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盤點,資金用途(二合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隔天的星期二,林佰誠來到和記黃埔。

今天和記黃埔將要召開董事會,就和記黃埔將近10億美元利潤的資金使用進行商討。

林佰誠是公司最大股東沒錯,公司也在他的控制之下,但加上本金總計十多億美元資金的使用決策,他肯定要和其他董事商量一下,最起碼也要正式的通知他們一聲,不能一聲招呼不打就自行決定了資金的使用。

林佰誠要是真想那麼做的話,倒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那樣等於無視了其他董事和股東,面子是互相給的。他要是不給別人面子的話,就不能怪別人以後不給他面子了。

董事會在十點召開,呆在辦公室的林佰誠,則是盤算起這次屬於他的利潤。

這次分別是和記黃埔、佰龍商業會社、百勝基金以及林佰誠自有資金賣出黃金期貨多單,自有資金部分,今天早上林佰誠已經得知國際金價跌破了400美元/盎司的價位,林佰誠已經讓費雯·凱利他們不再賣出了,就算金價後面有反彈也不要賣出。

首先是和記黃埔那邊,隸屬於林佰誠的利潤是10%的利潤提成,也就是1.093億美元,林佰誠給了金羊毛公司上下100萬美元作為獎金。

接著是佰龍商業會社那邊,五個多億美元的利潤,分紅後林佰誠拿到手的是2.04億美元。

再有就是百勝基金了,總計分到6.57億港幣,換算成美元是1.56億多一點點。

自有資金賣出的黃金期貨多單,這段時間下來正好賣掉了1億美元本金的十倍槓桿多單,其成本價是241.7美元/盎司,賣出均價是409.75美元/盎司,漲幅高達69.53%左右,6.953億美元的利潤。

這筆槓桿的融資年利息是9%,時間卻只有5個月,總利息是3750萬美元,扣除槓桿利息後的利潤是6.578億美元。

繳稅方面,這些資金的賬戶同樣是離岸公司,有專門的避稅手段,只需繳2650萬美元的稅就可以了。

如此一來,最終利潤是6.313以美元的利潤,加上本金就是7.313億美元的資金,被分別存放在多個多家的十幾個賬戶中。

1.092億美元加上2.04億美元加上1.56億美元,再加上7.313億美元,總計是12.005億美元的資金,這些就是林佰誠這次收穫後可以動用的所有資金了。

這些資金中,林佰誠已經拿出2.517億美元還給三菱銀行了,因此如今剩下的可動用資金是9.5億美元多點。

剩下的資金中,林佰誠準備把高盛的一億美元貸款還掉,把抵押在高盛那邊的星河遊戲公司股份給收回來。這筆貸款是林佰誠在77年11月份時辦理的,有將近兩年的時間,9%的年利息讓林佰誠付了將近1700萬美元。

如今林佰誠暫時不缺少資金,當然是選擇把貸款還掉,免得每天都要付利息。真到了缺錢的時候,完全可以把星河遊戲公司的股份拿到銀行去貸款,以如今的公司市值,還能用更少抵押貸款到更多的資金。

還掉高盛和三菱的銀行貸款,不算企業的貸款,林佰誠本人還欠匯豐15億港幣,相當於3.5億美元多一點的貸款。

不過,匯豐的15億港幣貸款,林佰誠目前卻是暫時不準備還掉,而是繼續欠著,剩下的8.5億美元,林佰誠已經有了使用的大致方向。

首先是投資方面,林佰誠之所以在知道國際金價後面還會大漲的情況下平掉10億美元的多單,那是因為他準備抽出一部分資金做多石油期貨,轉移戰場。

這次,林佰誠準備拿出2億美元的資金做多石油期貨,同樣是使用十倍的槓桿,不過這些資金不會交給金羊毛公司的人操作,林佰誠準備讓袁天帆帶隊操作這筆資金。

如此一來,林佰誠能動用的資金只剩下6.5億美元,而他準備建的學校可要花費巨資,前期的買地以及學校施工起碼要花一兩億美元,等學校建完還有先進設備的購買、優秀教師教授的招聘等等,還要花錢,不過那是後面的事情了。

