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七九年企業年報(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和記黃埔在1978年的利潤雖然是2.4億港幣,但這些利潤中有一部分是企業出售所得,並不是業務經營的利潤。

而要是算上和記黃埔在1978年投資的獲利,和記黃埔前年的利潤能超過30億港幣。

在前年的年報中,和記黃埔的總市值大概是250億港幣左右,林佰誠持有公司49.9%股份,相當於持有價值120多億港幣的股份。

如今林佰誠在看著的, 是和記黃埔79年的年報。

和記黃埔在增發4000萬股後,總股本為4.4億股,林佰誠持有的1.996億股佔總股本的45.364%左右。

當前和記黃埔的股價在110港幣到120港幣之間震盪,公司總市值大概在500億港幣,林佰誠持股價值在220多億港幣,相比去年增加了100億港幣的市值。

1978年,算上投資獲利,和記黃埔的總利潤超過30億港幣。

而在去年的1979年,和記黃埔在二月份結算的黃金期貨多單獲利2.134億美元,三月份出售外貿業務獲利9.2億港幣,八月份出售金門大廈的價格是6億港幣和上市後剩下的28.5%佳寧集團股份,10月份結算黃金期貨多單獲利9.83億美元,11月份增發4000萬股讓和記黃埔獲得28.875億港幣的現金。

這些換算成港幣的話,是94.3億港幣多一些,外加無法換成確切數字的28.5%佳寧集團股份。

這裡還沒算上和記黃埔在78年做多黃金期貨時的2億美元本金,不過這筆本金如今還是在做多黃金期貨,而且這次做多用了4億美元本金,所以獲利帶來的現金要扣掉2億美元本金。

將近86億港幣的現金,28.5%佳寧集團股份,以及4億美元本金在做多的黃金期貨多單, 這些是和記黃埔在1979年投資這塊的獲利,單單86億港幣的現金就是和記黃埔1978年利潤的將近3倍了。

更何況還有4億美元本金的做多黃金期貨沒有計算, 這4億美元本金操作25億美元做多,獲利起碼13億美元, 加上本金4億就是至少17億美元,七十多億港幣。

只不過,4億美元本金的做多黃金期貨是在80年的一月份開始出貨,因此這裡的獲利是算在80年的,79年的年報中只能體現出這筆投資在79年最後一天時的價值,且這個價值無法換算成真正的現金。

和記黃埔在79年的投資獲利很多,投入也不少。

首先是由林佰誠主導的參與幾家公司的融資,750萬美元獲得蘋果3%股份,2200萬美元獲得新世紀軟體4%股份,600萬美元獲得眾合遊戲公司3%股份。

和黃大酒店的建成,和黃大醫院正在建設當中,命名為和黃健康的連鎖藥房店的成立,九龍巴士的收購,屈臣氏的擴張,地產業的投入,等等這些都要花錢。

香江和黃大酒店的建設和裝修,都是以最高檔酒店進行建設的,因此光是這家酒店就花了和記黃埔差不多八億港幣的資金。

和黃大醫院身上花的也不少,光是醫院本身的建設成本就要三四億港幣,更何況是先進設備的購買,以及對技術優秀的醫生的招聘, 這邊的投入如今已經有七個多億港幣了。

連鎖藥房和黃健康的投入倒是沒有十來億港幣那麼多,但也有三個多億港幣。連鎖藥房的建設其實花不了那麼多錢,主要是藥品進貨,一開始需要不少本金進一批貨放在藥房銷售。

九龍巴士的收購其實也沒花多少錢,小幾億港幣對現在的和記黃埔來說並不是大數目。

和記黃埔投入的大頭是屈臣氏和地產業務,兩者都在擴張海外市場,其中日本那邊的地產業務就投入了4億美元,將近17億港幣。

加上香江這邊地產的擴張,單單地產部門,和記黃埔在1979年的投入就有25億港幣左右。

和記黃埔可以說賺的多投入的也多,1979年的總投入將近70億港幣,再加上公司在79年分紅了8億港幣,還了12億港幣的貸款。

不過,貸款雖然還了12億港幣,但79年又貸款了1億美元,所以貸款在79年其實只還了8億港幣左右。

一進一出後,和記黃埔在投資獲利都被拿去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了,讓公司的淨資產不斷提高。

