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布向南洋的第一顆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小李子把武清伯廣發請貼的事彙報給萬曆的時候,萬曆正在乾清宮會客室召見錦衣衛僉書署指揮使楊俊卿。

楊俊卿本是一個官二代,是前吏部尚書楊博的第四子。楊博於萬曆元年的時候致仕回鄉養老,萬曆二年的時候病逝。楊俊卿是錦衣衛的武職,所以無需按照文官一樣丁憂守制三年。

楊俊卿按理來說是出身書香門第,應該讀好書考科舉。可是他不走尋常路,卻偏愛武學。隆慶二年的時候,考武舉得到第一,進入了錦衣衛任職。後來一路升遷至錦衣衛指揮同知,是當時錦衣衛都指揮使朱希孝(成國公朱希忠之弟)的得力助手之一,朱希孝死後曾代管錦衣衛。本來是很有機會接替錦衣衛都指揮使的職位。

可是就在萬曆二年的八月,昭陵(隆慶皇帝陵)因為下雨造成了一些建築的下陷,前工部尚書朱衡等一系列官員被罷職。楊俊卿作為當時被派往督導修陵工程的錦衣衛官員,自然也受到了牽連。雖然不用承擔主要責任,但也受到了降職一級的處分。

“楊俊卿,別跪著了,到那邊坐著說話。這樣跪著哪有個武職軍人的樣子……。”

萬曆指了指會客室的椅子,對著跪拜在地的楊俊卿說道。

“天子在上,臣不敢僭越。”楊俊卿說完頭壓得更低了。

“那好,不坐那就站起來回話吧。”

聽到萬曆的語氣有些不快,楊俊卿趕緊謝恩站立起來。

“你是錦衣衛,是朕信任的親軍。以後朕單獨召見的時候,別這麼拘束。以後還要經常召你到這裡議事,該坐就坐……。”

本來萬曆一般召見外朝的大臣,都是在平臺(雲臺)召見。平臺也就是建極殿後面,乾清宮廣場前面的雲臺門,這裡是明代外朝和內宮的分界線。可是今天萬曆卻在乾清宮的會客室召見楊俊卿,就是想避開外朝記錄起居注的官員,交待楊俊卿一些秘密的任務。

明代皇帝的起居注分兩本,一本是由外朝的翰林作為記錄官,對皇帝的言行進行記錄。一本是內官對皇帝的生活、起居、飲食等記行記錄。包括什麼時候和哪個嬪妃宮女那個啥了,都要記錄。

本來外朝的起居注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廢了。可就是前兩個月,翰林院編修張位上疏,要恢復起居注的記錄,以備後世修史的時候作為原始檔案,以免野史傳聞干擾。張居正認為這是遵祖制,於是票擬同意。這下萬曆就不樂意了,誰特喵願意自己說句什麼話,幹點什麼事都要被人用小本本記上呀,那還有個人隱私嗎?後來想想,現在還不是抗爭的時候,也就先委屈一下自己了,大不了一些秘密的事情,召到乾清宮或者其他地方商議,這也不是沒有先例。

“楊俊卿,你可知道呂宋和濠鏡澳這兩個地方?”萬曆問道。

“臣知道,呂宋在南洋,濠鏡澳(澳*門)是廣*東香山縣管轄的一個小島,上面有佛朗機人居住……。”

“那這兩個地方有錦衣衛的人手嗎?”

“回皇上,呂宋遠在南洋,錦衣衛沒有安排人手過去。濠鏡澳倒是安排了幾個人,但是回報回來的資訊不多。佛朗機人在島上的人也不多,翻不起什麼大浪……。”楊俊卿回答到。

其實他現在心裡也是納悶,錦衣衛的人手一般都在國內,要不就派到北方的邊鎮了,現在皇上怎麼關心起南洋和濠鏡澳這個小地方來了。

“糊塗,濠鏡澳現在的佛朗機人不多,但人家已經不遠千里的,到了大明的家門口了。那十年之後呢?五十年之後呢?一百年之後呢??……。”

“還有南洋,歷朝歷代以來,我中華之民有多少人下南洋謀生,歷經多少代,繁衍了多少人,可有人關心過他們?但凡中華之民,皆是朕的子民……。”

聽到楊俊卿的回答,萬曆不禁有些惱怒,說起話來也就十分的不客氣。楊俊卿聽到萬曆發火了,趕緊跪下謝罪。

“快起來,坐在那裡。朕有重要的事和你說。“

楊俊卿這下看萬曆正在火頭上,也就不敢違背萬曆的命令,趕緊起身謝恩坐在了椅子上。

“剛才朕火氣大了一點,這些事也不是你的錯,朕不該衝你發火。“萬曆很誠懇的說道。

楊俊卿聽萬曆這樣說被嚇了一跳,正忐忑不安的準備起身謝罪。他想哪裡有做皇帝的向自己的鷹犬走狗認錯的,就算罵錯了,那也是自己的錯呀……。

萬曆擺了擺手,示意楊俊卿坐著別動,然後接著說道:

