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七九年企業年報(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林佰誠回到辦公桌繼續看年報。

星河金融集團,當前下面只有三家公司,分別是星河銀行、百勝證券和星河保險。

其中星河保險又是去年下半年剛成立的,公司剛剛展開保險業務,當然不可能賺多少錢,林佰誠要看也是看業務拓展情況,從這裡可以看出公司員工的表現如何。

就目前的資料來看, 沒有讓林佰誠驚豔的地方,他的評價是平平無奇。

不過,星河保險公司還是很重要的,林佰誠已經決定從80年的今年開始,在香江這邊為他旗下公司的員工繳交五險一金。

目前這個時代,並沒有五險一金的概念,港府也不可能為香江市民打算的這麼好,人家英國市民都沒有養老保障之類的待遇, 更何況是殖民地的‘土著’了。

林佰誠要弄的五險一金參考幾十年後國內的政策, 不過現在是以星河保險公司為主導,參保物件是林佰誠旗下公司的員工。

同樣需要繳滿15年,員工個人出資30%,員工所在企業為員工出資40%,林佰誠專門在香江註冊的林氏慈善基金同樣出資30%。員工繳滿15年後,男員工55歲退休後每月都可以領取相應的薪水,女員工則是50歲後可以領取。

現在畢竟不是四五十年後,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是很好,所以平均壽命還沒有幾十年後那麼高,因此退休年齡不能等到60歲後。

還有,同樣的出資比例, 在林佰誠各個旗下公司的級別越高,那麼可以交的錢也就越多, 以後退休後能夠領到的月薪也會越多,像是醫療、住房等保障也會更好。

再有就是, 五險一金這個政策雖然是為了員工好, 但員工要不要做五險一金由員工自己決定,免得做了好事還被員工懷疑林佰誠這個大老闆是不是要黑他們的錢。

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反正林佰誠是為了長遠考慮,因此沒必要強迫所有員工交五險一金。

這個五險一金,別看林佰誠名下企業需要出40%比例的資金,他個人還要拿出30%比例的資金,看起來損失很大,可問題是員工們交的這些錢他可以拿去做投資,加上貨幣在不斷貶值,所以他其實虧不了。

當然,這是林佰誠對星河保險公司的長遠安排,公司本身也會推出壽險、安全險、產險等保險業務。

接著是百勝證券,在1978年,百勝證券的淨利潤是將近2億港幣,1979年初公司的本金為2.41億港幣。

1979年一整年,百勝證券的業績再創新高,獲利將近5億港幣,扣掉各種稅和員工薪水獎金等之後,還剩下差不多4.5億港幣的淨利潤。

去年的淨利潤之所以能有那麼高, 主要是百勝證券去年的本金比前年高多了, 前年的本金才5000萬港幣,然後公司幾次在和記黃埔的股價波動中獲利, 本金變多利潤自然也就多了。

這是百勝證券自身的利潤,和林佰誠交代百勝證券的操作獲利無關,林佰誠交代的是他自己的獲利,因此公司去年的營收利潤確實非常不錯。

如今,百勝證券有將近7億港幣的本金,本金越多,利潤越高。當然,這是公司賺錢的前提下,要是虧錢的話,本金越多同樣虧的越多。

百勝證券的將近7億港幣本金,林佰誠並不準備抽走一部分,全放在公司作為發展資金。

相比去年上半年,在百勝證券融合進星河金融集團後,百勝證券的業務有所拓展,開始做經紀業務。簡單的說,就是讓股民到百勝證券開戶,公司透過星河銀行做融資融券業務,賺股民的交易手續費和利息。

因為不到半年的關係,所以經紀業務當前才開始發展,規模還不大。

看完百勝證券的年報,林佰誠拿起星河銀行的年報。

星河銀行是林佰誠在78年的九月份之後收購的,它由三家小銀行整合而成,因此銀行在78年並沒有多少營收利潤,那會不僅要招人,還要建立分行網點,清理原銀行的壞賬等等,事情不少。