1979年,香江地產業不斷走高,和記黃埔的地產部門自然跟著受益,不管是購買大廈商場的投資,還是公司自建的專案,價值都得增加了很多,淨資產因此大大提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業務的經營方面,和記黃埔在1979年的利潤也有七億多港幣,除了受益地產增值之外,還因為零售業務屈臣氏在這一年開始發力,為和記黃埔帶來不菲的利潤。

如果只看和記黃埔79年七億多港幣的利潤,那是絕對配不上和記黃埔當前五百億港幣左右的市值。可要是扣去公司兩百多億港幣的淨資產,公司的市盈率其實還不到四十倍。

不到四十倍的市盈率,雖然不低,但也沒到高的離譜的程度。

和記黃埔的營收利潤,林佰誠能接受,因為在他的要求下,和記黃埔的物業只是出售一小部分而已,大多數都拿著,暫時還沒到出售的時候,所以香江地產業的走好只是讓和記黃埔的淨資產增加很多,營收利潤其實並沒有提高太多。

要是和記黃埔像其它地產企業那樣邊開發邊出售,那麼和記黃埔的去年的利潤別說破10億港幣了,就連破20億港幣都有可能。

和記黃埔這樣的發展路線,其它地產企業是學不來的,因為只有出售物業才能收回資金,地產公司才能繼續拿地進行開發。和記黃埔之所以能這麼做,那是因為公司的投資獲利頗豐,可以把投資獲利的錢投入到地產開發中,加上銀行貸款自然就不缺錢了。

看完和記黃埔的年報後,林佰誠看起了他非常重視的星月電子遊戲公司的年報。

星月主機於79年的5月12日開始銷售,第一個月星月主機普通款的售價是每臺179美元,香江、日本、美國三地的總銷量是15.4萬臺,豪華版賣出了460臺,遊戲卡帶售出118萬份,總營收為7400萬美元左右。

第一個月之後,普通款星月主機的售價由179美元提高到189美元,豪華版和遊戲卡帶的售價並沒有發生變化。

提價後的一個多月,普通款主機的銷量只有此前的八成左右,後來隨著宣傳以及《馬里奧兄弟》的帶動,主機銷量有所增加,十月份時已經超過了第一個月的銷量。

從十二月十二日開始,普通款星月主機的售價再次從189美元提高到199美元,豪華版主機和遊戲卡帶的售價還是沒有變化。

聖誕節活動,星月主機不僅僅對外說主機從229美元降價到199美元,說到底這個價格還是比第一個月的售價高了20美元,因此聖誕元旦期間購買主機將有兩款遊戲卡帶贈送,儘管這是兩款銷量不怎麼樣的遊戲,但公司生產卡帶還是要成本的。

星月電子遊戲公司是在79年4月份的時候從星河遊戲公司拆分出來的,因此公司在78年當然不可能有資料。

星月電子遊戲公司在1979年的營收是6.67億美元,其中主機這塊的營收只有2.1億美元,大頭是遊戲卡帶,其營收為4.57億美元。

利潤的話,主機就別想賺錢了,反而要倒貼錢,賺錢的是遊戲卡帶。

普通款星月主機全球加起來大概賣出105萬臺左右,第一個月的15萬臺每臺只計算成本要虧損60美元,有60萬臺每臺要虧損50美元的成本,剩下30萬臺每臺虧損40美元成本。

