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5000字大更,求訂閱,求收藏,求紅包,求捧場。

各位兄弟有興趣的可以加我的微訊號:sechao001,請註明是讀者。

——————————————————————————————————————

衛雄搭乘的是直飛北京的航班,此次隨他一同前往北京訪問的人不少,除歐陽雅蘭姐妹這兩個秘書外。

還有剛從英國返回的顧國富、

衛氏投資總裁西爾維斯特·鮑威爾、渣打銀行總裁羅伯特??凱恩、衛-林慈善基金會總裁謝玉琳等。

這麼多重量級人物跟著去北京。

很顯然,衛雄拖了這麼久的北京之並非只是象徵意義,而是帶著實實在在的經濟合作項目去了。

當飛機在北京首都機場降落時。

前來迎接的是港澳辦主任趙軍,及其他一些官員。

衛雄與這位趙主任也算是老相識了,上次隨商業考察團來北京時,就是這個趙主任在招待他們。

禮節性的客套之後。

一行人坐上車,直接前往中海南。

按照雙方商議的行程,等會國-務院總-理將會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他,這是一種正式的外交禮儀。

畢竟現在香港還沒迴歸。

衛雄此趟又是正式訪問,中-國政-府自然要採用正式的外交禮儀。白了,這就是面子問題。

而且相比之下,中國人更好面子。

這次會見是公開的。

現場將會有中-央電視臺和鳳凰衛視等機構的記者。

這是衛雄第二次面對這樣正式的外交場合,而且相比上次去英國,這次顯然要更加嚴肅且正式。

因為相對而言,中國人更愛面子。

雖然有些不習慣,但衛雄知道自己必須學著適應,這樣嚴肅正式的禮儀恰恰反映出了他的身份地位。

而以後類似的場合只會越來越多。

︽︽︽︽,m.◆.co△m

由於是一種禮節性的會見,雙方談話自然不會有實質性的內容,全是一些場面話和籠統的概念。

會見持續的半個時。

結束時已經是下午六了。

雙方共二十多人一同前往釣魚臺國賓館,總-理將為衛雄一行舉行歡迎晚宴,這同樣是禮儀的一部分。

不過與之前的會見不同的是,

記者只在晚宴開始前拍了幾分鐘就出去了。

沒有鏡頭盯著,宴會廳內的人立刻就放鬆了許多,要知道拍的那些鏡頭有部分是要上新聞的。

當然要嚴肅。

特別是內地的官員,一個個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生怕有什麼不好的被記者拍了去。

其實不止是下面的官員,總-理也是如此,記者出去後,臉上的笑容不減,卻不再顯得那麼刻意。

自然了許多。

話也不再那麼公式化。

“聽衛先生的老家是浙江嘉興?”

“沒錯,不過我父親已有幾十年沒回去了,恐怕已是物是人非。”衛雄停下筷子,微笑的道。

晚宴是完全中式的。

二十多個人坐兩桌顯得很寬裕,按照衛雄的要求,歐陽雅蘭姐妹跟衛雄、總-理等人坐在一桌。

不過是在最後面。

菜品方面,沒有鮑參翅肚這些名貴食材。

但每一樣菜品都做得非常精緻,模樣看起來好看就不了,味道也不是一般5星級酒店能比擬的。

“話雖如此,但每個中國人都有一份鄉土情。”

“有時間的話,我覺得還是該回去走走看看,畢竟家鄉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根,也就心靈的寄託。”

這話可就有講究了。

表面是拉家常,實則深著呢。

“總理的沒錯,其實這次來北京前,我父親就要找個時間回家鄉看看,我也挺贊同的。”

“呵呵,衛老先生若是回鄉,家鄉人民肯定會熱情歡迎的。”

……

整場晚宴下來,沒有聊什麼正事。

都是拉家常。

氣氛看起來非常融洽。

晚宴結束後,衛雄等人就來到了北京飯店,他們的行李,在他們去中南海前就被送來酒店了。

港澳辦主任趙軍親自把衛雄送到了房間。

見趙軍要告辭,衛雄開口道:“不知道能不能請趙主任幫個忙。”

“有什麼需要的,衛先生儘管。”

“是這樣的,趙主任應該知道我父親是個中醫,以前給人出診看病,現在年紀大了,出診少了,”

“卻迷上了研究。”

“但是你知道,香港那種地方,連普通中草藥都要由內地或是其他地方供應,上年份的就更少了。”

“衛先生是需要一些上年份的中草藥?”