學校方面暫時只算1.5億美元的開支好了,如此一來就只剩下5億美元了。

知道未來發展的林佰誠,可是非常清楚手機行業的大有可為,而如今手機雖然已經被研發出來了,但還沒有進行商業化,林佰誠現在進場雖說不一定能趕上摩托羅拉,但早點進場肯定能拉近和摩托羅拉的距離,同時能把一些關鍵性的專利捏在手上。

因此,林佰誠準備把5億美元資金中的4億美元投入到手機行業中。不管是收購擁有相關技術專利的公司,還是招聘行業大拿進行研發,所需的資金絕對不會少,4億美元的投入絕對不算多。

不過,這個年代的4億美元可不是幾十年後的4億美元,購買力還是非常強勁的,更何況這4億美元的投入只是先期投入而已,有需要的話,林佰誠後面肯定還會繼續投入資金。

現如今,林佰誠只是有進入手機行業的打算,還沒付出行動,他要找到一個行業大拿才行,由他自己來主導的話,還不知道要到哪一年才能讓公司研發出手機來。

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人士做比較好。

最後剩下的1億美元資金,林佰誠也已經有了使用方向,而且那邊的投入他也非常的重視。

十點快要到的時候,秘書陳慧香來通知林佰誠前去開會。

會議室中,所有董事都各自入座。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討論一下總計11.83億美元資金的使用方向。”

“我先來說說我的想法,公司這次透過投資賺到了9.83億美元的巨額利潤,因此在投資這塊有必要繼續,我決定還是拿出2億美元的資金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投資,興許到時候又會有高額的回報率。”

主持會議的林佰誠率先出聲說道,董事會說是互相商談,其實是對他的決策發表意見,並不是大家一起商量到底怎麼使用資金。

郭賀年聽了道:“林生,和黃總計有將近12億美元的資金可以使用,我對繼續投資的決策非常贊同,不過2億美元的投資會不會太少了?公司資金充足,完全可以加大投資的資金額度。”

2億美元的本金,賺到將近5倍的利潤,本金越多賺的也就越多,郭賀年自然想拿出更多本金用來投資,這樣到時候能夠賺到的錢才更多。

“公司已經多次在投資這塊獲得高額回報,因此可以加大投入,增加本金,3億4億美元的本金都可以。”

作為榮譽董事的李察很是公正的說道,怎麼做對公司發展有利,他就怎麼說。

林佰誠聞言看向了其他人:“你們怎麼說?”

“只要投入的本金不超過5億美元,那麼就沒有問題。”“2億美元的投入不算少,但相比公司可以動用的資金也不算多,更多投入也能接受。”“我贊成投入更多本金。”......

其他董事紛紛表達意見,都同意拿出更多資金作為投資,明顯是此前的多次投資獲利讓大家覺得大有可為。

“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拿出多少資金作為投資吧。”

林佰誠見大家意見相同,也不反駁。

之後,眾董事們商量了起來,這次要綜合所有人的意見,而不是以某人的意見為主。

幾分鐘後,具體的金額決定了下來,和記黃埔拿出4億美元作為投資。

林佰誠繼續說道:“剩下的7.83億美元,肯定要投入到公司的產業發展中,像是地產、零售和醫藥這三大產業,是主要的投入方向。”

李察道:“林總,公司在香江的擴張已經慢慢達到了極限,市場就那麼大,再想擴張要麼等香江經濟變得更好,要麼就是向海外擴張。”

韋理跟著道:“地產這塊還好,公司囤的地不少,可以繼續開發。”

李察:“香江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公司在土地開發上不應該太快。再有就是,公司開發的地產很少賣出,這樣回籠資金的速度太慢,會影響到公司的發展。”

“地產這塊的話,我想讓和記黃埔向日本擴張,和該國的本土企業合作,一起進行地產開發,不知道大家覺得怎麼樣?”