加起來的話,單單成本這塊,普通款主機就要虧損5100萬美元。這裡還沒計算關稅等各種稅,以及放在知音漫畫實體店和星光公司實體店出售給這兩家公司10%的抽成。

豪華版主機倒是能賺錢,問題是豪華版主機的總營收才一百多萬美元,利潤也就幾十萬美元而已,根本不頂用。

星月電子遊戲公司賺錢還是要靠遊戲卡帶,79年公司的遊戲卡帶總計銷售了1200萬份,其中有60萬份左右是聖誕節購買主機額外贈送的,沒有銷售額。

遊戲卡帶的4.57億美元的總營收中,利潤能有一半多點,差不多2.4億美元。

不過,星月電子遊戲公司的6.67億美元總營收中,有6670萬美元是要給負責銷售的知音漫畫、星光公司和木星玩具實體店,前兩家公司佔據大頭。

1.23億美元,這是星月電子遊戲公司能夠剩下的營業利潤。

淨利潤的話,還要扣稅,還要扣掉給員工的薪水獎金,工廠水電等支出,最終星月電子遊戲公司能夠剩下的淨利潤只有7500萬美元。

1979年6.67億美元的營收卻只有7500萬美元的淨利潤,11%多點的利潤率,可以說並不高。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主機銷售這塊在賠錢,利潤率自然就上不去了。

不過,隨著星月主機銷售的越來越多,今後這種情況會慢慢好轉。

星月電子遊戲公司靠的是遊戲卡帶賺錢,等今後主機售出幾百萬臺了,到時一款遊戲推出,潛在市場就是幾百萬,就算只有一百萬的玩家購買這款遊戲的卡帶,那星月電子遊戲公司也能獲利上千萬美元。

星月主機銷售的越多,今後公司透過遊戲卡帶賺錢的效率就越高。

看得出來,星月電子遊戲公司的前景還是很好,起碼林佰誠是這麼認為的。

長生醫藥生物公司,這家公司林佰誠如今已經投入了1億美元,公司在建設實驗區,購買先進的科研裝置,以及向歐美國家的頂級行業人才發出邀請,所以公司在資金支出方面可不慢。

這家公司前期的總投資將達到5億美元,其中林佰誠個人將出資4.9億美元,剩下的由洛克菲勒家族出資1000萬美元。只不過因為林佰誠暫時沒那麼多錢的關係,所以剩下的3.9億美元和洛克菲勒家族的融資都還沒進行。

等林佰誠在做多黃金期貨的所有多單完成結算後,他會找時間合理的將3.9億美元轉到長生醫藥生物公司的賬戶上,同時同洛克菲勒家族簽署融資合作合同。

林佰誠現在看著的並不是長生醫藥生物公司的年報,公司沒有具體業務,哪來的年報,他看的是公司各方面的進度。試驗區建設的進度到哪裡了,那些裝置已經買來了,公司目前又邀請了哪些專家,哪些專家又還是在談判當中等等。

這家79年剛成立的公司,其實目前沒什麼好說的,只有支出沒有收入,而且可能未來一兩年都不會有收入,直到林佰誠帶領的團隊研發出具有商業價值的成果為止。

對於研發,林佰誠多少有點信心,只不過他平常的時間不會那麼多,不會和其它科學家那樣整天呆在實驗室當中,因此研發進展不會太快。外加有研發成果不一定就具有商業開發價值,這是兩碼事。

長生醫藥生物公司重要的是未來,而林佰誠相信這家公司的未來前景會很好,因為它有一個優秀的科學家,那就是他本人。

看完長生醫藥生物公司的報告後,林佰誠只剩下亞洲星傳媒集團的年報沒有看了。

其實真要說起來的話,林佰誠還有一家公司,只不過這家公司的注冊地不在香江,但管理是香江這邊在管理,而且還是林佰誠親自管理。

這家公司就是雷神保全,也就是林佰誠成立的保全公司。

林佰誠親自管理雷神保全,保全公司平常由陳耀先、布萊恩·歐文等保鏢管理,只不過他們分管不同的部門罷了。

現如今,保全公司還在購買一座島嶼作為基地,目前還在和島嶼所在國接觸。倒是人手已經招聘了不少,當前只能讓他們領著一份不高的底薪等著;槍械等裝置也都聯絡了賣方,這邊就要等基地確定下來後才會進行採購。

對雷神保全的投入,是絕對不會少的,起碼也要幾億美元,而且基本上不要想這家公司每年能為林佰誠賺多少錢,它基本上要林佰誠每年投入一筆不菲的資金。

只有付出沒有回報,看似不是一個商人應該做的。

但保全公司的屬性不一樣,儘管不確定能不能用到,但有著它在,林佰誠會更安心,因此這個錢他願意付,就當是買個心安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