進入79年後,星河銀行的發展慢慢進入正軌,特別是當林佰誠再次為銀行注資10億港幣之後,銀行的發展進入高速通道。有了錢就能招到更為優秀的人才,有了人才那麼分行網點和業務拓展也能更加順利。

更重要的是,隨著星河銀行的人才組成優秀的團隊,林佰誠開始把名下企業的流水轉到星河銀行。

企業的流水可不僅僅是企業本身的營收利潤和銀行有往來,員工薪資的發放透過星河銀行,那麼員工就要在星河銀行開戶,以後肯定會有大量員工經常使用星河銀行的銀行卡。

還有,企業和其它公司有資金往來,林佰誠名下企業使用的是星河銀行,跨行轉賬是有另外一筆手續費的,所以相關企業也需要在星河銀行開戶,這些企業就有不小可能成為星河銀行的客戶。

再有,企業放在賬戶上暫時不同的資金,星河銀行不管是自行拿去投資還是借給其它個人或者企業,都能創造利潤。

所以,把流水放在星河銀行的企業越多,企業規模越大,那麼星河銀行獲得的好處也就越多。

以林佰誠當前名下在香江的那些企業,不僅足夠養活一家銀行,甚至還能讓這家銀行發展成為香江排名靠前的銀行。

當前林佰誠在香江的企業中,只有和記黃埔有一部分業務的流水是交給匯豐的,其它企業的流水全都放在星河銀行,所以星河銀行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發展的相當迅速。

截止到去年末,星河銀行的儲戶資金已經突破了百億港幣的資金。這些資金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香江市民的儲戶資金,二是林佰誠名下企業的資金,三是林佰誠本人的資金。

有了自己的銀行,林佰誠當然將他的錢放在自己的銀行裡了,沒道理還把錢存在匯豐銀行。

在去年,星河銀行的淨利潤為1.8億港幣,只不過這1.8億港幣的淨利潤中,有相當一部分利潤是不可再生的。

在前年的時候,星河銀行推出了一項業務,那就是向儲戶推薦購買黃金基金,銀行收取1%的手續費和20%的利潤分成。

隨著金價不斷走高,林佰誠主導的和記黃埔投資多次獲利,百勝基金讓客戶大賺,這些都讓很多香江市民心動,然後到星河銀行開戶,購買黃金基金。

星河銀行拿著客戶的錢去做多黃金期貨,也不使用槓桿,客戶有多少錢就開多少的黃金期貨多單。

等到前陣子金價突破550美元/盎司後,星河銀行就開始聯絡儲戶,表示星河銀行認為當前金價已經不低了,推薦客戶賣掉多單。當然,決定權在客戶,要是客戶不願意賣掉,那也隨客戶的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多數客戶都是普通市民,貪心的人有,但數量不多,因此大多都選擇平掉多單,只有少量一些客戶還沒有平掉。

這項業務,讓星河銀行大賺了四千多萬港幣。也就是說,星河銀行為儲戶帶來了兩個多億港幣的利潤,當初選擇購買黃金基金的儲戶資金有一個億港幣。

現在,星河銀行當然結束了黃金基金業務,畢竟後續金價將長期處於震盪下跌走勢。

不過,在黃金基金業務結束後,星河銀行向客戶推出了股票基金業務,這個業務就是讓客戶把錢交給銀行打理,銀行收取2%的管理費和1%到20%的利潤分成,利潤越高銀行的分成也就越高。

目前已經有客戶把兩千多萬港幣資金交給銀行打理,相信隨著時間流逝,資金會越來越多,光是每年的管理費都能收不少。

“等以後金價跌破了400美元/盎司價位,就透過銀行買入實體黃金,作為銀行的貨幣儲備。”

看了年報後,林佰誠在心中暗道。他記得沒錯的話,港幣在83年時和美元正式掛鉤,導致港幣貶值,隨著改革開放推進,內地的人民幣也會出現貶值,因此貨幣是會貶值的,特別是各國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

黃金在今後幾十年中,林佰誠記得也就在快要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才有一段時間跌破了300美元/盎司價位,此前在這波高點後一直都在300美元/盎司上方執行,所以低於400美元/盎司時開始著手買入實體黃金不會虧。