趙軍聞歌知雅意。

“沒錯,趙主任能不能幫我在北京,或者周邊地方問問,看誰家裡有收藏上年份的中草藥。”

“最好是百年份的,比如百年人參。”

“其他如靈芝、何首烏、黃精有的話也都要,而且年份越高越好,你放心,我會按照市價收購的”

“這個……”

趙軍沉吟了下,了頭,道:“沒問題,我可以幫衛先生問問,但是我不敢保證會有收穫。”

“不管有沒有收穫,趙主任這份情我都承了。”

“衛先生嚴重了。”

趙軍笑了笑:“那我就不打擾衛先生休息了,有訊息我會通知你的。”

“慢走。”

送走趙軍後,

歐陽雅晴疑惑的問道:“老闆,這趟你不是還要去長白山旅遊嗎,你那裡是盛產人參的地方。”

“到時候在那裡找不就是了?”

“傻瓜。”

把歐陽雅晴抱起來放在自己大腿上。

“中國地大物博,但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古以來中國大部分好東西都集中在皇家。”

“雖然現在是共-產黨執政。”

“制度方面跟古代有本質的不同,但一些根本性的東西還是不會變的,好東西依然集中在當權者手中。”

“退一步,就算沒有我想要的東西。”

“但如果他們願意幫我們找的話,總比我們自己找要容易得多,畢竟他們有強力機關,而且我們對內地也不熟。”

“也是。”

歐陽雅晴恍然的了頭。

……

第二天,衛雄隨行的那些總裁就各自出發了。

他們將會與中-央政府相應的部門進行合作的具體談判,時間跨度是三天。

在來北京前,

其實雙方以透過傳聞和電話,就合作的專案搭乘了共識和意向,這次談判定下了一個基調。

當然,最後哪些項目能談成功,

哪些項目會泡湯,

都是未知數。

而衛雄則是在趙軍的帶領下,再次來到了中南海,他是來見一個人的,這也是行程的一部分。

不過見面的地方並不是在會議室或是大廳之類的。

而是在一間看起來很古樸的辦公室。

“鄧老,您好。”

“呵呵,衛先生,我們又見面了。”

此時站在衛雄面前的是一個身材矮,面貌普通,但雙眼卻神光奕奕的老人,在他的記憶中。

是這個老人一手締造了0年後繁榮富強的中國。

僅憑這,

就值得他發自內心的尊重。

“鄧老百忙之中,還特地抽出時間,實在萬分榮幸。”

“應該的,應該的,請坐。”

鄧老朝沙發做了個請的動作。

這次見面,他沒有選擇在會議室,而是自己的辦公室,主要是想顯示自己的重視,也拉近雙方的關係。

他相信衛雄能夠體會得到。

“這是福建武夷山的大紅袍,前段時間一個退休老戰友送的,衛先生可能沒喝過,今天嚐嚐。”

鄧老從沙發旁的一個抽屜中拿出一個木盒子。

看他的樣子,

應該是打算自己泡茶招待衛雄。

“怎麼能讓您老人家來,要不我來吧,家父平日也經常泡茶,這功夫茶我還是略懂一些的。”

“沒事沒事。”

鄧老搖了搖手。

見此衛雄也沒堅持,頓了下,:“這武夷大紅袍我確實沒喝過,不過還是有一瞭解的。”

“聽它只有一棵。”

“就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每年最多只能製成幾斤茶葉,後來有人用這棵母樹的枝丫,培養了一些子樹。”

“但是論品質,子樹卻是要差母樹甚多。”

“呵呵,看來衛先生對內地的文化瞭解不少啊。”

“我覺得鄧老還是直接叫衛雄或阿雄吧,作為一個中國人,被您稱呼衛先生,壓力還是挺大的。”

聞言,鄧老臉上的笑容頓時更盛了。

他知道衛雄這是在向他表態,這也是他一直所希望的,要知道如今的衛雄與去年隨考察團來北京時相比,

已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衛雄的勢力也會越來越大。

目前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正需要這種有強大資本勢力,又心向內地的香港人來內地投資。

另外,如今衛雄在香港的威望可謂無人能及。

與衛雄處好關係。

對香港的順利迴歸和迴歸後的長治久安有百利而無一害。這也是他們如何重視衛雄的原因。

“那我就叫你阿雄吧,連名帶姓的叫可不好。”

“就依鄧老的意思。”

衛雄微微一笑。

這時,鄧老已經把茶泡好了,端著一杯茶放到了他面前,他趕緊做了個道謝的手勢,這還是衛弘道教他的。

他端起茶喝了一口,只覺得口齒留香,韻味悠長。

“的確是好茶。”

……

拉了幾句家常,見氣氛差不多了,鄧老逐漸把話轉到了正題上:“不知道你對香港回歸這事怎麼看?”