林佰誠提供了個方向,日本的地產業在85年後大有可為,他想讓和記黃埔提前過去開發,然後在地產泡沫中大賺一筆。這可以說是一次性買賣,等地產泡沫結束之後,和記黃埔也就沒必要在日本發展地產業了,今後主要的發展方向是香江和內地。

“林生怎麼會想著向日本擴張?日本的房地產行業這幾年雖然有所復甦,但看不出有多大的發展潛力,與其到日本投資,還不如到美國去,美國畢竟是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

郭賀年卻是有不同看法,在他看來,既然是向海外國家擴張,那麼選擇日本還不如選擇美國,美國地產業的發展潛力比日本要更大,畢竟美國人更有錢。

“選日本而不選美國的原因很簡單,日本地少人多,美國是地多人少,就房地產行業來說,日本的潛力只會比美國更大。”

林佰誠出聲解釋,頓了頓又道:“就好比我們香江,我看好香江地產業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香江人多地少,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越來越有錢,每個人肯定都想住的好一些,因此房價會越來越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倒也是。”

郭賀年微微點頭,覺得林佰誠的話有道理。

李察卻是道:“林總,你說的道理沒錯,但我還是不大贊同向日本擴張,我們畢竟是外企,想要在日本有所發展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日本的房地產行業不見得就比香江本地的好,與其向日本擴張,還不如就大力發展本地的房地產行業。”

成宇峰出聲提醒:“李察董事,你剛剛還說公司在地產開發上不應該太快。”

李察點頭:“我是有這麼說過沒錯,但相比向海外擴張,我更傾向於把資金用於本地的地產開發。”

“大家都各自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林佰誠輕輕點頭,看向了其他幾位董事。現在距離85年還早,還有五六年的時間,因此林佰誠並不是非要馬上讓和記黃埔的地產業務向日本擴張,要是多數董事認為擴張不適合的話,他會選擇從善如流,以後再說。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政關係,因此我也不大贊成該行業向海外發展。”

“不管是什麼行業,要想壯大,那麼就不能甘居一角,向海外擴張是一條發展道路,興許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營收利潤。不過,海外擴張不應該太急,而是應該慢慢來,一開始最好不要投入太多,這樣就算有所損失,公司也能接受。”

“如果只是少量投入的話,倒是能夠接受。”

“我也同意向外擴張,不過擴張方向不是日本,而是灣島,灣島和我們香江的關係更為緊密,在那邊發展會更為順利一些。”

“除了灣島,東南亞有發展潛力的國家也是選擇,現如今經濟越是一般的國家,等該國經濟發展起來後,房產價格上漲的幅度也就會越大,公司能賺到的利潤也就越多。”

“……”

董事們說著各自的看法。

過了會後,林佰誠綜合所有人的意見,決定向外擴張,不過具體向哪裡擴張,投入又是多少,這些下次再商討,不急著做決定。

地產的擴張還沒做好決定,公司可以支配的資金卻還有將近八億美元,因此林佰誠等人繼續商量了起來。

這個會議,一共開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這樣還有不少的議案沒有決定下來。

會議中,眾董事決定批給屈臣氏1億美元,讓屈臣氏向歐洲和美國擴張。屈臣氏如今在營業的超市,為屈臣氏帶來大量利潤,這是一個不斷向上的行業,大家都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自然會加大投入。

醫藥、九龍巴士等產業加起來投入1億美元,這些投入已經夠多了。

剩下的將近六億美元還沒決定下來,等決定了地產投資方向和資金的投入規模後,再決定剩餘資金的使用方向。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會有一部分的資金將會被拿去還給銀行,和記黃埔的負債還是很高的,如今在公司沒有巨大擴張的情況下,有必要還一部分貸款減輕負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