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到香江,忙著(二合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林佰誠回到香江時已經是下一週了。

因此,在回到香江的第二天,林佰誠就聯絡了星河遊戲公司那邊,讓公司在隔天召開董事會。

董事會的召開,最好還是提前一些時間,除非有緊急事情要處理,需要馬上召開董事會,那又是另說了。

除了通知星河遊戲公司召開董事會之外,林佰誠去和記黃埔辦公的同時,聯絡了匯豐的沈粥面談。

十點多,沈粥來和記黃埔找林佰誠,林佰誠在辦公室招待他。

兩人先是客套的打招呼,閒聊一番,主要是沈粥向林佰誠道喜,恭賀他身家因為星河遊戲公司的上市而大漲。

客套過後。

林佰誠進入正題道:“沈大班,和記黃埔的股價如今在85港幣左右震盪,應該算股價穩定在這個價位了吧?”

在林佰誠去美國的這段時間,和記黃埔的股價先是衝破100港幣價位,最高拉昇到118.76港幣,總市值四百七十多億港幣,後來衝高回落到80港幣價位企穩反彈,反彈到85港幣價位後窄幅震盪。

“和記黃埔的股價在85港幣價位上下震盪了十來個交易日,如果沒有突發利空的話,股價應該是不會再跌下去了。”

沈粥聞言微微點頭,他對和記黃埔的股價有所關注,因此第一時間就可以回答。

林佰誠點頭道:“既然這樣的話,以如今的股價,沈大班覺得增發的股價是多少比較合適?”

“首先不能超過80港幣,要留下一定的利潤空間,否則股民還不如直接到二級市場上購買。”

沈粥先是給出一個上限,然後接著道:“為了和記黃埔的利益,增發的股價自然是越高越好,因此增發價不能低於70港幣。折中一下的話,75港幣的增發價會比較合適。”

“現在股價是85港幣左右,75港幣的增發價只有現價的88%左右,感覺有點低了。”

林佰誠不由微微皺眉,他肯定是希望增發價越高越好。

“林生,10%左右的利潤空間還是要有的,畢竟增發的股票有兩年的限售期,這兩年中到底會發生什麼事誰也不敢保證。”

“和記黃埔現在的股價是非常高沒錯,但公司經營的年利潤卻撐不起公司如今的股價,除非林生你主導的投資還能為公司帶來巨額利潤。”

“因此,花錢購買增發股票的股民,承受了不少風險,不到12%的讓利並不算高。”

沈粥出聲勸說,他希望這件事能夠辦的順利,這樣匯豐賺一筆不菲手續費的同時,今後林佰誠有類似業務可能還會想到匯豐。

“沈大班你說服我了。”

林佰誠考慮了下,覺得沈粥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

“這次增發的股價就按照75港幣來好了,至於增發的數量,4000萬股到5000萬股之間吧。”

“數量上沒有問題。”

沈粥點了點頭,臉上不由露出笑容來。生意談成,匯豐4%的手續費能賺一個多億港幣,已經相當不少了。

見沈粥沒有反對,林佰誠便對沈粥道:“沈大班,關於4%的手續費,我覺得應該再談談,少收一點,給個優惠價。”

沈粥聞言立馬道:“林生,原本的手續費是5%,我自己少收你1%的費用了,真不能再降了。”

林佰誠擺了擺手:“再降降吧,多少稍微降一點,具體的讓底下人去談如何?”

沈粥苦笑:“真的沒有下降空間了。”

林佰誠沒說什麼,只是看著沈粥。

“好吧,就讓下面的人談吧。”

沈粥和林佰誠沉默對視著,最終還是沈粥選擇了讓步,畢竟是一個多億港幣的生意,不可能因為一點點零頭就不做了。

林佰誠聞言這才露出笑容來:“我會讓韋理跟進股票增發這件事的,希望這事能夠早點辦完。”

沈粥當即道:“只要談妥了費用,最多一個月的時間,這事就能辦好。”

“如此就勞煩匯豐和沈大班了。”

