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明版的“度娘”和“珠心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上口諭:李存義、胡有德辦事機敏、處事果斷,仍留乾清宮當值,隨侍朕左右……。“

說完張維抖了抖袖子,抱手而立,不喜不怒的對著段明貴說:“段公公,您看是等你立完規矩再帶他們走呢?還是……。“

段明貴聽完口諭,一瞬間,猶如頭頂響個了炸雷,一時間呆呆的不知所措,可他這腦子卻開始轉開了。

“不是說張維要倒黴了嗎?怎麼一轉眼這兩小崽子就變成辦事機敏、處事果斷了?他m的,敢情是自己被人下套了。可傳話的人也就輕飄飄的說了幾句,然後讓自己看著辦。現在反水說出實情,人家完全可以一推三六五,完全不認賬,自己更是兩頭不是人,那才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眼下這情況,幸好事情還沒做絕,還有轉圜的餘地……。”

段明貴想明白了,背上的汗毛已是被嚇得根根豎起,趕緊起身和張維說道:

“張公公,張公公,您可千萬別生氣,別跟我這醃的粗人一般見識,在這您才是規矩。今天這事都是下面那幾個狗雜碎給攛掇挑撥的,我這也是想著跟兩位小公公開開玩笑,嚇呼一下他們,沒想動真的,沒想動真的……。”

段明貴又換成了那副包子臉,邊說邊指著帶進來的那幾個人。心想現在這局面這幾個不大不小,不高不矮,拿出來背鍋正好合適。

“恭喜兩位公公。兩位前程遠大,大人有大量,今天的事別放在心上,這玩笑開大了,讓兩位受驚嚇了,兩位先壓壓驚……。”

段明貴又走到李存義和胡有德的身邊,殷勤的拉著他們的手安撫著,悄無聲息的把兩個銀錠塞到了他們的手中。李存義剛想推脫,就被胡有德拉了拉袖子。

“皇上還等著呢,走吧。”張維淡淡的說道。

“乾爹,這武英殿的活,我們還沒幹完呢”胡有德眼珠子一轉說道。

“兩位公公,還是侍候皇上要緊。張公公,您說對吧。”段明貴想趕緊把這兩位爺弄走,眼見張維不置可否,面無表情,就趕緊又說。

“兩位公公是幹大事的,這些粗活就不勞動兩位掛心了,我讓他們擦乾淨。不……我讓他們給”舔“乾淨……。“,這時段明貴為了把事情趕緊擺平,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

張維微微笑了一下,就帶著兩個倒黴蛋離開了武英殿。

一行人走在回乾清宮的路上。

胡有德和李存義滿心感激的對張維說:“多謝乾爹出手搭救,乾爹的恩情兒子們永生難忘。今生來世,就是做牛做馬,也要回報乾爹。“

“你們以為乾爹的面子有多大,這個恩是皇上給的。你們要記就記皇上的恩,要做牛做馬就給皇上做……。“

聽完張維的話,李存義和胡有德已經是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乾清宮的書房內,萬曆正專心致志的翻閱著《永樂大典》的書目。《永樂大典》書目就有60多冊,就象是圖書館的書目和內容檢索系統。

而且採用了“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的編排索引方式。先根據辭目的聲韻,找到辭目所在位置。找到辭目之後,辭目下面羅列出了凡是包含這個辭目的記載。這些記載還列明了出至哪篇文章,哪本書籍,作者是誰……。

如果把辭目看成是關鍵字,那整部《永樂大典》就可以看成是大明版的“度娘”,經史子集,天文地理,人文風俗,無所不包,就是一本大百科全書。

萬曆興奮的看著這些前世被當成國寶的書籍,發現這部《永樂大典》的價值絕對超出自己的想象和預期。

前世的時候,自己要是能找到這麼一部大典來查閱,當初批評那些網文作者技術硬傷的時候,也不會因為查資料累成狗。就算是刷科技術發展史的論文都不知道可以刷出多少篇。

一些古老的生產工藝和配方,要麼因為新工藝的出現淘汰了舊工藝,舊工藝沒有相應的記載而失傳,要麼是因為師徒之間口口相傳最後斷了傳承。在現代要想考據一項生產工藝的歷史發展,找資料都是一件頭痛的事情。

要想找到一條與大明目前的工農業生產水平相匹配的發展路徑,這大明版的“度娘“絕對是一大助力。

萬曆一邊有目的的檢索、挑選辭目,一邊整理記錄下來以便以後查閱,不知不覺已經記了十幾頁,隱約感到手有些酸了……。

張維帶著兩個倒黴蛋回到了乾清宮。

萬曆看到兩個倒黴蛋的衣服帶著汙漬,好多地方還是溼的,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不忍心的說道:“你們兩個受委屈了。”