“當然是贊成的。”

“香港本來就是中國人的地方,迴歸中國自是理所當然的,只是有些香港人被英國人統治久了,”

“再加上有人刻意散佈一些對內地不利的資訊。”

“才會有一些人對迴歸感到憂慮。”

“正是如此,‘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政治方針是我提出來的,未來中-國政府也會切實的貫徹。”

“那些什麼**軍隊會打過去。”

“會把所有富豪的財產充公之類的,完全是無稽之談,無中生有,依然看全都是英國人搞的把戲。”

“英國人當然不會甘心。”

“未來再搞一些動作是肯定的,不過我認為總體上應該還是能保持穩定,97年順利迴歸不是問題。”

“呵呵,這還得靠香港各界愛國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行。”

“這個鄧老可以放心。”

“香港心向內地的人還是佔大多數的。”

鄧老對於衛雄的話顯然很滿意,臉上笑容始終不減:“我聽你曾在多個場合公開鼓勵香港工業轉型,”

“其中一個原因是背靠內地市場?”

到目前為止,衛雄覺得鄧老的每一句話,問的每一個問題似乎都有深意,或者帶著試探的味道。

包括現在這個問題。

對此衛雄心裡坦蕩蕩。

就真實的政治立場來,他肯定是完全傾向內地的,不僅是他自己心裡這樣想,衛弘道也這樣要求。

作為一個思想傳統的中國人。

雖然經歷過一些災難和不公,但在大義上衛弘道不會感情用事。

“沒錯。”

“我對內地的改革開放還是很有信心的,雖然現階段遇到了一些困難和阻力,但是大方向不會變。”

“而內地的10億人口無疑是最大的消費市場。”

“不要是高檔消費品,哪怕是隨便一樣副食品乘以10億,都足夠讓任何一個商人賺得盆盈缽滿。”

“龐大的消費市場就是內地政府最強大的武器。”

“是內需也是出口競爭力。”

“至於香港。”

“香港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了。近年來,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逐年下降,而且未來只會更嚴重。”

“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

“10年後,香港的工業將萎縮到一個相當尷尬的地步,但單靠金融、房地產等產業支撐的經濟結構,”

“在我看來又太過脆弱,而且國際競爭力不夠。”

“所以由勞動密集型工業向技術密集型工業轉變是唯一出路,這也是任何經濟體裡工業的必然之路。”

“例子有很多,西方國家基本都是這樣。”

鄧老深以為然的頭道:“你的沒錯,這是工業發展的必然之路,只是想順利轉型又談何容易。”

“確實不容易。”

“我認為教育水平是其中一個關鍵,西方國家在二戰後能迅速恢復國力,並且在科技方面佔領制高。”

“關鍵不在於之前的工業基礎,而在於全民的高素質。”

“其中聯邦德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而香港的公民素質和教育水平相對來還是較高的,其中很多人,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培訓。”

“就可以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

“目前香港缺少的就是研發能力,所以我收購了英國幾家汽車公司和英國通用電氣公司。”

“英國通用電氣可是世界有名的。”

“未來內地企業可以跟英國通用電氣多多合作。”鄧老興致勃勃的道,顯然對英國通用電氣很看重。

這也難怪。

作為英國最大,世界排名前幾的電器與電氣類公司,英國通用電氣掌握的大部分技術都遠超現在的內地。

鄧老當然會動心。

只是想讓英國通用電氣與內地企業合作可不是容易的事。

作為英國國防部指定的國防產品供應商之一,無論是技術出口,還是產品出口都會受到政府的監控。

若是合作物件是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

更是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

儘管衛雄對英國通用電氣擁有絕對的控股權。

“這可能要讓您老失望了,原因您也清楚,雖然現在內地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處於蜜月期。”

“但對內地的戒心始終存在。”

“想讓通用電氣與內地企業合作,恐怕不容易。當然,我指的的是技術合作,如果是產品,可能會容易很多。”

“是啊,現在西方國家跟中國好,是看中了中國的價值。”

“他們可願意看到中國真正強大起來。”

鄧老略顯無奈的嘆了口氣。

“可笑有些人還以為和美國人百年好合,呵呵。”

衛雄不知道鄧老的‘有些人’是誰,也不打算問,而是開口道:“不過我也做了其他一些工作。”

“哦?”鄧老神色一楞。

“前段時間我在新界的元朗買了一塊土地,目前已經開始在做規劃了,準備建一個工業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初期計劃是建設一條汽車生產線和一個研發中心。”

“後期會把英國通用電氣的一些產品的生產和研發也轉移到這個工業園。目前香港怎麼也還是英國人的地方。”

“引入一些技術和裝置還是相對容易的。”

“這敢情好。”

聞言,鄧老當即眼睛一亮。

目前香港還是英國統治的地方,雖已確定97年迴歸,但作為自由港,香港引起技術和裝置自然遠比內地容易。

事實上如今內地許多科研機構的科技裝置也都是透過香港走私的。

至於衛雄的工業園。

現在應該算是英國的,可等97年香港回歸後,那就是中國的了,相當於中國科技實力的一部分。

“你這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啊,哈哈哈。”

“鄧老見笑了。”

衛雄也跟著笑了笑。

所謂的工業轉型看似大義炳然,實則也有他自己的算盤在裡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