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林佰誠能夠接受。

正事談完,林佰誠和沈粥又聊了一會,而後沈粥告辭離開。

在沈粥離開後,林佰誠讓秘書把韋理叫了過來。

林佰誠先是和韋理說了同沈粥談的增發股票這件事,然後讓韋理跟進,並儘量把手續費壓低一點。

韋理應聲道:“林總您放心,我會辦好這件事,並把手續費往下壓的。我估計的話,把手續費談到3.5%也許有點困難,但談到3.7%或3.8%還是沒有問題的。”

林佰誠說道:“能談的越低越好,畢竟每千分之一的手續費就是至少三百萬港幣。”

“我知道的。”

韋理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林佰誠叮囑道:“增發的股票,匯豐肯定要幫忙消化一些,在談合同的時候,最好讓匯豐多消化一些。”

“好的。”

韋理應了聲,然後問道:“林總,公司這次增發的股票,要不要讓公司管理層以及員工們認購一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僅和記黃埔這邊,我名下的其它企業也會通知到,到時要不要參與股票認購就看員工自己了,不做強制要求。”

林佰誠想了想道,和記黃埔的股價在明年肯定會有一波衝高回落,但和記黃埔投資大賺卻是事實,公司的淨資產會大增,到時就算回落也不會太離譜。

因此,兩年之後,和記黃埔的股價高於75港幣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林佰誠不擔心把員工們給坑了。

韋理繼續問道:“林總,那要是有管理層或者員工對您極有信心,想要大量認購的話,份額上要不要做限制?”

“不做任何限制,反正增發的價格是75港幣,由誰認購對公司來說都一樣。”

林佰誠搖了搖頭,卻是他不認為管理層能夠認購多少股票,總計不低於三十億港幣的股票,根本沒有多此一舉進行限制的必要。

韋理隨後又問了幾個問題,林佰誠都一一回答,韋理這才心裡有數,不再詢問。

等韋理問完之後,林佰誠叮囑他儘量早點和匯豐把合同談妥,把增發股票這件事辦好,讓和記黃埔早點把錢拿到手。

韋理從林佰誠的辦公室離開後,時間已經是十一點多了,林佰誠索性不再辦公,離開和記黃埔回家吃飯去。

淺水灣的別墅中,林家一家五口如今少了林沁一個,卻多出了兩個內地那邊的表弟。

這兩個表弟要學的有很多,首先是認字,然後是學本地話,再之後才是找人對他們進行教學。

要想有個好的未來,那麼知識就不能少,他們兩個前面幾年肯定都要在學習中度過。

當然了,要是他們讀不進去,學不了太多知識,那麼林佰誠也只能早點給他們安排一份工作了。

只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兩個表弟的前途就有限了。

小學文化水平、中學文化水平當大老闆的人並不是沒有,只不過非常少就是了。

中午在家裡吃過午飯,然後休息了會,快要兩點的時候,林佰誠去了星河銀行。

在星河銀行這裡,同樣有林佰誠的董事長辦公室。

把袁天帆叫到辦公室,林佰誠先是聽袁天帆彙報了下那20億美元做多石油期貨的操作情況。

中秋之後,林佰誠讓袁天帆帶隊出國透過離岸公司和基金用2億美元本金使用十倍槓桿做多石油期貨,袁天帆在他回來香江的一週多之前就完成操作了。

林佰誠聽完後只是點了點頭,因為他已經知道結果,剛剛聽的只是過程而已。

“天帆,關於百勝基金的那十億港幣,我要跟你說說。”

“林總您請說。”

百勝基金募資十億港幣,只用了半個月多點,因為那會林佰誠人在美國的關係,所以他讓基金先不動,等他回來香江再說。

“先說說我許諾你的那2億港幣資金吧,這2億港幣資金你想怎麼投資都可以,我給你最多三倍的槓桿許可權,用不用隨你。”

“除了三倍槓桿外,你還有最高30%的虧損幅度,虧損超過30%之前,我不會過問你的操作。”

“天帆,到底能夠做出什麼樣的成績,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我給了你這麼大的支援,希望你能做出好成績來給我看。”