兩人一聽撲通跪下了,“皇上,奴婢們不委屈,謝皇上的恩典。”

“都起來吧,站著說話,給朕說說到直殿監之後的事。”

於是兩人就把到了直殿監之後的遭遇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還把段明貴塞給他們的十兩銀子也交了出來。萬曆聽著講述眉頭直皺,對這個直殿監的僉書敢這麼明目張膽感到不可思議。

“張伴伴,這段明貴是什麼來頭?”

張維聽到萬曆發問,就把段明貴的黑歷史介紹了一遍。

當萬曆聽到段明貴綽號“短命鬼”的時候,哈哈的樂了,這個“短命鬼”先用小本本給你記上,待以後再收拾。

“李存義,胡有德,這十兩銀子就賞你們了。你們以後都記住,以後誰給你們塞銀子,儘管收下,但要象今天一樣,告訴朕知道,朕賞還給你們,你們才能拿。要是隱瞞,家法你們是知道的……。張伴伴,你說對嗎?”

萬曆心裡清楚,這些太監的俸祿是很微薄的,收受一些不大不小的賄賂,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要想讓他們馬上變得清廉如水,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將來自己會有很多的秘密,如果身邊的人輕易就被銀子給收買了,那造成的後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先藉著這個事情敲打一下,以後再想解決辦法。

“皇上教訓得是,奴婢們一定記住。”張維等三人齊聲答道。

“李存義、胡有德,你們除了在內書堂讀的那些書,你們還會些什麼?平時還喜歡做什麼?”

萬曆想著眼前這兩個小宦官,可不能只當保姆來用,以後好多事情,不能單憑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還得要有些助手做些自己不方便幹的事,於是想瞭解一下他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存義答到:“皇上,奴婢除了讀書之外還懂一點音律,一直跟著乾爹學琴,另外就是在到乾清宮當值之前,奴婢在御用監任典簿一職三年,專司本監往來,進出賬簿,對記賬、算賬還有些心得……。“

萬曆一聽,來了興趣,這李存義還做過管帳的會計,那接下來考考他。

“那朕問問你,糧庫一月入庫糧一千四百二十五擔,支糧九百三十七擔,那當月節餘多少擔?“。萬曆先出了一個簡單的加減法的題,現在房裡沒有算盤,也沒有給李存義紙筆,想看看他的心算能力。

“回皇上,餘糧四百八十八擔。”剛剛唸完題,李存義就答出來了。

有意思,這心算能力還不錯哦,那再加點難度看看成色,於是萬曆接著說:

“那二月入庫二千三百七十七擔,支糧……,三月…...,十二月入庫九百六十三擔,支糧七百三十九擔。那全年總共入庫糧多少擔?支出多少擔?餘糧多少擔?”

萬曆前世因工作需要經常與計算打交道,這心算默算也是學過的,而且會的方法還不止一種,這次一下乾脆提高幾個難度級。於是一邊不急不迫的把題說出來,一邊自己把答案心算出來,並且暗暗觀察著李存義。

只見李存義口中唸唸有詞,兩手手指不斷的在動著,不一會就說道:“皇上,全年總共入庫糧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九擔,支糧二萬九千零八擔,餘糧二千四百四十一擔。不知是否正確?“

萬曆樂得拍起了手說道:“算得好,完全正確,你不用算盤紙筆是如何算得出來?“

“回皇上,奴婢在內書堂讀書時已學過珠算,但到御用監當差後,經常盤庫對帳,走動記錄,要是隨身帶著算盤、筆墨著實不方便。同在御用監的一位老公公就傳給了奴婢一套心算之法。此法以珠算之法為基礎,右手以指節化為算盤算數,左手以指節記數,加上心算口訣,就可以算出來了。“李存義答到。

聽著萬曆和李存義的一問一答,張維和胡有德兩人驚呆了。這李存義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怎麼還有這麼一手絕活。

萬曆聽到李存義的解釋,心想這和前世那珠心算有異曲同工之妙呀,哈哈難道又發現了大明版的珠心算?

“那……。”萬曆本來還想接著出題或問些什麼,但想想,如果再出題自己就會露了,張維可是一直照顧自己好多年的,除了馮保他應該是最瞭解自己的。於是改口問道。

“那胡有德,你還會些什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