“朕現在交給你一個重要的任務。秘密的從現在錦衣衛的人手中挑選一些得力的人手,再從軍中和民間挑選一些得力的人手。這些人手訓練之後全部派到呂宋南洋一帶,對了還有濠鏡澳。人手總數暫定200人,後續根據情況再加派……。“

“皇上,這些人派出去的任務是?“楊俊卿問道。

“這一批人先暫時沒有任務,他們的任務就是先落地生根,融入當地。然後收集當地的風土人情,地理水文、山川地形、凡是能收集到的一切資訊都定期傳回國內,由你統一彙編成冊,直接報給朕。“

“另外,再挑50人,以經商為名到這些地方去買東西。只要是在大明沒有見過的東西,特別是當地農作物、還有佛朗機人的一些新鮮玩意。我不管是買、是偷、是搶用任何手段都給我弄回來。但是偷搶的手段別用在華人身上,如果被我知道了,小心你們身上的皮……。“

楊俊卿一聽,豆子汗都要出來了,這是皇上說的話嗎?偷和搶這些話都說出來了。

“這兩批人手原來是錦衣衛的,全部從名冊上抹掉。然後改名換姓重新造冊,由你統一排程指揮。你直接向朕彙報,不能讓任何人知情。所有花費銀兩不走戶部、兵部和錦衣衛,由朕拔給你們,開支賬務由李存義管理。”

“那200人朕打算每年撥五萬兩,不十萬兩銀子作為他們的俸祿和經費開支。另外50人每年撥兩萬兩銀子作為他們的俸祿和採買物品的經費。如果不夠你就和李存義說,朕再給你們……。這些夠嗎?“萬曆一狠心,一次性把本錢下足。

“皇上,夠了夠了,這已經太多了……。“李俊卿連忙回答到。

我滴乖乖,皇上可是大手筆呀。要是這樣自己再辦不好這件事,那就回家抱孩子去吧,楊俊卿暗暗的想到。

“他們要隱姓埋名,長期在外,實屬不易,他們的家人也一定要照顧好。如果他們當中有殉國、病故、傷殘等的撫卹,你們再另外報來。朕另外給撫卹……。他們的功勞,另外造冊評定,具體的辦法,你先去想吧。“

“皇上天恩,臣一定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楊俊卿此時已是激動得跪拜在地。錦衣衛要派外差,特別是派往敵區行偵緝軍機的外差,如果沒有足夠的銀子來驅使,那是不好幹的。因為沒有油水,又危險,所以誰都不願意去幹。現在皇上銀子給得多得讓自己都不敢想,而且連這些人的家人照顧、軍功、撫卹這些事皇上都考慮到了……。

“好了,起來吧。這裡還有一件最急的事情。你拿著這些圖樣,和上面的描述。馬上派出得力的人手到呂宋,照著圖上的樣子把這幾樣東西的種子和苗木想辦法找回來。不一定能全找到,能找到多少算多少。“

“這批人手不編入之前說的那些人,只是一次任務。這次任務的經費朕另外給。重要的是要快……。“

萬曆說完就把七八頁紙交給了楊俊卿。這是他自己根據記憶素描畫出來的幾種農作物和植物的圖樣,並且配上了說明描述文字。上面的東西,紅薯萬曆知道肯定能找到,但是其他的就不一定有把握了。

“以後錦衣衛裡其他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管好京城地面的一些事情和朕交待給你的這些重要任務……。天也不早了,今天先說到這裡吧。有什麼想不明白的地方,你隨時來見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臣遵旨,謝皇上天恩。”楊俊卿叩拜之後就離開了乾清宮。

萬曆把張維叫進了會客室對他說道:“張伴伴,叫司禮監擬旨:以錦衣衛僉書署指揮使楊俊卿提督街道。“

萬曆原來是準備讓楊俊卿派人去呂宋找紅薯。可是突然想到大約十幾二十年後,西班牙人為了維護自己在呂宋的殖民統治,將要對呂宋的華人舉起屠刀。六十年間四次大規模的屠殺,累計有近十幾萬華人死難。

現在水晶馬上要開始銷售,接著就會有大把的銀子流入,賺銀子的目的是什麼,萬曆可沒有忘掉……。

至於為什麼把任務派給楊俊卿?萬曆有他更深一層的考慮。自從朱希孝死了之後,錦衣衛都指揮使一職暫時沒有可靠的人選接替。楊俊卿是萬曆心目中最好的人選嗎?不,他的父親任職吏部尚書多年,岳父就是現在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尚書王崇古,曾經總督宣大多年,楊俊卿難免會被父親的門生故舊、宣大邊關的一些枝枝曼曼所牽扯。

所以讓他另起爐灶用在南邊和海外應該是放心的,更何況新建的隊伍裡面萬曆肯定會暗中安插自己選的人手來制約……。至於整個錦衣衛體系和北邊的軍情打探,萬曆則有另外的考慮……。

把投向南洋的第一顆棋子佈下之後,萬曆暫時清閒下來。他想起了小李子彙報武清伯發請貼的事,自己偷偷樂了好久。心裡也是癢癢的想去看看武清伯府明天夜宴的熱鬧,唉,只可惜現在出不了宮。只有派小德子和小李子喬裝打扮一下去看看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