再有就是黃金的國際通用性了,不管拿到哪個國家都可以兌換成所在國的貨幣。換成港幣的話,現在想直接兌換成日元都不行,必須先兌換成美元,然後拿著美元兌換成日元。

手續麻煩不說,還要支付一筆手續費,貨幣兌換可不是想怎麼兌換就怎麼兌換,中間有手續費的。

作為林佰誠商業體系中最為重要一環的星河金融集團,集團核心的星河銀行儲備一些實體黃金絕對是好處多多,它能夠提高林佰誠商業體系的抗風險能力,這點非常重要。

至於購買實體黃金的資金,林佰誠已經想好了,他這次做多黃金期貨大賺的那些資金,不可能全部用去投資,這些資金就可以拿去購買黃金存放在星河銀行中。

以後的話,林佰誠的企業每年都能為他賺取大量利潤,這些利潤中可以拿出一些資金購買黃金,所以不用擔心沒有資金購買黃金。

亞洲星傳媒集團因為子公司眾多的關係,年報林佰誠放在了最後看,他接著看起了木星玩具公司的年報。

1978年,木星玩具公司主要以生產出售魔方、娃娃機為主,這兩種玩具為公司帶來大量利潤,78年公司的淨利潤是2820萬港幣。

去年的1979年,魔方和娃娃機還是木星玩具公司的拳頭產品,只不過多出了‘溜溜球’這種玩具,三種玩具全都大賣。

魔方在前年一共生產了500萬個,但只出售了100萬個多點,去年經過發酵外加價格降低後,銷量暴漲,總計售出了六百多萬個,為此木星玩具公司在去年再次生產了300萬個魔方。

娃娃機在前年一共賣出了五千多臺,而在去年卻賣出了三萬多臺,這還沒計算木星玩具公司放在美國星光玩具店、日本知音漫畫實體店、香江星辰影院等地方的娃娃機。

放在這些實體店中的娃娃機,產品所有權還是歸木星玩具公司,但每天獲得的利潤卻由木星玩具公司和提供場地的公司共同分配,比例是各一半,這一塊在去年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不少的利潤。

溜溜球是木星玩具公司在去年推向市場的新玩具,推出後大受好評,小孩子們很喜歡,只不過推廣宣傳還需要時間,因此在去年只為木星玩具公司帶去幾百萬港幣的利潤而已。

除此之外,木星玩具公司後來收購的一家製作毛絨玩具的工廠,因為娃娃機的出售而順帶著賣出不少毛絨玩具,同樣為公司提供了大幾百萬港幣的利潤。

林林總總加起來,木星玩具公司在去年的營收突破了4億港幣,主要由魔方和娃娃機這兩款產品貢獻,公司淨利潤在扣去各種支出之後,去年的淨利潤高達1.6億港幣。

不過,木星玩具公司在去年加大了對技術研發部門的投入,由林佰誠提出的迷你四驅車玩具,公司投入了1000萬港幣進行專項研發,投入1000萬港幣研發其它玩具以及更新技術。

所以,木星玩具公司在1979年留在賬戶上的淨利潤是1.4億港幣。

木星玩具公司在1979年的利潤,林佰誠還是非常滿意的,畢竟公司前年的淨利潤說到底只有兩千多萬港幣,今年的淨利潤已經翻了好幾倍。

再有就是,林佰誠對木星玩具公司投入的本金只有5000萬港幣,不說公司當前的價值,單單公司賬戶上超過1.5億港幣的現金,就已經是他投入本金的三倍了。

和其它公司不同,木星玩具公司當前不需要太多資金投入到擴張中,因此林佰誠可以從木星玩具公司抽走1.5億港幣的現金,只不過他暫時沒有這麼做罷了。反正錢放在木星玩具公司的賬戶上也是存在星河銀行,轉不轉到他的私人賬戶上都一樣。

一旦林佰誠有需要的話,隨時都可以從木星玩具公司把現金抽走,反正他是公司唯一的老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