可是,當很多人僅僅將“成功”當做結果去享受的時候,他們已經清晰意識到,對“成功”的渴望是如何讓普通學子仰慕;對“成功”的迷信是如何讓企業家們沉醉。

他們像經營品牌一樣,透過出版、訪問、演講,乃至造假,十數年如一日地經營著自己。透過“品牌運營”,逐步黃袍加身,用“小成功”換“大成功”,最後兌現成真金白銀。

現在,是時候推出我自己的成功學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