林佰誠知道袁天帆是未來的打工皇帝,但他不確定他的出現會不會改變袁天帆的命運,讓袁天帆的能力變差了。

因此,林佰誠決定培養袁天帆,給袁天帆自主決定投資的權力,考驗考驗袁天帆。

“林總您放心,我不會讓您失望的。”

袁天帆鄭重應著,他現在只能信心滿滿的回答,而且這次對他來說也是個機會,只要他做的好,那麼老闆林佰誠肯定會更看重他,未來成就自然不用擔心。

“至於剩下的8億港幣,我決定拿到美國股市去投資,選擇幾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購買。具體的購買名單我自己給了毛利晴子,你帶人去美國的時候,記得聯絡她,她到時候會協助你買入股票,告訴你要買哪幾隻股票。”

這次基金的資金有三年的封閉期,加上林佰誠不準備把這些錢拿去投入期貨市場,所以買入優質美股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可口可樂、通用、波音、沃爾瑪等後世耳熟能詳的公司,林佰誠認為長期拿著它們的股票應該虧不了。

“好的林總。”

袁天帆先是應了聲,然後詢問道:“有關於在美股購買的股票,是買了不動還是時不時的進行操作?”

“這次買的股票不使用任何槓桿,而且不是買了後就不動,而是在看多的前提下,做波段。”

“林總,這樣的話,基金要從美國招聘幾個相應人才才行,畢竟我們對美股並不瞭解。”

袁天帆聽懂了林佰誠的意思,股票有漲有跌,無非是在漲多了後賣出,判斷其跌幅,等跌到心裡價位附近後買回來,從而賺差價。

而以看多為前提,就是讓交易員在股價跌破心理價位時不用擔心,可以放心的繼續拿著。

林佰誠點了點頭:“招人的事你看著辦吧,你覺得應該招幾個就招幾個,我可是把百勝基金交給你管理了。”

“感謝林總的信任。”

袁天帆心中沉甸甸的,這既是林佰誠對他的信任,也是他的壓力。

關於百勝基金,林佰誠沒想過親自打理,主要是沒有那個必要,他只要定好大方向,具體的交給底下人去做就可以了。

多的不好說,林佰誠覺得三年下來百勝基金的資金翻一倍應該還是問題不大的。而一倍的利潤,別看是三年的時間,卻足夠林佰誠對投資人有個交代了。

換成是在重生之前,要是林佰誠也買基金的話,該基金三年為他賺到一倍的利潤,他非得樂死不可,怎麼可能嫌棄賺太少。

說完百勝基金的事情,林佰誠讓袁天帆去忙,然後把銀行的大班向平叫了過來。

林佰誠聽著向平向他彙報,星河銀行不僅在香江本地要擴張,在國外同樣在擴張中,而這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慢慢來。

銀行是林佰誠事業的重中之重,因此他非常的關心,目前之所以沒有再投入資金,那是因為上次投入的十億港幣足夠星河銀行的短期擴張了,給再多錢也只能在銀行中放著。

聽完之後,林佰誠說道:“香江這邊要擴張,國外也不要忘了,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國家。”

向平應道:“齊頭並進,我會安排好的。”

“主抓香江,同時優先向東南亞國家擴張,發達國家有幾家分行就可以了。不要忘了各國的唐人街,我們的總部在香江,這是一個優勢。”

“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

林佰誠能想到的,向平等銀行專業人士自然不會沒有想到。

“如此就好。”

林佰誠點了點頭,就目前看來,向平等管理層做的還不錯,雖然有點小問題,但他沒必要雞蛋裡挑骨頭,因此他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當天下午,林佰誠都在星河銀行辦公,中間還去保險公司看了看,不過保險公司剛開起來沒多久,因此生意也就那樣。

保險這玩意,經濟越好的時候,大家才有錢購買保險,否則吃穿用度都不夠,沒幾個人會花錢去買保險。

因此,林佰誠當前對保險公司沒有多大期望,看的是長遠的未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